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6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溶栓治疗、急诊及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住院期间疗效观察 被引量:17
1
作者 彭红建 朱自军 《中外医学研究》 2015年第13期46-48,共3页
目的:探讨溶栓治疗、急诊及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住院期间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188例的临床资料,其中,88例采用药物溶栓治疗为药物溶栓治疗组,38例采用急诊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为急... 目的:探讨溶栓治疗、急诊及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住院期间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188例的临床资料,其中,88例采用药物溶栓治疗为药物溶栓治疗组,38例采用急诊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为急诊介入组,62例采用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为延迟介入组。对三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药物溶栓治疗组再通率显著低于急诊介入组和延迟介入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延迟介入组和急诊介入组再透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溶栓治疗组8例患者实施补救性PCI,急诊介入组和延迟介入组均无补救性PCI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溶栓治疗组8例患者死亡,急诊介入组没有死亡病例,延迟介入组有1例死亡,药物溶栓治疗组死亡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介入组LVEF显著高于延迟介入组,而延迟介入组又显著高于药物溶栓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与延迟冠脉介入治疗均能显著增加梗死相关血管的再通率,改善梗死心肌的再灌注以及保护心脏功能。而与延迟冠脉介入治疗比较,急诊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心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栓 急诊 延迟经冠脉介入 ST段抬高 急性心肌梗死
下载PDF
冠状动脉内注射尼可地尔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无复流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王洋 杨征 《贵州医药》 CAS 2019年第11期1721-1722,共2页
目的评定冠状动脉内注射尼可地尔治疗方法应用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对改善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无复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本医院治疗的9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纳入实验数值资料,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 目的评定冠状动脉内注射尼可地尔治疗方法应用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对改善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无复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本医院治疗的9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纳入实验数值资料,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5例。试验组采取冠状动脉内注射尼可地尔治疗方法,对照组采取冠状动脉内注射硝酸甘油治疗方法,计算两组TIMI血流分级状况、CTFC检测值、主要心血管事件例数、低血压例数、临床治疗满意总计率、治疗前和治疗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测定数值、白细胞介素-6测定数值。结果试验组TIMI血流分级为3级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CTFC检测值低于对照组评定结果(P<0.05);试验组主要心血管事件例数、低血压例数对比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测定数值、白细胞介素-6测定数值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测定数值、白细胞介素-6测定数值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试验组临床治疗满意总计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实施冠状动脉内注射尼可地尔治疗可以改善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无复流状况,具有一定治疗安全性,存在重要治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尼可地尔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无复流
下载PDF
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3
作者 宋光耀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22期66-67,共2页
目的探究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行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治疗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超声检测,... 目的探究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行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治疗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超声检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周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超声心电图检测,两组患者各项心脏超声指标包括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左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较治疗1周后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较治疗1周后升高,左室射血分数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各项心脏超声指标,治疗效果良好,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延迟经冠脉介入治疗 溶栓治疗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景隆 李美瑜 吕明芳 《中国医学工程》 2016年第9期82-83,共2页
目的探究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该院2012年5月‐2015年8月收治的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延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药物治疗,延迟组配合使用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对比观察... 目的探究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该院2012年5月‐2015年8月收治的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延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药物治疗,延迟组配合使用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延迟组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率、患病1年内死亡率和1年内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复发率,适合延误早期介入治疗后有严重狭窄和完全梗塞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迟经冠脉介入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治疗
下载PDF
SOAP分诊模式配合流程管理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介入治疗时机及预后不良事件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孟犁南 黄杰 张婉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第2期110-113,共4页
目的:分析SOAP分诊模式配合流程管理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介入治疗时机及预后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100例2021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期间就诊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将2021年1月1日~12月31日采用常规管理模式的43... 目的:分析SOAP分诊模式配合流程管理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介入治疗时机及预后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100例2021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期间就诊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将2021年1月1日~12月31日采用常规管理模式的43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2022年1月1日~12月31日采用SOAP分诊模式配合流程管理的57例患者纳入流程管理组。比较两组PCI介入治疗时机(包括急诊接诊时间、就诊至首份心电图时间、就诊至接受实验室检查时间、接诊到实施球囊扩张时间、接受PCI介入治疗时间),分诊质量(包括分诊准确率、预检分诊工作质量评估),实验室指标[包括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高敏心肌肌钙蛋白(hs-cTnT)]水平;比较两组预后不良事件总发生率。结果:流程管理组PCI介入治疗时机各指标、介入治疗前CK-MB和hs-cTnT水平、预后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分诊质量各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SOAP分诊模式配合流程管理可提高急性冠脉综合征分诊效率及分诊质量,防止就诊延误导致的心肌损伤,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SOAP分诊模式 流程管理 pci介入治疗 不良事件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塞静脉溶栓治疗与经皮延迟冠脉介入治疗疗效观察 被引量:9
6
作者 李棣华 高晓婷 《医学信息》 2010年第19期3598-3598,共1页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塞(AMI)后不同时间溶栓治疗及延迟冠脉介入治疗(延迟PCI)在住院期间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100例AMI患者按发病时间分四组:A组≤2h,B组2~6h,C组6~12h;D组延迟治疗组。观察冠脉再通率、30d并发症出血率及心绞痛...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塞(AMI)后不同时间溶栓治疗及延迟冠脉介入治疗(延迟PCI)在住院期间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100例AMI患者按发病时间分四组:A组≤2h,B组2~6h,C组6~12h;D组延迟治疗组。观察冠脉再通率、30d并发症出血率及心绞痛发生率。结果四组血管再通率为82.35%,76.92%,55.56%,96.67%。出血率分别为0%,3.85%,11.11%,3.33%。30d反复心绞痛发生率分别为0%,3.85%,22.22%,0%。A,B,D组间比较均P〉0.05,无显著差异;A,B,D分别与C组比较均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AMI静脉溶栓冠脉再通率与时间呈负相差,溶栓时间越早,冠脉再通率越高;失去溶栓时机或溶栓失败的AMI患者积极行延迟PTCA及时支架植入治疗,对改善近期及远期预后是有益的,能减少住院期间心脏事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AMI) 静脉溶栓治疗 疗效 延迟冠脉介入
下载PDF
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效果 被引量:2
7
作者 汤曾耀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28期48-50,共3页
目的探讨延迟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NSTE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方法,... 目的探讨延迟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NSTE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方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PCI治疗方法。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再梗死、再发心绞痛、心力衰竭、死亡)。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LVED指标[(44.25±2.15)mm]低于对照组[(46.70±2.2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LVDD指标[(40.30±1.50)mm]低于对照组[(44.50±1.7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LVEF指标[(47.35±2.85)%]高于对照组[(42.15±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1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NSTEMI患者用PCI治疗的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迟经冠脉介入治疗 急性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效果 评估
下载PDF
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8
作者 徐维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0年第5期56-56,58,共2页
探究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方法:选择2018年05月~2019年05月我院收治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进行实验观察,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所有患者行血栓抽吸术及冠脉病变处注射替罗非... 探究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方法:选择2018年05月~2019年05月我院收治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进行实验观察,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所有患者行血栓抽吸术及冠脉病变处注射替罗非班,对照组即刻行支架植入术,观察组患者于发病后的第5~10d给予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追踪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治疗一周后和治疗6个月后心脏超声指标变化情况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一周后,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LVEF、LVDD和LVDS水平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LVEF明显升高,对照组患者无明显变化,观察组LVE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对照组患者LVDD及LVDS水平明显升高,观察组患者无明显变化,对照组患者LVDD及LVDS水平显著观察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延迟PCI能够显著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降低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治疗效果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迟经冠脉介入治疗(pci)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效果 安全性
下载PDF
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9
作者 黄港 《基层医学论坛》 2015年第2期202-203,共2页
目的探讨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参考组采用常规的药物溶栓措施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 目的探讨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参考组采用常规的药物溶栓措施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7 d、6个月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变化及治疗期间临床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参考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7 d 2组患者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与参考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收缩末期内径及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临床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结论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有助于促进患者心功能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延迟经冠脉介入 药物溶栓对比观察
下载PDF
基于个体化教育的康复指导对冠心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恢复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聂玉真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3期159-162,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个体化教育的康复指导对冠心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01—2023-02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PCI治疗的64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后不同康复教育方案分为2组,各32例。对... 目的探讨基于个体化教育的康复指导对冠心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01—2023-02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PCI治疗的64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后不同康复教育方案分为2组,各32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教育指导,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教育的基础上实施心理、运动等基于个体化教育的康复指导。干预前和干预后6个月时,采用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CSMS)评估患者的健康自我管理能力;评价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1秒用力呼气量(FEV_(1))心肺功能指标,以及FEV_(1)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_(1)/FVC%)、6 min步行试验(6MWD)运动耐量指标。采用生活质量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统计随访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的CSMS各项评分,以及心肺功能、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6个月时,2组患者的CSMS各项评分,以及心肺功能、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指标均较干预前显著改善,且观察组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随访期间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个体化教育的康复指导能够促进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心肺功能、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的显著改善,不良心血管事件得到良好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术后基于个体化教育的康复指导 心肺功能、生活质量
下载PDF
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彭虹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1期69-70,共2页
目的:观察用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5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溶栓及抗血小板治疗。在此基础上,为观察组患... 目的:观察用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5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溶栓及抗血小板治疗。在此基础上,为观察组患者采用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术进行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病情复发的情况和各项心功能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更高,其病情的复发率更低,接受治疗后6个月其LVDd、LVSd均更短,其LVEF更高(P<0.05)。结论 :用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降低患者病情的复发率,改善其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迟经冠脉介入 急性心肌梗死 心功能 病情的复发率
下载PDF
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碎虎 才仔全 杨永良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0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探讨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11月—2009年2月来我院急诊科就诊的118例AMI患者,在发病12h后,24h内行延迟PCI治疗,对所有患者均随访3个月,观察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患者的病死率、再次... 目的探讨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11月—2009年2月来我院急诊科就诊的118例AMI患者,在发病12h后,24h内行延迟PCI治疗,对所有患者均随访3个月,观察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患者的病死率、再次发生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等临床不良事件。结果住院期间,NSTEMI组和STEMI组病死率、再次发生心肌梗死、各类出血事件发生率均为0,住院时间分别为6.7d±0.5d、6.6d±0.5d,两组各有1例再发心绞痛。3个月随访期间,NSTEMI组和STEMI组病死率、各类出血事件发生率均为0,再住院率分别为3.6%和3.2%,发生心功能不全(KillipⅡ级)者的比例分别为3.6%和3.2%。在NSTEMI组支架植入时,有1例发生了梗死相关血管(IRA)无复流并发症;在STEMI组有1例发生了IRA无复流,1例发生了IRA慢血流并发症,手术中IRA无复流和慢血流总的发生率为2.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延迟PCI能明显降低住院期间和3个月内死亡率、再次心绞痛和再发心肌梗死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延迟经冠脉介入治疗 心血管事件
下载PDF
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颖 《中外医疗》 2013年第33期69-69,71,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对于急性的心肌梗死患者通过延迟经皮冠脉的介入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并总结该疗法的临床使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接收治疗的100例急性的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将患者分为介入组和对比组... 目的研究分析对于急性的心肌梗死患者通过延迟经皮冠脉的介入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并总结该疗法的临床使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接收治疗的100例急性的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将患者分为介入组和对比组两组,每组50例,其中对比组患者接受的是常规的药物溶栓措施治疗,而介入组患者则是在对比组治疗基础之上开展延迟经皮冠脉的介入治疗,比较并观察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不同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后,通过检查以及对各项指标进行测定,对两组患者进行7 d的治疗后,所有患者的心脏超声指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的意义(P>0.05),经过6个月治疗后,对比组左心室的舒张末梢内径以及左室收缩末梢的内径同治疗之前相比较升高较为明显(P<0.05),且左心室射血的分数明显下降(P<0.05);而对比组中的患者左心室收缩末梢内径下降,且左心室射血的分数升高较为明显(P<0.05)。另外,两组患者的左心室额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延迟经皮冠脉的介入治疗措施临床疗效较为显著,且安全可靠,也是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迟经冠脉介入治疗 心肌梗死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研究
14
作者 马妍 赵红丽 +5 位作者 周杨 于淼 金忠志刚 于月辉 周丽莹 李潞 《当代医学》 2021年第16期170-171,共2页
目的探究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于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样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每组130例。观察组采取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术治疗... 目的探究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于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样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每组130例。观察组采取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术治疗,常规组采取常规药物溶栓治疗,比较两组心功能指标、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15%,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出现不良反应情况;常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6个月,观察组LVEF、LVESD均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效果显著,能明显提升患者心功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治疗 延迟经冠脉介入 急性心肌梗死 LVEF、LVESD、疗效、不良事件发生率
下载PDF
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15
作者 裴凤群 《当代医学》 2012年第27期117-118,共2页
目的探讨和分析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来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有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 目的探讨和分析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来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有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不同治疗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超声检查和测定,两组患者在治疗后7d,各项心脏超声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6个月后对照组的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收缩末内径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左室射血分数明显下降(P<O.05);而对照组左室收缩末内径下降,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升高(P<0.05)。两组左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显著,安全可靠,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方法之一,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迟经冠脉介入治疗 心肌梗死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左卡尼汀预防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造影(CAG)和/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对比剂肾病(CIN)的意义 被引量:6
16
作者 仲怀琴 朱丽 +3 位作者 秦鹤锦 戴宇翔 钱菊英 葛均波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19-624,共6页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对于预防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患者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rtery angiography,CAG)和/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发生对比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对于预防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患者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rtery angiography,CAG)和/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发生对比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的意义。方法连续入选2016年1—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诊断为ACS并接受CAG及PCI,并于围手术期接受左卡尼汀治疗的患者共416例,选取同期年龄、性别、基础肾功能匹配且未接受左卡尼汀治疗的ACS患者416例,探讨两组患者的CIN发生率。结果左卡尼汀组CIN发生率(46/416,11.1%)与对照组(62/416,1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中,肾功能正常患者的CIN发生率在左卡尼汀组(26/249例,10.4%)与对照组(28/252,11.1%)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肾功能轻中度异常(30 mL · min^-1 · 1.73 m^-2 ≤eGFR<90 mL · min^-1 · 1.73 m^-2 )患者的CIN发生率在左卡尼汀组(20/167,13.2%)显著低于对照组(36/164,18.3%)( P =0.016)。整体研究人群中,低LVEF值、eGFR、HCT和对比剂用量是CIN的独立危险因素,肾功能轻中度异常人群中,低LVEF值、eGFR、HCT、HbA 1C、对比剂用量和左卡尼汀使用情况是CIN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左卡尼汀未能显著降低肾功能正常的ACS患者的CIN发生率,但对于轻中度肾功能不全的ACS患者,在术前充分水化的基础上围手术期联合使用左卡尼汀可以显著降低CIN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卡尼汀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 冠状动脉造影(CAG)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对比剂肾病(CIN)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不同器械辅助支持下急诊经皮介入治疗效果
17
作者 罗明华 陈玉善 +2 位作者 王贺 关怀敏 解金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3317-3322,共6页
目的比较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在不同器械辅助支持下进行急诊经皮介入治疗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医院接受急诊经皮介入治疗术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根据患者接受的血流动力... 目的比较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在不同器械辅助支持下进行急诊经皮介入治疗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医院接受急诊经皮介入治疗术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根据患者接受的血流动力学支持方式,分为体外膜肺氧合联合主动脉球囊反搏(ECMO联合IABP)支持的研究组,以及单纯IABP支持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预后差别。结果共有40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研究组11例,对照组29例。两组患者在基线资料如年龄、性别、合并症等方面无显著差异。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的陈旧性心肌梗死发生率(5/11 vs.2/29,P=0.016)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发生率(8/11 vs.11/29,P=0.49)更高;研究组入院时左室射血分数更低[(38.5±10.10)vs.(48.55±8.86),P=0.01],EF值<35%的患者比例更多(5/11 vs.3/29,P=0.01);研究组的多支血管疾病率和Syntax评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10/11 vs.11/29,P=0.02)和[(33.36±13.37)vs.(25.74±5.75),P=0.015];研究组完全血运重建的比例更高(9/11 vs.8/29,P=0.002);研究组器械辅助支持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6/11 vs.5/29,P=0.02)。研究组的1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1.00%vs.55.17%,P=0.03)。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时,ECMO联合IABP的器械辅助支持方式并发症相对较高,但更有利于完全血运重建,临床预后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体外膜肺氧合 主动脉球囊反搏 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器械辅助支持
下载PDF
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8
作者 毛尚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第15期13-14,共2页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行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有效性进行评估。方法:从2014年11月-2016年11月因急性心肌梗死进入笔者所在医院的患者中,随机选取90例进行研究,均选择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方案对其治疗,在评估疗效的同时,于治疗前、治疗后...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行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有效性进行评估。方法:从2014年11月-2016年11月因急性心肌梗死进入笔者所在医院的患者中,随机选取90例进行研究,均选择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方案对其治疗,在评估疗效的同时,于治疗前、治疗后分别测定所选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脑尿钠肽(BNP)、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肌钙蛋白I水平(cTnI)、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以及血清胱抑素C(CysC)等指标。结果:90例患者接受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方案治疗后,总有效率94.44%(85/90),且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LVEF、BNP、LVED、cTnI、LVDD及CysC等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对急性心肌梗死进行治疗时,选择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方案,在保证患者疗效的同时,有助于改善其LVEF、BNP、LVED、cTnI、LVDD及CysC等,可行性强,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延迟经冠脉介入 LVEF LVED LVDD
下载PDF
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9
作者 杜相鹏 《中外医疗》 2014年第1期72-72,74,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9年7月—2011年7月期间该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50例,观察组患者50例。给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药物进行溶栓治疗,对观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9年7月—2011年7月期间该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50例,观察组患者50例。给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药物进行溶栓治疗,对观察组患者不仅进行对照组的常规基础治疗,并加以给予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然后对两组采取不同治法的患者进行超声检测,总结分析两种方法在急性心肌梗塞死疾病中的临床效果。结果采用超声检测,两组患者经治疗后1个星期,各心脏超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半年后对照组患者的左室收缩末内径、左室舒张末内径明显比治疗前变大,P<0.05;左室射血百分比明显比治疗前低,P<0.05。而观察组左室射血百分比明显比治疗前高,P<0.05。比较两组左室射血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效果显著,能有效的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在临床治疗中应予以应用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延迟经冠脉介入治疗 临床效果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左心室舒张、收缩末期内径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龚仁其 《吉林医学》 CAS 2021年第9期2243-2245,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左心室舒张、收缩末期内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12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治疗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药物溶栓治疗,研究组采用延迟经皮冠脉...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左心室舒张、收缩末期内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12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治疗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药物溶栓治疗,研究组采用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治疗1个月、治疗3个月、治疗半年的存活率,比较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比较两组治疗半年内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1个月,两组间存活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治疗3个月、治疗半年时的存活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半年LVEF高于对照组,LVED、LVD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合计发生梗死后心绞痛、再梗死、心力衰竭的患者概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患者心功能获得较大改善,生存率得到有效提高,治疗后心绞痛、再梗死、心力衰竭发生率较低,冠状动脉可快速开通,对机体损伤较小,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室收缩末期内径 心功能 延迟经冠脉介入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