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心梗后延迟冠状动脉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对左心室功能的影响
1
作者 李烽 刘素芝 《中原医刊》 2003年第18期20-21,共2页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塞 手术治疗 延迟冠状动脉成形术 支架置入术 左心室功能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存活心肌对延迟性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杨伟 尚孝堂 +5 位作者 陈万春 金惠根 欧少君 刘宗军 汪蔚青 沈江帆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645-647,共3页
目的 采用核素检测急性心肌梗死 (AMI)后的存活心肌 ,评估延迟性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PT CA)对AMI左心功能和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  10 7例AMI患者 ,均于发病后 7~ 2 1d ,采用99m锝标记体内红细胞门控法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 ... 目的 采用核素检测急性心肌梗死 (AMI)后的存活心肌 ,评估延迟性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PT CA)对AMI左心功能和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  10 7例AMI患者 ,均于发病后 7~ 2 1d ,采用99m锝标记体内红细胞门控法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 ,采用静息2 0 1铊加99m锝MIBI心肌显像 (硝酸甘油介入法 )测定存活心肌。 5 9例AMI患者发病后 7~ 2 1d接受PTCA和支架治疗。根据患者是否接受PTCA治疗和心肌核素检查判断有无存活心肌 ,分为 :存活心肌PTCA组 (甲组 ) 31例 ,存活心肌非PTCA组 (乙组 ) 2 1例 ,无存活心肌PTCA组 (丙组 ) 2 8例 ,无存活心肌非PTCA组 (丁组 ) 2 7例。所有患者均随访 6~ 2 8个月 ,复查核素LVEF、记录心血管事件。结果 甲组心功能改善率 (45 .16 % )明显高于乙组 (14 .2 9% ,P <0 .0 5 ) ,甲组心源性死亡率 (0 % )明显低于乙组 (33.33% ,P <0 .0 1) ,甲组心力衰竭发生率 (12 .90 % )明显低于乙组 (42 .86 % ,P <0 .0 1) ,甲、乙两组心绞痛复发率及再次AMI发生率 ,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丙组与丁组各指标相比 ,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延迟性PTCA能改善AMI有存活心肌患者的左心功能 ,减少心源性死亡 ,但未能显著减少心绞痛和再次发生AM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存活心肌 疗效 延迟性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左心功能 心血管事件
下载PDF
联合药物和延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3
作者 冯广智 丁国斌 +2 位作者 耿宝玉 徐曙东 陈震 《交通医学》 2007年第6期654-655,共2页
目的:探讨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行联合药物和延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接受介入治疗分为联合药物和延迟PCI组56例,常规药物治疗组(非PCI组)52例,PCI组... 目的:探讨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行联合药物和延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接受介入治疗分为联合药物和延迟PCI组56例,常规药物治疗组(非PCI组)52例,PCI组于发病后12h~14d行冠脉造影并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支架置入术。比较两组患者心脏事件的发生率。结果:PCI组与非PCI组相比,患者住院天数明显缩短(P<0.01),梗死后心绞痛、再梗死发生率有明显差异(P<0.05),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改善(P<0.01),住院期间病死率未见明显差异。结论:AMI后药物治疗基础上进一步行延迟PTCA及支架置入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在无条件作急诊PCI的医院,联合药物延迟PCI是一种较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 延迟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药物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