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构实验”在“建筑设计基础”课程中的教学改革研究--以南昌大学建筑系教学实践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吴琼 王佳弈 肖芬 《建筑与文化》 2021年第6期176-178,共3页
基于南昌大学建筑学专业的教学特点,对"建构实验"在"建筑设计基础"课程中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及教学进度等进行的5年改革和实践,完善了建筑学专业设计课程教学体系,对提升学生空间认知和空间建构能力起到了重要作... 基于南昌大学建筑学专业的教学特点,对"建构实验"在"建筑设计基础"课程中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及教学进度等进行的5年改革和实践,完善了建筑学专业设计课程教学体系,对提升学生空间认知和空间建构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教学改革过程中积累的教学经验,对"建构实验"在国内同类院校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设计基础 建构实验 教学改革 空间认知 模型制作
下载PDF
建构实验教学法在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2
作者 刘文佳 刘晨宇 《高等建筑教育》 2012年第5期125-127,共3页
结合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院"建构实验"课程体会,在自身的设计课教学过程中采用了新的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提出探索"理性+感性"的基础教学方式。
关键词 建构实验 教学进度 教学方法
下载PDF
基于秸秆材料的建筑空间建构实验研究
3
作者 成果 《山西建筑》 2018年第11期112-114,共3页
农作物秸秆具有良好的生态价值,在建筑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针对秸秆材料和秸秆建筑发展的现状问题,研究基于设计视角,导入建构理论,采用两个主题实验,从概念和实践层面探索秸秆材料的表现潜力,研究材料如何与现代设计与建造技术结合... 农作物秸秆具有良好的生态价值,在建筑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针对秸秆材料和秸秆建筑发展的现状问题,研究基于设计视角,导入建构理论,采用两个主题实验,从概念和实践层面探索秸秆材料的表现潜力,研究材料如何与现代设计与建造技术结合,更好地实现秸秆材料推广,促进秸秆建筑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材料 建筑空间 建构实验
下载PDF
基于学情和实验建构生物学概念的教学设计——以“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为例
4
作者 孟祥成 王立平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3年第5期144-146,共3页
以“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为例,基于学情和实验操作建构生物学概念,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升学生生物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 学情 实验建构 生物学概念
下载PDF
基于学情和实验建构生物学概念的教学设计--以"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孟祥成 陈维 王立平 《中学生物学》 2023年第3期13-16,共4页
以"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为例,基于学情和实验操作建构生物学概念,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运用能力、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提升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 植物组织培养 实验建构 生物学概念
下载PDF
面向实验建构的阶梯教学研究——以“涡流”专题为例
6
作者 周佳 顾欣跃 《中学课程资源》 2023年第6期42-46,共5页
面向实验建构的阶梯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为基础,包含多个层层递进的阶梯活动,每个阶梯活动嵌套一系列实验操作和阶梯问题。教师可以将该模式应用于“涡流”专题教学,剖析、拓展与重组典型实验,自己演示或让学生操作,并适时提出阶梯问题... 面向实验建构的阶梯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为基础,包含多个层层递进的阶梯活动,每个阶梯活动嵌套一系列实验操作和阶梯问题。教师可以将该模式应用于“涡流”专题教学,剖析、拓展与重组典型实验,自己演示或让学生操作,并适时提出阶梯问题。缺口铝环的阶梯活动可以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打破固有观念,在质疑与反思中加深对“涡流”的理解;非闭合铝罐的阶梯活动可以促进学生将“涡流”知识迁移至不同场景,建立由本及表的科学思维;水果磁铁与楞次定律管的阶梯活动可以促进学生对“涡流”本质的掌握,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和小组协作精神。教师可以通过随堂检验、拓展实验来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内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物理 阶梯教学 实验建构 核心素养
下载PDF
关于“建构实验”课程的方法学和教学法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顾大庆 《中国建筑教育》 2012年第1期10-13,共4页
以工作坊的形式来对设计教师进行集中培训是提升设计教师的教学理论和实际操作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方式。我们在过去几年在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院组织的三次设计工作坊都是将'建构实验'课程作为设计训练的教案。作为专辑收录历届学... 以工作坊的形式来对设计教师进行集中培训是提升设计教师的教学理论和实际操作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方式。我们在过去几年在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院组织的三次设计工作坊都是将'建构实验'课程作为设计训练的教案。作为专辑收录历届学员作业的前言,本文试图从方法学和教学法两个角度来阐述'建构实验'课程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构实验 设计方法 教案 教学法 设计工作坊
原文传递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构建探究
8
作者 郑丽丽 《基础教育论坛》 2024年第12期95-97,共3页
文章以促进高中生形成及发展面向未来、满足个人终身发展需要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主要目的,紧扣化学实验的基础性,以苏教版(2019年)《普通高中教科书·化学(必修第二册)》基础实验“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为例,探讨分析了在学... 文章以促进高中生形成及发展面向未来、满足个人终身发展需要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主要目的,紧扣化学实验的基础性,以苏教版(2019年)《普通高中教科书·化学(必修第二册)》基础实验“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为例,探讨分析了在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从实验前期预设、实验中期实施与指导及实验末期总结三个角度入手,重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有效策略和路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核心素养 高中化学 实验教学模式建构
下载PDF
基于彭加勒建构思想的实验教学模式 被引量:3
9
作者 任山章 陈志伟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8-100,共3页
"知识创新工程"要求科学教学中贯彻建构思想,尤其是理科实验教学必须重视思维建构,但我国长期存在的科学知识观,导致实验教学中只有实验操作,没有思维的建构,不利于课堂教学形成"思维型教学文化",而基于彭加勒的实... "知识创新工程"要求科学教学中贯彻建构思想,尤其是理科实验教学必须重视思维建构,但我国长期存在的科学知识观,导致实验教学中只有实验操作,没有思维的建构,不利于课堂教学形成"思维型教学文化",而基于彭加勒的实验建构观可以构建有利于知识创新的新型实验教学模式,即问题—{假设(假设的内插与矫正)—预期—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教学 思维建构 彭加勒的实验建构
下载PDF
对欠发达地区师范学院本科物理学专业电子技术课程实验的建构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功明 陈代芬 《内江科技》 2006年第5期104-105,共2页
本文探讨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EWB软件对欠发达地区师范学院本科物理学专业的电子技术实验课程进行重新建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协作能力和协调能力。
关键词 欠发达地区 物理学专业 电子技术课程 实验建构 电子工作平台(EWB)
下载PDF
教育技术学专业实验室构建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志军 柳彩志 《广西高教研究》 2002年第4期10-12,共3页
本文从信息技术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与实践的影响和时代对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出发 ,论述了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实验室的构建模式 。
关键词 教育技术学专业 实验建构模式 高校 循环分组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
下载PDF
几何画板平台上的中学数学实验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兴数 《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年第4期430-433,共4页
在几何画板的平台上建构数学课件,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数学的实验中,不断地去构造数学模型、验证数学原理、探索数学奥秘.
关键词 数学实验 建构实验 验证性实验 探究性实验
下载PDF
高校设计类课程思政建设中的问题与“知行合一”育人模式实践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桑懿 赵琳 姜博 《美术教育研究》 2023年第23期69-72,共4页
该文分析高校设计类课程思政建设的优势与问题,以燕山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建构实验为例,提出高校设计类课程思政“知行合一”育人模式,通过思政结构、思政切入、思政特色与思政考核四个方面,阐述该模式的构建方法与实践方案。该模式有效... 该文分析高校设计类课程思政建设的优势与问题,以燕山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建构实验为例,提出高校设计类课程思政“知行合一”育人模式,通过思政结构、思政切入、思政特色与思政考核四个方面,阐述该模式的构建方法与实践方案。该模式有效解决了课程与系部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现实问题,取得了河北省首届普通本科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竞赛一等奖等阶段性建设成果,为解决高校设计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问题提供了理论与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设计类专业 课程思政 建构实验 知行合一
下载PDF
打开潘多拉的盒子——拉图尔对科学知识的人类学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贺建芹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10-13,共4页
拉图尔认为科学知识就是黑箱,其形成过程就是科学家的主张的黑箱化过程。在此过程中,科学文本的修辞和科学事实的实验室建构都是不可或缺的;拉图尔对科学知识进行的人类学研究既有独到的新颖之处,又存在不可逾越的困境。
关键词 拉图尔 修辞 实验建构 人类学研究
下载PDF
用问题链驱动用实验建构实现化学课堂的互动 被引量:2
15
作者 唐增富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15年第3期4-7,共4页
开展“个性互动”教学研究,通过教师教学的“三个三”实现学生学习的“三个三”,充分发挥学科特色,用问题链和化学实验实现形式和内容上的互动。
关键词 “个性互动”课堂 “三动三问三会” 问题链 实验建构
原文传递
建构主义教学实验研究:演进性学习进阶的构建取向 被引量:16
16
作者 丁锐 金轩竹 +2 位作者 Ron Tzur 卫冰倩 马云鹏 《教育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4-60,共7页
学习进阶强调对学生在探究某主题时的思维变化进行连续与精致化的描述,并由此设计课程、组织教学,促进学生对核心概念的理解。我国已有关于学习进阶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科学教育领域,且主要遵循自上而下的验证性研究路径。而建构主义教学... 学习进阶强调对学生在探究某主题时的思维变化进行连续与精致化的描述,并由此设计课程、组织教学,促进学生对核心概念的理解。我国已有关于学习进阶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科学教育领域,且主要遵循自上而下的验证性研究路径。而建构主义教学实验作为探究和构建学生思维发展过程的纵向的质的研究方法,其所具有的持续性、动态性、互动性和双重性特征为演进性学习进阶模型的构建提供了可能。研究者通过探索性教学、提出假设、诊断性访谈、系列教学与即时性分析、回溯性分析、模型构建与修订等一系列过程对学生的思维轨迹进行刻画,自下而上地构建学生在特定概念中的学习进阶。建构主义教学实验研究与认知诊断和信息技术的融合能够提高学习进阶模型的稳定性与解释性,进而发挥其在课程编制、教师教学与评价中的实践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构主义教学实验 学习进阶 学习轨迹 演进性构建取向
原文传递
Microstructure modeling and virtual test of asphalt mixture based on three-dimensional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被引量:3
17
作者 马涛 张德育 +2 位作者 张垚 赵永利 黄晓明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6期1525-1534,共10页
The objective of this work is to model the microstructure of asphalt mixture and build virtual test for asphalt mixture by using Particle Flow Code in three dimensions(PFC^(3D))based on three-dimensional discrete elem... The objective of this work is to model the microstructure of asphalt mixture and build virtual test for asphalt mixture by using Particle Flow Code in three dimensions(PFC^(3D))based on three-dimensional discrete element method.A randomly generating algorithm was proposed to capture the three-dimensional irregular shape of coarse aggregate.And then,modeling algorithm and method for graded aggregates were built.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modeling of coarse aggregates,asphalt mastic and air voids,three-dimensional virtual sample of asphalt mixture was modeled by using PFC^(3D).Virtual tests for penetration test of aggregate and uniaxial creep test of asphalt mixture were built and conducted by using PFC^(3D).By comparison of the testing results between virtual tests and actual laboratory tests,the validity of the microstructure modeling and virtual test built in this study was verified.Additionally,compared with laboratory test,the virtual test is easier to conduct and has less variability.It is proved that microstructure modeling and virtual test based on three-dimensional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is a promising way to conduct research of asphalt mix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phalt mixture microstructure modeling virtual test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three-dimensional method
下载PDF
Development of experimental study on coupled heat and moisture transfer in porous building envelope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国杰 刘向伟 +2 位作者 陈友明 郭兴国 邓永强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3期669-674,共6页
A new facility was presented which can expediently and cheaply measure the transient moisture content profile in multi-layer porous building envelope.Then,a common multi-layer porous building envelope was provided,whi... A new facility was presented which can expediently and cheaply measure the transient moisture content profile in multi-layer porous building envelope.Then,a common multi-layer porous building envelope was provided,which was constructed by cement mortar-red brick-cement plaster.With this kind of building envelope installed in the south wall,a well-controlled air-conditioning room was set up in Changsha,which is one of typical zones of hot and humid climate in China.And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temperature and moisture distribution in multi-layer building envelope in summer,both in sunny day and rainy day.The results show that,the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at the interface between the brick and cement mortar are seriously affected by the changes of outdoor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and the relative humidity at this interface keeps more than 80% for a long-term,which can easily trigger the growth of mould.The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at the interface between the brick and cement plaster change a little,and they are affected by the changes of indoor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The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at the interface of the wall whose interior surface is affixed with a foam plastic wallpaper are general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wall without wallpaper.The heat transfer and moisture transfer in the envelope are coupled strong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upled heat and moisture transfer transient moisture content multi-layer porous building envelope
下载PDF
平面镜成像中虚像概念的实验建构
19
作者 张晶 《湖南中学物理》 2015年第9期61-62,共2页
以往主要通过能否用光屏承接来实现虚像概念的建构,这是一种区别实像和虚像的方法,在虚像概念建构上并不完整、清晰、准确。结合教学实例,提出以下创新的实验教学方式来克服以上困难。
关键词 平面镜 虚像 实验建构
原文传递
Wind-induced vibration of single-layer reticulated shell structures
20
作者 张建胜 武岳 沈世钊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ew Series)》 EI CAS 2008年第4期494-498,共5页
Aiming at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reticulated shell structures under wind load,systematic parameter analyses on wind-induced responses of Kiewitt6-6 type single-layer spherical reticulated shell structures and three-w... Aiming at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reticulated shell structures under wind load,systematic parameter analyses on wind-induced responses of Kiewitt6-6 type single-layer spherical reticulated shell structures and three-way grid single-layer cylindrical reticulated shell structures were performed with the random simulation method in time domain,including geometric parameters,structural parameters and aerodynamic parameters.Moreover,a wind-induced vibration coefficient was obtained,which can be a reference to the wind-resistance design of reticulated shell structures.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geometric parameter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influencing wind-induced responses of the reticulated shell structures;the wind-induced vibration coeffi-cient is 3.0-3.2 for the spherical reticulated shell structures and that is 2.8-3.0 for the cylindrical reticula-ted shell structures,which shows that the wind-induced vibration coefficients of these two kinds of space frames are well-proportio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ticulated shell structures wind-induced response random simulation method in time domain wind-induced vibration coefficient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