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抗战时期延安文艺界的两派 |
吴中杰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3
|
|
2
|
延安文艺界整风与革命知识分子的生成 |
高明
|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2
|
|
3
|
光辉思想映照文艺新天——延安文艺座谈会前后 |
于敏
|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3
|
|
4
|
从延安文艺座谈会感悟文艺工作的初心 |
成靓
|
《新湘评论》
|
2022 |
0 |
|
5
|
为人民而作,为人民而歌——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80周年 |
赵丛浩
|
《党史博采(上)》
|
2022 |
0 |
|
6
|
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前前后后 |
萧剑南
|
《福建党史月刊》
|
2002 |
1
|
|
7
|
用文艺的方式解决文艺的问题——延安文艺座谈会历史精神再解析 |
朱鸿召
|
《传记文学》
|
2017 |
0 |
|
8
|
延安文艺工作者眼中的毛泽东 |
胡新民
|
《党史博览》
|
2022 |
0 |
|
9
|
大生产运动与延安文学的叙事选择 |
田松林
|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CSSCI
|
2017 |
2
|
|
10
|
延安两大文人集团“文抗”与“鲁艺”的观念分歧 |
程鸿彬
|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11
|
《新中华报》“文艺版块”的特点及其成因 |
申朝晖
|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CSSCI
|
2017 |
1
|
|
12
|
路遥与《延安文学》 |
高其国
|
《延安文学》
|
2020 |
2
|
|
13
|
延续与升华——纪念延安精神 |
本刊编辑部
|
《传记文学》
|
2017 |
0 |
|
14
|
《讲话》历史谱系的建构(1942-1966) |
曹霞
|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CSSCI
|
2016 |
0 |
|
15
|
秧歌是这样开发的 |
朱鸿召
|
《上海文学》
北大核心
|
2002 |
6
|
|
16
|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文学场域视野下的《荷花淀》发生学研究 |
赵振杰
|
《作家》
北大核心
|
2022 |
0 |
|
17
|
毛泽东如何化解萧军的牢骚 |
陈晋
|
《理论参考》
|
2016 |
0 |
|
18
|
在清凉山——《陈企霞传》节选 |
陈恭怀
|
《黄河文学》
|
200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