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构生活数学教育 被引量:1
1
作者 吴庆殷 《广西教育》 2004年第07A期56-56,共1页
关键词 数学教育 建构生活 课程标准 生活实践 实践性作业
下载PDF
生活建构抑或素养培育:直接道德教学困境的中国探索
2
作者 章乐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2024年第10期79-85,共7页
直接道德教学的困境由来已久,21世纪以来中国的道德课进行了两个阶段的探索,第一阶段以生活建构为核心,第二阶段以素养培育为核心。这两个阶段的探索都重视道德课的价值,并站在成人的高度定位教学,也都关注教学目标的整体性,坚持教学内... 直接道德教学的困境由来已久,21世纪以来中国的道德课进行了两个阶段的探索,第一阶段以生活建构为核心,第二阶段以素养培育为核心。这两个阶段的探索都重视道德课的价值,并站在成人的高度定位教学,也都关注教学目标的整体性,坚持教学内容和教学途径的综合取向,并积极回应了道德课的知识化问题。为了更好地回应直接道德教学的困境,提升道德课的实效性,未来中国的道德课应该重视两个阶段探索的相互补充,意识到生活化教学有利于核心素养的培育,核心素养的培育最终要落实于人的具体生活,核心素养的培育并非终结,它依然需要随着社会和学生生活的发展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道德教学 生活建构 素养培育 中国探索
下载PDF
基于文化生活建构的旅游小城镇城市设计路径初探——以承德御道口镇总体城市设计为例 被引量:5
3
作者 李婧 刘晓辰 陈天 《建筑与文化》 2015年第3期91-93,共3页
文化生活的建构根植于地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下。我国小城镇当前正在发生巨变,但是仍大部分保留了曾经的文化生活方式,当作为日常生活的民俗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城市空间中得到体现的时候,未来旅游小镇的规划和发展也将在文化生活... 文化生活的建构根植于地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下。我国小城镇当前正在发生巨变,但是仍大部分保留了曾经的文化生活方式,当作为日常生活的民俗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城市空间中得到体现的时候,未来旅游小镇的规划和发展也将在文化生活的构建下得到长足的发展。近年来,各类小城镇依托历史文化特色和风景名胜资源建构旅游服务城镇成为主流现象,它具有促进地方文化生活与特色资源,发展特有的休闲、旅游、观光度假、文化传播等功能,对促进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建设与完善,提高当地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都具有积极意义,也将是我国新型城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结合承德御道口旅游城镇规划设计的实践,目的在于探索基于文化生活建构的旅游小镇规划方法与路径,为今后我国同类型小城镇的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生活建构 旅游小镇 规划
下载PDF
引导儿童生活的建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对教学的引领 被引量:57
4
作者 章乐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14,共6页
受二元思维的消极影响,教材与教学的整体性被人们所忽视。事实上,教材是引领教学的一条重要路径。对于德育教材而言,它要引领教学从知识学习到生活建构。鉴于此,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通过课文的结构预设了引导生活建构的教学目的... 受二元思维的消极影响,教材与教学的整体性被人们所忽视。事实上,教材是引领教学的一条重要路径。对于德育教材而言,它要引领教学从知识学习到生活建构。鉴于此,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通过课文的结构预设了引导生活建构的教学目的,课文的栏目指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课文的范例点明了源于学生生活的教学重点,课文的呈现展示了经过课堂检验的教学蓝本。当然,仅靠教材的引领还是不够的,因此,建议教师从本班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设计教学,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道德学习,注重教学与学校整体德育活动的融合,珍视自己宝贵的教学经验并学会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与法治》 德育教材 生活建构 教材与教学的关系
下载PDF
主题生活建构:小学习作教学的应然路向 被引量:2
5
作者 蔡志坚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55-57,共3页
当下的小学习作教学必须站在儿童的立场,关注儿童真实的生活样态,科学合理去弥补、丰富和延展他们富有童真且充满生命意义的生活“田园”,注重强化聚焦学段的主题性习作目标,精心策划和建构学段序列化、项目式的主题习作生活,让他们在... 当下的小学习作教学必须站在儿童的立场,关注儿童真实的生活样态,科学合理去弥补、丰富和延展他们富有童真且充满生命意义的生活“田园”,注重强化聚焦学段的主题性习作目标,精心策划和建构学段序列化、项目式的主题习作生活,让他们在真切有意的实践体验中完成充满儿童意义世界的主题生活建构。有了指向习作丰富真切的主题生活浸润,再加上单元教材双线主题要素的迁移学习,真正做到二者的有效衔接,可使主题生活建构成为小学习作有效教学的一种应然路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 习作教学 主题生活建构 真实生活
下载PDF
散杂居民族关系“日常生活建构”的经验与特点--重庆向家村蒙古族的历史与田野考察 被引量:1
6
作者 莫代山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1期42-45,共4页
长期历史发展中,重庆市向家村蒙古族与周边其他少数民族保持着和谐互助关系。文章对民族关系双方在民族意识引导、社区管理、文化互动、经济互补等方面积累的有效措施进行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散杂居民族关系的"日常生活建构&... 长期历史发展中,重庆市向家村蒙古族与周边其他少数民族保持着和谐互助关系。文章对民族关系双方在民族意识引导、社区管理、文化互动、经济互补等方面积累的有效措施进行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散杂居民族关系的"日常生活建构"及其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杂居民族 民族关系 日常生活建构
下载PDF
生活的建构——“客家祖地”建构之我见 被引量:1
7
作者 郭一丹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7-9,共3页
近年来,客家人完成了一系列象征性符号的建构,文化抗争式的建构表达了一个颠沛流离族群历史上"中原正统"认同的政治诉求,"社会炼金术"式的建构表达了当代激烈竞争中的经济发展诉求。宁化石壁"客家祖地"... 近年来,客家人完成了一系列象征性符号的建构,文化抗争式的建构表达了一个颠沛流离族群历史上"中原正统"认同的政治诉求,"社会炼金术"式的建构表达了当代激烈竞争中的经济发展诉求。宁化石壁"客家祖地"的建构则更多是一种满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建构,是一次成功的生活建构。在当代语境下,它还具有社会转型、全球化、城镇化影响等新的时代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建构 客家 客家祖地
下载PDF
走向“生活世界”的建构 建筑遗产价值观的转变与建筑遗产再生 被引量:5
8
作者 陆地 《时代建筑》 2013年第3期29-33,共5页
文章指出建筑遗产保护与再生均为一种"实在于世"的建筑遗产"进入世界"的生产活动,而这种生产的主体、对象与目的在二战之后均发生了深刻变化,从而使得建筑遗产保护在20世纪60年代之后发生了"通货膨胀",... 文章指出建筑遗产保护与再生均为一种"实在于世"的建筑遗产"进入世界"的生产活动,而这种生产的主体、对象与目的在二战之后均发生了深刻变化,从而使得建筑遗产保护在20世纪60年代之后发生了"通货膨胀",也使得建筑遗产再生成为一种潮流性的显性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遗产保护与再生 遗产生产 国家历史主义 日常生活世界建构
下载PDF
为学生建构有道德的生活方式
9
作者 杨正碧 《四川教育》 2019年第11期37-38,共2页
公民素养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培育学生的公民素养。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以活动为载体,通过组织发生在学生生活里的有德育冲突事件的活动展示,引发学生对德育行为的认知、德育行为... 公民素养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培育学生的公民素养。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以活动为载体,通过组织发生在学生生活里的有德育冲突事件的活动展示,引发学生对德育行为的认知、德育行为的评判以及德育行为的选择,建构起学生有道德的生活方式,并通过这样的生活方式涵养其德性,逐步培养起学生的公民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式 德育课堂 建构生活 核心素养
下载PDF
主体性师生关系的生活建构——存在主义视域下师生关系的思考 被引量:1
10
作者 曹雪芹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第31期172-174,共3页
教育的本真意义在理性至上的思维观念中被遗忘,教育成为实现特定目的的手段和工具,偏离了生活世界。传统的二元对立思维强调主体对客体的利用、控制,主张的师生观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学生的主体性被忽视。兴盛于20世纪存在主义教育思潮强... 教育的本真意义在理性至上的思维观念中被遗忘,教育成为实现特定目的的手段和工具,偏离了生活世界。传统的二元对立思维强调主体对客体的利用、控制,主张的师生观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学生的主体性被忽视。兴盛于20世纪存在主义教育思潮强调"存在先于本质",人与人的关系是你-我之间的情感交往。以海德格尔、雅斯贝尔斯、萨特和布贝尔为代表的教育哲学思想中,体现着共同的教育诉求和旨在——教育要回归本然、回归生活;教师和学生都是平等的主体,通过师生之间苏格拉底式的对话,完成师生关系的生活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生关系 存在主义 主体性 对话 生活建构
下载PDF
“日常生活审美化”与教师生活审美建构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晓冰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8-103,共6页
"日常生活审美化"是当代文化研究热点之一。作为社会文化系统的子系统,教育自然也受到"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审美泛化影响,其中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日常生活审美化"提升了教师的审美能力,拓展了教师的教学空... "日常生活审美化"是当代文化研究热点之一。作为社会文化系统的子系统,教育自然也受到"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审美泛化影响,其中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日常生活审美化"提升了教师的审美能力,拓展了教师的教学空间,丰富了教师的生活情趣等;另一方面,现代社会的"拟像化"导致了教师形象"妖魔化","审美功利化"使教师生存的意义世界被割裂,并由此引发教师身份认同的危机。因此,在"日常生活审美化"背景下,探讨教师超越审美泛化进行"审美化"建构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生活审美化” 教师自我认知 教师生活审美建构
下载PDF
智能教育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建构及实践路径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梅敬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6-83,共8页
认为在智能教育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建构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回归生活的生活化建构;二是提升生活的生活化建构。其中,回归生活的生活化建构亦包含两个层次一是日常生活化建构;二是非日常生活化建构。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建构的... 认为在智能教育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建构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回归生活的生活化建构;二是提升生活的生活化建构。其中,回归生活的生活化建构亦包含两个层次一是日常生活化建构;二是非日常生活化建构。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建构的实践路径在不同层次中有不同呈现,包括围绕历史、现实、虚拟等场域转换进行日常生活化建构;围绕民族、社会、国家、人类等层次域转换进行非日常生活化建构;围绕数字生活构建数字思想政治,依托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主体能力,积极开展提升生活的生活化建构。毫无疑问,智能教育时代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构建带来了新的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生活建构 路径
下载PDF
“生活建构导向”型大学公共体育教学实践研究——以“越野行走”课程教学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董跃春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145-146,共2页
以"越野行走"课程教学为媒介,提出并实践了以"生活建构"为导向的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研究结果表明,该教学模式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体育对自身生活的价值,形成科学的体育生活观念。
关键词 大学体育 生活建构 教学模式 越野行走
下载PDF
以“生活事件”建构引领儿童成长——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设计例谈 被引量:1
14
作者 姜芹 《中小学德育》 2019年第5期58-60,共3页
儿童生活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宝贵资源,课堂学习过程本身也是儿童生活的组成部分。教师以儿童的真实生活为基础,建构时间性、空间性和日常性生活时间,创设不同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到身边的生活,拓展至广阔的社会生活,"... 儿童生活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宝贵资源,课堂学习过程本身也是儿童生活的组成部分。教师以儿童的真实生活为基础,建构时间性、空间性和日常性生活时间,创设不同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到身边的生活,拓展至广阔的社会生活,"学会"生活,养成公共生活意识,不断提升生活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与法治 生活事件建构 儿童生活 课堂活动设计
下载PDF
古希腊罗马文明中的美好生活建构:神话、科学与宗教
15
作者 白虎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338-344,共7页
美好生活在根本意义上指向的是人的存在方式和生活方式。东西方的美好生活在人类的认知和实践中遵循相似的实现路径。马克思主义已经在今天的中国为美好生活的实现提供了一种在实践中能够发挥巨大作用的范式。而对西方的美好生活实现路... 美好生活在根本意义上指向的是人的存在方式和生活方式。东西方的美好生活在人类的认知和实践中遵循相似的实现路径。马克思主义已经在今天的中国为美好生活的实现提供了一种在实践中能够发挥巨大作用的范式。而对西方的美好生活实现路径尤其是对古希腊罗马文明中的美好生活建构逻辑进行梳理和反思,能够为我们今天重新理解美好生活的内涵提供新的思考。古希腊罗马文明中的美好生活建构通过三种精神主题呈现出来:首先是古希腊早期的神话,它作为美好生活建构的历史起点确立了人类早期生活世界的秩序和生活的意义;其次是科学,它是以理性原则为基础对整个生活世界的概括;最后是宗教,希腊化罗马文明的兴起确立了宗教的地位,其形而上学体系的建构成为美好生活的支撑和归宿。三个主题构成了古希腊罗马文明中美好生活建构的图景。其中观念的或现实的美好生活建构都能够在今天呈现出新的价值和意义,并能够让我们在历史的观照中反思现实,把握今天美好生活的真正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好生活建构 神话 科学 宗教 古希腊罗马文明
下载PDF
严海,王学:引导幸福生活建构是德育的根本使命
16
《中小学德育》 2023年第11期79-79,共1页
严海,王学在《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4期《物质丰裕时代朝向幸福生活的德育理路》一文提出,关注人的幸福,引导幸福生活建构是德育的根本使命。新时代呈现出物质丰裕的生活特征,德育如何适应时代发展的变化,引导人建构何种... 严海,王学在《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4期《物质丰裕时代朝向幸福生活的德育理路》一文提出,关注人的幸福,引导幸福生活建构是德育的根本使命。新时代呈现出物质丰裕的生活特征,德育如何适应时代发展的变化,引导人建构何种幸福生活,这是必须作出的回答。首先,德育引导人建构一种理性的物质生活具有现实的紧迫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建构 德育 南京师大学报 幸福生活 适应时代发展 人的幸福 王学 丰裕
下载PDF
生活建构数学模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17
作者 张玲玲 《新课程》 2018年第19期29-29,共1页
新课程改革明确要求小学数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能将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数学知识本身就来源于生活,所以,教师在构建数学模型时也不能脱离实际,结合生活设计教学情境,让学生更好体会探究问题和解决问... 新课程改革明确要求小学数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能将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数学知识本身就来源于生活,所以,教师在构建数学模型时也不能脱离实际,结合生活设计教学情境,让学生更好体会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对如何结合生活实际构建数学模型进行方法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建构 数学模型 小学数学教学 应用
下载PDF
游戏到审美:教育引领与儿童美好生活建构
18
作者 刘铁芳 《教育科学文摘》 2019年第1期13-14,共2页
从游戏到审美:个体成长的内在秩序 个体初生于世首先获得的是自然生命力量的逐步生长以及无意识中的无序显现,儿童游戏正是个体彰显自我生命力量的有趣而有效的路径;个体审美节奏感的获得,则是寄予个体生命力量的显现以和谐与秩序;古典... 从游戏到审美:个体成长的内在秩序 个体初生于世首先获得的是自然生命力量的逐步生长以及无意识中的无序显现,儿童游戏正是个体彰显自我生命力量的有趣而有效的路径;个体审美节奏感的获得,则是寄予个体生命力量的显现以和谐与秩序;古典诗歌的学习,则让个体对秩序感的体验由外而内,逐步浸染于个体心灵,一点点转化成自我生命内在的和谐与秩序感,由此而逐步把自我生命力量的发展引向合理的方向。值得一提的是,儿童生活乃是整体而混杂性的,个体发展绝非线性展开,不同类型的活动往往是循环往复、彼此杂糅地融会在儿童生活展开的过程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秩序感 混杂性 儿童游戏 个体成长 生活建构 古典诗歌 由外而内 自我生命
下载PDF
STEAM教育理念下幼儿园生活化建构活动探究——以乐高建构活动为例
19
作者 徐豪 《炫动漫》 2023年第13期115-117,共3页
幼儿园教育扮演着关键的塑造角色,为孩子的认知、社交和情感发展打下基础。近年STEAM教育备受瞩目,这种综合性教学法拓展了学习空间,提供更丰富的体验。其中,生活化建构活动作为STEAM教育的一环备受推崇。这类活动促进幼儿通过乐高等工... 幼儿园教育扮演着关键的塑造角色,为孩子的认知、社交和情感发展打下基础。近年STEAM教育备受瞩目,这种综合性教学法拓展了学习空间,提供更丰富的体验。其中,生活化建构活动作为STEAM教育的一环备受推崇。这类活动促进幼儿通过乐高等工具体验STEAM的理念,培养创新、解决问题和团队合作能力。本研究以乐高建构为例,旨在揭示其在STEAM教育下对幼儿认知、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的促进。通过观察和分析幼儿在乐高建构中的参与和学习,力图提供更具体、有效的教学策略,推动STEAM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AM教育理念 幼儿园 生活建构活动 乐高
下载PDF
生活方式研究的社会理论基础——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社会理论体系的再诠释 被引量:24
20
作者 王雅林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8-14,共7页
生活方式成为我们时代的重要课题源于生活、生活世界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因此,要提高生活方式研究的理论自觉,必须对生活在社会整体系统中的地位有正确的认识。传统的社会学理论没有给我们提供相关的理论资源,真正给我们留下重要... 生活方式成为我们时代的重要课题源于生活、生活世界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因此,要提高生活方式研究的理论自觉,必须对生活在社会整体系统中的地位有正确的认识。传统的社会学理论没有给我们提供相关的理论资源,真正给我们留下重要理论遗产的是马克思的社会理论,但长期以来对之存在许多误读和曲解,需要我们重释和重构。在马克思经典话语所阐发的历史唯物主义社会理论体系中,有一个被人们忽略了的具有统领地位的“生活的生产”结构层次,规定了生活、“生活世界”在社会发展中的本源性地位。我们对社会发展的研究应消解“生产本位论”的研究范式,进行“生活/生产互构论”的重构,从而深刻揭示生活方式的功能和地位。生活方式研究在社会学理论体系的改造和创新中将发挥重要建构作用,同时在这种建构中也将提升生活方式研究的学科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方式 马克思社会理论的“两个结构层次” 生活/生产互构论” 生活方式研究的学科建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