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谈建筑工业化与建筑体系设计
1
作者 曹玉昆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09年第22期177-177,共1页
房屋建筑高速度,高功效,高质量和低消耗,改变了“三一砌砖法”传统生产方式,减少施工现场占地面积,有利于文明施工。
关键词 工业化大生产 建筑体系设计 结构设计
下载PDF
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设计要点及发展趋势分析
2
作者 高俊 赵波 +1 位作者 宋永超 窦颖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4年第19期14-16,共3页
通过对项目工程中的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应用以及国内外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的发展情况的研究,总结了其设计要点和发展趋势。研究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对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总结了国内外在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设计中的... 通过对项目工程中的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应用以及国内外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的发展情况的研究,总结了其设计要点和发展趋势。研究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对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总结了国内外在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设计中的研究成果,并指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建筑 建筑结构体系设计 发展趋势
下载PDF
BIM驱动、“三位一体”、协同育人背景下高职院校建筑设计课程体系创新与实践 被引量:4
3
作者 曹茂庆 温琳 李玉宝 《职业技术》 2022年第5期96-101,共6页
改革创新是时代发展的不竭动力,更是教育发展的主题。建筑设计课程体系创新与实践主要体现为教学内容的创新、设计课程项目教学实施策略完善;“三位一体”即建筑设计课程思政、创意构思、构思表达形成统一的课程体系;通过“三位一体”、... 改革创新是时代发展的不竭动力,更是教育发展的主题。建筑设计课程体系创新与实践主要体现为教学内容的创新、设计课程项目教学实施策略完善;“三位一体”即建筑设计课程思政、创意构思、构思表达形成统一的课程体系;通过“三位一体”、BIM驱动、协同育人的方法使建筑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使教学内容与建筑师执业岗位要求、课程设置与职业标准相融通,培养合格的建筑设计专业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M驱动 “三位一体” 建筑设计课程体系 创新与实践
下载PDF
医疗健康建筑设计体系构建研究——以标准院“H_+”设计体系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建斌 贾巍 《建筑技艺》 2016年第10期98-101,共4页
以"H_+"设计体系为例,从设计背景、概念与目标、体系对象、体系集成、体系导向、体系保证等方面对医疗健康建筑设计体系的构建做了初步研究和探讨,以期更主动、有效地进行医疗健康建筑设计,最大限度地提高设计效率、降低生产... 以"H_+"设计体系为例,从设计背景、概念与目标、体系对象、体系集成、体系导向、体系保证等方面对医疗健康建筑设计体系的构建做了初步研究和探讨,以期更主动、有效地进行医疗健康建筑设计,最大限度地提高设计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健康建筑设计体系 “H+”设计体系 设计集成
下载PDF
关于建筑设计体系的一点思考基于何镜堂的建筑探索历程
5
作者 唐封强 《室内设计与装修》 2019年第6期138-140,共3页
本文以何镜堂的建筑理论研究与建筑创作历程为线索,探索其专业成长经历对其建筑设计思想与建筑设计方法的影响,论述其建筑设计思想与理论研究方法在建筑设计体系中的重要性,并从建筑设计思想、建筑设计方法、建筑设计操作3个层面思考建... 本文以何镜堂的建筑理论研究与建筑创作历程为线索,探索其专业成长经历对其建筑设计思想与建筑设计方法的影响,论述其建筑设计思想与理论研究方法在建筑设计体系中的重要性,并从建筑设计思想、建筑设计方法、建筑设计操作3个层面思考建筑设计体系的建构,为建筑设计中选址布局、功能分区、流线组织、建筑造型与构造等环节的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镜堂 建筑设计思想 建筑设计方法 建筑设计操作 建筑设计体系
下载PDF
地域主义理念控制下的城市交通建筑实践——成都东客站综合交通枢纽道路客运场站设计
6
作者 李钫 刘奕 《华中建筑》 2012年第4期77-81,共5页
从交通功能性建筑的基本特征出发,结合地域主义理念的精髓思想,阐述城市交通系统发展与成都东客站综合交通枢纽交通组织之间的关系,交通枢纽组织下的城市TOD体系的建立对城市功能圈的构成,特定功能区域及功能内容在交通枢纽功能复合化... 从交通功能性建筑的基本特征出发,结合地域主义理念的精髓思想,阐述城市交通系统发展与成都东客站综合交通枢纽交通组织之间的关系,交通枢纽组织下的城市TOD体系的建立对城市功能圈的构成,特定功能区域及功能内容在交通枢纽功能复合化的指导,地理位置及民族特性对形态原则构成等具体层面的反射,从而探讨地域主义理念对城市交通综合体设计的全方位影响,并且基于此多层面的理念影响,指导成都东客站综合交通枢纽道路场站的具体设计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主义交通功能性建筑城市交通体系设计实践
下载PDF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助力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
7
作者 高志强 冯海悦 +2 位作者 周祥茵 张玉梅 赵杨 《工程建设标准化》 2016年第10期56-59,共4页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全面考虑行业的技术需求,为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本文主要围绕建筑产业现代化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体系、建筑产业现代化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专项工作展开,介绍近年来国家建筑标准设计所做的工作。
关键词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体系 专项工作计划 展望
下载PDF
绿色环保理念在建筑室内装修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8
作者 陈健剑 《城市周刊》 2019年第10期17-17,共1页
随着绿色生态环保理念的深入发展,人们对于室内装修设计更加偏向于简单、舒适、环保,在积极响应节能减排号召的同时,减少了成本支出,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建筑室内装修设计的现代化和科学化,基于此,文章主要就绿色环保理念在建筑室内装修设... 随着绿色生态环保理念的深入发展,人们对于室内装修设计更加偏向于简单、舒适、环保,在积极响应节能减排号召的同时,减少了成本支出,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建筑室内装修设计的现代化和科学化,基于此,文章主要就绿色环保理念在建筑室内装修设计的应用进行系统的研究,希望能够进一步有效的推动绿色环保理念的现代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环保理念 建筑室内装修设计体系 应用研究
下载PDF
生态建筑集成设计体系研究 被引量:24
9
作者 王海松 莫弘之 沈斌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4-17,共4页
"集成设计"是现代生态建筑设计的重要原则。生态建筑集成设计体系涵盖建筑优化、能源优化、材料优化、环境优化、控制优化和经济优化等六个方面,每个方面又有各自的子系统和技术体系。利用生态建筑集成设计体系,建筑师可以全... "集成设计"是现代生态建筑设计的重要原则。生态建筑集成设计体系涵盖建筑优化、能源优化、材料优化、环境优化、控制优化和经济优化等六个方面,每个方面又有各自的子系统和技术体系。利用生态建筑集成设计体系,建筑师可以全面把握生态建筑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建筑设计 集成设计 生态建筑集成设计体系
原文传递
高层建筑抗震结构选型与结构计算 被引量:4
10
作者 傅光耀 《结构工程师》 2003年第z1期246-249,共4页
本文从结构选型和结构计算角度出发,针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特点,依据我国新颁布的有关设计规范,讨论混凝土板柱结构在高层建筑抗震结构体系中的地位,以及连体结构的抗震设计和结构计算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高层建筑 混凝土结构 抗震设计 结构体系 结构计算
下载PDF
国外建筑设计管理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晨 汪科 施媛 《北京规划建设》 2018年第1期181-183,共3页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我国建筑设计的创新实践,一大批高质量,高水平的建筑设计作品应运而生。但贪大、媚洋、求怪等乱象依然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我国建筑设计水平的提升。从长远来看,我国建筑设计管理制度仍不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我国建筑设计的创新实践,一大批高质量,高水平的建筑设计作品应运而生。但贪大、媚洋、求怪等乱象依然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我国建筑设计水平的提升。从长远来看,我国建筑设计管理制度仍不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针对建筑师数量不足、执业范围过窄,建筑设计市场尚不规范、无序竞争,决策机制不健全、行政领导过度干预等问题,必须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改革创新,统筹协调,进一步加强建筑设计管理。本文以美国和德国的建筑设计管理为主要研究内容,从建筑设计管理体系,技术法规体系及特点等方面得出十点加强建筑设计管理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设计管理 美国 德国 建筑设计管理体系 技术法规体系
原文传递
Scenario-based Participatory Design for Pervasive Computing
12
作者 刘志强 丁鹏 盛焕烨 《Journal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Science)》 EI 2007年第2期204-210,共7页
Lots of pervasive computing researchers are working on how to realize the user-centered intelligent pervasive computing environment as Mark Weiser figured out.Task abstraction is the fundamentation of configuration fo... Lots of pervasive computing researchers are working on how to realize the user-centered intelligent pervasive computing environment as Mark Weiser figured out.Task abstraction is the fundamentation of configuration for pervasive application.Based on task-oriented and descriptive properties of scenario,a scenario-based participatory design model was proposed to realize the task abstraction.The design model provided users and domain experts a useful mechanism to build the customized applications by separating system model into domain model and design model.In this design model,domain experts,together with users,stakeholders focus on the logic rules(domain model)and programmers work on the implementation(design model).In order to formalize the model description,a human-agent interaction language to transform users' goals and domain rules into executable scenarios was also discussed.An agent platform-describer used to link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scenarios was developed to realize the configuration of application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requirements.The demand bus application showed the design process and the usability of this mo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vasive computing scenario-based design participatory design configurable architecture
下载PDF
职业农民培育基地综合配套建设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胡英娜 张蔚 王鹏 《住宅产业》 2022年第12期7-11,共5页
本文通过分析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等新型职业农民在培训、创业、住宿、餐饮、社交、文体活动等环节的配套服务需求,根据培训规模、等级的不同,分层级配套建设,构建分类分级的职业农民培育基地建筑设计指标体系。通过该... 本文通过分析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等新型职业农民在培训、创业、住宿、餐饮、社交、文体活动等环节的配套服务需求,根据培训规模、等级的不同,分层级配套建设,构建分类分级的职业农民培育基地建筑设计指标体系。通过该指标体系,加强职业农民综合配套建设,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提供硬件支撑,以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级的职业农民在教学培训、创业就业、生活服务等方面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农民 培育基地 分类分级 建筑设计指标体系
下载PDF
The Idea of "Architecture Stage": A Non-material Architecture Theory
14
作者 Yuke Ardhiati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2013年第10期1323-1328,共6页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find "the new theory" in the process of having quality "form" in architecture field which is usually visualized by the ruler through his ideology of his architectural work which is ...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find "the new theory" in the process of having quality "form" in architecture field which is usually visualized by the ruler through his ideology of his architectural work which is created by his architects. The study is about an urban design in architectural field related with space-power-knowledge. To reveal the meaning of the architecture objects is need to analyze the architectural object "form" as the culture-material, and to reveal the meaning of the objects through the hidden things related to the presence of the metaphysical data. To find "the new theory" used "grounded theory research", the method is part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which refers to Glaser and Strauss. The achievement study is finding the idea of"architecture stage" of the ruler, represented by Soekamo as the first Indonesian President. Through visual observation and spatial experiences in his several architectural works concerning the "Project's Lighthouse" as his architectural work in Jakarta in the 1960s the idea of connectedness was found. He composes his architecture's work by inserted the "architecture drama analogy" as metaphor for representing himself and his ideologist by exploring the Javanese Ancient's as the basic design in the modem architecture at that time the east meet we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chitecture stage" grounded theory khora the ruler.
下载PDF
Optimization of Reinforced Concrete Cum Masonry Construction
15
作者 John K. Makunza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2015年第10期1137-1145,共9页
In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low/high rise buildings, different forms of construction can be applied such as concrete shear wall structural system and framed structural system without or with masonry infill walls. At... In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low/high rise buildings, different forms of construction can be applied such as concrete shear wall structural system and framed structural system without or with masonry infill walls. At present, most buildings in East Africa are constructed as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d structures with strong masonry infill, but during design, engineers assume that the masonry infill panels have zero contribution in offering load resistance. Due to the problem above, a study with an objective of finding out the influence of masonry panels on the properties of reinforced concrete infilled frame under vertical load has been done. Three types of models: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model, masonry model and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with masonry infill,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finite element technique. In additional to th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laboratory models were prepared and tested so as to check the validity of the analytical results. The obtained results have led to an establishment of a mathematical model which may be useful to the design engineers since masonry wall panels can now be considered as load bearing elements. Such consideration of frame together with masonry leads to an accurate and optimal design of the frame, resulting into lesser amount of reinforcement and geometrical properties of the fra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CRETE masonry infill FRAME design and finite-element.
下载PDF
雍正《王府图样》建筑制图特点讨论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畅 王时伟 张克贵 《建筑史》 2003年第1期65-72+249,共8页
本文以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代宫廷样式房图样中具有特殊意义的《王府图样》为研究对象,并在大量调查分析现存样式房图样中一些有关的典型的制图方式特点的基础上,通过横向的对比分析和纵向的演化分析,尝试就其制图特点展开讨论。
关键词 王府图样 样式房图样 清代建筑制图 清代皇家建筑设计参与体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