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5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儒家思想及建构性的后现代主义 被引量:7
1
作者 汤一介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70-73,共4页
如果能实现影响力广泛的“国学热”和建构性后现代主义的有机结合,那么中国就有可能顺利地实现其自身“第一次启蒙运动”的进程,实现现代化,然后快速进入到以“第二次启蒙运动”
关键词 建构后现代主义 儒家思想 启蒙运动 “国学热” 后现代社会 影响力 现代化
下载PDF
对高校思政教育知识体系分析逻辑建构性的思考 被引量:16
2
作者 糜泽敏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2013年第1期129-132,143,共5页
高校思政教育理论的分析逻辑的问题不仅是一个方法论问题,也是一个学科发展的原动力问题。它对思政教育以及其他基本问题的研究有着直接的推动和引领作用。如果能够对思政教育理论研究的逻辑分析现状进行批判性的反思,就能够在理论研究... 高校思政教育理论的分析逻辑的问题不仅是一个方法论问题,也是一个学科发展的原动力问题。它对思政教育以及其他基本问题的研究有着直接的推动和引领作用。如果能够对思政教育理论研究的逻辑分析现状进行批判性的反思,就能够在理论研究上提供方法论意义上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政教育 理论研究 分析逻辑 建构反思
下载PDF
对高校思政教育知识体系分析逻辑建构性的思考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邢永胜 《西部素质教育》 2016年第22期210-210,共1页
文章就目前高校思政教育知识体系分析逻辑建构中所面临的分析理论基础薄弱和思政教育知识指标体系不足、分析逻辑难以构建等困难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促进高校思政教育知识体系分析逻辑建构的对策:界定思政教育知识体系分析逻辑范畴,确... 文章就目前高校思政教育知识体系分析逻辑建构中所面临的分析理论基础薄弱和思政教育知识指标体系不足、分析逻辑难以构建等困难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促进高校思政教育知识体系分析逻辑建构的对策:界定思政教育知识体系分析逻辑范畴,确定其理论价值;以社会发展视角为基础,完善教育知识体系分析逻辑的内容;分析逻辑实现教育学与行政管理学的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政教育 知识体系 分析逻辑 建构 思考
下载PDF
现代文明、生态危机与后现代主义立场的冲突——兼论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批判性与建构性的统一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向国 魏山石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3-27,共5页
现代性问题始终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尽管在现代性批判的喧嚣声中,承认“现代性”似乎就与“齐一化”“对立化”“本质化”画上了等号,现代性似乎已成为过去,但事实上,现代性从未远走,不但身居于生活现实之中,也始终扎根于思想... 现代性问题始终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尽管在现代性批判的喧嚣声中,承认“现代性”似乎就与“齐一化”“对立化”“本质化”画上了等号,现代性似乎已成为过去,但事实上,现代性从未远走,不但身居于生活现实之中,也始终扎根于思想的洪流之中。难怪一些思想家始终认为捍卫现代性与批判现代性始终是思想界的主流。“一边是哈贝马斯指责那些批判启蒙的普遍主义理想的人是保守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后现代主义 批判 现代文明 生态危机 建构 现代问题 冲突 现代批判
下载PDF
对思政教育知识体系分析逻辑建构性的思考 被引量:2
5
作者 张亚平 《新西部(中旬·理论)》 2014年第9期129-129,共1页
文章在阐述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分析逻辑建构性的基础上,论述了思政教育知识体系分析逻辑建构的价值建构的价值和思政教育研究分析逻辑的建构问题,主张一切从实际出发,以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为重心进行科学建构。
关键词 思政教育体系 分析逻辑 建构反思
下载PDF
建构性的后现代主义 被引量:2
6
作者 小约翰·B·柯布 柏敬泽(译)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144-150,共7页
柯布(John B.cobb,Jr.)教授是世界著名过程思想家,建构性后现代主义理论代表人物之一,现任美国过程研究中心创会主任,美国中国后现代发展研究院院长,美国克莱蒙研究生院终身教授。他1952年毕业于芝加哥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柯布教授多... 柯布(John B.cobb,Jr.)教授是世界著名过程思想家,建构性后现代主义理论代表人物之一,现任美国过程研究中心创会主任,美国中国后现代发展研究院院长,美国克莱蒙研究生院终身教授。他1952年毕业于芝加哥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柯布教授多年来一直从事过程哲学、可持续经济的研究与应用,是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学者。已发表著作数十部,代表作有《后现代公共政策》、《建构性后现代哲学的奠基者》、《后现代科学》、《后现代精神》、《为了共同的福祉——面向共同体、环境和可持续未来的经济》等。他应邀于2005年10月28至31日到我校讲学,作了题为“Constructive Postmodernism”的精彩学术报告,以西方哲学话语对建构的后现代主义作了一番梳理,其中不乏独到、精辟之论,受到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这次报告的汉语翻译是我校柏敬泽教授。应师生要求柏教授将全文译成中文并注释,以便读者准确、深入地理解柯布教授的学术报告内容。现把两位学者的共同劳动成果刊登出来,以飨读者,一为庆祝“广西师范大学后现代文化研究中心”的成立,二使更多的人了解柯布教授的学术观点,增进国际、校际之间的学术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理论 建构 可持续经济 终身教授 广西师范大学 研究中心 过程哲学 世界影响 学术报告 芝加哥大学
下载PDF
作为建构性的跨文化误读——以顾彬为中心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毅青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37-145,共9页
从解释学来看,跨文化理解中的误读无可避免,如果不允许误读,那么也就扼杀了跨文化对话的可能。本文对德国汉学家顾彬跨文化理解观分析入手,旨在提出这样的观点:从积极的立场看,误读可以被建构出正面的可能性。一方面误读是汉学对中国的... 从解释学来看,跨文化理解中的误读无可避免,如果不允许误读,那么也就扼杀了跨文化对话的可能。本文对德国汉学家顾彬跨文化理解观分析入手,旨在提出这样的观点:从积极的立场看,误读可以被建构出正面的可能性。一方面误读是汉学对中国的意义,我们从他者的误读中发现中国可以拓展的意义空间;另一方面,对于西方人来说,对于中国的理解也是一个持续的永恒的过程,中国不可能被一劳永逸地理解,中国不能被固化为某种刻板的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 理解 误读 建构 顾彬
下载PDF
什么是建构性的学习和教学? 被引量:12
8
作者 张建伟 陈琦 《教师之友》 2004年第11期58-61,共4页
建构主义作为一种新的学习理论,对学习和教学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解释:它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世界的绝对正确的表征,不是放之各种情境而皆准的教条;学习者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以往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活动中,他们逐步形成了自... 建构主义作为一种新的学习理论,对学习和教学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解释:它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世界的绝对正确的表征,不是放之各种情境而皆准的教条;学习者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以往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活动中,他们逐步形成了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而且,他们具有利用现有知识经验进行推论的智力潜能;相应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理论 智力潜能 知识经验 教室 教学 建构 交往活动 强调 学习者 理解
下载PDF
从解构性的批判到建构性的批判——五四的精神革命及其当代启示
9
作者 吕勇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71-75,共5页
五四的精神革命以解构性的批判来反传统,但解构了传统之后中国的社会思想文化秩序逐渐开始了一个重构与生成的过程。在这个后革命的时代,重温五四的精神革命,就应该继承五四的批判精神,但对五四的批判精神的继承并不是为了解构当下的社... 五四的精神革命以解构性的批判来反传统,但解构了传统之后中国的社会思想文化秩序逐渐开始了一个重构与生成的过程。在这个后革命的时代,重温五四的精神革命,就应该继承五四的批判精神,但对五四的批判精神的继承并不是为了解构当下的社会思想文化秩序以革命,而是经由批判而走向对社会秩序的建构。因此,对五四的精神革命的继承应该从解构性的批判转换为建构性的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 批判 解构 建构 启示
下载PDF
建构性的写作与批评
10
作者 郭艳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F0004-F0004,共1页
文学是每每想到大漠长河、孤烟落日和明月夜短松冈时的哽咽,是对俗世庸常的理解与体贴,是开始谅解等待戈多的我们——知道人类即便被现代生存幻形成一个个灰暗的甲壳虫,依然有着小桥流水和池塘春草的遥想。多媒体语境中,人类的苦难... 文学是每每想到大漠长河、孤烟落日和明月夜短松冈时的哽咽,是对俗世庸常的理解与体贴,是开始谅解等待戈多的我们——知道人类即便被现代生存幻形成一个个灰暗的甲壳虫,依然有着小桥流水和池塘春草的遥想。多媒体语境中,人类的苦难和人类的饕餮贪婪比任何时代都更残酷地直击限球,文学如何面对现实成为一个被不断质疑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构 批评 写作 多媒体语境 等待戈多 甲壳虫 人类 文学
下载PDF
基于建构性的高中校长管理理念的探索
11
作者 叶新志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年第21期193-193,共1页
高中教育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推行,我国的教育模式也由应试性教育向素质性教育转变,教育理念也随之有所改变。可以说,高中校长管理理念对我国素质教育的成败具有关键的作用。因此,本文试着从建... 高中教育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推行,我国的教育模式也由应试性教育向素质性教育转变,教育理念也随之有所改变。可以说,高中校长管理理念对我国素质教育的成败具有关键的作用。因此,本文试着从建构性的角度,对高中校长的管理理念进行了初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构 高中校长 管理理念
下载PDF
东北幽默类短视频中女性话语表达及建构性的反思
12
作者 姜英飞 《声屏世界》 2021年第13期105-106,共2页
新媒体中的女性话语逐渐被关注。东北幽默类短视频中女性话语的表达趋向多元,但父权制话语体系的存在又使其话语受到挤压甚至处于“失语”境遇。文章研究东北幽默短视频中女性话语的现实语境、基本形态,并为女性话语格局的重构提出建构... 新媒体中的女性话语逐渐被关注。东北幽默类短视频中女性话语的表达趋向多元,但父权制话语体系的存在又使其话语受到挤压甚至处于“失语”境遇。文章研究东北幽默短视频中女性话语的现实语境、基本形态,并为女性话语格局的重构提出建构性的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幽默短视频 话语表达 建构反思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新格局下我国社会工作的结合性建构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思斌 《社会工作》 2024年第1期1-14,158,共15页
党的社会工作部及其系统的建立将建设功能整合的社会工作体系的任务提上议事日程。面对以转隶职能部门为基础新组建的党的社会工作系统及其被赋予的统筹指导多种社会工作发展的职责,应该尽快建构起与中国式现代化新发展相适应的结构连... 党的社会工作部及其系统的建立将建设功能整合的社会工作体系的任务提上议事日程。面对以转隶职能部门为基础新组建的党的社会工作系统及其被赋予的统筹指导多种社会工作发展的职责,应该尽快建构起与中国式现代化新发展相适应的结构连接、功能整合的社会工作体系。其基本思路是参照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既有……更有”的逻辑,对党的社会工作诸部门、社会工作部与其他相关政府部门、社会工作专业服务与本土行政社会工作实践进行结合性建构,将制度优势转变为治理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格局 社会工作 结合建构
下载PDF
数字孪生与科层制的他在性建构 被引量:2
14
作者 肖涵 张乾友 《学海》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0-179,共10页
20世纪中期以后,包含了向他者开放、包容差异性、摆脱宏大叙事追求和突破实体性在场理念等主要内涵的他在性视角的兴起为科层制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随着数字孪生技术的出现,科层制迎来了他在性建构的现实契机:在进一步实现组... 20世纪中期以后,包含了向他者开放、包容差异性、摆脱宏大叙事追求和突破实体性在场理念等主要内涵的他在性视角的兴起为科层制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随着数字孪生技术的出现,科层制迎来了他在性建构的现实契机:在进一步实现组织整体性、敏捷性和社会驱动方面不断向他者开放,在数据处理能力、广泛算法分类、数据生产者转变等方面试图摆脱同一性宏大叙事的追求,也在实现二者共时、二处共在方面为在场他者创造了空前条件。但先进的技术并没有消除科层制他在性建构的障碍,算法中对差异性的有限包容、排除他者的因果关系设置、数字威权主义、监视资本主义、轻视多源数据融合等实践问题仍然较为突出。基于此,需要积极探寻数字孪生条件下科层制他在性建构的进路,为技术创新与政府治理的协调发展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 科层制 他在建构 治理
下载PDF
反思批判性与新型建构性: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叙事特征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增智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3-60,共8页
中国式现代化开创了整体性与具体性相结合的话语叙事范式,整体性表达其性质,具体性阐明其内涵。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这种话语叙事范式在内涵上实现了反思批判性和新型建构性的内在统一,即从现代化的本质、内容及实现方式等方面对西方现... 中国式现代化开创了整体性与具体性相结合的话语叙事范式,整体性表达其性质,具体性阐明其内涵。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这种话语叙事范式在内涵上实现了反思批判性和新型建构性的内在统一,即从现代化的本质、内容及实现方式等方面对西方现代化弊端进行了深刻省思,并在“走自己的路”中创造性地擘画了一种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全新图景,建构了一种发展中国家采取社会主义方式取得成功的新型现代化话语叙事,既赋予了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内涵,又有力破除了“现代化=西方化”迷思。因此,在研究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叙事时,应充分反映这一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思批判 新型建构 中国式现代化 话语叙事
下载PDF
小学“数概念”教学的联结性建构路径
16
作者 于勇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33-37,共5页
数学学习过程不是局限于某一知识点的封闭、点状、线性的学习过程,而是一个纵向重在立序、横向突出贯通、运用走向实践的联结过程。数学教学可通过联结数学史料,追溯本源;联结已有认知,深化理解;联结多元表征,推论内涵;联结认知断点,构... 数学学习过程不是局限于某一知识点的封闭、点状、线性的学习过程,而是一个纵向重在立序、横向突出贯通、运用走向实践的联结过程。数学教学可通过联结数学史料,追溯本源;联结已有认知,深化理解;联结多元表征,推论内涵;联结认知断点,构建体系等实践路径,对“数概念”实施联结性、生长性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概念” 数学史 认知经验 多元表征 知识断点 联结建构
下载PDF
基于建构性反馈的双循环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17
作者 牛世婧 詹泽慧 《数字教育》 2024年第2期62-70,共9页
随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推进,混合学习因能够结合线上线下教学优势、提供更灵活多样的学习体验、适应数字化转型的需求而受到高校课堂的青睐。然而,对于人数较多的通识课程或专业必修课程,大班式在线教学中容易出现师生和生生互动缺乏、... 随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推进,混合学习因能够结合线上线下教学优势、提供更灵活多样的学习体验、适应数字化转型的需求而受到高校课堂的青睐。然而,对于人数较多的通识课程或专业必修课程,大班式在线教学中容易出现师生和生生互动缺乏、学生社会存在感低、学习效果不佳等问题。为此,本研究提出了基于建构性反馈的双循环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核心理念是在泛在学习环境与信息化工具的支撑下,以学习支架为引导,完成两轮相互迭代的循环:学生主体建构循环与师生生成性建构循环,最终指向以建构性反馈为基础的“教、学、评”一致性设计。针对该模式,本研究对华南地区某大学全校性公共必修课“现代教育技术”的165位本科二年级学生开展了为期16周的教学实验,结果表明,该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的社会存在感、学习动机和学习成绩具有积极的作用,可为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开展混合学习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构反馈 双循环对分课堂 混合学习 教学模式
下载PDF
基于技术调解理论的维贝克伦理建构性技术评估思想研究
18
作者 曾庆娣 陈心湉 《科技管理研究》 2024年第10期197-204,共8页
维贝克超越建构性技术评估思想和伦理技术评估思想提出伦理建构性技术评估思想。他认为,伦理技术评估思想的局限在于限制技术开辟新道德形式的可能性,其方法也过度依赖清单法,可能导致低估技术的道德复杂性,无法解决超出预期的伦理后果... 维贝克超越建构性技术评估思想和伦理技术评估思想提出伦理建构性技术评估思想。他认为,伦理技术评估思想的局限在于限制技术开辟新道德形式的可能性,其方法也过度依赖清单法,可能导致低估技术的道德复杂性,无法解决超出预期的伦理后果。他以环绕式人技关系为逻辑起点、技术调解为逻辑内核重构技术评估理论,提出一种实质为技术伴随的伦理建构性技术评估思想,不仅在宏观上关注技术对道德框架和社会进程的影响,也在微观上关注技术对用户日常生活的影响,即从人与技术关系的内部解决伦理问题。尽管伦理建构性技术评估方法遭受质疑,认为它简化了人与技术的关系、给技术评估带来新问题,甚至可能颠覆技术评估,但这一评估方法为解决技术评估正面临的结果主义危机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建构技术评估 技术调解 技术伴随 技术评估 技术决策
下载PDF
从“文明力量”到“建构性力量”:德国外交战略转型及影响
19
作者 郑春荣 《当代世界》 2024年第6期34-39,共6页
乌克兰危机爆发后,德国总理朔尔茨提出“时代转折”的命题,德国外交战略转型进程由此开启。德国外交战略转型表明,德国开始从“文明力量”迈向基于现实政治的“建构性力量”,其呈现出三个特征:一是在角色定位方面,德国意欲担当欧洲安全... 乌克兰危机爆发后,德国总理朔尔茨提出“时代转折”的命题,德国外交战略转型进程由此开启。德国外交战略转型表明,德国开始从“文明力量”迈向基于现实政治的“建构性力量”,其呈现出三个特征:一是在角色定位方面,德国意欲担当欧洲安全保障者;二是在计划和目标方面,德国推动了安全与防务政策的重新定向;三是在涵盖的议题方面,德国强调“综合安全观”。德国外交战略转型将在本国、欧盟及全球层面带来一系列影响,包括推动德国战略文化的调整、夯实德国在欧盟的领导地位,以及促使德国谋求成为国际秩序建构中的领导力量。面对国内克制力量的牵制、相关欧洲国家的疑虑及对美国的依赖,德国外交战略向“建构性力量”转型具有很大挑战性和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 外交战略转型 国家安全战略 建构力量
下载PDF
“广州超级文和友”的地方性建构与游客感知研究
20
作者 林欣韵 林敏慧 《旅游研究》 2024年第5期86-98,共13页
文章从怀旧心理与地方性建构角度,以城市怀旧型消费空间——“广州超级文和友”为例,采用质性研究法探讨其地方性建构以及本地和外地游客的感知。研究表明:“广州超级文和友”通过怀旧符号还原“人+事+物”情境,营建物质和情感空间,通... 文章从怀旧心理与地方性建构角度,以城市怀旧型消费空间——“广州超级文和友”为例,采用质性研究法探讨其地方性建构以及本地和外地游客的感知。研究表明:“广州超级文和友”通过怀旧符号还原“人+事+物”情境,营建物质和情感空间,通过管理方、业主和游客之间的互动反馈机制共促形成怀旧型消费空间;大部分本地游客在怀旧体验上不能产生积极感知;外地游客作为文化他者,大部分实现了一定怀旧体验,但更多是出于对网红点的猎奇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怀旧型消费空间 地方建构 游客感知 怀旧体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