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廉蔺关系的“帕金森定律”——《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矛盾分析 |
黄旭午
|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
2017 |
0 |
|
2
|
以“文”带“言”文言融合——以《廉蔺列传》教学为例的文言文教学新尝试 |
朱丹
|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
2016 |
0 |
|
3
|
析义与意境 |
王家騄
|
《当代修辞学》
|
1982 |
0 |
|
4
|
谈《史记》的写人艺术 |
杨建红
|
《山西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
1994 |
0 |
|
5
|
蔺相如的形象美 |
何旭光
杨宗华
|
《大理大学学报》
CAS
|
1988 |
0 |
|
6
|
文言散文的篇章教学 |
王朵
|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1 |
0 |
|
7
|
怎样辨别形容词用作副词 |
张奎文
|
《天津教育》
北大核心
|
1989 |
0 |
|
8
|
《廉颇蔺相如列传》注释质疑 |
木言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1994 |
0 |
|
9
|
英译晋代诗(九) |
培
|
《语言教育》
|
1998 |
0 |
|
10
|
释“虽” |
钱坤
|
《绥化学院学报》
|
1990 |
0 |
|
11
|
秦昭襄王:巧设离间计的雄才大主——解读《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秦王立体形象 |
张华峰
|
《课堂内外(教师版)(中等教育)》
|
2019 |
0 |
|
12
|
蔺相如是冒险主义者吗 |
陈桂瑛
|
《语文教学之友》
|
2014 |
0 |
|
13
|
关于“同课异构”的思考 |
张平玉
|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
2016 |
0 |
|
14
|
詠史 |
吴夷吾
|
《船山学报》
|
1934 |
0 |
|
15
|
人物形象是如何被成功塑造的?——《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的话语鉴赏与教学解读 |
李金华
|
《语文月刊》
|
2020 |
1
|
|
16
|
负荆请罪 |
吴优
|
《湖北招生考试》
|
2005 |
0 |
|
17
|
争与不争的选择 |
贺佳缘
|
《湖北招生考试》
|
2010 |
0 |
|
18
|
浅谈作文系列教学之——不断积累材料 |
赵琦
|
《中小学电教(下)》
|
2009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