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陈御史巧勘金钗钿》的建构美
1
作者 秦晓梅 《铜仁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20-23,共4页
明末白话短篇小说在创作过程中,讲究构思的精巧与整体的和谐之美。《陈御史巧勘金钗钿》就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篇,该作品不但具有规范完整的基本模式,而且在文本创作过程中很注重主要人物、次要人物及人物活动场景之间关系的处理,巧妙... 明末白话短篇小说在创作过程中,讲究构思的精巧与整体的和谐之美。《陈御史巧勘金钗钿》就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篇,该作品不但具有规范完整的基本模式,而且在文本创作过程中很注重主要人物、次要人物及人物活动场景之间关系的处理,巧妙地运用了以虚代实、虚实相间的创作手法,真正体现了和谐的建构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御史巧勘金钗钿》 建构美 明末白话短篇小说
下载PDF
被建构的美:审美人类学视野中的“美”问题 被引量:2
2
作者 张良丛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40-143,共4页
美的问题的提问方式,决定了美学研究的思路。与西方美学本体论的"美是什么"、认识论的"人如何认识美"和语言论的"如何表述我们认识到的美"的提问方式不同,审美人类学注意到了美的复杂性,以"美是被... 美的问题的提问方式,决定了美学研究的思路。与西方美学本体论的"美是什么"、认识论的"人如何认识美"和语言论的"如何表述我们认识到的美"的提问方式不同,审美人类学注意到了美的复杂性,以"美是被建构起来的"的提问方式来研究美学,在结构性的审美制度中阐释美,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学 制度 建构
下载PDF
从“散文的美”到“文字的画”——论艾青的诗美建构及其探索实践 被引量:1
3
作者 程国君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6-93,共8页
与新月诗人一样,艾青对于现代新诗的诗美建构贡献巨大。他以"诗的散文美"建设为契机,为新诗带来亲切、自然、生动、新鲜的口语美的个性化语言;也带来错落有致、交互变化样态的具有真正的非格律化倾向与"自由化"倾... 与新月诗人一样,艾青对于现代新诗的诗美建构贡献巨大。他以"诗的散文美"建设为契机,为新诗带来亲切、自然、生动、新鲜的口语美的个性化语言;也带来错落有致、交互变化样态的具有真正的非格律化倾向与"自由化"倾向的自由诗旨趣的"诗的散文美"。他的绘画经历及其艺术家主体修养,使他给新诗带来色彩的美、意象的美、意境的美,把古典诗歌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创造机趣赋予了新诗,从而使他的新诗达至"文字的画"的境界。在这些诗美探索的基点与高点上,艾青创作出了如《大堰河,我的保姆》《北方》和《我爱这土地》等具有了"精工"品格的自由体诗,把胡适、郭沫若以来的自由体推向了成熟,达到了至今难以企及的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青 新诗 建构
下载PDF
汉服之“美”的建构实践与再生产 被引量:17
4
作者 周星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94-99,共6页
艺术人类学以审美经验及艺术实践的跨文化研究为基本宗旨,但长期以来,对于"美"究竟是实质性的客观存在,抑或"美"只是在特定的传统文化脉络之下、意识形态式的政治话语体系之中、行业协会机制及艺术品市场的商业化... 艺术人类学以审美经验及艺术实践的跨文化研究为基本宗旨,但长期以来,对于"美"究竟是实质性的客观存在,抑或"美"只是在特定的传统文化脉络之下、意识形态式的政治话语体系之中、行业协会机制及艺术品市场的商业化运作的具体场景之内被人为地建构出来的?却始终存在着较大的分歧。文章试图以当前正在中国若干大、中城市里蔓延扩展的"汉服运动"为案例,通过参与观察的田野工作方法,实地调查积极投入"汉服运动"的一些都市青年男女的社会实践活动,进而探讨汉服之"美"的建构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服 ”的建构 再生产
下载PDF
《雪国》:虚无美的唯美建构——川端康成的审美理想摭谈 被引量:1
5
作者 林亚斐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5年第1期15-17,共3页
川端康成因《雪国》等作品而成为"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受此殊荣,得益于作者在作品中传达了东方式的虚无关,以及作品对此的唯美建构。本文就此对其审美理想及其成因作一浅析。
关键词 川端康成 《雪国》 虚无 建构
下载PDF
纯粹·知性·非崇高——1930年代现代派诗歌的诗美建构与诗美形态 被引量:1
6
作者 程国君 《长江学术》 2013年第1期6-14,共9页
1930年代现代派诗歌,是从诗思、意境、理趣、语言、形式和美学个性等多方面发展了新诗艺术,促进了新诗艺术美建构的。在诗学上该派具有强烈的"美的偏至"的倾向。这种审美倾向可以用关于诗艺术、诗本体和审美范畴属性的"... 1930年代现代派诗歌,是从诗思、意境、理趣、语言、形式和美学个性等多方面发展了新诗艺术,促进了新诗艺术美建构的。在诗学上该派具有强烈的"美的偏至"的倾向。这种审美倾向可以用关于诗艺术、诗本体和审美范畴属性的"纯粹"、"知性"和非崇高性等3个关键词来概括。"纯粹"追求克服了初期新诗"审美薄弱"的弊端,"知性"美追求拓展了诗歌的表现范围和深度,增加了诗的审美内涵,非崇高属性反映出现代派诗人在古典优美与现代崇高之外的别一种美学面向。最能体现现代派诗歌典律构成的是戴望舒和卞之琳的诗歌文本。戴、卞二人的诗歌文本真正实现了现代派《诗论零札》和《魏尔伦与象征主义》的诗美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30年代现代派 建构 学形态 非崇高
下载PDF
童谣:学生体育学习的美性建构
7
作者 蔡惠 《小学时代》 2020年第11期89-90,共2页
体育童谣是体育知识、体育技能技巧学练与童谣形式的完美契合。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童谣,贴合学生的心理,能让体育教学充溢"童玩气息"。童谣,让学生的体育学练充分地展开、绽放。童谣不仅是生发学生体育学习智慧的源头,也是学生... 体育童谣是体育知识、体育技能技巧学练与童谣形式的完美契合。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童谣,贴合学生的心理,能让体育教学充溢"童玩气息"。童谣,让学生的体育学练充分地展开、绽放。童谣不仅是生发学生体育学习智慧的源头,也是学生进行体育动作学练的美性建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体育 童谣 建构
下载PDF
论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美育化
8
作者 曹兰胜 王金伟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105-108,共4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对于该课程教学的研究和改革也从未间断过,可是教学效果一直都不大理想。探究该课程教学与美育的有效结合,促进其美育化发展,可以充分发挥美育的功能,让该课...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对于该课程教学的研究和改革也从未间断过,可是教学效果一直都不大理想。探究该课程教学与美育的有效结合,促进其美育化发展,可以充分发挥美育的功能,让该课程教学更具趣味性和实效性,培养大学生认知美、判断美、构建美的能力,使其全面发展,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道德修养 法律基础 教学育化 认知 判断 建构美
下载PDF
建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结构性障碍 被引量:2
9
作者 俞正樑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8-84,92,共7页
在国际体系发生结构性变动的背景下,以新兴大国崛起为特征的非西方世界的兴起,必然导致体系结构性转移、权力及利益分享和霸权衰退,从而使美国陷入结构性困境,不得不实行战略收缩,集中力量封杀被认为对美国有威胁的新兴崛起大国,这与新... 在国际体系发生结构性变动的背景下,以新兴大国崛起为特征的非西方世界的兴起,必然导致体系结构性转移、权力及利益分享和霸权衰退,从而使美国陷入结构性困境,不得不实行战略收缩,集中力量封杀被认为对美国有威胁的新兴崛起大国,这与新型大国关系的本质背道而驰。由此形成建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结构性障碍,而乌克兰危机更加深了美国的结构性危机感,美国对华对冲战略的重点转向强硬,充满恐吓、遏制、围堵、对抗和威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构新型大国关系 结构性困境 结构性障碍 国对华战略走势
原文传递
论美学上的“美”及其意义建构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都爱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8-134,共7页
在当代生活中,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日常生活审美化倾向,"美"字的用法和意义获得前所未有的扩展,导致美学意义上的"美"和非美学意义上的"美"之间界限模糊,意义混淆。美学意义上的"美"的用法和意... 在当代生活中,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日常生活审美化倾向,"美"字的用法和意义获得前所未有的扩展,导致美学意义上的"美"和非美学意义上的"美"之间界限模糊,意义混淆。美学意义上的"美"的用法和意义问题,关涉到"美"的词源学、美的语用学和美的本质的哲学三个方面。当物被转化或提升到与人同一性的关系中,物便成为美之对象,便生成物之美,而人所获得的基于这种同一性和统一性的和谐感便是美感。美的本质实是物我同构、交融而创造出来的一种同一境界。在此同一境界中,一切物质性被升华为精神性,个别的主观情感被提高为纯粹的情感,事物的感性形象显现着事物的本质和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人为 羊大为 善统一 的本质建构 的同一境界
原文传递
Modeling Bridge Condition Levels in the United States
11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2012年第4期415-432,共18页
The objectives of this paper are to (I) quantify the effects of age and other key factors on bridge deterioration rates, and (2) provide bridge managers with strategic forecasting tools. A model for forecasting su... The objectives of this paper are to (I) quantify the effects of age and other key factors on bridge deterioration rates, and (2) provide bridge managers with strategic forecasting tools. A model for forecasting substructure conditionisestimated from the National Bridge Inventory that includes the effects of bridge material, design load, structural type, operating rating, average daily traffic, water, and the state where the bridge is located. Bridge age is the quantitative independent variab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ge and substructure condition is a fourth-order polynomial. Some of the key findings are: (I) a bridge substructure is expected to lose from 0.52 to 0.11 rating points per decade as it ages from 10 to 70 years; (2) levels of deterioration increase significantly as the material changes from concrete, to steel, to timber; (3) slab bridges have lower levels of deterioration than other structures; (4) bridges that span water have lower condition ratings; (5) bridges with higher operating ratingshave higher condition ratings; and (6) substructure condition ratings vary significantly among sta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way bridges bridge condition levels bridge deterioration rates statistical forecasting models
下载PDF
The Architecture of Bridges
12
作者 Maria J. Zychowska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2015年第5期554-562,共9页
The paper looks at some bridge structures from ancient aqueducts to the most recent viaducts since people have always built structures that help them to cross terrain obstacles such as rivers, ravines and hills. Their... The paper looks at some bridge structures from ancient aqueducts to the most recent viaducts since people have always built structures that help them to cross terrain obstacles such as rivers, ravines and hills. Their primary goal has functionality and efficiency rather than aesthetic considerations and, yet from a time perspective, they still impress with their beauty and perfection. Gradually, architects began to take care of the form of bridges, as in the case of the Rialto Bridge in Venice. Nowadays, the most renowned architects, with Norman Foster in the lead, take up the design of bridge "architecture". Although technical solutions remain top priority, aesthetic qualities are widely recognized and appreci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IDGE ARCHITECTURE CONSTRUCTION innovativeness.
下载PDF
在传统与新变中酿造诗美——谭仲池诗歌赏读
13
作者 古耜 《诗歌月刊》 2004年第11期9-11,共3页
如果说迄今为止的中国诗坛依然存在着传统与新变两个磁场,那么,诗人要想在这两个磁场之间,保持一种恰当的平衡和适度的张力,则是一件颇为不易的事情。
关键词 新变 诗歌创作 建构 传统取向 唐诗 杜甫草堂 磁场 张力 兵马俑 中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