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QuickBird的城市建筑景观格局梯度分析 被引量:19
1
作者 张培峰 胡远满 +1 位作者 熊在平 刘淼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7251-7260,共10页
研究城市建筑景观的梯度变化特征,对城市规划与管理的合理调整有着重要的意义。应用QuickBird影像,基于Barista软件提取了建筑物三维信息,采用建筑平均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建筑高度标准差、建筑体形系数等指标,结合梯度分析法研究... 研究城市建筑景观的梯度变化特征,对城市规划与管理的合理调整有着重要的意义。应用QuickBird影像,基于Barista软件提取了建筑物三维信息,采用建筑平均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建筑高度标准差、建筑体形系数等指标,结合梯度分析法研究了铁西区建筑景观格局的梯度变化。结果表明:从1997到2008年,低层与多层建筑是主要的建筑景观组分,平房与低层建筑占地面积比重显著下降,多层、中高层与高层建筑比重上升。建筑平均高度、容积率与建筑高度标准差逐年上升,建筑密度、建筑体形系数与景观形状指数下降。建筑向垂直方向扩展,建筑能耗降低,形状更加规则。建筑景观的梯度变化与距市中心距离的远近没有关系,与区域功能相关,商业区建筑平均高度与容积率最高,政府所在地范围内建筑密度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景观 容积率 建筑密度 建筑平均高度 梯度分析
下载PDF
合肥市城市垂直空间增长时空演变研究
2
作者 施华胜 李佳敏 鲍雅君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第4期165-168,共4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水平方向上的扩展逐渐趋于平稳,旧城改造、棚户区改造等一系列政策的提出,使城市扩张逐渐从水平扩张演变为垂直空间增长。基于合肥市蜀山区2017年和2020年的三维建筑矢量数据,运用Arc GIS地理空间分析法,从垂...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水平方向上的扩展逐渐趋于平稳,旧城改造、棚户区改造等一系列政策的提出,使城市扩张逐渐从水平扩张演变为垂直空间增长。基于合肥市蜀山区2017年和2020年的三维建筑矢量数据,运用Arc GIS地理空间分析法,从垂直方向上运用建筑加权平均高度和建筑面积对合肥市蜀山区2017—2020年4年间的垂直空间时空演变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建筑群的高度和数目在不断增加。2017—2020年4年里合肥市蜀山区建筑物平均高度增加0.16m,建筑体积也同样增加256.98×10^(5)m^(3)。(2)中高层建筑增长率呈显著增长趋势,超高层建筑增长率微弱增长,而低层建筑、多层建筑和高层建筑增长率呈现负增长趋势,多层建筑的负增长幅度较大。(3)空间上,低层建筑的分布呈现由中心城区向郊区迁移的趋势,蜀山区的东南方向上中高层和超高层建筑逐渐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空间增长 建筑加权平均高度 空间扩展 合肥市蜀山区
下载PDF
基于Barista的城市建筑景观动态变化——以沈阳市铁西区为例 被引量:5
3
作者 张培峰 胡远满 +2 位作者 贺红士 熊在平 刘淼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105-3112,共8页
基于Barista软件从高分辨率影像提取建筑物3D信息,结合ArcGIS软件,应用转移贡献率、建筑密度、建筑平均高度及建筑面积比例分析了沈阳市铁西区改造过程中建筑景观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城市改造的进行,空地、居住、工业建筑与道路4... 基于Barista软件从高分辨率影像提取建筑物3D信息,结合ArcGIS软件,应用转移贡献率、建筑密度、建筑平均高度及建筑面积比例分析了沈阳市铁西区改造过程中建筑景观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城市改造的进行,空地、居住、工业建筑与道路4种优势景观类型是景观变化的主体,空地、居住、商业建筑和道路面积增加,工业建筑面积减少.建筑密度降低,平均高度升高.建筑景观的区域差异明显,工业区建筑密度高于居住区,建筑平均高度低于居住区.离城市中心距离越远,建筑密度越小,建筑平均高度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动态 转移概率 建筑平均高度 建筑密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