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写作的“转向”与历史的“回应”——论延安后期诗歌
- 1
-
-
作者
张立群
高媛
-
机构
辽宁大学文学院
-
出处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12年第2期57-61,共5页
-
文摘
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出现,是延安文艺活动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的标志。作为历史的一种延伸,延安后期诗歌创作,生动体现了解放区文艺活动的继承关系及在新形势下,诗歌写作方向、创作主题、表现形式等方面的变化。这种写作上的转向与历史的回应是以诗歌的大众化、走向民间为整体趋势的,它在具体的历史发展中也影响到了进入当代的诗歌面貌。
-
关键词
延安后期
转向
诗歌创作
-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延安后期“文艺工作者下乡”运动探微
- 2
-
-
作者
秦林芳
-
机构
南京晓庄学院文学院
-
出处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3-210,共18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解放区前后期文学的关联性研究”(项目编号:18AZW019)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1943年3月党的文艺工作者会议的召开,肇启了延安后期“文艺工作者下乡”运动。动员文艺工作者下乡是贯彻《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的必然,而在“怎样下乡”的安排上,则借鉴了精兵简政的经验、突出了“加强下级”这一精兵简政的精神。延安文艺工作者综合运用了“长期的、作为工作人员的下乡”和“短期的、作为非工作人员的下乡”这两种形式,这一实践显现出下乡形式的常与变,它们的综合使用,较好地满足了反映生活之“深”与“广”的要求。延安后期“文艺工作者下乡”运动在总结和反思延安前期相关经验的基础上,凸显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精神特质。
-
关键词
“文艺工作者下乡”运动
延安后期
精兵简政
-
分类号
J120.9
[艺术—艺术理论]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K26
[历史地理—中国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