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建安前期文人的用典及其文学观念
1
作者
张振龙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67-172,共6页
建安前期文人的用典,具有鲜明的总体特征。首先,呈现出相对自然的特征。这种特征不仅表现为典故本身与作者情感之间的感发是自然的,典故本身的内涵与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之间的联系是自然的,而且表现为用典方式也是自然的,无刻意之痕。其次...
建安前期文人的用典,具有鲜明的总体特征。首先,呈现出相对自然的特征。这种特征不仅表现为典故本身与作者情感之间的感发是自然的,典故本身的内涵与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之间的联系是自然的,而且表现为用典方式也是自然的,无刻意之痕。其次,带有明显的实用目的。建安前期文人创作中的用典实践,既使他们对文学的文体特征认识加深了,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文学风格的形成;又促进了建安文人文学观念的深化,加深了他们对文学情感特征的体验和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安前期
文人
建安
文学
用典
文学观念
古代文学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建安前期文学创作与文人文学观念的情感深化
2
作者
张振龙
《唐都学刊》
2003年第1期74-77,共4页
从中国古代文人的文学观念的演变历程看,文学观念每一次出现大的变迁,都是与文人的文学创作紧密相联系的。建安前期的文学创作就对文人的文学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其表现为:文人诗赋创作中通过借用前代作品抒情达意,加深了他们对诗赋文...
从中国古代文人的文学观念的演变历程看,文学观念每一次出现大的变迁,都是与文人的文学创作紧密相联系的。建安前期的文学创作就对文人的文学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其表现为:文人诗赋创作中通过借用前代作品抒情达意,加深了他们对诗赋文学抒情特征的感性认识;散文创作也使他们对该文体本质特征、文学作品的艺术感知和情感体验深化了。这些都大大推进了建安文人文学观念的情感化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安前期
文学创作
文人
文学观念
情感深化
中国
古代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建安诗风的时代性转换
3
作者
刘刚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37-142,共6页
建安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中的地位是十分特殊的,它上承两汉,下启魏晋,既标志着两汉文学的结束,又是魏晋文学的发端,是文学发展史上从“汉音”过渡到“魏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所谓建安,是东汉献帝刘协的年号,始于196年,止于220年。古...
建安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中的地位是十分特殊的,它上承两汉,下启魏晋,既标志着两汉文学的结束,又是魏晋文学的发端,是文学发展史上从“汉音”过渡到“魏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所谓建安,是东汉献帝刘协的年号,始于196年,止于220年。古代文学史研究者普遍认为,建安文学的上限可以上溯至曹操写作《薤露行》的190年,下限可以下移至曹植逝世的232年,纵观建安时期的历史进程和文学进程,可以将建安文学界分为前后两期,其分界点便是“曹公初破邺,武功之定始于此也”的建安九年(204)。建安前期,“自献帝播迁,文学蓬转”,文士挣扎在社会动乱的漩涡中,吟唱着亲眼目睹的人间惨象和亲身遭历的军阀混斗。建安后期,“建安之末,区宇方辑”,社会局势相对稳定,文士聚至邺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安
诗人
“汉音”
建安
诗歌
“魏响”
建安
文学
《古诗十九首》
建安前期
后期诗歌
诗歌风格
慷慨悲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建安诗风的时代转换
4
作者
刘刚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1996年第1期6-11,共6页
建安文学在中国文学史的地位是十分特殊的,它处于两汉和魏晋两个时代的分水岭上,上承两汉,下启魏晋,标志着两汉文学的结束,又是魏晋文学的发端,是从“汉音”过渡到“魏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建安,是东汉献帝刘协的年号,始于公元196...
建安文学在中国文学史的地位是十分特殊的,它处于两汉和魏晋两个时代的分水岭上,上承两汉,下启魏晋,标志着两汉文学的结束,又是魏晋文学的发端,是从“汉音”过渡到“魏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建安,是东汉献帝刘协的年号,始于公元196年,止于公元220年.古代文学史研究者普遍认为,建安文学的上限可以上溯至曹操写作《薤露行》的公元190年,下限可以下移至曹植逝世的公元232年.纵观建安时期的历史进程和文学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安
诗人
“魏响”
“汉音”
《古诗十九首》
建安前期
建安
诗歌
建安
文学
后期诗歌
建安
文士
诗歌风格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六朝文学研究的一部力作
5
作者
陆泓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3期112-112,共1页
相对于六朝诗歌的研究,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六朝辞赋的研究是相当薄弱的。最近,获悉王琳先生所著《六朝辞赋史》由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觅之通读一过,深深感到此书堪称近年六朝文学研究一部不可多得的力作。这部专著在充分掌握第一...
相对于六朝诗歌的研究,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六朝辞赋的研究是相当薄弱的。最近,获悉王琳先生所著《六朝辞赋史》由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觅之通读一过,深深感到此书堪称近年六朝文学研究一部不可多得的力作。这部专著在充分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全面深入地描述了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朝文学
赋风
“辞采华茂”
辞赋
《三国志》
发展轨迹
建安前期
汉代文人
建安
诸子
六朝诗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魏赋嬗变述略
6
作者
王琳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5期64-68,91,共6页
魏代文坛,辞赋虽然失去了在两汉时期的显赫地位,但基本保持着与五言诗并驾齐驱的发展势态,从“文学转篷”的建安之初到“名士少有全者”的易代之际,文人才士普遍重视、喜爱辞赋,创作、评论辞赋的风气仍旧盛行,题材不断开拓,内容日趋丰富...
魏代文坛,辞赋虽然失去了在两汉时期的显赫地位,但基本保持着与五言诗并驾齐驱的发展势态,从“文学转篷”的建安之初到“名士少有全者”的易代之际,文人才士普遍重视、喜爱辞赋,创作、评论辞赋的风气仍旧盛行,题材不断开拓,内容日趋丰富,艺术表现多彩多姿,为两晋南北朝辞赋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于社会背景、作家聚散及文学传统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魏赋的发展呈现比较清晰的阶段性。一些中古文学论著涉及这个时期的辞赋,一般划分为建安与正始两个阶段。我认为,这种划分略嫌笼统,魏赋的演变大致以分为五个阶段为宜。兹作论述,以求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辞赋
抒情小赋
艺术表现
竹林名士
建安前期
题材
发展势态
五个阶段
优秀作品
司马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建安前期文人的用典及其文学观念
1
作者
张振龙
机构
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
出处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67-172,共6页
基金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历史视域下的建安文人作品用典研究”(2007BWX003)
文摘
建安前期文人的用典,具有鲜明的总体特征。首先,呈现出相对自然的特征。这种特征不仅表现为典故本身与作者情感之间的感发是自然的,典故本身的内涵与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之间的联系是自然的,而且表现为用典方式也是自然的,无刻意之痕。其次,带有明显的实用目的。建安前期文人创作中的用典实践,既使他们对文学的文体特征认识加深了,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文学风格的形成;又促进了建安文人文学观念的深化,加深了他们对文学情感特征的体验和认识。
关键词
建安前期
文人
建安
文学
用典
文学观念
古代文学史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建安前期文学创作与文人文学观念的情感深化
2
作者
张振龙
机构
信阳师范学院中文系
出处
《唐都学刊》
2003年第1期74-77,共4页
文摘
从中国古代文人的文学观念的演变历程看,文学观念每一次出现大的变迁,都是与文人的文学创作紧密相联系的。建安前期的文学创作就对文人的文学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其表现为:文人诗赋创作中通过借用前代作品抒情达意,加深了他们对诗赋文学抒情特征的感性认识;散文创作也使他们对该文体本质特征、文学作品的艺术感知和情感体验深化了。这些都大大推进了建安文人文学观念的情感化历程。
关键词
建安前期
文学创作
文人
文学观念
情感深化
中国
古代
Keywords
the early Jian An Period
scholars
literary creation
literary idea
emotionization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建安诗风的时代性转换
3
作者
刘刚
机构
鞍山师范学院中文系
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37-142,共6页
文摘
建安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中的地位是十分特殊的,它上承两汉,下启魏晋,既标志着两汉文学的结束,又是魏晋文学的发端,是文学发展史上从“汉音”过渡到“魏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所谓建安,是东汉献帝刘协的年号,始于196年,止于220年。古代文学史研究者普遍认为,建安文学的上限可以上溯至曹操写作《薤露行》的190年,下限可以下移至曹植逝世的232年,纵观建安时期的历史进程和文学进程,可以将建安文学界分为前后两期,其分界点便是“曹公初破邺,武功之定始于此也”的建安九年(204)。建安前期,“自献帝播迁,文学蓬转”,文士挣扎在社会动乱的漩涡中,吟唱着亲眼目睹的人间惨象和亲身遭历的军阀混斗。建安后期,“建安之末,区宇方辑”,社会局势相对稳定,文士聚至邺下,
关键词
建安
诗人
“汉音”
建安
诗歌
“魏响”
建安
文学
《古诗十九首》
建安前期
后期诗歌
诗歌风格
慷慨悲凉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建安诗风的时代转换
4
作者
刘刚
机构
鞍山师范学院中文系
出处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1996年第1期6-11,共6页
文摘
建安文学在中国文学史的地位是十分特殊的,它处于两汉和魏晋两个时代的分水岭上,上承两汉,下启魏晋,标志着两汉文学的结束,又是魏晋文学的发端,是从“汉音”过渡到“魏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建安,是东汉献帝刘协的年号,始于公元196年,止于公元220年.古代文学史研究者普遍认为,建安文学的上限可以上溯至曹操写作《薤露行》的公元190年,下限可以下移至曹植逝世的公元232年.纵观建安时期的历史进程和文学进程。
关键词
建安
诗人
“魏响”
“汉音”
《古诗十九首》
建安前期
建安
诗歌
建安
文学
后期诗歌
建安
文士
诗歌风格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六朝文学研究的一部力作
5
作者
陆泓
出处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3期112-112,共1页
文摘
相对于六朝诗歌的研究,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六朝辞赋的研究是相当薄弱的。最近,获悉王琳先生所著《六朝辞赋史》由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觅之通读一过,深深感到此书堪称近年六朝文学研究一部不可多得的力作。这部专著在充分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全面深入地描述了六...
关键词
六朝文学
赋风
“辞采华茂”
辞赋
《三国志》
发展轨迹
建安前期
汉代文人
建安
诸子
六朝诗歌
分类号
I209.35 [文学—中国文学]
I209.35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魏赋嬗变述略
6
作者
王琳
出处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5期64-68,91,共6页
文摘
魏代文坛,辞赋虽然失去了在两汉时期的显赫地位,但基本保持着与五言诗并驾齐驱的发展势态,从“文学转篷”的建安之初到“名士少有全者”的易代之际,文人才士普遍重视、喜爱辞赋,创作、评论辞赋的风气仍旧盛行,题材不断开拓,内容日趋丰富,艺术表现多彩多姿,为两晋南北朝辞赋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于社会背景、作家聚散及文学传统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魏赋的发展呈现比较清晰的阶段性。一些中古文学论著涉及这个时期的辞赋,一般划分为建安与正始两个阶段。我认为,这种划分略嫌笼统,魏赋的演变大致以分为五个阶段为宜。兹作论述,以求指正。
关键词
辞赋
抒情小赋
艺术表现
竹林名士
建安前期
题材
发展势态
五个阶段
优秀作品
司马氏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建安前期文人的用典及其文学观念
张振龙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建安前期文学创作与文人文学观念的情感深化
张振龙
《唐都学刊》
200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论建安诗风的时代性转换
刘刚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论建安诗风的时代转换
刘刚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199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六朝文学研究的一部力作
陆泓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魏赋嬗变述略
王琳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