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格尔论命运与惩罚——早期文本中的康德批判与同一哲学的构想
1
作者 罗久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5-114,共10页
"基督教的精神及其命运"是黑格尔早期思想发展中的一个关键性文本。通过对康德法哲学的批判,黑格尔在这部手稿中提出了同一哲学的最初构想,明确了自己后来哲学发展的根本原则。黑格尔指出,康德的法哲学跟他的道德哲学一样,不... "基督教的精神及其命运"是黑格尔早期思想发展中的一个关键性文本。通过对康德法哲学的批判,黑格尔在这部手稿中提出了同一哲学的最初构想,明确了自己后来哲学发展的根本原则。黑格尔指出,康德的法哲学跟他的道德哲学一样,不是自由的实现,而恰恰是以一种看似合理的方式导致了新的对立和人的自我分裂。受益于荷尔德林关于"判断与存在"的讨论,黑格尔提出了自己不同于康德的正义观和对法的理解。犯罪与惩罚的关系不应该像牛顿力学里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因为这样的法律和惩罚相对于犯法者将永远是一种异己的力量;相反,真正的正义体现为犯法者在命运中与异己力量的和解,这是对源初的统一性的恢复。因此,法律是客观理性的自我实现,而不是对非理性的压制,而这一包容差异和非同一的新的理性观也成为黑格尔成熟时期体系哲学的滥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 命运 惩罚 生命 康德批判 同一哲学
下载PDF
康德批判哲学与德国18、19世纪之交的法学科学化尝试
2
作者 肖伟 《荆楚法学》 2023年第3期131-147,共17页
康德批判哲学带来的认识论革命颠覆了理性自然法传统。经验性的实证法独立于自然法,而自然法变成先天的形式原则,独立的实证法学进而成为可能。“体系”第一次成为“科学”的内在品质,“体系”不再是符合教学目的的外在秩序,而是代表着... 康德批判哲学带来的认识论革命颠覆了理性自然法传统。经验性的实证法独立于自然法,而自然法变成先天的形式原则,独立的实证法学进而成为可能。“体系”第一次成为“科学”的内在品质,“体系”不再是符合教学目的的外在秩序,而是代表着科学知识的内在关联。由此,康德批判哲学在认识论层面为彼时的法学科学化讨论指明了方向——“实证性”与“体系性”,并传达出充满先验色彩的“过渡性科学”理念。在法学历史主义同时兴起的背景下,作为康德主义者的费尔巴哈、胡果,分别提出了内涵各异的“历史”“哲学”方法。前者试图实现康德的“过渡性科学”理念,主张实证法统一于自然法的先天的形式框架之中,并形成先验的体系。后者将作为法哲学的自然法演绎为法人类学,使实证法学完全脱离形而上学,但缺乏对法学的“体系性”关注。尽管如此,这些以康德批判哲学为认识基础的科学化尝试进一步构成了萨维尼以来的实证法律科学乃至法学形式主义的方法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批判哲学 法学科学化 实证法律科学 费尔巴哈 胡果
原文传递
从黑格尔的康德批判看黑格尔哲学 被引量:17
3
作者 张汝伦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20,共16页
黑格尔对康德哲学的批判是理解黑格尔哲学的极好的入手处。黑格尔通过对康德哲学广泛而深入的批判,彰显了他自己哲学最主要的特征和贡献。黑格尔对康德哲学的批判涉及多个方面,其中最根本的目标是批判康德哲学的主观主义二元论,因为这... 黑格尔对康德哲学的批判是理解黑格尔哲学的极好的入手处。黑格尔通过对康德哲学广泛而深入的批判,彰显了他自己哲学最主要的特征和贡献。黑格尔对康德哲学的批判涉及多个方面,其中最根本的目标是批判康德哲学的主观主义二元论,因为这种二元论反映了现代世界和人的种种严重分裂。黑格尔把康德哲学称为"主观观念论",把自己的哲学称为"绝对观念论";"绝对观念论"的目的就是要从根本上克服现代性造成的种种二元分裂。另外,对康德哲学的批判构成了黑格尔哲学的积极动力;他一直为人诟病的形而上学及其各个核心概念,只有在此背景下才能得到正确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 康德批判 形而上学 现代性
原文传递
从启蒙的教化看黑格尔的康德批判——以耶拿时期的《信仰与知识》为中心 被引量:5
4
作者 罗久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3-42,共10页
理解黑格尔对康德的批判是我们通达黑格尔哲学的一条重要门径。但是,黑格尔的康德批判之目标并不仅仅在于要对康德的主观观念论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二元对立进行检讨,也不单单是要指出康德在知识论上的唯我论和道德哲学上的形式主义问题... 理解黑格尔对康德的批判是我们通达黑格尔哲学的一条重要门径。但是,黑格尔的康德批判之目标并不仅仅在于要对康德的主观观念论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二元对立进行检讨,也不单单是要指出康德在知识论上的唯我论和道德哲学上的形式主义问题。更为重要之处在于,黑格尔敏锐地洞察到,正是以康德观念论为代表的主体性的反思哲学为启蒙的教化和现代意识形态提供了理性的根据。在耶拿时期的批判性论著《信仰与知识》中,黑格尔从分析启蒙的时代教化的基本特征入手,对作为启蒙教化之基础的康德哲学进行了整体性的考察。黑格尔指出,康德哲学通过理性的主观化来回应怀疑主义对理性的攻击,捍卫理性的实在性和普遍必然性,进而通过对理性自身的结构的分析来证明世界具有合乎理性的统一性。然而在康德那里,理性的统一性却是以各种对立的设置作为前提的,而启蒙的合理化进程则变成了形式合理性对实质合理性的取代。所以,在《信仰与知识》中黑格尔揭示出,康德哲学巩固了主体与客体、自由与自然、本体与现象之间的二元对立,而且试图以一种新的合理化模式将分裂的世界重新统一在主观理性当中,由此促成了现代虚无主义的诞生。只有理解了黑格尔关于启蒙教化内在悖论的洞见,我们才能真正把握黑格尔对康德批判的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 康德批判 启蒙教化 虚无主义 主体性反思哲学
原文传递
柏格森早期思想的康德批判及其生态美学意义
5
作者 程相占 赵丹枫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77-84,191,共9页
法国生命哲学的代表人物,柏格森将广义的生命统一在进化过程中,以"绵延"为核心概念来支撑其生命哲学中的独特创造性进化观。柏格森的早期思想以批判康德"先验空间"为起点,在充分吸收法国和德国哲学传统的基础上进... 法国生命哲学的代表人物,柏格森将广义的生命统一在进化过程中,以"绵延"为核心概念来支撑其生命哲学中的独特创造性进化观。柏格森的早期思想以批判康德"先验空间"为起点,在充分吸收法国和德国哲学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首先提出"绵延"(真实时间)概念以批判康德对"时间"和"空间"的错误理解,否定了康德先验感性论的哲学基础,从而为当代生态美学超越康德美学提供了新的哲学基础。其次,柏格森又在哲学意义上重新定义了"物象",从而弱化了康德式的主客二元对立,用"物象"的模糊性开辟了直接通往事物内部状态的途径,这使得我们有可能跳出以人类为中心的视角,将自然万物视为与人平等、共生的存在。第三,柏格森的知觉理论展示了活生生的物质和身体,将具有"绵延"特征的身体和心灵统一在他的"生命哲学"中,其身心关系论提供了一种身体美学视角,为我们深度解析生态美学核心问题提供了重要依据。从生态哲学角度来看,柏格森建立了一种生命共同体语境,也为我们更进一步研究法国生态美学提供了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格森早期思想 康德批判 绵延 物象 知觉 生态美学
原文传递
存在论及其在黑格尔哲学中的命运——继续康德思想的康德批判 被引量:1
6
作者 汉斯·弗里德里希·富尔达 熊至立(译) 《清华西方哲学研究》 2020年第1期165-181,共17页
很多人在今天的哲学讨论中把"存在论"(Ontologie)和"存在论的"(ontologisch)这两个表述轻易地挂在嘴边,就好像它们的含义是世界上最不言自明的事情一样。为了深入思考,有必要对存在论这一哲学学科的简短历史作一个... 很多人在今天的哲学讨论中把"存在论"(Ontologie)和"存在论的"(ontologisch)这两个表述轻易地挂在嘴边,就好像它们的含义是世界上最不言自明的事情一样。为了深入思考,有必要对存在论这一哲学学科的简短历史作一个回顾,特别是对这个学科的方案在康德和黑格尔那里所经历的动摇作一个回顾。——这段历史的开端绝非不言自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哲学 存在论 哲学学科 哲学讨论 康德批判 康德思想 回顾
原文传递
康德前批判期与批判期美学比较 被引量:1
7
作者 赵德鸿 《绥化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84-85,共2页
康德的美学思想分为前批判期和批判期美学两个阶段,而且是两种性质不同的美学思想的存在。全面掌握康德的美学思想发展脉络,反观康德美学思想形成历史,就不能忽略这方面的研究。本篇通过比较分析其思想体系的异同,发现两者在对美和崇高... 康德的美学思想分为前批判期和批判期美学两个阶段,而且是两种性质不同的美学思想的存在。全面掌握康德的美学思想发展脉络,反观康德美学思想形成历史,就不能忽略这方面的研究。本篇通过比较分析其思想体系的异同,发现两者在对美和崇高的思考内容和创作风格上的重要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批判期与批判期美学 美感 崇高感
下载PDF
康德未完成的第四个批判 被引量:1
8
作者 曹俊峰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9-128,共10页
康德留下的最后遗稿是未完成的第四个批判的纲要和相关内容的随想录或备忘录,可视为这一批判的雏形。遗稿提出先验的形而上学原理运用于具体的经验事实如何可能这样一个中心问题,承袭了前三个批判关于感性、知性、理性的本性和功能的论... 康德留下的最后遗稿是未完成的第四个批判的纲要和相关内容的随想录或备忘录,可视为这一批判的雏形。遗稿提出先验的形而上学原理运用于具体的经验事实如何可能这样一个中心问题,承袭了前三个批判关于感性、知性、理性的本性和功能的论述,坚持现象和物自体的二分法,保留了《纯粹理性批判》所制定的范畴体系,更为详尽地阐明了作为先验概念和经验对象之间的中介的知性原理,这些都与批判哲学一脉相承。此外,遗稿的提问方式、阐述的内容、论证的程序、贯穿各部分的基本原理、行文风格等也都证明康德这部遗稿属于批判哲学。但这部遗稿又不是三大批判的简单重复,而是在所有方面都提高了一个层次,论述的内容超越一般的经验事物上升到三个最高对象——上帝、世界、人及其精神。康德之所以反复阐释这三个理念,是为了揭示万事万物的起源,找出其普遍联系和内在的一致性,从而把包括物质和精神在内的全部存在纳入一个统一体系,为批判哲学的大厦封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第四个批判 形而上学基本原理 最高对象 最高理性 终极统一体系
下载PDF
康德批判哲学中的崇高理论
9
作者 南星 《哲学门》 CSSCI 2010年第2期121-140,共20页
崇高的本性是康德长期以来一直关注的一个问题。在前批判时期,在1764年发表的题为《对美感和崇高感的观察》的小册子里面,康德就对崇高感的本性,它与美感的区别以及它们与道德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不过在这时他采取的还是一种经验的、描述... 崇高的本性是康德长期以来一直关注的一个问题。在前批判时期,在1764年发表的题为《对美感和崇高感的观察》的小册子里面,康德就对崇高感的本性,它与美感的区别以及它们与道德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不过在这时他采取的还是一种经验的、描述的方法,正如书名所提示的那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高感 崇高理论 批判时期 康德批判 美感 小册子 道德 本性
原文传递
理性的分判与会通——德勒兹《康德的批判哲学》思想探析
10
作者 张明伟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16-21,共6页
德勒兹在《康德的批判哲学》一书中对康德思想进行了诠释,提出哲学是关于理性及其职能的学说。在第一批判中是以知性为主,想象力把直观同知性连接起来,实现对自然界的立法,理性只是起一个范导的作用。在第二批判中,是实践理性为自由的... 德勒兹在《康德的批判哲学》一书中对康德思想进行了诠释,提出哲学是关于理性及其职能的学说。在第一批判中是以知性为主,想象力把直观同知性连接起来,实现对自然界的立法,理性只是起一个范导的作用。在第二批判中,是实践理性为自由的存在立法,知性只起类型化的作用。在第三批判中,没有哪种职能处于主导地位,各职能都不行使立法权,而是处于自由的和谐中,即无目的的合目的性。这就引出只有作为理性存在着的人才可能是自然的最终目的。但作为自由的人要在感性中行使自由,就会在各种倾向的冲突中使理性的各职能得以充分发挥作用,以至互相侵犯,而最终使理性在社会中得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勒兹 康德批判哲学 理性 职能 实现
下载PDF
《跨越性批判:康德与马克思》序言
11
作者 柄谷行人 林怡静 《国外理论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37-40,共4页
关键词 《跨越性批判:康德与马克思》 康德 马克思 资本主义 形而上学 书评
下载PDF
温纯如教授《认知·逻辑与价值——康德〈纯粹理性批判〉新探》出版
12
作者 一哲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4期8-8,共1页
关键词 温纯如 《认知·逻辑与价值——康德〈纯粹理性批判〉新探》 马克思德国理论 德国古典哲学
下载PDF
读不完的康德经典,道不尽的哲学智慧——“为什么还要读康德”学术研讨暨《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哲学概念系统引校》新书发布会议综述
13
作者 唐艳 《衡水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106-109,124,共5页
2017年11月20日,由上海交通大学哲学系主办的"为什么还要读康德"学术研讨暨《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哲学概念系统引校》新书发布会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总办公厅举行。30多位来自十几所高校及科研机构的研究康德和德国哲学... 2017年11月20日,由上海交通大学哲学系主办的"为什么还要读康德"学术研讨暨《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哲学概念系统引校》新书发布会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总办公厅举行。30多位来自十几所高校及科研机构的研究康德和德国哲学的专家学者参会,发言内容涉及康德的重要意义,康德哲学的研究视域,如何读康德,回归经典、还原康德等前沿问题。会议将推进国内康德哲学的再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康德哲学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哲学概念系统引校》 会议综述
下载PDF
康德作为两种现代性理论的源头——从“物自体”看现代性及其初始可能 被引量:2
14
作者 夏林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9-23,共5页
康德"物自体"范畴的两个维度以及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的二分法所喻示的是现代性的初步分裂,《判断力批判》则体现了弥补现代性分裂的初步尝试,提供了第一个包含张力的现代性解决方案。三大批判共同构成了现代性得以支撑的先验... 康德"物自体"范畴的两个维度以及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的二分法所喻示的是现代性的初步分裂,《判断力批判》则体现了弥补现代性分裂的初步尝试,提供了第一个包含张力的现代性解决方案。三大批判共同构成了现代性得以支撑的先验的批判性母体,也标志着社会关系进入哲学的视野。这使得康德成为现代性的思想家。审视现代性及其流变,可以确知,康德的"物自体"理论及其审美解决方案成为日后两种现代性理论的源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物自体” 康德的三大批判 两种现代性理论
下载PDF
论“美是道德的象征”
15
作者 王泽庆 《巢湖学院学报》 2003年第6期20-25,55,共7页
“美是道德的象征”这一命题体现了康德批判哲学体系的建构理想,人类通过审美由自然走向自由。它也是贯穿《判断力批判》的一条内线。本文试图在论述美与自然的基础上,从美的鉴赏与美的形态两方面揭示美与道德的关系,并联系实例与图型... “美是道德的象征”这一命题体现了康德批判哲学体系的建构理想,人类通过审美由自然走向自由。它也是贯穿《判断力批判》的一条内线。本文试图在论述美与自然的基础上,从美的鉴赏与美的形态两方面揭示美与道德的关系,并联系实例与图型剖析象征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 康德批判哲学体系 审美 《判断力批判 自然
下载PDF
从怀疑主义到自然主义
16
作者 曹文宏 张超 《合肥联合大学学报》 2003年第4期32-35,共4页
大卫·休谟的怀疑主义哲学在西方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首先,它用怀疑主义的方法指出了唯理论和经验论的缺陷,驱逐了"虚假的形而上学",为康德批判学的产生铺平了道路;进而尝试用自然主义的方法建构人性科学的框架,试图... 大卫·休谟的怀疑主义哲学在西方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首先,它用怀疑主义的方法指出了唯理论和经验论的缺陷,驱逐了"虚假的形而上学",为康德批判学的产生铺平了道路;进而尝试用自然主义的方法建构人性科学的框架,试图建立"真正的形而上学",为现代西方诸多哲学流派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全面开启了现代西方哲学超越传统哲学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疑主义 自然主义 西方哲学 唯理论 经验论 康德批判 大卫·休谟 形而上学 抽象理性
下载PDF
知识与信仰的对立与融通 被引量:1
17
作者 谷生然 马甜甜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67-71,共5页
不少学者受到康德哲学截然区分知识与信仰的影响,认为信仰不是科学、哲学研究的对象,这种观点值得商榷。本文分析了知识与信仰的对立与融通。首先,知识与信仰对立的观点主要渊源于康德的理性批判理论。康德肯定科学真理的有效性,把上帝... 不少学者受到康德哲学截然区分知识与信仰的影响,认为信仰不是科学、哲学研究的对象,这种观点值得商榷。本文分析了知识与信仰的对立与融通。首先,知识与信仰对立的观点主要渊源于康德的理性批判理论。康德肯定科学真理的有效性,把上帝视为人自身的一种"悬设",为科学完全摆脱神学的束缚创造了条件。其次,结合黑格尔运用辩证法对康德哲学的批判,分析了把知识与信仰对立的观点存在的局限。最后,从基本内涵上看,信仰不等于知识,而是以知识为基础的、人对世界的"整体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 信仰 康德理性批判理论 黑格尔辩证法
下载PDF
恩格斯批判康德哲学的逻辑演进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丽珍 毛华兵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9-106,共8页
本文系统分析了恩格斯自19世纪40年代至90年代,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结合无产阶级的实践需要、自然科学的发展成就和人类社会的历史事实,逐步实现了对康德哲学的全面科学把握,深入批判了康德哲学的缺陷,同时使其宝贵的思想价值得以充分展... 本文系统分析了恩格斯自19世纪40年代至90年代,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结合无产阶级的实践需要、自然科学的发展成就和人类社会的历史事实,逐步实现了对康德哲学的全面科学把握,深入批判了康德哲学的缺陷,同时使其宝贵的思想价值得以充分展现。我们认为,恩格斯在批判康德哲学的过程中,始终秉持的是严谨务实地追求客观真理、客观规律的科学态度,他在把握对人类社会产生重要影响的哲学家的思想时,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根本宗旨和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为世人树立了光辉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格斯 康德哲学批判 唯物史观
原文传递
康德第一批判对经济研究中假设的意义
19
作者 韩新峰 郭艳茹 《制度经济学研究》 CSSCI 2018年第1期244-260,共17页
在康德第一批判那里,为使范畴具有指意和客观有效性,使认知成为可能,就必须将范畴的运用限定于经验的界限以内,而不能使其跨入超验的领域,进入理性纯粹思辨运用的空间,走上幻相逻辑之路。依循康德第一批判哲学思想,通过对经济假设问题... 在康德第一批判那里,为使范畴具有指意和客观有效性,使认知成为可能,就必须将范畴的运用限定于经验的界限以内,而不能使其跨入超验的领域,进入理性纯粹思辨运用的空间,走上幻相逻辑之路。依循康德第一批判哲学思想,通过对经济假设问题的考察,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经验与超验的定界问题被漠视,经济假设被认为可以是超验的,这给对经济理论、经验事实的不当运用提供了余地。为使经济假设有客观实在性,使经济理论认知成为可能,假设就需要或者是经验的,或者是先天的,且被先验地证明是客观有效的,而不能是超验的。若经济假设超出经验的界限,就要意识到经验与超验在性质上的差别,避免对经济理论、经验事实的机械的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第一批判 认知 假设 界限
原文传递
评《康德三大批判精粹》
20
作者 倪胜 《世界哲学》 2004年第6期31-34,113,共5页
我国对康德研究的现状和进展 ,可以从康德译本里反映出来。本文即以杨祖陶、邓晓芒的《康德三大批判精粹》为主 ,比较了康德哲学的不同中文译本 ,对照德语和拉丁语原文评价和讨论了康德哲学翻译上的几个重要问题 ,尤其是对译名进行了讨... 我国对康德研究的现状和进展 ,可以从康德译本里反映出来。本文即以杨祖陶、邓晓芒的《康德三大批判精粹》为主 ,比较了康德哲学的不同中文译本 ,对照德语和拉丁语原文评价和讨论了康德哲学翻译上的几个重要问题 ,尤其是对译名进行了讨论 ,并对不同译本有所比较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三大批判精粹》 杨祖陶 邓晓芒 书评 哲学思想 《纯粹理性批判 《先验美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