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托起延安两片云
- 1
-
-
作者
吕秀国
-
出处
《公安月刊》
1997年第8期41-42,共2页
-
文摘
托起延安两片云○吕秀国时针拨回到1997年3月初,两则寻人启事相继在陕北各大新闻媒体刊播。两名高原少年失踪的消息迅速传遍了三秦大地。然而,一个多月过去了,两名少年仍音讯皆无。他们的父母做梦也没有想到,此时此刻,他们的独生儿子早已流落到了千里之外的河南...
-
关键词
派出所民警
延安市
延安火车站
通许县
漫无目的的
寻人启事
陕北高原
流浪生活
银装素裹
离家出走
-
分类号
D63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延安教会印象
- 2
-
-
作者
金灯
-
出处
《天风》
1996年第8期9-10,共2页
-
文摘
宝塔山,延河水……对于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人来说,延安应该是个不陌生的地方。毛泽东主席曾在延安住了12年加3个月,当他要离开这地方时,深情地说了一句:“延安是个好地方。”延安的确是个好地方。 初识延安教会是从陕西省高陵县李孝膺牧师的口中,李牧师曾在延安教会工作过3年。
-
关键词
延安火车站
中国共产党领导
毛泽东
中西合璧式
抗日军政大学
黄土丘陵
周恩来
革命老区
工农红军
革命圣地
-
分类号
B977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巧用背景深化主题
- 3
-
-
作者
刘研平
-
出处
《新闻知识》
北大核心
1996年第8期40-40,共1页
-
文摘
新闻所谓“新”就是与过去比较中显现出来的不同,适当地用背景来作铺垫会起到突出新闻价值,深新闻主题的作用。 《革命圣地延安无铁路的历史结束》这篇报道就很好地利用了背景材料。作者在题目中用“无铁路的历史结束”就给运用背景伏下了一笔。既然是革命圣地,自有它特殊的历史背景,延安的建设牵动着几代国家领导人的心。作者开篇别具匠心地用“毛泽东诞辰98周年的今天”来强调延安这个革命老区的背景特点。作者不仅引用了周总理对西安铁路的关注,而且在“延安中学”
-
关键词
高速公路
革命圣地
毛泽东
茶色玻璃
延安中学
历史背景
新闻主题
新闻价值
巧用
延安火车站
-
分类号
G212
[文化科学—新闻学]
-
-
题名九月九拜白云山
- 4
-
-
作者
陈小珀
-
出处
《风景名胜》
2004年第1期110-113,共4页
-
文摘
初上白云山 和小黄乘坐晚上10:15从西安出发的火车,早上6:13到达延安火车站,不出站转乘延安至榆林的火车,上午10:20到达米脂。米脂位于榆林地区的中南部,与东北方向的佳县相邻,距白云山大约有八十多公里。出火车站不远是去佳县的公路,在公路边候车很方便,不久,拦下一辆中巴车,售票员热情招呼我们,但车已经满员,售票员说没问题。
-
关键词
白云山
炸油饼
延安火车站
售票员
榆林地区
道教圣地
东北方向
分工合作
公路
同部位
-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再回延安
- 5
-
-
作者
张丛笑
-
出处
《瞭望》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2期52-53,共2页
-
-
关键词
延安火车站
农村干部
延河
庙沟
革命老区
女大学生
退耕还林
土窑洞
农民人均纯收入
小饭馆
-
分类号
F127.4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