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心肌梗死延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吴咏昕 袁颖 张宏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2年第2期15-17,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延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6例AM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药物治疗组50例,采用常规药物(肠溶阿司匹林、氯比格雷、他汀类调脂、低分子肝素,据情况予硝酸酯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延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6例AM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药物治疗组50例,采用常规药物(肠溶阿司匹林、氯比格雷、他汀类调脂、低分子肝素,据情况予硝酸酯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等)治疗;PCI组56例,经药物治疗7~15d后PCI。1年后对2组患者病死率和再发心梗、心绞痛的发生率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 PCI组再发心梗、心绞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药物治疗组,LVEF明显高于药物治疗组(P<0.05或P<0.01)。结论 AMI延迟PCI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延迟冠状动脉介入 药物治疗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后经桡动脉延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被引量:4
2
作者 刘再宇 刘培敏 +3 位作者 任国成 孙磊 赵彤 崔红玉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0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评价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静脉溶栓后经桡动脉行延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27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性期均行静脉溶栓治疗,其中145例在溶栓后7~30天内经桡动脉行延迟PC... 目的评价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静脉溶栓后经桡动脉行延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27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性期均行静脉溶栓治疗,其中145例在溶栓后7~30天内经桡动脉行延迟PCI治疗,另127例继续内科药物治疗,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6~45个月,观察PCI治疗成功率、两组患者在住院和随访期间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随访期间超声心动图的差异。结果①145例延迟PCI患者除2例桡动脉穿刺不成功改由同侧肱动脉穿刺行PCI治疗外,所有患者均成功开通梗死相关血管,介入治疗成功率100%。②与非PCI治疗相比,延迟PCI可缩短平均住院时间(P<0.05),减少住院期间复合终点事件(P<0.05)。③平均随访14.5±3.2个月时,与非PCI治疗相比,延迟PCI减少复合终点事件(P<0.05)。④平均随访6.0±0.8个月时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延迟PCI高于非PCI治疗(P<0.05);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延迟PCI低于非PCI治疗(P<0.05)。结论对于STEMI患者静脉溶栓后经桡动脉延迟PCI治疗成功率高,可降低近远期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改善左心室功能,改善预后,适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广泛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延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脑利钠肽对延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预后价值评估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利刚 张万荣 《中国医学工程》 2014年第1期31-31,34,共2页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接受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前后的脑利钠肽(BNP)水平变化及其左室功能、结构的预后关系,探讨BNP在延迟PCI治疗AMI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2年12月我院接受PCI治疗的...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接受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前后的脑利钠肽(BNP)水平变化及其左室功能、结构的预后关系,探讨BNP在延迟PCI治疗AMI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2年12月我院接受PCI治疗的120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发病时间为7~14 d,入院时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患者血浆BNP水平,出院前行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射血分数,并根据PCI治疗后14 d的血浆BNP水平将患者分为三组:A组〈100 ng/L;B组100~400 ng/L;C组〉400 ng/L。所有患者术后6个月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变化评估左室功能。结果 PCI治疗后不同心肌梗死部位BNP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下降;三组患者PCI治疗后6个月的超声心动图比较,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B组、C组与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B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患者延迟PCI后BNP水平呈显著下降趋势;BNP水平可作为患者左室功能预测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 延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脑利钠肽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延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
4
作者 春玉虎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3年第5期42-43,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延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经临床检查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4例,按照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采用延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血...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延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经临床检查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4例,按照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采用延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血管再闭塞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血管再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心力衰竭10例,严重心律失常2例,梗死后心绞痛6例;3种并发症发生率等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不良事件。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延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临床疗效确切,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不良反应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疗效
下载PDF
延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董守仁 《中国实用医刊》 2011年第15期71-72,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延迟冠状动脉介入(PCI)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和远期效果。方法35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直接PCI治疗组、延迟PCI治疗组、静脉溶栓组。观察住院期间及随访6个月期间的心血管事件、超声心动图。结果①平均住院时间延...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延迟冠状动脉介入(PCI)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和远期效果。方法35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直接PCI治疗组、延迟PCI治疗组、静脉溶栓组。观察住院期间及随访6个月期间的心血管事件、超声心动图。结果①平均住院时间延迟PCI组较非PCI组短(P〈0.05),住院期间复合终点事件延迟PCI组较非PCI组少(P〈0.05);住院及随访期间各项临床不良事件延迟PCI组与直接PCI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住院及随访期间超声心动图显示延迟PCI组较静脉溶栓组心功能改善明显,但较直接PCI差。结论延迟PCI可取得与直接PCI治疗组相仿的效果,可防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和改善左室重构及心功能,改善预后,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介入 延迟冠状动脉介入 溶栓治疗
原文传递
静脉溶栓后经桡动脉延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观察 被引量:3
6
作者 张永强 《人民军医》 2015年第10期1168-1169,共2页
目的:观察静脉溶栓后经桡动脉行延迟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疗效。方法:急性STEMI 80例,根据静脉溶栓后的治疗情况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42例。入组病例急性期均给予尿激酶或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 目的:观察静脉溶栓后经桡动脉行延迟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疗效。方法:急性STEMI 80例,根据静脉溶栓后的治疗情况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42例。入组病例急性期均给予尿激酶或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药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溶栓后7~10天经桡动脉行延迟PCI治疗,对照组继续内科药物治疗。比较两组住院时间及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改善情况,出院后随访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1)观察组住院时间(13.6±7.6)天,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9.5±7.2)天(P〈0.05);出院前进行心脏超声检查,观察组LVEF(62.23±4.8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69±5.27)%(P〈0.05)。(2)平均随访(14.5±3.2)个月,观察组MACE发生率13.2%,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2.9%(P〈0.01)。结论:急性STEMI患者静脉溶栓后经桡动脉延迟PCI治疗可改善患者左心室功能,降低MACE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静脉溶栓 延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原文传递
急性心肌梗死行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邓焕堂 刘静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年第15期167-169,共3页
目的:探讨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4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为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接收,根据入院单号、双号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n=21)开展常规药物溶栓治疗方案,观察组... 目的:探讨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4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为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接收,根据入院单号、双号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n=21)开展常规药物溶栓治疗方案,观察组(n=21)则接受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案,统计各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治疗前后临床指标。结果:在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左室射血分数方面,治疗7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00%,对照组患者为19.05%,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予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不仅可以改善患者心脏功能,同时有助于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确保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迟冠状动脉介入 急性心肌梗死 药物溶栓
下载PDF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前使用非负荷剂量替格瑞洛的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13
8
作者 吴淳 杜胤龙 董雪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8年第4期294-298,共5页
目的评价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行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使用非负荷剂量替格瑞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对照研究,入选2015年9月至2016年10月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拟行延迟PCI的NSTEACS患... 目的评价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行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使用非负荷剂量替格瑞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对照研究,入选2015年9月至2016年10月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拟行延迟PCI的NSTEACS患者,由首诊医师自行决定是否使用替格瑞洛负荷剂量。观察组首次给予替格瑞洛90 mg,随后90 mg每日2次维持,对照组首次给予替格瑞洛180 mg负荷剂量,随后90 mg每日2次维持。两组均给予规范的冠心病药物治疗,并在24~72 h内行PCI。观察两组的有效性终点如术后1年内的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和卒中,以及安全性终点如主要出血、次要出血。结果观察组PCI术后4 h肌钙蛋白升高水平及术后1年内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出血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NSTEACS患者延迟PCI术前使用或不使用负荷剂量替格瑞洛,疗效相当,出血发生率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格瑞洛 非负荷剂量 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与门控心肌灌注显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左心功能评价中价值 被引量:5
9
作者 田芳 唐海霞 +3 位作者 陈银 景香香 殷艳海 蒙锐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20年第3期186-189,193,共5页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与门控心肌灌注显像(GMPI)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左心功能评价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自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32例AMI患者纳入心梗组,...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与门控心肌灌注显像(GMPI)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左心功能评价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自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32例AMI患者纳入心梗组,将临床和辅助检查排除心脏疾病及其他影响心脏功能疾病的正常人28例纳入正常组。心梗组患者入院后行PCI手术治疗,并于PCI术前及术后1个月行RT3DE及GMPI检查;正常组于入院检查1个月内行RT3DE及GMPI检查。分析两组RT3DE及GMPI的左心室图像,比较心梗组PCI术前及术后1个月与正常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值等参数的差异性,并分析RT3DE与GMPI各参数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心梗组术前及术后1个月LVEDV、LVESV增加,LVEF值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梗组术后1个月LVEDV、LVESV及LVEF值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梗组患者RT3DE与GMPI测得的LVEDV、LVESV相关性良好,延迟PCI术前r值分别为0.918和0.937,术后r值分别为0.900和0.757;LVEF相关性一般,术前r值为0.438,术后r值为0.496。RT3DE及GMPI测得的术前LVEDV、LVESV及LVEF的一致性仅有3%(1/32)的点在一致性界限外;术后1个月,LVEDV、LVESV有3%(1/32)的点在一致性界限外,LVEF所有点均在界限内。结论RT3DE与GMPI评价AMI患者延迟PCI术前及术后左心功能参数的相关性及一致性较好,临床上可根据需要联合应用以评价AMI患者延迟PCI术前及术后的左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三维超声 门控心肌灌注显像 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左心功能
下载PDF
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左心室重构及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曲鹏 邓根群 +7 位作者 李永旺 夏稻子 王岩 刘奇志 牛楠 丁彦春 娄大元 朱宁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4年第3期189-189,共1页
关键词 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 急性心肌梗死 AMI 左心室重构 左心室功能 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开通梗死相关动脉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5
11
作者 曲新凯 方唯一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8年第4期557-559,共3页
急性心肌梗死最重要的治疗原则是及早开通梗死相关动脉,但部分患者错过早期再灌注治疗的最佳时机。对于这些患者,是否还有必要进一步开通梗死相关动脉,观点还不一致,现对延迟介入治疗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双核素心肌显像检查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指导价值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静静 高传玉 +2 位作者 王宪沛 张优 肖文涛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7年第4期577-579,共3页
目的分析^(99)Tc^m-MIBI/^(18)F-FDG单光子发射计算机化断层显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双核素检查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 目的分析^(99)Tc^m-MIBI/^(18)F-FDG单光子发射计算机化断层显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双核素检查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49例,冠脉造影后分为A组(行PCI术,25例)与B组(行药物保守治疗,24例)。术前行双核素检查,根据梗死区有无存活心肌分为有存活心肌组(31例)与无存活心肌组(18例)。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行静息心脏超声心动图。结果 (1)无存活心肌组:术后1、3个月LVEF值较术前均无改善(P>0.05)。(2)有存活心肌组:行PCI术者术后3个月LVEF值较术前有明显改善,且优于行药物保守治疗者(P<0.05)。行药物治疗者术后1、3个月LVEF值较术前无改善(P>0.05)。结论双核素评价AMI患者存活心肌,能预测延迟PCI治疗后室壁功能改善情况,为治疗决策选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存活心肌 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化断层显像 脱氧葡萄糖 甲氧基异丁基异腈
下载PDF
双核素心肌显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指导意义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炎 李晨曦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2期145-148,共4页
目的利用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和^(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Tcm-MIBI)双核素心肌灌注/代谢显像技术,评估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存活心肌数量对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目的利用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和^(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Tcm-MIBI)双核素心肌灌注/代谢显像技术,评估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存活心肌数量对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后心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纳入40例AMI延迟PCI治疗的患者,术前根据^(18)F-氟代脱氧葡萄糖和^(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双核素心肌灌注/代谢显像结果分为心肌存活组和无心肌存活组。入院一周后行延迟PCI治疗,比较两组间PCI治疗后患者心功能改变情况。结果心肌存活组术前左心室舒张末期容量(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量(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volume,LVESV)为(134.5±25.3)mL及(63.7±12.2)mL,术后均显著下降,分别降至(120.6±18.7)mL及(52.3±16.4)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和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eft ventricular fractional shortening,LVFS)则由(40.6±5.4)mL和13.8%±3.0%升至(48.3±2.7)mL和22.4%±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中脑钠肽浓度由(3227.8±108.2)ng/mL降至(724.7±91.3)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心肌存活组术前与术后比较,上述各参数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双核素心肌显像技术判断AMI患者剩余存活心肌数量,可预测AMI延迟PCI治疗后心功能改善情况,对AMI延迟PCI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双核素心肌显像 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 心功能指标
下载PDF
不同时间窗下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11期60-63,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时间窗下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2月宝鸡市中医医院收治的诊断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且来院时发病时间>12 h的患者共113例。按患者接受延迟经皮冠... 目的分析不同时间窗下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2月宝鸡市中医医院收治的诊断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且来院时发病时间>12 h的患者共113例。按患者接受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时间窗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A组:延迟PCI治疗时间窗12~24 h,56例;B组:延迟PCI治疗时间窗>24 h^5 d,57例。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支架置入情况,治疗前和治疗后2、8周时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随访两组患者介入治疗后1年内的心脏不良事件(MACE)。结果两组合并病史、心肌梗死部位、罪犯血管分布等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支架植入数量、支架长度、支架直径、最大扩张压力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LVEF,LVE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8周时,两组LVEF较治疗前明显升高,LVEDD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同时间窗LVEF、LVED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随访期内MACE合计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即使错过最佳再灌注时机(12 h内)的STEMI患者,尽早行PCI治疗结合合理的药物干预,仍可使患者获得同等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不同时间窗 急性ST段抬高 心肌梗死 预后影响
下载PDF
基层医院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桂英 尚艳菲 《河北医药》 CAS 2009年第11期1343-1344,共2页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基层医院
下载PDF
国产西罗莫司洗脱支架在急性心肌梗死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疗效
16
作者 吴春阳 施亚明 +4 位作者 解燕 陈立娟 王斌 宗永忠 董璟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8年第2期110-112,共3页
关键词 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药物洗脱支架 临床疗效 急性心肌梗死 西罗莫司 急诊PCI Cordis公司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后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疗效观察
17
作者 左国兴 陈书中 王宽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418-418,共1页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静脉溶栓 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疗效观察
下载PDF
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前心肌灌注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收缩功能恢复的价值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飞 杨亚娟 +4 位作者 莫展 吴仰帆 陈火梅 刘晓丹 赖玉琼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CSCD 2017年第5期380-385,共6页
目的探讨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前心肌灌注预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肌收缩功能恢复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接受延迟PCI治疗的AMI患者。术前1 d应用二维应变成像测量患者左心室各... 目的探讨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前心肌灌注预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肌收缩功能恢复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接受延迟PCI治疗的AMI患者。术前1 d应用二维应变成像测量患者左心室各节段心肌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LPSS)及整体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GLS)。应用心肌超声造影(MCE)对患者左心室各节段心肌进行灌注评分(MPS),计算整体心肌灌注评分指数(PSI),并根据MPS将收缩功能受损心肌分为灌注良好组、灌注减少组、灌注缺失组。术后6个月二维应变成像测量患者左心室心肌LPSS及GLS。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术前1 d、术后6个月患者左心室心肌GLS、LPSS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灌注良好组、灌注减少组、灌注缺失组心肌LPSS,进一步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法分析PSI与GLS、MPS与LPSS的相关性。结果术后6个月患者左心室心肌GLS高于术前1 d,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5.39±7.80)%vs(-12.44±8.38)%,t=14.398,P<0.001]。延迟PCI术前1 d灌注缺失组、灌注减少组、灌注良好组心肌LPSS分别为(-2.64±5.60)%、(-6.19±6.87)%、(-12.07±5.86)%,术后6个月分别为(-2.97±4.93)%、(-11.38±7.26)%、(-15.82±5.97)%,术后6个月灌注良好组、灌注减少组心肌LPSS较术前1 d增加,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013、10.821,P均<0.001),灌注缺失组心肌LPSS与术前1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1 d、术后6个月灌注缺失组、灌注减少组、灌注良好组心肌间LPS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前1 d:灌注缺失组vs灌注减少组、灌注良好组,t=4.201、11.771,P均<0.001;灌注减少组vs灌注良好组,t=12.561,P<0.001。术后6个月:灌注缺失组vs灌注减少组、灌注良好组,t=9.714、15.646,P均<0.001;灌注减少组vs灌注良好组,t=9.254,P<0.001),且均为灌注良好组>灌注减少组>灌注缺失组。PSI与术前1 d、术后6个月GLS均有相关性(r=0.69、0.72,P均<0.001),MPS与术前1 d、术后6个月LPSS均有相关性(r=0.49、0.45,P均<0.001)。结论心肌灌注与心肌收缩功能密切相关,应用MCE评估延迟PCI术前患者心肌灌注对术后患者心肌收缩功能恢复具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灌注 心肌收缩功能 急性心肌梗死 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原文传递
延迟急诊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及患者预后的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洪伟强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12期52-54,共3页
目的探讨延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疗效及预后情况。方法 100例急性STEMI患者,按照PCI时机将其分为延迟组(45例)和溶栓组(55例)。延迟组患者发病12~24 h内被确诊,并立即行PCI治疗;溶栓组患者发... 目的探讨延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疗效及预后情况。方法 100例急性STEMI患者,按照PCI时机将其分为延迟组(45例)和溶栓组(55例)。延迟组患者发病12~24 h内被确诊,并立即行PCI治疗;溶栓组患者发病6 h内被确诊,并行溶栓药物治疗,择期行PCI治疗。对两组患者PCI治疗前后梗死相关动脉(IRA)情况[以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分级评价]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PCI治疗前IRA情况比较,延迟组TIMI 0~1级所占比例100.0%明显高于溶栓组6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治疗后IRA情况比较,延迟组TIMI0~1级所占比例13.3%与溶栓组14.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延迟组严重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26.7%、28.9%高于溶栓组9.1%、9.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迟急诊PCI应用于急性STEMI的治疗中有助于及时疏通IRA,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与早期溶栓成功再行PCI相当,不过术后严重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梗死相关动脉 并发症
下载PDF
不同时间窗下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20
作者 孙玉霞 王亚静 《中国实用医刊》 2019年第20期46-48,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发病时期对急性ST段抬高心梗患者进行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价值.方法抽取晋城市人民医院2015年1月到2017年12月治疗的264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治疗时期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 目的比较不同发病时期对急性ST段抬高心梗患者进行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价值.方法抽取晋城市人民医院2015年1月到2017年12月治疗的264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治疗时期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132例,进行时间窗12~24 h的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照组132例,进行时间窗>24 h的介入治疗.治疗后8周,比较两组患者心脏功能、支架置入情况及治疗后1年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与心功能相关指标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表现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支架数目、直径、长度及最大扩张压力等指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性ST段抬高心梗患者,如果没有及时在发病的12 h内进行再灌注治疗,但只要尽早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同时配合合理的药物干预,则可以获得同等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 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时间窗 临床效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