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奕世文明”牌坊雕刻图案为例 初考明代廷试事仪 被引量:3
1
作者 段亚鹏 姜树林 《装饰》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8-81,共4页
江西抚州市临川区"奕世文明"牌坊保存完整、雕刻精美,尤其是其雕刻内容罕见且独特,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本文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通过对雕刻图案的解析及大量史料的考据,对其雕刻场景进行合理的解读。首先对牌坊上的图案进行... 江西抚州市临川区"奕世文明"牌坊保存完整、雕刻精美,尤其是其雕刻内容罕见且独特,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本文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通过对雕刻图案的解析及大量史料的考据,对其雕刻场景进行合理的解读。首先对牌坊上的图案进行了分析;其次通过大量礼仪记载、官帽服饰等史料结合图案进行了互证研究,释明其反映的是明代廷试事仪中的场景;最后从批判性角度提出民间工匠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可能存在局限性,以期对丰富我国传统民居图案学理论研究有所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牌坊 雕刻图案 明代廷试 图案学
原文传递
孙子吴廷试练兵
2
作者 司马迁 《中华活页文选(初一)》 2011年第1期54-58,共5页
背景链接 春秋时代,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群雄并起。继齐桓公之后,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相继称霸。秦、晋与楚国之间的长期征战让双方及中原地区的各个诸侯国都疲惫不堪。位于东夷之地的吴国趁机壮大起来.并有了称霸诸侯的野心。
关键词 《孙子吴廷试练兵》 中学 语文教学 阅读
原文传递
杨琢对策的时间、性质及其科举史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文新 潘志刚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9-84,共6页
经由对杨琢担任休宁教谕时间的辨析,可以确定:杨琢于至正丁未年(吴元年)被举荐给朱元璋,经策试后被授予休宁教谕一职。杨琢《易对》作于明代开国之前的吴元年即1367年,是荐举制下的廷试对策,而非科举制下的省试对策。它标志着朱元璋治... 经由对杨琢担任休宁教谕时间的辨析,可以确定:杨琢于至正丁未年(吴元年)被举荐给朱元璋,经策试后被授予休宁教谕一职。杨琢《易对》作于明代开国之前的吴元年即1367年,是荐举制下的廷试对策,而非科举制下的省试对策。它标志着朱元璋治下荐举制的逐步完善与合理化,为我们深入认识明代建国之际的人才选拔状况,提供了一分不可多得的材料。就在杨琢策试的同一年,朱元璋下达了以科举取士的诏谕,预告了明朝科举时代的到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琢 廷试对策 荐举制 科举
下载PDF
晚清归国留英生的奖励与任用(上)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晓琴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20-23,共4页
 晚清对留英归国学生的奖励和任用,是清政府留学录用政策的一个缩影。晚清归国的官费留英生,甲午战前以同文馆留英生和船政留英生为主,清政府对他们的奖励办法是直接授奖,并给予官职或军职,基本上都得到了任用,体现了清政府在与外洋交...  晚清对留英归国学生的奖励和任用,是清政府留学录用政策的一个缩影。晚清归国的官费留英生,甲午战前以同文馆留英生和船政留英生为主,清政府对他们的奖励办法是直接授奖,并给予官职或军职,基本上都得到了任用,体现了清政府在与外洋交涉以及在兴办海军的过程中,对于这些掌握西方专门知识人才的重视与依赖。20世纪初,随着留学归国人员的增多,清政府改变直接任用的办法,以考试的方法授予留学生出身或官职;对早年留学归国且对社会产生重要影响的留学生则直接赐予功名,以视优奖,从而表明中国在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中,留学符合了社会的需求,得到了清政府的提倡;在科举制度废除以后,留学成为社会培养精英阶层的途径之一,逐渐为社会接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留英生 奖励 任用 部考 廷试
下载PDF
南明隆武朝开科取士钩沉 被引量:1
5
作者 胡凡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23-27,共5页
科举制自形成以来,开科取士成为历朝统治者注重"文事"的主要内容之一。南明隆武小朝廷亦开科取士,隆武帝在即位不久就设储贤馆以延揽人才;隆武元年十一月的考试,隆武帝亲自临轩策问;隆武二年五月,又廷试贡生,取十二名为萃士,... 科举制自形成以来,开科取士成为历朝统治者注重"文事"的主要内容之一。南明隆武小朝廷亦开科取士,隆武帝在即位不久就设储贤馆以延揽人才;隆武元年十一月的考试,隆武帝亲自临轩策问;隆武二年五月,又廷试贡生,取十二名为萃士,这是隆武帝的创新;隆武二年六月,又在福京举行乡试,取士百余名。六月乡试结束不久,八月朱聿键被清兵杀害。南明隆武朝廷的开科取士,反映出科举文化对古代王朝的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明隆武朝 朱聿键 开科取士 科举文化 廷试贡生
下载PDF
状元录取琐谈
6
作者 萧源锦 《文史杂志》 2001年第1期62-63,共2页
关键词 状元 钦点 廷试 进士科 赵翼 顺天乡 大魁 孙承恩 宋理宗 殿 裴思谦 糊名
下载PDF
来龙巷
7
作者 何智亚(文/图) 《红岩春秋》 2019年第3期2-2,共1页
清光绪年间,来龙巷与柴家巷(今邹容路下段)交界处有一座旌表明代成化十九年(1483年)廷试第二名(亦称榜眼)刘春的牌坊,上面雕刻有两条龙和'来龙进宝'四字,来龙巷因此得名。重庆城较早的书院设于来龙巷。1893年,重庆知府王遵文在... 清光绪年间,来龙巷与柴家巷(今邹容路下段)交界处有一座旌表明代成化十九年(1483年)廷试第二名(亦称榜眼)刘春的牌坊,上面雕刻有两条龙和'来龙进宝'四字,来龙巷因此得名。重庆城较早的书院设于来龙巷。1893年,重庆知府王遵文在来龙巷建立渝郡书院。1897年,东川书院分置致用书院,1901年,致用书院又分出算学书院(亦称经学书院),设于来龙巷。1906年,重庆知府高增爵在来龙巷创办了重庆最早的高等学堂——重庆公立法政专门学堂(1916年并入四川省立法政专门学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廷试 专门 牌坊 知府 重庆 书院 学堂
下载PDF
状元录取种种
8
作者 萧源锦 《高校招生(高考升学版)》 1999年第6期63-64,共2页
状元是中国科举时代进士科廷试第一名,考中状元即称“大魁天下”,荣耀无比。那么,状元是怎样录取的呢?是不是文才第一才能当状元呢?状元的录取与历代进士科考试科目的变化有关,如唐代重诗赋,宋代偏重经义,明、清则以八股文来衡量高低。... 状元是中国科举时代进士科廷试第一名,考中状元即称“大魁天下”,荣耀无比。那么,状元是怎样录取的呢?是不是文才第一才能当状元呢?状元的录取与历代进士科考试科目的变化有关,如唐代重诗赋,宋代偏重经义,明、清则以八股文来衡量高低。士子要擅长当代重视的科目,才有可能大魁天下。状元的录取还与历代进士科考试制度的变化有关。如唐代是主司掌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状元 进士科 制度 唐代 科举取士 宋代 八股文 廷试 科目
下载PDF
论王阳明举业观的两重性 被引量:1
9
作者 钱明 《科举学论丛》 2010年第1期28-31,共4页
科举制发展到明代,尽管已弊病丛生,但仍具有较大的选拔人才功能,王阳明本人及其家族成员多为科举制度的受益者。在阳明的家族成员中,其父王华'自布衣魁天下'[1],为成化十七年春廷试一甲第一;其岳父诸让(?-1498,字养和,号介庵,... 科举制发展到明代,尽管已弊病丛生,但仍具有较大的选拔人才功能,王阳明本人及其家族成员多为科举制度的受益者。在阳明的家族成员中,其父王华'自布衣魁天下'[1],为成化十七年春廷试一甲第一;其岳父诸让(?-1498,字养和,号介庵,官至山东布政使司左参政)为成化十一年进士,虽比王华出世早,但与华'金石相期',举子相资。阳明本人的举业之路则与王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字养 廷试 科举制 父王 举业观 两重性 举业 科举制度 成员
原文传递
清代拔贡生录取制度述评
10
作者 郗鹏 《教育史研究辑刊》 2009年第1期33-37,共5页
清初拔贡每十二年选拔一次,先由各省学政从地方考试屡次列优等者中选拔,并根据德才兼备的原则按一定的数额推荐到中央,再通过礼部和国子监共同主持的考试,才能录取。针对以上程序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清代各朝又陆续制订了相应的规章... 清初拔贡每十二年选拔一次,先由各省学政从地方考试屡次列优等者中选拔,并根据德才兼备的原则按一定的数额推荐到中央,再通过礼部和国子监共同主持的考试,才能录取。针对以上程序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清代各朝又陆续制订了相应的规章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贡 生员 学政 录取 廷试
原文传递
清代岁贡生录取制度述评
11
作者 郗鹏 《教育史研究辑刊》 2008年第3期23-25,39,共4页
岁贡生是清代国子监最基本的贡生,做岁贡生是生员们的出路之一。岁贡由学政录取,有着较为严格的标准和名额。学政要对该省各府州县的廪膳生员进行考试,非优等者不能录取。在康熙中叶之前,经学政选拔后,廪生们还要参加中央举行的廷... 岁贡生是清代国子监最基本的贡生,做岁贡生是生员们的出路之一。岁贡由学政录取,有着较为严格的标准和名额。学政要对该省各府州县的廪膳生员进行考试,非优等者不能录取。在康熙中叶之前,经学政选拔后,廪生们还要参加中央举行的廷试,后此例废止。廪生升为贡生时,需办理严格的公文手续、证明书等。总的来说,这种制度是一种弊大于利的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岁贡 廪生 学政 廷试
原文传递
关于吴敬梓应征辟问题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美林 《社会科学战线》 1984年第2期330-334,共5页
关于吴敬梓未赴鸿博廷试的原因何在,由于过去一些记载不十分明确,因而历来有所争论,并进而影响到对吴敬梓及其《儒林外史》的评价,所以弄清这一问题,也就十分必要。吴敬梓的友人程晋芳在吴敬梓死后写有《文木先生传》,传中说:“安徽巡... 关于吴敬梓未赴鸿博廷试的原因何在,由于过去一些记载不十分明确,因而历来有所争论,并进而影响到对吴敬梓及其《儒林外史》的评价,所以弄清这一问题,也就十分必要。吴敬梓的友人程晋芳在吴敬梓死后写有《文木先生传》,传中说:“安徽巡抚赵公国麟闻其名,招之试,才之,以博学鸿词荐,竟不赴廷试”。关于吴敬梓应征辟的问题,这段话提供了两点消息:第一,是安徽巡抚赵国麟推荐的;第二,吴敬梓却未赴廷试。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敬梓 程晋芳 廷试 儒林外史 高血压病 胡适 糖尿病 十三年 征辟 荐举
原文传递
科举废除后考取的进士与举人
13
作者 鹿谞慧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94-94,共1页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科举虽废,却仍产生了一批进士与举人。不过,这批进士和举人不是从生员中却是从留学生中考取的。鸦片战争后,清王朝迫于形势相继派出了一批人去留学。这些留学生有的在外国虚度光阴,有的确也学到了一些资本主义文...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科举虽废,却仍产生了一批进士与举人。不过,这批进士和举人不是从生员中却是从留学生中考取的。鸦片战争后,清王朝迫于形势相继派出了一批人去留学。这些留学生有的在外国虚度光阴,有的确也学到了一些资本主义文化和现代科学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学生 进士出身 科举制度 举人 资本主义文化 鸦片战争后 廷试 科学知识 考取 清王朝
原文传递
一生圆满的晏殊
14
作者 肖春 《中学生百科(阅读写作)》 2006年第15期12-13,共2页
在中国历史上才华出众,结果自视过高、恃才傲物反而一生困顿的人比比皆是。有时候就在想,和这些“苦大愁深”的人相比,有没有人一生受到命运的眷顾能够划出圆满的生命轨迹呢?后来终于找到一位,北宋词人晏殊。
关键词 晏殊 宋真宗 北宋王朝 宋仁宗 皇帝 官职 名相 廷试 秘书省 仕途
原文传递
历代状元趣话(之四)
15
作者 邹绍志 桂胜 《教师博览(上旬刊)》 1995年第11期37-37,共1页
三绝状元张孝祥张孝祥,字安国,号于湖,乌江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甲戍科廷试时,被宋高宗由第七名擢为第一。张孝祥的父亲张祁力官时,曾被好友、吏部尚书胡寅论荐,事未果,胡寅就被秦桧罢逐。胡寅虽然被贬官,但其影响依然不小,张孝祥参... 三绝状元张孝祥张孝祥,字安国,号于湖,乌江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甲戍科廷试时,被宋高宗由第七名擢为第一。张孝祥的父亲张祁力官时,曾被好友、吏部尚书胡寅论荐,事未果,胡寅就被秦桧罢逐。胡寅虽然被贬官,但其影响依然不小,张孝祥参加殿试时,胡寅又多方托人关照。考试后,主考官将张排在第七名,让皇帝钦定。当时秦桧之子秦埙在乡试和会试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孝祥 状元 胡寅 秦桧 宋高宗 三绝 皇帝 殿 乌江 廷试
原文传递
永春元代状元谢孟故里行
16
作者 孙传勇 《福建乡土》 2005年第4期44-46,共3页
据传,永春历史上曾经出过两名状元。其一,庄际昌,约生于明万历六七年(1578年—1579年)间。际昌祖籍永春,由永春县学荐送参加乡试,中举人。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中进士,会试、殿试皆第一,是整个明代闽人惟一连中会元、状元的人。由于... 据传,永春历史上曾经出过两名状元。其一,庄际昌,约生于明万历六七年(1578年—1579年)间。际昌祖籍永春,由永春县学荐送参加乡试,中举人。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中进士,会试、殿试皆第一,是整个明代闽人惟一连中会元、状元的人。由于庄际昌长期居住泉州,后来名额被泉州所争取,录于泉州府志内。其二,谢孟,字天麒,元至正间廷试状元及第。然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状元 明万历 十七年 泉州 明代 元朝 历史上 廷试 居住 中进士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