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康滇古陆东缘筇竹寺组沉积物源的风化特征——以云南省楚雄市武定县乌龙村剖面为例
1
作者 杨永祯 郭岭 +5 位作者 方泽鑫 徐凯 张寰萌 师宇翔 武芳芳 陶威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4-341,共18页
【目的】扬子地区筇竹寺组是目前页岩气勘探的重要层位,为了揭示康滇古陆东缘筇竹寺组沉积岩的风化程度、古气候、构造背景以及物源等。【方法】选择位于康滇古陆东缘的武定县乌龙村剖面进行采样,并对样品的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进行分析... 【目的】扬子地区筇竹寺组是目前页岩气勘探的重要层位,为了揭示康滇古陆东缘筇竹寺组沉积岩的风化程度、古气候、构造背景以及物源等。【方法】选择位于康滇古陆东缘的武定县乌龙村剖面进行采样,并对样品的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进行分析,研究了康滇古陆东缘乌龙村剖面筇竹寺组沉积岩的风化程度、源区古气候、构造背景以及物源特征。【结果与结论】(1)筇竹寺组沉积岩的母岩经历了强烈的化学风化作用,物源区在该时期处于温暖湿润的气候;(2)筇竹寺组沉积岩主要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环境,沉积岩源岩形成于大陆岛弧环境;(3)筇竹寺组沉积岩主要来自康滇古陆元古界东川群、会理群和汤丹群的凝灰岩、凝灰质砂岩、凝灰质板岩、花岗岩以及基性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滇古陆 筇竹寺组 风化程度 古气候 物源特征 构造背景
下载PDF
康滇隆起东缘上三叠统页岩气有利区优选
2
作者 何磊 牟必鑫 +2 位作者 杨平 陈杨 刘治成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3-56,共14页
基于康滇隆起东缘西昌盆地上三叠统大量露头剖面、钻井和测试资料综合分析,评价了西昌盆地米市拗陷及周缘白果湾组富有机质页岩的主要指标,进行页岩气选区评价。西昌盆地白果湾组第一至第四段均发育湖相或沼泽相富有机质页岩,其中,果湾... 基于康滇隆起东缘西昌盆地上三叠统大量露头剖面、钻井和测试资料综合分析,评价了西昌盆地米市拗陷及周缘白果湾组富有机质页岩的主要指标,进行页岩气选区评价。西昌盆地白果湾组第一至第四段均发育湖相或沼泽相富有机质页岩,其中,果湾组二段下部厚度一般为40~89m,果湾组三段下部厚度最大可达251 m。白果湾组页岩平均有机碳为1.0%~1.6%,干酪根有机碳同位素为-26.2‰~-23.2‰,有机质类型为Ⅱ_(2)-Ⅲ型,米市拗陷东部R。为1.1%~3.0%,演化程度适中。通过对比不同地区陆相页岩的各项指标,发现有机质含量、热演化程度是研究区页岩气形成的重要因素。采用成因法估算白果组页岩含气量为1.0∼1.5 m^(3)/t,利用多因素叠合法分段优选了页岩气有利区,分区评价了页岩气资源量,西昌盆地白果湾组有利区页岩气资源量共7106×10^(8)m^(3),其中,白果湾组三段最有利,资源量为3094×10^(8)m^(3)。米市拗陷东部的特尔果和七里坝等有利区有望实现新区新层系的页岩气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昌盆地康滇隆起东缘 上三叠统白果湾组 页岩气 有利区优选 资源量
下载PDF
康滇地轴巨粒晶质铀矿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4
3
作者 张成江 陈友良 +2 位作者 李巨初 徐争启 姚健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219-2226,共8页
康滇地轴米易海塔地区富晶质铀矿石英脉产于晚元古代受混合岩化作用影响的五马箐组黑云斜长片岩中,受韧-脆性断裂构造裂隙带控制。晶质铀矿呈黑色,半金属光泽;晶形完好,以立方体与八面体聚形及菱形十二面体为主,少量呈立方体;粒径大多0.... 康滇地轴米易海塔地区富晶质铀矿石英脉产于晚元古代受混合岩化作用影响的五马箐组黑云斜长片岩中,受韧-脆性断裂构造裂隙带控制。晶质铀矿呈黑色,半金属光泽;晶形完好,以立方体与八面体聚形及菱形十二面体为主,少量呈立方体;粒径大多0.5cm左右,最大可达1cm以上。共生矿物组合为石英-晶质铀矿-榍石-辉钼矿组合。研究认为,晶质铀矿形成于温度压力较高及深度较大的地质环境,是高温偏酸性流体在温度缓慢下降的强还原条件下结晶而成的。康滇地轴具有形成高强度铀矿化的地质背景和成矿条件,在康滇地轴混合岩地区最有前景的铀矿类型应为受韧-脆性构造控制的中高温热液脉型矿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质铀矿 石英脉 康滇地轴
下载PDF
康滇地区元古宙构造运动Ⅰ:昆阳陆内裂谷、地幔柱及其成矿作用 被引量:26
4
作者 王生伟 蒋小芳 +6 位作者 杨波 孙晓明 廖震文 周清 郭阳 王子正 杨斌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53-1377,共25页
康滇地区是我国南方元古宙基底出露最为广泛的地区,元古宙岩浆活动频繁、成矿作用明显,是研究扬子陆块早期演化的重要窗口,也是近年研究的热点,元古宙地质演化过程争议较大。本文系统总结了发生在古元古代晚期—中元古代早期的重要构造... 康滇地区是我国南方元古宙基底出露最为广泛的地区,元古宙岩浆活动频繁、成矿作用明显,是研究扬子陆块早期演化的重要窗口,也是近年研究的热点,元古宙地质演化过程争议较大。本文系统总结了发生在古元古代晚期—中元古代早期的重要构造—岩浆—成矿事件,即昆阳裂谷。昆阳裂谷前的基底为分布在东川和滇中地区少量的古元古代早期的汤丹群,其构造变形较东川群更强烈,可能与>1800 Ma的东川运动有关。昆阳裂谷期的岩浆岩系统主体为出露在东川—会理—滇中地区基性侵入岩,其次为少量的超基性岩、变质基性火山岩和中酸性侵入岩体,具有双峰式岩浆岩组合的特征。岩浆岩的年龄为1800 Ma^1450 Ma,集中分布在1750Ma^1650 Ma,反映了昆阳裂谷持续了约400 Ma,高峰期持续将近100 Ma。昆阳裂谷期基性岩浆岩的地球化学显示为典型陆内裂谷玄武岩的地球化学性质,其中滇中武定地区辉绿岩和会理拉拉地区的变质基性火山岩还具有典型洋岛玄武岩的特征,如富碱、高TiO_2、P_2O_5、低CaO/TiO_2、Al_2O_3/TiO_2比值,Nb、Ta、Zr、Hf等高场强元素不亏损,以及有较高的[n(^(87)Sr)/n(^(86)Sr)]_i初始比值以及较高的ε_(Nd)(t)值。根据区内岩浆岩组合及地球化学特征,我们提出在古元古代晚期至中元古代早期,康滇地区发生了一次由地幔柱活动引起的陆内裂谷拉张事件,即昆阳地幔柱。昆阳陆内裂谷在1450 Ma前后在会理—东川一线发展成为了局限小洋盆,并在中元古代晚期关闭。昆阳裂谷的沉积岩系统主体为东川群、河口群和大红山群,并可能延伸到了康滇北部的里伍岩群,上述地层中火山岩、凝灰岩锆石的U-Pb年龄集中在1800Ma^1500 Ma,不同岩群岩性组合差异可能与所处构造部位有关,并导致沉积相的差异。昆阳裂谷也是一次重要的成矿事件,其形成的矿床可分为两个系列,以因民组、落雪组等沉积岩中为主的层状铜矿床(Sediment-hosted Stratiform Copper,SSC系列),主要有汤丹铜矿、落雪铜矿、狮子山铜矿、铜厂铜矿等,原生沉积型铜矿的成矿时代为约1750 Ma;其次为与昆阳裂谷期岩浆热液活动紧密相关的铁氧化物铜金矿床(Iron—Oxide—Copper—Gold,IOCG系列),主要有拉拉铁铜矿床、大红山铁铜矿床、稀矿山铁铜矿床、迤纳厂铁铜矿床等,研究程度较高的迤纳厂、稀矿山以及鹅头厂等铁铜矿床的时代集中在1700 Ma^1450 Ma。昆阳期剧烈的岩浆活动、大规模的铁、铜成矿作用以及成矿物质来源、动力学机制可能均与昆阳地幔柱活动紧密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阳裂谷 昆阳地幔柱 东川群 河口群 大红山群 东川式铜矿 IOCG矿床 康滇地轴
下载PDF
康滇地轴东缘典型铅锌矿床伴生分散元素镉锗镓赋存状态与富集规律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王乾 安匀玲 +2 位作者 顾雪祥 唐菊兴 钟康惠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86-294,共9页
分散元素在自然界含量很低,以分散状态存在,很少形成独立矿物和独立矿床,因此对矿床中伴生分散元素研究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次工作通过解剖康滇地轴东缘典型铅锌矿床——四川天宝山、四川大梁子和云南会泽,利用常规显微镜观察、... 分散元素在自然界含量很低,以分散状态存在,很少形成独立矿物和独立矿床,因此对矿床中伴生分散元素研究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次工作通过解剖康滇地轴东缘典型铅锌矿床——四川天宝山、四川大梁子和云南会泽,利用常规显微镜观察、电子探针分析和等离子质谱分析手段,分析研究了矿床中矿物和矿石中的分散元素镉锗镓赋存状态和富集规律,总结了分散元素镉锗镓的空间分布规律:由西向东,即自天宝山到大梁子到会泽,分散元素镉锗镓的含量有富镉-富镉镓-富锗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元素 赋存状态 富集规律 铅锌矿床 康滇地轴
下载PDF
康滇地轴东缘铅锌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6
6
作者 刘文周 王奖臻 李泽琴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173-176,共4页
通过野外观察及对铅、硫、碳同位素、微量元素和矿物包裹体的测定,经系统对比研究表明:金属元素主要来自含矿的围岩,硫具有地层硫与非生物还原的混合来源,成矿热液为主要来自大气降水的"二元"流体,成矿温度为150~200℃,成矿... 通过野外观察及对铅、硫、碳同位素、微量元素和矿物包裹体的测定,经系统对比研究表明:金属元素主要来自含矿的围岩,硫具有地层硫与非生物还原的混合来源,成矿热液为主要来自大气降水的"二元"流体,成矿温度为150~200℃,成矿时期主要为燕山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特征 铅锌矿床 康滇地轴东缘
下载PDF
康滇地轴大田地区铀成矿与重大地质事件 被引量:6
7
作者 尹明辉 徐争启 +4 位作者 宋昊 张苏恒 张成江 李涛 田建民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29,共16页
康滇地轴混合岩型铀成矿与混合岩化、构造以及脉岩的关系一直以来存在较大的争议,而大田地区分布的混合岩、长英质脉岩(构造蚀变带内)以及辉绿岩/花岗质脉岩,尤其是富含石墨矿物的石英片岩的年代学特征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理想研究对象... 康滇地轴混合岩型铀成矿与混合岩化、构造以及脉岩的关系一直以来存在较大的争议,而大田地区分布的混合岩、长英质脉岩(构造蚀变带内)以及辉绿岩/花岗质脉岩,尤其是富含石墨矿物的石英片岩的年代学特征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理想研究对象。在结合研究团队前期年代学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本文对大田地区辉绿岩/花岗质脉岩、富石墨石英片岩进行了系统的年代学研究,并获得以下认识:(1)大田地区混合岩化作用发生于840~860 Ma,其原岩形成时代为中元古代;(2)晶质铀矿形成年龄约为775 Ma,与混合岩化作用并无直接的关系,其形成年代与辉绿岩/花岗质脉岩、构造蚀变带内脉岩形成年代较为接近,表明可能为一期产物;(3)锆石中U含量结果分析表明U元素在混合岩化过程中发生了明显的富集现象,表明混合岩是最可能的铀源之一;(4)粗粒晶质铀矿的形成与Rodinia大陆的裂解具有一定的耦合关系,期间断裂活动和脉岩活动提供了成矿热源、流体以及储矿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成矿 混合岩化 脉岩 锆石 大田地区 康滇地轴
下载PDF
康滇地轴中南段区域构造格架的遥感地质统计分析 被引量:22
8
作者 陈建平 胡明铭 李巨初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SCD 1999年第1期78-81,共4页
以四川米易—会理地区为研究区,在对所收集的TM图像做了1∶10万和1∶20万放大和假彩色增强合成处理的基础上,系统地进行了构造特征线性体解译和统计分析,从而为该区构造演化特征的研究提供了定量的成因解释。
关键词 遥感地质 统计分析 康滇地轴 区域构造格架
下载PDF
从华南上元古界青白口系含金性论康滇地区找金问题 被引量:17
9
作者 李志伟 戴恒贵 +2 位作者 李光勋 陈良忠 张子雄 《云南地质》 1999年第1期1-21,共21页
晚元古代青白口纪(晋宁期)华南地区发育着神农架-龙门山-康滇裂谷和东南裂谷系,成为我国重要金矿床形成的时间和空间。20世纪80年代以来,已找到一批大、中、小型金矿床,康滇地区也取得较大进展,这些金矿床主要属于层控矿床... 晚元古代青白口纪(晋宁期)华南地区发育着神农架-龙门山-康滇裂谷和东南裂谷系,成为我国重要金矿床形成的时间和空间。20世纪80年代以来,已找到一批大、中、小型金矿床,康滇地区也取得较大进展,这些金矿床主要属于层控矿床文章介绍了一些重要的或典型的金矿床的主要地质特征和成矿条件,可供借鉴。最后提出了康滇地区找矿方向和找矿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滇地区 青白口系 裂谷系 层控金矿床 找金
下载PDF
康滇古陆西侧志留系龙马溪组红-黑转换特征——以宁蒗大槽子剖面为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正和 张海全 +1 位作者 程锦翔 邓敏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7-107,共11页
中上扬子区康滇古陆以东的志留系龙马溪组无“红层”发育,但在康滇古陆西侧的盐源-丽江地区,龙马溪组底部却发育有“红层”(为厚约2m的紫红色硅质泥页岩)。为了明确该套“红层”的成因及地质意义,以盐源-丽江地区的宁蒗大槽子剖面为例,... 中上扬子区康滇古陆以东的志留系龙马溪组无“红层”发育,但在康滇古陆西侧的盐源-丽江地区,龙马溪组底部却发育有“红层”(为厚约2m的紫红色硅质泥页岩)。为了明确该套“红层”的成因及地质意义,以盐源-丽江地区的宁蒗大槽子剖面为例,从岩性、岩相及岩石地球化学等方面,对龙马溪组下部“红层”到上部“黑层”的红-黑转换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龙马溪组下部“红层”中含Fe^3+,且无有机碳存在,推测这是“红层”致红的原因;②“红层”与“黑层”中稀土元素特征相似,但微量元素特征差异较大,尤其是“红层”中Co的含量均值高出“黑层”9倍以上,而“黑层”中Mo的含量均值高出“红层”9倍以上;③龙马溪组下部“红层”至上部“黑层”,整体上是从相对富氧的氧化沉积环境转变为相对缺氧的还原沉积环境,也是沉积水体逐渐由浅变深的过程,这是红-黑转换的主控因素;④龙马溪组从下部“红层”转换至上部“黑层”,其间构造背景均为活动大陆边缘环境,不同于康滇古陆以东的稳定大陆边缘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层 沉积转换 龙马溪组 志留纪 康滇古陆西侧
下载PDF
康滇地区重力场分离、密度反演与地壳构造 被引量:9
11
作者 蒋福珍 方剑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91-397,共7页
康滇地区位于我国著名的南北向活动构造带的南端 ,是中蒙经向中轴强地震带和巨大的地壳厚度变化带的一部分 .由于该地区是地震活动的预测危险区 ,且资源非常丰富 ,引起了广大地学工作者的关注 .本文采用对地壳内部密度分布最为敏感的重... 康滇地区位于我国著名的南北向活动构造带的南端 ,是中蒙经向中轴强地震带和巨大的地壳厚度变化带的一部分 .由于该地区是地震活动的预测危险区 ,且资源非常丰富 ,引起了广大地学工作者的关注 .本文采用对地壳内部密度分布最为敏感的重力场资料进行场分离、平差、反演等数学处理 ,求出地壳平均密度和深度 1 0~ 1 0 0 km各层的密度分布 ;综合其它地球物理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康滇菱形块体与其东侧和西侧不论在构造特征还是地球物理场特征方面皆存在差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异常 密度分布 位场反演 地壳构造 康滇地区 活动构造带 地震活动
下载PDF
康滇地轴东缘岩石与铅锌矿石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管士平 李忠雄 《地质地球化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5-16,共12页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康滇地轴东缘不同时代岩石及不同含矿层位铅锌矿石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并加以对比。认为本区地壳演化的不均一性及多期构造岩浆活动反映在不同时代岩石其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也不相同 ,继承性差。本区矿石的稀土...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康滇地轴东缘不同时代岩石及不同含矿层位铅锌矿石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并加以对比。认为本区地壳演化的不均一性及多期构造岩浆活动反映在不同时代岩石其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也不相同 ,继承性差。本区矿石的稀土元素分布模式不同于以前报道过的呈W型 ,而是一种新的稀土元素分布模式。不同含矿层位铅锌矿石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及其参数类似 ,与岩石差异明显 ,说明主要成矿物质不来自基底及盖层岩石 ,而来自深部 (上地幔 ) ,并且是在同一个成矿期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滇地轴 岩石 铅锌矿石 成矿 稀土族 地球化学
下载PDF
康滇古陆东侧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富有机质白云石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安坤 时志强 +5 位作者 王学峰 彭军 雷子慧 余谦 郝景宇 张娣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07-316,共10页
本次对康滇古陆东侧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中富有机质白云石进行了矿物学、古生物学和地球化学分析测试,以探讨其形成环境和地质意义。结果表明,该富有机质白云石的形成环境为深水陆棚环境,即其水体呈次还原硫化、古生产力高、缺乏陆源碎... 本次对康滇古陆东侧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中富有机质白云石进行了矿物学、古生物学和地球化学分析测试,以探讨其形成环境和地质意义。结果表明,该富有机质白云石的形成环境为深水陆棚环境,即其水体呈次还原硫化、古生产力高、缺乏陆源碎屑输入环境。通过探讨该富有机质白云石成因及与有机质富集的关系,认为富有机质白云石的存在可能与微生物的繁盛紧密相关,指示这为富有机质页岩形成的有利环境,白云石的分布范围可能为盆山过渡带页岩气勘探有利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滇古陆 五峰组 龙马溪组 富有机质白云石 成岩环境
下载PDF
康滇地轴南段江川盆地澄江砂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6
14
作者 薛钧月 李巨初 王红军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1期45-51,共7页
主要阐述了江川盆地澄江砂岩(Zac)的紫色砂岩与灰色砂岩、铀矿化蚀变岩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通过判别与对比,澄江砂岩(Zac)物质来源于活动大陆边缘,虽然铀矿化主要分布在灰色砂岩中,但灰色砂岩并不是控制铀矿化的主要因素,... 主要阐述了江川盆地澄江砂岩(Zac)的紫色砂岩与灰色砂岩、铀矿化蚀变岩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通过判别与对比,澄江砂岩(Zac)物质来源于活动大陆边缘,虽然铀矿化主要分布在灰色砂岩中,但灰色砂岩并不是控制铀矿化的主要因素,在铀矿化时有深部流体物质的影响。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对探索该区砂岩型铀矿化以及寻找不整合面型铀矿床提供了可能,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滇地轴 江川盆地 澄江砂岩 微量元素 地球化学特征
下载PDF
康滇地轴基底IOCG铜铁矿床中岩浆岩的成矿及找矿指示意义 被引量:3
15
作者 宋昊 倪师军 +3 位作者 张成江 徐争启 宋世伟 汪德文 《矿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156-157,共2页
研究区属于传统的扬子西南缘"康滇地轴"铜矿带,是我国著名铜多金属矿床集中区和铜产区之一,其中拉拉铜矿床、大红山、迤纳厂、岔河铁铜多金属矿床可以作为一类,而且是扬子地块西南缘下元古界铜铁多金属矿床的典型代表,对该类... 研究区属于传统的扬子西南缘"康滇地轴"铜矿带,是我国著名铜多金属矿床集中区和铜产区之一,其中拉拉铜矿床、大红山、迤纳厂、岔河铁铜多金属矿床可以作为一类,而且是扬子地块西南缘下元古界铜铁多金属矿床的典型代表,对该类型矿床进行综合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滇地轴 IOCG 铜多金属矿床 下元古界 铜铁矿 铜矿床 综合研究 热液流体 大红山 扬子地块
下载PDF
康滇地轴中南段元古宙主要铀矿化类型及其成矿远景初步探讨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巨初 罗朝文 童运福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CSCD 1996年第S1期94-98,共5页
本文将康滇地轴中南段元古宙主要铀矿化类型划分为四个主要类型七个亚类。初步总结了元古宙铀成矿的基本特征,提出铀矿化(960—600Ma)是晋宁-澄江运动的产物,与该区同层位中铜矿化改造富集时期一致;并讨论了康滇地轴中南... 本文将康滇地轴中南段元古宙主要铀矿化类型划分为四个主要类型七个亚类。初步总结了元古宙铀成矿的基本特征,提出铀矿化(960—600Ma)是晋宁-澄江运动的产物,与该区同层位中铜矿化改造富集时期一致;并讨论了康滇地轴中南段不整合面型铀矿床成矿条件评价问题,提出中、上元古界不整合面附近成矿远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滇地轴 铀矿化类型 成矿远景评价
下载PDF
康滇地轴新元古代成矿作用与罗迪尼亚超大陆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红军 李巨初 薛钧月 《世界核地质科学》 CAS 2009年第2期81-86,共6页
康滇地轴在元古代时期形成了大量的金属矿床,研究表明,该时期的金属矿床形成与晋宁运动密切相关。近几年许多研究数据显示,康滇地轴在元古代地层中所形成的铜、铁、金和铀矿床大多集中在700~900Ma之间,与罗迪尼亚超大陆事件发生的时间... 康滇地轴在元古代时期形成了大量的金属矿床,研究表明,该时期的金属矿床形成与晋宁运动密切相关。近几年许多研究数据显示,康滇地轴在元古代地层中所形成的铜、铁、金和铀矿床大多集中在700~900Ma之间,与罗迪尼亚超大陆事件发生的时间一致。该时期的碰撞构造环境、花岗岩侵入以及沉积盆地的形成都与陆内板块俯冲作用和伸展作用关系密切。试图从同位素地质年代学、沉积-构造环境方面,探讨该时期的金属成矿作用对板块构造地质事件的响应,并探讨铀成矿作用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滇地轴 元古代罗迪尼亚超大陆 金属成矿作用 铀矿化
下载PDF
康滇地轴东缘铅锌矿床铅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被引量:22
18
作者 林方成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1995年第1期131-137,318+139,共9页
康滇地轴东缘铅锌矿床铅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成因意义林方成(地矿部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一、铅锌矿床的区域地质概况川西南的康定-汉源-甘洛-宁南-会理-会东等地区、滇东北的会泽-昭通等地区产出众多的铅锌矿床,构成了著名的康... 康滇地轴东缘铅锌矿床铅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成因意义林方成(地矿部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一、铅锌矿床的区域地质概况川西南的康定-汉源-甘洛-宁南-会理-会东等地区、滇东北的会泽-昭通等地区产出众多的铅锌矿床,构成了著名的康滇地轴东缘铅锌成矿带(图1)。铅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矿床 铅同位素组成 康滇地轴 组成特征 灯影组 造山带 会理群 昆阳群 天宝山组 正常铅
下载PDF
康滇地轴元古代拉拉IOCG矿床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从俊 李泽琴 +1 位作者 王奖臻 王赕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585-587,共3页
硫化物矿石铅同位素组成是示踪成矿物质来源的直接、有效方法,广泛用于矿床研究中,但铅同位素测年的可靠性及可行性却引起了很多人的质疑。拉拉IOCG矿床岩石、矿物铅同位素是放射性成因铅含量极高的异常铅,在不能用常规铅同位素等时线... 硫化物矿石铅同位素组成是示踪成矿物质来源的直接、有效方法,广泛用于矿床研究中,但铅同位素测年的可靠性及可行性却引起了很多人的质疑。拉拉IOCG矿床岩石、矿物铅同位素是放射性成因铅含量极高的异常铅,在不能用常规铅同位素等时线计算法和全球平均增长曲线来解释其异常特征的情况下,首次采用混合等时线模式研究矿床成矿时限,较为系统地对拉拉IOCG矿床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同位素 IOCG 康滇地轴 地球化学特征 成矿物质来源 异常铅 等时线 增长曲线 示踪 赋矿围岩
下载PDF
康滇地轴中南段元古代地层中铀矿化类型及其特征 被引量:9
20
作者 钱法荣 《铀矿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14-219,共6页
本文将康滇地轴中南段元古代地层中的铀矿化划分为3种类型(砂岩型、钠交代岩型和浅变质岩型),其中以钠交代岩型为主,并具有一定的找矿前景。而众所关注的中、上元古界不整合面型铀矿化至今未找到,初步认为其生成条件较差,找矿前... 本文将康滇地轴中南段元古代地层中的铀矿化划分为3种类型(砂岩型、钠交代岩型和浅变质岩型),其中以钠交代岩型为主,并具有一定的找矿前景。而众所关注的中、上元古界不整合面型铀矿化至今未找到,初步认为其生成条件较差,找矿前景不乐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矿床 矿化 类型 元古代 康滇地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