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华中鲁艺:“延安模式”的复制与调适 |
孙曙
|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2
|
略论新闻教育的“延安模式” |
周光明
王琦
|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7
|
|
3
|
延安模式—国家建设视野下中共根据地政权体制的特征及影响 |
张冰
|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2
|
|
4
|
延安时期党性教育模式刍议——干部党性教育“延安模式”研究 |
王涛
|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
2009 |
3
|
|
5
|
党性教育培训“延安模式”的成效与进一步提升的思考 |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课题组
靳铭
杨志和
赵耀宏
|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
2013 |
2
|
|
6
|
自我的歌唱——延安模式与现今文艺创作本土化意义 |
门曼丽
|
《戏剧之家》
|
2016 |
0 |
|
7
|
学习“延安模式”,推进我省干部教育培训正规化、特色化发展——赴延安干部学院学习心得体会 |
邓焕生
|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
2014 |
0 |
|
8
|
“使它能够适应于政治的需要”——论京剧改革的延安模式 |
李伟
|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13
|
|
9
|
高等教育的“延安模式”及其当代价值 |
郝瑜
周光礼
罗云
曾鹿平
|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9
|
|
10
|
“延安文学模式”的形成及推广 |
陈南先
|
《嘉应学院学报》
|
2010 |
1
|
|
11
|
延安教育模式与邹平教育模式:近代中国乡村教育的不同路向 |
崔玉婷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0 |
|
12
|
我校出版社在北京举行《论延安的民主模式——话语模式和体制的比较研究》一书出版座谈会 |
张萍
|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0 |
|
13
|
多元并存:民国时期中国高考文化模式的鼎革 |
童锋
夏泉
|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0 |
|
14
|
以中国革命博物馆城建设为引领把延安革命旧址建设成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家园 |
张宝泉
|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3 |
1
|
|
15
|
论我国大学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 |
李江源
|
《高教探索》
北大核心
|
2004 |
17
|
|
16
|
高校创业教育的三重突破:事实、组织及理念 |
朱家德
|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7
|
|
17
|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大学精神探讨 |
陈光磊
|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5
|
|
18
|
超级联盟:战时新华书店的“新华”命名与发行实践 |
吴永贵
牛婷婷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1
|
|
19
|
中共中央关于创办东北大学的战略决策及其实施 |
曾鹿平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1
|
|
20
|
发扬传统 发挥优势 发展特色 积极推进党性教育科学化 |
陈燕楠
|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
2010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