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教研互动中建构海外华文文学学科——从《海外华文文学教程》谈起
1
作者 王艳芳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9-32,共4页
海外华文文学学科要真正具备其独立的学科品性、新颖的学科理念、系统的学科结构,以及丰富的学科空间,这既依托于海外华文文学创作的实绩,又依托于以科研和教学为推动的学科发展,所有这些都期盼和吁求着一套完善的教材的出版。今年... 海外华文文学学科要真正具备其独立的学科品性、新颖的学科理念、系统的学科结构,以及丰富的学科空间,这既依托于海外华文文学创作的实绩,又依托于以科研和教学为推动的学科发展,所有这些都期盼和吁求着一套完善的教材的出版。今年4月,由饶芄子、杨匡汉两位资深教授领衔主编、邀约一批中青年学术精英加盟、历时两年完成的国内首部《海外华文文学教程》由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意味着经过三十年的学术探讨和教学研究,海外华文文学已经初步获得了独立的学术品格和学科地位。独特的编撰理念、研究空白的填补以及统筹合理的体例构成本《教程》最突出的学术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华文文学教程》 建构海外华文文学学科
下载PDF
对海外华文文学史料整理与研究的若干思考:个体与学科的双重自觉
2
作者 王列耀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1,共11页
从史料学的意识觉醒,到史料学的倡导、建设与发展,中间似乎都有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从个体的自觉,到学科的自觉;从理论的探讨,到全面的建设。海外华文文学史料学的发展,也大致如此。建立海外华文文学史料学,是学科建设与完善的重要标志... 从史料学的意识觉醒,到史料学的倡导、建设与发展,中间似乎都有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从个体的自觉,到学科的自觉;从理论的探讨,到全面的建设。海外华文文学史料学的发展,也大致如此。建立海外华文文学史料学,是学科建设与完善的重要标志,也是海外华文文学学科发展的刚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华文文学 史料整理与研究 学科发展 个体自觉 学科自觉
下载PDF
海外华文文学学科建设与方法论向题 被引量:4
3
作者 饶芃子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5-38,共4页
关键词 海外华文文学 学科建设 方法论 文化研究 女作家 “他者” 民族文化 文化身份 世界华文文学 女性
下载PDF
“海外华文文学研究”新学科建立的标志——读《海外华文文学史初编》 被引量:3
4
作者 陈辽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16-117,共2页
一门新学科的建立,当然要具备诸种条件。但某部著作的出版,亦往往成为一门新学科建立的标志,“文化大革命”前,我国有“五四”至新中国成立前的“新文学史”这门学科。“文化大革命”后,当代文学与现代文学分家,而1980年《中国当... 一门新学科的建立,当然要具备诸种条件。但某部著作的出版,亦往往成为一门新学科建立的标志,“文化大革命”前,我国有“五四”至新中国成立前的“新文学史”这门学科。“文化大革命”后,当代文学与现代文学分家,而1980年《中国当代文学史初稿》(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出版,则标志着“当代文学”这门新学科的建立。从1979年起,台港澳与海外华文文学开始被介绍到了大陆,随后一些学者开始认真研究台港澳与海外华文文学(特别是台湾文学),台港澳文学又有独立出来研究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华文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 文学 台湾文学 现代文学 人民文学出版社 “五四” 学科 学分 标志
下载PDF
华文文学研究、学科理念及其诗学建构之思 被引量:1
5
作者 庄伟杰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1-6,共6页
近百年来中西遭遇的历史,决定了海外华人的生存经验具有天然的流散性和跨文化特性。因此在多元文化时代,积极地倡导华文文学研究的诗学理论建构,寻求如何在跨文化语境下,重新确立学科目标、学术话语和学术规则,建构一种能动适应于多元... 近百年来中西遭遇的历史,决定了海外华人的生存经验具有天然的流散性和跨文化特性。因此在多元文化时代,积极地倡导华文文学研究的诗学理论建构,寻求如何在跨文化语境下,重新确立学科目标、学术话语和学术规则,建构一种能动适应于多元文化时代华文文学研究需要的灵活而丰富的、带有开放性和交融性的学科理念和学术范式,显得相当迫切。有鉴于此,驱使我们有必要站在更为宏阔的视野中,探寻海外华文文学的关键性问题、整合东西与内外资源及寻求解决问题的理想途径,并把海外华文文学纳入到世界移民潮和移民史视野中,即抓住作为问题的历史图景,逾越中西与文明进程,展开一番新的学术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华文文学 学科理念 诗学建构 历史图景 文明进程
下载PDF
海外华文诗歌的精彩篇章——马华诗歌的诗美探索与世界华文文学的学科归属问题
6
作者 程国君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4-98,共5页
当代马来西亚华文诗歌创作个性鲜明,诗美探索多样。在现代诗知性美品格、自由体诗诗体和冰心以来"小诗"的革新方面,马华诗人继承中国古典诗歌传统、五四新诗传统和台湾五六十年代现代诗探索的成果,把现代汉诗艺术大大推进了一... 当代马来西亚华文诗歌创作个性鲜明,诗美探索多样。在现代诗知性美品格、自由体诗诗体和冰心以来"小诗"的革新方面,马华诗人继承中国古典诗歌传统、五四新诗传统和台湾五六十年代现代诗探索的成果,把现代汉诗艺术大大推进了一步,创作出了海外华语诗歌的一批精彩篇章。马华当代诗也是五四现代新诗、台湾现代诗之后汉语诗歌创作的最有成就的部分。马华诗人创作了一批汉诗经典,为海外华文诗歌创作提供了范例。以马华诗歌为代表的世界华文文学已经成了中国文学体制的一个独立的学科,是当代汉语文学的一个重要文学现象。在全球化语境中非常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西亚华文诗歌 诗美探索 海外华文文学 学科归属
下载PDF
跨文化诗学建构的努力——评庄伟杰《流动的边缘——海外华文文学的跨文化图景与阐释》
7
作者 朱文斌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1期63-66,共4页
新年伊始,昆仑出版社隆重推出“中国新锐批评家文丛”十卷本,在批评界引起了很大反响。谭五昌博士精心策划,陈旭光、谢有顺、张光芒、刘复生、敬文东、路文彬、何言宏、夏可君、庄伟杰等国内有影响力的新锐批评家加盟,昭示着这套文... 新年伊始,昆仑出版社隆重推出“中国新锐批评家文丛”十卷本,在批评界引起了很大反响。谭五昌博士精心策划,陈旭光、谢有顺、张光芒、刘复生、敬文东、路文彬、何言宏、夏可君、庄伟杰等国内有影响力的新锐批评家加盟,昭示着这套文丛出版的意义非同凡响。能被冠上“新锐”二字,本身也表明这十位批评家的不同寻常,“他们思维敏锐、见解独到、学养厚实、眼界过人,是新世纪最可倚重的一支批评队伍,也是新世纪中国文艺事业极为有力的参与者与推动者。”这套文丛涉及面较广,对近一二十年尤其是新世纪以来的文艺创作、文化现象和理论方法等都进行了批评和探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目前国内最为活跃的一批批评家成果的集体展示,代表着一个时期的批评水准和研究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华文文学 庄伟杰 跨文化 诗学建构 阐释 批评家 精心策划 批评队伍
下载PDF
跨学科、跨文类研究的实践——评杨匡汉《中华文化母题与海外华文文学》
8
作者 古远清 《华文文学》 2009年第5期104-105,共2页
杨匡汉是一位具有前卫学术视野和较深厚理论功底的文学评论家,迄今已出版有关当代文学、诗学原理、文学评论等多种著作。在杨氏琳琅满目的著述中。
关键词 海外华文文学 台港澳 杨匡汉 文化母题 文类 中华 学科
下载PDF
成林成海的海外华文文学是中国文化自信的表征——在“文化自信与文学建构: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峰会”开幕式上的发言 被引量:1
9
作者 蒋述卓 《华文文学》 2021年第1期9-10,共2页
尊敬的陈校长、毛院长、各位代表、各位朋友,线上线下的各位专家:非常高兴来到汕头大学,参加这一次由汕头大学文学院承办的"文化自信与文学建构: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峰会",在这里我代表广东省中国文学学会,对这一次峰会的举办表... 尊敬的陈校长、毛院长、各位代表、各位朋友,线上线下的各位专家:非常高兴来到汕头大学,参加这一次由汕头大学文学院承办的"文化自信与文学建构: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峰会",在这里我代表广东省中国文学学会,对这一次峰会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首先,这个会议是一个专家云集的特别会议。刚才张福贵教授说到,这是疫情期间海外华文文学研究界最大的一次会,还是线上线下共同组织的,到会的专家代表尤其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华文文学 文学建构 粤港澳大湾区 汕头大学 文化自信 线上线下 文学学会 峰会
下载PDF
“海外华文文学”新学科建立的标志——读《海外华文文学史初编》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辽 《华文文学》 1995年第1期50-51,53,共3页
一门新学科的建立,当然要具备诸种条件.但某部著作的发表与出版,往往成为一门新学科建立的标志,这却是人所共知的事实.太远的不说.“文化大革命”前,我国有“五四”至新中国成立前的“新文学史”这门学科.“文化大革命”后,当代文学与... 一门新学科的建立,当然要具备诸种条件.但某部著作的发表与出版,往往成为一门新学科建立的标志,这却是人所共知的事实.太远的不说.“文化大革命”前,我国有“五四”至新中国成立前的“新文学史”这门学科.“文化大革命”后,当代文学与现代文学分家,而1980年《中国当代文学史初稿》(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出版,则标志着“当代文学”这门新学科的建立.从1979年起,台港澳与海外华文文学开始被介绍到了大陆,随后一些先进的学者认真研究台港澳与海外华文文学,特别是着力研究台湾文学,台港澳文学又有独立出来成为一门新学科的趋势.1991年,刘登翰、庄明萱、黄重添、林承璜主编的《台湾文学史》(海峡文艺出版社)的出版,则标志着台湾文学这门新学科的建立.从八十年代后期起,人们在研究工作中又逐步认识到,海外华文文学既不同于大陆文学,也不同于台港澳文学,应该专门地进行研究.先是赖伯疆的《海外华文文学概观》由花城出版社出版,引起了学者的重视;而1993年12月由鹭江出版社出版的,由陈贤茂主编,陈贤茂、吴奕锜、陈剑晖、赵顺宏合著的《海外华文文学史初编》的问世,则标志着“海外华文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国华文文学 海外华文文学 文学 学科的建立 中国文学 作家作品 美国华文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 编写者 台湾文学
下载PDF
从“台港文学”到“世界华文文学”——一个学科的形成及其命名 被引量:6
11
作者 钱虹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1-135,共5页
对于台港澳地区与海外华文文学的关注与研究,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起步,并在此后的研究实践中逐渐显示其作为一门新学科的特征。至21世纪初,这一新学科从草创到初步繁荣和成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学术成果。20多年来,台港澳文学与海外华... 对于台港澳地区与海外华文文学的关注与研究,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起步,并在此后的研究实践中逐渐显示其作为一门新学科的特征。至21世纪初,这一新学科从草创到初步繁荣和成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学术成果。20多年来,台港澳文学与海外华文文学从概念的出现、命名的变化到理论的研究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点,相应地,这一学科的内涵和外延也随着研究的深入而逐渐清晰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港文学 海外华文文学 世界华文文学 学科命名
下载PDF
双重跨文化语境中的文学对话——以《海外华文文学读本》为中心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万华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4-28,共5页
海外华文文学是20世纪中华民族文学特有的历史进程,它置身于世界多元文化的格局中,根植于异域他国的历史和现实中,产生于与“异”直接交流的跨文化语境中,时移日久,其内在质地与中国文学已有诸多相异,使中华民族文学内部也产生了... 海外华文文学是20世纪中华民族文学特有的历史进程,它置身于世界多元文化的格局中,根植于异域他国的历史和现实中,产生于与“异”直接交流的跨文化语境中,时移日久,其内在质地与中国文学已有诸多相异,使中华民族文学内部也产生了跨文化因素。因此,对海外华文文学的教学和研究是双重跨文化语境中的对话。《海外华文文学读本》的编选就是这样一种双重跨文化语境中的对话,既充分顾及海外华文文学与所在国社会、历史展开的跨文化交流,又自觉把握我们与海外华文文学之间展开的民族文学内部的跨文化对话,从而成为海外华文文学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华文文学读本 双重跨文化 学科
下载PDF
论“现代中国文学史”学科建构的三个问题
13
作者 王志彬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31-135,共5页
要建构具有文学通史意味的"现代中国文学史"学科,应该把鸦片战争作为"现代中国文学史"书写的时间上限。要围绕民族国家想象与建构这一叙述主线,按照经典化、互补性和"一体多元"的原则对不同文学板块进行... 要建构具有文学通史意味的"现代中国文学史"学科,应该把鸦片战争作为"现代中国文学史"书写的时间上限。要围绕民族国家想象与建构这一叙述主线,按照经典化、互补性和"一体多元"的原则对不同文学板块进行整合。同时还要把台港澳以外的部分海外华文文学纳入文学史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中国文学史”学科 现代中国文学 建构起点 建构难点 海外华文文学
下载PDF
“世界华文文学”学科创始人曾敏之——兼谈他的“组合式”散文
14
作者 施建伟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1期65-67,共3页
“世界华文文学”在学术界无疑是一门新兴学科,即使从七十年代末“港台文学研究”发轫时算起,也只有短短十几年的历史。回顾学科发展的轨迹,从“港台文学研究”到“台港文学研究”,到“台港文学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到“海外华文文学... “世界华文文学”在学术界无疑是一门新兴学科,即使从七十年代末“港台文学研究”发轫时算起,也只有短短十几年的历史。回顾学科发展的轨迹,从“港台文学研究”到“台港文学研究”,到“台港文学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到“海外华文文学暨台港文学研究”,到1994年11月,中国“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学会筹备委员会在昆明成立,每隔二、三年就要更换学科的名称,在学术界几乎找不到这种先例。然而,这决不是标新立异的文字游戏,因为每一次改换旗号,都意味着观念的更新和研究视野的调整,是学科建设上突飞猛进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华文文学研究 曾敏之 组合式 学科创始 沈从文 海外华文文学 港台文学 学科建设 新兴学科 创作主体
下载PDF
海外华文文学研究
15
作者 曹惠民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51-51,共1页
主持人语:大陆的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或称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已有37年的历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就连素以"苛评""铁嘴"著称的著名批评家孙绍振教授,也"不禁惊讶其规模之大和水平之高,与当年不可同日而语","二三十年的时... 主持人语:大陆的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或称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已有37年的历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就连素以"苛评""铁嘴"著称的著名批评家孙绍振教授,也"不禁惊讶其规模之大和水平之高,与当年不可同日而语","二三十年的时光没有白过,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已经走过了草创时期,学科建构的定位似乎有了普遍的自觉。"(《刘登翰〈海峡文化论集〉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华文文学 孙绍振 刘登翰 著名批评家 草创时期 文化论 许世旭 学科建构 华语文学 人物形象
下载PDF
作为一门新学科的世界华文文学 被引量:7
16
作者 许翼心 陈实 《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评论和研究》 1996年第2期3-9,共7页
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在我国已有十多年历史。在这十多年中,参与世界华文文学研究的各种团体、机构和人员,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进行了艰苦的努力,逐渐将世界华文文学由一种课题性的研究发展为一门独立的文学新学科。随着当代人文科学各学... 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在我国已有十多年历史。在这十多年中,参与世界华文文学研究的各种团体、机构和人员,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进行了艰苦的努力,逐渐将世界华文文学由一种课题性的研究发展为一门独立的文学新学科。随着当代人文科学各学科的相互渗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华文文学研究 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 中国文学 世界文学 学科 汉语文学 比较文学 世界各地 文学学科 英语文学
下载PDF
评《海外华文文学史》 被引量:1
17
作者 古远清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6期91-91,共1页
关键词 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 文学 新移民文学 新马华文文学 东南亚华文文学 华文作家 文学思潮 学科建设 文学研究 文学发展
下载PDF
格局与姿态——当前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之反思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马林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1998年第1期28-29,共2页
八十年代以来,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草创到成熟,逐渐形成了一门相对完整的新兴分支学科,已是为学术界所首肯的事实.回顾十几年来的发展,这门学科的确也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就.它不仅把台湾.香港及澳门地区的文... 八十年代以来,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草创到成熟,逐渐形成了一门相对完整的新兴分支学科,已是为学术界所首肯的事实.回顾十几年来的发展,这门学科的确也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就.它不仅把台湾.香港及澳门地区的文学纳入了整体中国文学和合的空间,而且首次对漂流于世界各地的海外华文文学也予以特别的关注.“世界华文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 文学学科 中国文学 世界华文文学 文学史研究 作家作品 文学评论和研究 格局 大陆文学 八十年代以来
下载PDF
深识鉴奥 启发后学——饶■子教授海外华文文学研究评介
19
《社会科学家》 CSSCI 1998年第2期87-90,共4页
深识鉴奥启发后学———饶子教授海外华文文学研究评介傅莹著名文艺理论家饶子教授,也是华文文学研究的先驱者之一。她以坚实的学术背景、独特的文化视角和新锐的比较文学方法,切入海外华文文学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九十... 深识鉴奥启发后学———饶子教授海外华文文学研究评介傅莹著名文艺理论家饶子教授,也是华文文学研究的先驱者之一。她以坚实的学术背景、独特的文化视角和新锐的比较文学方法,切入海外华文文学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九十年代初她发表了《海外华文文学与中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华文文学 华文文学研究 深识鉴奥 研究评介 世界华文文学 文化认同 文化融合 学科建设 华文 暨南学报
下载PDF
3W:华文文学的学科基础问题
20
作者 陈国恩 《长江学术》 CSSCI 2009年第3期43-43,共1页
海外华文文学学科要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还须明确三个基本问题。第一是弄清楚海外华文文学要研究些什么,第二是明确由谁来研究海外华文文学,第三是厘清为谁而研究海外华文文学。海外华文文学,不能当作中国文学的一部分来研究,不然... 海外华文文学学科要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还须明确三个基本问题。第一是弄清楚海外华文文学要研究些什么,第二是明确由谁来研究海外华文文学,第三是厘清为谁而研究海外华文文学。海外华文文学,不能当作中国文学的一部分来研究,不然有可能会被认为是对海外华文作家主体性的不重视,甚至可能引起尖锐的国际政治问题。华文文学研究的重点,应是它的既不同于中国文学而又介于中国文学和世界文学之间的那种身份,以及这种身份所包含的海外华人面临中西文化冲突时如何从自身的生存经验出发融合中西文化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华文文学 学科基础 中西文化冲突 中国文学 华文文学研究 文学学科 华文作家 政治问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