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荥经-峨眉地区上三叠统物源变化及对扬子板块西缘构造活动的启示
1
作者 田亚杰 魏国齐 +3 位作者 杨威 金惠 周国晓 白壮壮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538-2556,共19页
碎屑岩物源研究是当今地质学研究的热点,利用多种物源研究方法可以全面揭示碎屑岩的源岩信息,揭示源区构造古地理格局的变化。三叠纪期间,扬子板块西缘由被动大陆边缘转变为挤压构造带,引起了显著的古地理格局和沉积体系的变化,但目前... 碎屑岩物源研究是当今地质学研究的热点,利用多种物源研究方法可以全面揭示碎屑岩的源岩信息,揭示源区构造古地理格局的变化。三叠纪期间,扬子板块西缘由被动大陆边缘转变为挤压构造带,引起了显著的古地理格局和沉积体系的变化,但目前对这一转变过程仍缺乏研究。本文综合利用砂岩颗粒成分统计、电子探针测试重矿物成分和碎屑锆石U-Pb年龄方法,研究了荥经-峨眉地区上三叠统碎屑岩物源转变时间,并结合其他地区物源研究探讨了扬子板块西南缘的物源变化过程。结果显示,上三叠统马鞍塘组的砂岩主要由石英和长石组成;电气石主要来自贫锂的花岗岩类和相关伟晶岩、细晶岩,其次来自富铝贫钙变质碎屑岩;铬尖晶石来自具有洋岛和大火成岩省背景的基性-超基性火山岩;碎屑锆石U-Pb年龄的主要分布在730~850Ma范围内。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的砂岩由石英、岩屑和长石组成,具有再旋回造山带物源;电气石大部分来自富铝贫钙、贫铝贫钙的变质碎屑岩,小部分来自贫锂的花岗岩类和相关伟晶岩、细晶岩;铬尖晶石主要来自具岛弧背景的橄榄岩;碎屑锆石U-Pb年龄主要分布在200~300Ma、400~500Ma、650~850Ma、1750~1950Ma和2400~2600Ma年龄段。综合分析表明,马鞍塘组的物源为康滇构造带的新元古代花岗质结晶基底,并包含少量新元古代中酸性火山岩、变质碎屑岩和二叠纪基性-超基性火山岩;须家河组的物源包括松潘-甘孜褶皱带的三叠系浊积岩、花岗岩类以及龙门山断裂带的上古生界碎屑岩与新元古界基底。马鞍塘组与须家河组之间的物源转变,表明扬子板块西缘的松潘-甘孜褶皱带和龙门山断裂带取代康滇构造带成为新的地貌高部位和主要剥蚀区,这一古地理格局的转变发生于马鞍塘组沉积之后,即晚三叠世的卡尼期与诺利期之间或诺利期期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板块西南缘 晚三叠世 物源变化 龙门山断裂 松潘-甘孜褶皱 康滇构造带
下载PDF
四川西部泸定断裂带构造变形特征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援朝 吴德超 +1 位作者 王道永 倪志耀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62-267,共6页
位于川滇南北构造带北部的泸定断裂带内发育糜棱面理、拉伸线理、"A"型褶皱、鞘褶皱、糜棱岩系列的断层构造岩等,它们是原岩和矿物在地壳较深处,在高温、高压环境中,经过晶格位错滑移、位错蠕变、动态重结晶等方式发生强烈韧... 位于川滇南北构造带北部的泸定断裂带内发育糜棱面理、拉伸线理、"A"型褶皱、鞘褶皱、糜棱岩系列的断层构造岩等,它们是原岩和矿物在地壳较深处,在高温、高压环境中,经过晶格位错滑移、位错蠕变、动态重结晶等方式发生强烈韧性变形而形成。该断裂带属于一条典型的韧性剪切带。剪切带内发育的旋转碎斑系、不对称显微揉皱以及书斜构造等指示剪切带上盘下滑移的运动学特征。该韧性剪切带仅发育在古元古界康定群之中,而未见其影响上覆的古生代-新生代的地层,可能形成于元古代的晋宁期-澄江期。泸定韧性剪切带在几何学特征、断层岩类型、变形环境、变形层次、变形机制、运动学特征、动力学特征以及形成时期上与该区发育的其他南北向脆性断层迥然不同,它们不属于同一构造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滇南北构造 构造变形 韧性剪切 糜棱岩
下载PDF
云南石屏喷珠池的气体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
3
作者 高博 张海义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49-51,共3页
喷珠池位于康滇构造带西南侧的石屏 异龙湖坝区 ,它所排放的大量气体以无机成因CO2 为主 (达91 5 9% )。3 He/ 4He值R =7 78× 10 8,R/Ra =0 0 6 ,4 He/ 2 0 Ne =417,表明其中大气成分少 ,属壳源CO2 泉气。喷珠池气体地球化学特... 喷珠池位于康滇构造带西南侧的石屏 异龙湖坝区 ,它所排放的大量气体以无机成因CO2 为主 (达91 5 9% )。3 He/ 4He值R =7 78× 10 8,R/Ra =0 0 6 ,4 He/ 2 0 Ne =417,表明其中大气成分少 ,属壳源CO2 泉气。喷珠池气体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对于该地区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地震活动监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康滇构造带 气体地球化学 氧、碳、氮同位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