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的“变”与“不变”
1
作者 刘颖 江亲祥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5-11,共7页
“不变”是“变”的演绎基础,“变”是“不变”的发展升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作为我国现代化发展战略的最新成果,是“变”与“不变”的统一。其出场情境在变,历史条件不变;目标定位在变,谋划原则不变;内涵... “不变”是“变”的演绎基础,“变”是“不变”的发展升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作为我国现代化发展战略的最新成果,是“变”与“不变”的统一。其出场情境在变,历史条件不变;目标定位在变,谋划原则不变;内涵范畴在变,价值功能不变;推演步骤在变,进阶方法不变;行动方案在变,执行策略不变。新征程,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两步走”战略安排,需要在“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中,坚持居安思危,基于历史条件运筹时代变局;坚持守正创新,基于谋划原则创新发展方式;坚持知常达变,基于价值功能塑造内在优势;坚持稳中求进,基于进阶方法再造演进机制;坚持破立并举,基于执行策略升级行动质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步走”战略安排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下载PDF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四重逻辑
2
作者 王彦军 王乐航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10期1-7,共7页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有其严谨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和价值逻辑。从理论逻辑看,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中国式运用,是国际现代化发展理论的创造性借鉴,是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时代性诠释;从历史逻辑看,是顺利实现全面...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有其严谨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和价值逻辑。从理论逻辑看,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中国式运用,是国际现代化发展理论的创造性借鉴,是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时代性诠释;从历史逻辑看,是顺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后续路径,是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的时代任务,是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内在要求;从现实逻辑看,是在历史规律和现实需要中对时代脉搏的把准,是在理论发展与实践创新中对时代课题的破解,是在世界百年大变局和民族复兴大局中对前进方向的明确;从价值逻辑看,这个新目标,矢志不渝把服务全体人民作为价值追求,毫不动摇把推动全面发展作为重要旨归,持之以恒把为世界谋大同作为宏大愿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理论逻辑 历史逻辑 现实逻辑 价值逻辑
下载PDF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战略安排的整体性与阶段性的辩证关系探讨
3
作者 刘新刚 王子旭 《管理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18,共8页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战略安排的整体性和阶段性的辩证关系成为新征程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着重考察整体性和近五年这一关键阶段性之间的关系问题。基于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出的“社会形式”理论框架,从世界百...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战略安排的整体性和阶段性的辩证关系成为新征程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着重考察整体性和近五年这一关键阶段性之间的关系问题。基于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出的“社会形式”理论框架,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逻辑加速演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局面愈益呈现、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趋势越发明显三个维度能够发现,深刻认识未来五年对于新征程的关键作用,对厘清这一辩证关系至关重要。在这五年的阶段性发展中,要以整体性为关照,尊重客观规律并发挥主观能动性,全面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把党的二十大精神高质量落实好,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整体性 阶段性 辩证关系 矛盾分析
下载PDF
推进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主线及理路构建 被引量:14
4
作者 孙绍勇 《管理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0,共10页
推进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和根本保证。基于理论意涵、历史演进、现实方位系统把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推进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主线,才能洞明中国式现代化推进拓展... 推进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和根本保证。基于理论意涵、历史演进、现实方位系统把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推进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主线,才能洞明中国式现代化推进拓展的方向和目标,并从坚持人民至上推进以人为中心的全面现代化、坚持独立自主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特色优势、坚持和平发展等方面深化对世界现代化道路的认识,透析推进拓展中国式现代化遵循的价值理念。在实践路径上,只有进一步强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指引、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全局全过程、推动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强基赋能、积极抓住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式现代化前进的战略机遇,才能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不断创造新辉煌,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劲的内生动力和支撑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下载PDF
现代化:新中国70年的不懈探索和辉煌历程 被引量:3
5
作者 包心鉴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9,192,共10页
现代化,是近代以来饱受苦难的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为之苦苦探索、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初心和使命的中国共产党人,更是与现代化建立了不解的情结,为实现中国现代化呕心沥血、奋斗不息。以毛泽东为... 现代化,是近代以来饱受苦难的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为之苦苦探索、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初心和使命的中国共产党人,更是与现代化建立了不解的情结,为实现中国现代化呕心沥血、奋斗不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明确提出“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纲领,开辟了依托社会主义制度和自力更生力量实现中国现代化的新纪元,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真正“站起来”打下了坚实基础;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明确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的伟大目标,开辟了通过改革开放之路和“三步走”战略实现中国现代化的新时期,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实现“富起来”开辟了光明道路;以习近平为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明确提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战略目标,开辟了通过“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中国现代化的新时代,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接续奋斗的伟大长征。当代中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的长征,深刻体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大逻辑和大方向,也深刻彰显了以习近平为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智慧和使命担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个现代化 “中国式的现代化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新中国70年
下载PDF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第二章框架结构与重难点问题解析
6
作者 陈培永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1-28,共8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材第二章“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内容丰富,涉及关键词较多,需要深入把握该章三节之间、每节各目之间的逻辑以及其中的重难点问题。第一节应该讲清楚民族复兴中国梦、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材第二章“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内容丰富,涉及关键词较多,需要深入把握该章三节之间、每节各目之间的逻辑以及其中的重难点问题。第一节应该讲清楚民族复兴中国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系。中国式现代化是在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探索出来的,又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第二节遵循逻辑演进,进入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论述中,从四个方面分别讲述中国式现代化是怎么探索出来的、其中国特色或重要特征是什么、其本质要求是什么、其世界意义是什么。第三节按照逻辑讲怎么办的问题,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就要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重大原则,就要正确处理六个重大关系,就要坚持团结奋斗。在讲“怎么办”的时候,一定要讲清楚“为什么这么办”的道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中国式现代化
原文传递
全面建设现代化的主要经济指标及其实现路径 被引量:4
7
作者 韩民青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1-27,共7页
我们在2020年到2050年的30年现代化新征程中要实现的现代化指标有两个,这就是"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指标和"建成现代化强国"的指标。从经济方面确定现代化的发展指标主要有两项内容,一个是国家的人口数量,另一个是国... 我们在2020年到2050年的30年现代化新征程中要实现的现代化指标有两个,这就是"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指标和"建成现代化强国"的指标。从经济方面确定现代化的发展指标主要有两项内容,一个是国家的人口数量,另一个是国家的人均GDP数量。对于我国来讲,主要是人均GDP数量。研究证明,如果按我国经济增速逐步下降的常规看,我们难以在如期的时间内达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建成现代化强国"的经济指标。为了如期实现我们的现代化发展目标,我们必须抓住新工业革命的历史机遇,长期保持我国经济的中高速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实现现代化 建成现代化强国 经济指标 新工业革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