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儒家思想及建构性的后现代主义 |
汤一介
|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
2013 |
7
|
|
2
|
对高校思政教育知识体系分析逻辑建构性的思考 |
糜泽敏
|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
2013 |
16
|
|
3
|
对高校思政教育知识体系分析逻辑建构性的思考研究 |
邢永胜
|
《西部素质教育》
|
2016 |
1
|
|
4
|
现代文明、生态危机与后现代主义立场的冲突——兼论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批判性与建构性的统一 |
刘向国
魏山石
|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
|
|
5
|
对思政教育知识体系分析逻辑建构性的思考 |
张亚平
|
《新西部(中旬·理论)》
|
2014 |
2
|
|
6
|
建构性的后现代主义 |
小约翰·B·柯布
柏敬泽(译)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 |
2
|
|
7
|
作为建构性的跨文化误读——以顾彬为中心 |
刘毅青
|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8
|
什么是建构性的学习和教学? |
张建伟
陈琦
|
《教师之友》
|
2004 |
12
|
|
9
|
从解构性的批判到建构性的批判——五四的精神革命及其当代启示 |
吕勇
|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0 |
0 |
|
10
|
建构性的写作与批评 |
郭艳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0 |
|
11
|
基于建构性的高中校长管理理念的探索 |
叶新志
|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2013 |
0 |
|
12
|
东北幽默类短视频中女性话语表达及建构性的反思 |
姜英飞
|
《声屏世界》
|
2021 |
0 |
|
13
|
中国式现代化新格局下我国社会工作的结合性建构 |
王思斌
|
《社会工作》
|
2024 |
3
|
|
14
|
数字孪生与科层制的他在性建构 |
肖涵
张乾友
|
《学海》
北大核心
|
2024 |
2
|
|
15
|
反思批判性与新型建构性: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叙事特征 |
王增智
|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16
|
小学“数概念”教学的联结性建构路径 |
于勇
|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7
|
基于建构性反馈的双循环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
牛世婧
詹泽慧
|
《数字教育》
|
2024 |
0 |
|
18
|
基于技术调解理论的维贝克伦理建构性技术评估思想研究 |
曾庆娣
陈心湉
|
《科技管理研究》
|
2024 |
0 |
|
19
|
从“文明力量”到“建构性力量”:德国外交战略转型及影响 |
郑春荣
|
《当代世界》
|
2024 |
0 |
|
20
|
“广州超级文和友”的地方性建构与游客感知研究 |
林欣韵
林敏慧
|
《旅游研究》
|
202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