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康德批判哲学与德国18、19世纪之交的法学科学化尝试
1
作者 肖伟 《荆楚法学》 2023年第3期131-147,共17页
康德批判哲学带来的认识论革命颠覆了理性自然法传统。经验性的实证法独立于自然法,而自然法变成先天的形式原则,独立的实证法学进而成为可能。“体系”第一次成为“科学”的内在品质,“体系”不再是符合教学目的的外在秩序,而是代表着... 康德批判哲学带来的认识论革命颠覆了理性自然法传统。经验性的实证法独立于自然法,而自然法变成先天的形式原则,独立的实证法学进而成为可能。“体系”第一次成为“科学”的内在品质,“体系”不再是符合教学目的的外在秩序,而是代表着科学知识的内在关联。由此,康德批判哲学在认识论层面为彼时的法学科学化讨论指明了方向——“实证性”与“体系性”,并传达出充满先验色彩的“过渡性科学”理念。在法学历史主义同时兴起的背景下,作为康德主义者的费尔巴哈、胡果,分别提出了内涵各异的“历史”“哲学”方法。前者试图实现康德的“过渡性科学”理念,主张实证法统一于自然法的先天的形式框架之中,并形成先验的体系。后者将作为法哲学的自然法演绎为法人类学,使实证法学完全脱离形而上学,但缺乏对法学的“体系性”关注。尽管如此,这些以康德批判哲学为认识基础的科学化尝试进一步构成了萨维尼以来的实证法律科学乃至法学形式主义的方法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批判哲学 法学科学化 实证法律科学 费尔巴哈 胡果
原文传递
理性的分判与会通——德勒兹《康德的批判哲学》思想探析
2
作者 张明伟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16-21,共6页
德勒兹在《康德的批判哲学》一书中对康德思想进行了诠释,提出哲学是关于理性及其职能的学说。在第一批判中是以知性为主,想象力把直观同知性连接起来,实现对自然界的立法,理性只是起一个范导的作用。在第二批判中,是实践理性为自由的... 德勒兹在《康德的批判哲学》一书中对康德思想进行了诠释,提出哲学是关于理性及其职能的学说。在第一批判中是以知性为主,想象力把直观同知性连接起来,实现对自然界的立法,理性只是起一个范导的作用。在第二批判中,是实践理性为自由的存在立法,知性只起类型化的作用。在第三批判中,没有哪种职能处于主导地位,各职能都不行使立法权,而是处于自由的和谐中,即无目的的合目的性。这就引出只有作为理性存在着的人才可能是自然的最终目的。但作为自由的人要在感性中行使自由,就会在各种倾向的冲突中使理性的各职能得以充分发挥作用,以至互相侵犯,而最终使理性在社会中得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勒兹 康德批判哲学 理性 职能 实现
下载PDF
读不完的康德经典,道不尽的哲学智慧——“为什么还要读康德”学术研讨暨《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哲学概念系统引校》新书发布会议综述
3
作者 唐艳 《衡水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106-109,124,共5页
2017年11月20日,由上海交通大学哲学系主办的"为什么还要读康德"学术研讨暨《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哲学概念系统引校》新书发布会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总办公厅举行。30多位来自十几所高校及科研机构的研究康德和德国哲学... 2017年11月20日,由上海交通大学哲学系主办的"为什么还要读康德"学术研讨暨《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哲学概念系统引校》新书发布会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总办公厅举行。30多位来自十几所高校及科研机构的研究康德和德国哲学的专家学者参会,发言内容涉及康德的重要意义,康德哲学的研究视域,如何读康德,回归经典、还原康德等前沿问题。会议将推进国内康德哲学的再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康德哲学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哲学概念系统引校》 会议综述
下载PDF
恩格斯批判康德哲学的逻辑演进 被引量:1
4
作者 杨丽珍 毛华兵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9-106,共8页
本文系统分析了恩格斯自19世纪40年代至90年代,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结合无产阶级的实践需要、自然科学的发展成就和人类社会的历史事实,逐步实现了对康德哲学的全面科学把握,深入批判了康德哲学的缺陷,同时使其宝贵的思想价值得以充分展... 本文系统分析了恩格斯自19世纪40年代至90年代,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结合无产阶级的实践需要、自然科学的发展成就和人类社会的历史事实,逐步实现了对康德哲学的全面科学把握,深入批判了康德哲学的缺陷,同时使其宝贵的思想价值得以充分展现。我们认为,恩格斯在批判康德哲学的过程中,始终秉持的是严谨务实地追求客观真理、客观规律的科学态度,他在把握对人类社会产生重要影响的哲学家的思想时,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根本宗旨和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为世人树立了光辉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格斯 康德哲学批判 唯物史观
原文传递
论“美是道德的象征”
5
作者 王泽庆 《巢湖学院学报》 2003年第6期20-25,55,共7页
“美是道德的象征”这一命题体现了康德批判哲学体系的建构理想,人类通过审美由自然走向自由。它也是贯穿《判断力批判》的一条内线。本文试图在论述美与自然的基础上,从美的鉴赏与美的形态两方面揭示美与道德的关系,并联系实例与图型... “美是道德的象征”这一命题体现了康德批判哲学体系的建构理想,人类通过审美由自然走向自由。它也是贯穿《判断力批判》的一条内线。本文试图在论述美与自然的基础上,从美的鉴赏与美的形态两方面揭示美与道德的关系,并联系实例与图型剖析象征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 康德批判哲学体系 审美 《判断力批判 自然
下载PDF
Kant's Copernican Revolution
6
作者 Milos Rastovic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2年第1期19-26,共8页
In Critique of Pure Reason, Kant explains his critical method "as an experiment" in metaphysics. The aim of that "experiment" is to establish "an entire revolution" in philosophical thinking, which was initiated... In Critique of Pure Reason, Kant explains his critical method "as an experiment" in metaphysics. The aim of that "experiment" is to establish "an entire revolution" in philosophical thinking, which was initiated by the Copernican revolution in cosmology in order to find the secure path, and its possibility application to metaphysics. Kant's aim in Critique of Pure Reason is to rescue metaphysics from a "blind groping" by undertaking a revolution in metaphysics as Copernicus has brought to cosmology. Kant's Copernican turn consists in the assertion that the possibility of knowledge requires that "the objects must conform to our cognition." From Kant's view, we can know only what we "construct," "make," or "produce" as a necessary condition of knowledge, but we cannot know the mind--independent external world, i.e., the world which is independent of us. Kant's epistemological constructivism is the central point to his Copernican revol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ISTEMOLOGY CONSTRUCTIVISM REPRESENTATIONALISM Copernican Revolution SCIENCE NATURE METAPHYSIC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