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王士禛的文人雅集与康熙诗坛风尚的变迁——以清康熙己未(1679年)博学鸿儒科前后为重点考察时段 被引量:3
1
作者 高莲莲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5-88,共4页
领袖式人物组织参与交游雅集是影响诗坛风貌的重要因素,也是观察诗风流变的独特视角。本文通过梳理与分析王士禛与博学鸿儒的交游雅集来观照清康熙诗坛的风尚变迁。1678年,清康熙帝诏开博学鸿儒科。博学鸿儒入京后,王士禛组织了一系列... 领袖式人物组织参与交游雅集是影响诗坛风貌的重要因素,也是观察诗风流变的独特视角。本文通过梳理与分析王士禛与博学鸿儒的交游雅集来观照清康熙诗坛的风尚变迁。1678年,清康熙帝诏开博学鸿儒科。博学鸿儒入京后,王士禛组织了一系列交游雅集活动,形成小圈子。他在小圈子中提倡神韵说,崇尚清新淡远、平和雅正的诗歌风貌,迎合了士人的审美趣味,淡化了社会矛盾,扭转了质实诗风。在诗学宗尚方面,王士禛传播宋诗风,但并不反对唐诗风,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专宗一朝一派的狭隘诗学观念,从而影响了诗坛大风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士禛 康熙诗坛 文人雅集 诗风变迁
下载PDF
查慎行“唐宋互参”的诗学观及对康熙诗坛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周燕玲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0-33,共4页
"唐宋互参"是慎行诗学思想的核心,具有特殊的理论意义和诗学影响。慎行主张"唐宋互参"的内核仍是"宗宋",于唐,步法中晚,诗宗少陵;于宋,则调和南北,师法苏轼。慎行变黄宗羲的"以唐论宋"为"... "唐宋互参"是慎行诗学思想的核心,具有特殊的理论意义和诗学影响。慎行主张"唐宋互参"的内核仍是"宗宋",于唐,步法中晚,诗宗少陵;于宋,则调和南北,师法苏轼。慎行变黄宗羲的"以唐论宋"为"唐宋互参",在强调其"同质性"的同时,亦重视其"异质性"。针对康熙诗坛趋骛宋诗者表现出的"浅率"、"俚俗"之弊,慎行进一步提高了"学问"在诗歌创作中的地位。慎行的诗歌创作亦体现了其"唐宋互参"的诗学观,通过汲取唐诗的营养,为处于困境的宋诗派找到了突破的门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慎行 "唐宋互参" 康熙诗坛 宋诗派
下载PDF
从史实中引绎思想——评蒋寅新著《王渔洋与康熙诗坛》
3
作者 罗时进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 2003年第2期22-27,共6页
目前学术界对诗史的研究仍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与过去研究有所不同的是 ,今天学者们似乎更重视文学史过程的研究 ,即沿着时间序列 ,走进文学事件和文学情境中去 ,把握诗史递进演变的脉搏 ,探求文学发展的深层本质。这体现出实证与理论兼... 目前学术界对诗史的研究仍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与过去研究有所不同的是 ,今天学者们似乎更重视文学史过程的研究 ,即沿着时间序列 ,走进文学事件和文学情境中去 ,把握诗史递进演变的脉搏 ,探求文学发展的深层本质。这体现出实证与理论兼容 ,从史实中引绎思想的学术路向。蒋寅的《王渔洋与康熙诗坛》以沉潜邃密的“考古”式的工作为基础 ,在历史语境中展开诗史研究的学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寅 《王渔洋与康熙诗坛 诗史研究 书评
下载PDF
王士禛:康熙诗坛的圭臬
4
作者 裴世俊 《语文知识》 2007年第1期19-22,共4页
王士禛以《秋柳诗》蜚声诗苑,扬州五载的仕宦与文学经历奠立了其诗坛领袖的地位。历史的机遇使其受到康熙帝眷遇,从而成为主持风雅的一代宗盟,即使有赵执信和浙派诗人发起挑战和攻讦,也未能动摇其坚如磐石的地位。“神韵”说几乎笼... 王士禛以《秋柳诗》蜚声诗苑,扬州五载的仕宦与文学经历奠立了其诗坛领袖的地位。历史的机遇使其受到康熙帝眷遇,从而成为主持风雅的一代宗盟,即使有赵执信和浙派诗人发起挑战和攻讦,也未能动摇其坚如磐石的地位。“神韵”说几乎笼罩整个康熙时期,影响延至雍正、乾隆初,为清代文学史上罕见之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士禛 康熙诗坛 宗盟 文学评论
下载PDF
从吴乔《围炉诗话》看康熙诗坛对玄烨宗唐诗学旨意的归依 被引量:3
5
作者 宁夏江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5-132,共8页
吴乔的《围炉诗话》以宗唐为要。为了推崇唐诗,吴乔不惜以激烈的言辞痛诋宋诗,排击明诗。这与他所处康熙诗坛的政治文化背景密切相关。康熙皇帝要求以高朗华俊的盛唐之音,宣扬盛世中正和平诗风。在他的指授下宗唐诗风揄扬而势盛。吴乔... 吴乔的《围炉诗话》以宗唐为要。为了推崇唐诗,吴乔不惜以激烈的言辞痛诋宋诗,排击明诗。这与他所处康熙诗坛的政治文化背景密切相关。康熙皇帝要求以高朗华俊的盛唐之音,宣扬盛世中正和平诗风。在他的指授下宗唐诗风揄扬而势盛。吴乔《围炉诗话》之所以言辞偏激,就在于强烈警示诗人必须推阐宗唐的诗学圣意,明显反映出在当时政治文化影响下的功利诗学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乔 《围炉诗话》 康熙诗坛
原文传递
“博学鸿儒科”与康熙诗坛 被引量:2
6
作者 李舜臣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7-47,共11页
康熙十八年(1682)举行的"博学鸿儒科",堪称清初诗坛格局转变的关捩。很多遗民诗人纷然应征与出仕,使遗民阵营发生了严重的分化,从而引发了诗坛创作主体的消长、诗坛重心的迁移以及诗坛盟主的代兴。五十鸿儒,在其后的翰苑唱和... 康熙十八年(1682)举行的"博学鸿儒科",堪称清初诗坛格局转变的关捩。很多遗民诗人纷然应征与出仕,使遗民阵营发生了严重的分化,从而引发了诗坛创作主体的消长、诗坛重心的迁移以及诗坛盟主的代兴。五十鸿儒,在其后的翰苑唱和中,极力地应和了统治者在诗学上潜在的诉求,倡导"宗唐抑宋"的诗学倾向,歌赞黼黻康熙盛世之音。但是,由于身份意识和客观境遇所制,在鸿儒的诗歌中并没有现出真正的"盛世气象"。尽管如此,鸿儒的诗学取向和创作得失,对当时同在翰苑的王士禛的"神韵"诗学——即康熙朝的"盛世元音"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学鸿儒科 康熙诗坛 宗唐抑宋 盛世元音
原文传递
进入“过程”的文学史研究——《王渔洋与康熙诗坛》导论 被引量:9
7
作者 蒋寅 《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50-54,共5页
“文学”是一个包括写作、传播、接受并产生影响的过程 ,这一过程不只涉及作品的写作、传播与批评 ,还包含文学观念的演变、作家的活动与交往、社会的文学教养和时尚。对曾经发生和存在的文学过程进行历时性的研究 ,就构成了文学史学。... “文学”是一个包括写作、传播、接受并产生影响的过程 ,这一过程不只涉及作品的写作、传播与批评 ,还包含文学观念的演变、作家的活动与交往、社会的文学教养和时尚。对曾经发生和存在的文学过程进行历时性的研究 ,就构成了文学史学。文学史学首先是一门研究文学过程 ,尤其是文学活动的具体过程的学科。然而并非所有的文学时代都为文学史的过程研究提供了可能 ,只有明清以后 ,丰富的历史记载几与档案相埒 ,而同时档案也最大限度地充实了历史记载 ,我们才得以从容揭开时间的帷幕 ,走进文学事件和文学史情境中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史研究 过程研究 清代 康熙 诗学 文学史学 《王渔洋与康熙诗坛
原文传递
评蒋寅的《王渔洋事迹征略》与《王渔洋与康熙诗坛》
8
作者 王小舒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2-176,共5页
关键词 蒋寅 《王渔洋事迹征略》 《王渔洋与康熙诗坛 诗歌 艺术风格
原文传递
张立敏《冯溥与康熙京师诗坛》序
9
《厦门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F0002-F0002,共1页
诗本患忧,文缘发愤。欢愉难工,凄楚易好。歧路杨朱之悲,穷途阮籍之恸。庐江作妇之情,昭君人宫之怨。天地六合,固多恨事;阴阳两界,诚属同心。至若微波痴子建之遐想,素足逗渊明之闲情;雁字惹易安之愁绪,鹤背苏定公之花魂。盖饮... 诗本患忧,文缘发愤。欢愉难工,凄楚易好。歧路杨朱之悲,穷途阮籍之恸。庐江作妇之情,昭君人宫之怨。天地六合,固多恨事;阴阳两界,诚属同心。至若微波痴子建之遐想,素足逗渊明之闲情;雁字惹易安之愁绪,鹤背苏定公之花魂。盖饮食男女,人之大欲,《礼记》所言,天经地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立敏 《冯溥与康熙京师诗坛 阅读 文学
下载PDF
周起渭的诗歌及诗论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朝正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4期68-74,共7页
在鼎盛时期的康熙朝,贵州出现了几位著名的诗人,如周起渭、张元臣、田榕和潘淳等.其中尤以周起渭和田榕的名声最大,影响最广,地位也显赫.正如雍正及乾隆年间著名文学家、诗人彭端淑所云:“田君待选来京,余访其寓,语方毕,即索所为诗,慨... 在鼎盛时期的康熙朝,贵州出现了几位著名的诗人,如周起渭、张元臣、田榕和潘淳等.其中尤以周起渭和田榕的名声最大,影响最广,地位也显赫.正如雍正及乾隆年间著名文学家、诗人彭端淑所云:“田君待选来京,余访其寓,语方毕,即索所为诗,慨然出《碧山堂》示余,读之若远山横翠,杳霭有情;又若清水芙蓉,天然去饰.……夫黔山川瑰丽,多异人.曩曾读太史周渔璜集,磊落有奇气,谓可上配古人,而惜其篇什散逸吴越,世或罕有知之者.”康熙中叶,周起渭的诗名在京城大震,就连那个自命不凡的史申义也不得不屈服,故唱出“孰与夜郎争汉大,手携玉尺上京台”的名句.本文专就周起渭的诗歌创作、诗论及其在康熙诗坛上的地位略作论述,以就教于专家、学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创作 诗歌源流 诗歌理论 陶然亭 “神韵说” 《四溟山人全集》 诗论 康熙诗坛 查慎行 性灵诗派
下载PDF
论清初山西廉吏诗人创作群体
11
作者 赵丽萍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0-135,共6页
清初山西诗坛特色独具,其最引人注目的是廉吏诗人频出。这些廉吏诗人政绩突出,为官清廉守正,甘于清苦,表现出了传统的儒者情怀;他们还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或表现政事之余的诗意生活,或感怀宦海之艰难,或流露为宦之心曲,宦情色彩浓厚,在情... 清初山西诗坛特色独具,其最引人注目的是廉吏诗人频出。这些廉吏诗人政绩突出,为官清廉守正,甘于清苦,表现出了传统的儒者情怀;他们还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或表现政事之余的诗意生活,或感怀宦海之艰难,或流露为宦之心曲,宦情色彩浓厚,在情感指向上,亦体现出鲜明的地域色彩。他们清廉的为官之道与具有宦情色彩的诗歌创作成为清初山西诗坛的一种独特的现象,这一现象与山西"俭啬"、"崇信"、"尚义"的地域文化性格和勤俭节约的民俗民风有着密切的内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熙诗坛 廉吏诗人 宦情抒写 山西民风
下载PDF
清初宋诗风运动中的徐嘉炎
12
作者 张立敏 《厦门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8-15,共8页
徐嘉炎诗风演化折射出康熙朝诗风演变的复杂过程。徐嘉炎于康熙十二年入都后,在诗坛主导风尚影响下,其审美趣味由唐诗转入宋诗,而诗坛盟主王士禛的奖掖更加剧了这种转向。在康熙帝诏举博学鸿词科背景下,冯溥开始整饬诗坛,呼吁唐诗风,反... 徐嘉炎诗风演化折射出康熙朝诗风演变的复杂过程。徐嘉炎于康熙十二年入都后,在诗坛主导风尚影响下,其审美趣味由唐诗转入宋诗,而诗坛盟主王士禛的奖掖更加剧了这种转向。在康熙帝诏举博学鸿词科背景下,冯溥开始整饬诗坛,呼吁唐诗风,反对宋诗,于是徐嘉炎走上重返唐诗的道路。徐嘉炎诗风演化过程及成因的考察,展示了康熙诗坛诗歌演变脉络,凸显了博学鸿词科的诗史意义,纠正以往徐嘉炎诗歌研究的错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熙诗坛 宋诗 唐诗 博学鸿词 冯溥
下载PDF
曹寅与王士禛关系考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富鹏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35-147,共13页
清朝初期三藩之乱以后社会由乱而治,朝廷的统治策略和文化政策也相应发生了转变。因着这种变化,王士禛和曹寅在康熙诗坛上也占据了特殊的地位,产生了特殊的影响。他们二人都是贯彻康熙文化政策的重要人物。考察二人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 清朝初期三藩之乱以后社会由乱而治,朝廷的统治策略和文化政策也相应发生了转变。因着这种变化,王士禛和曹寅在康熙诗坛上也占据了特殊的地位,产生了特殊的影响。他们二人都是贯彻康熙文化政策的重要人物。考察二人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了解曹寅的社会地位与社会交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寅 王士禛 赵执信 交游 康熙诗坛 文化政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