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震后建筑废墟地整理模式研究
1
作者
侯湖平
张绍良
+3 位作者
王静
刘爱霞
王雪松
王莉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6期505-508,共4页
震后灾区重建中出现可供配置的土地资源严重短缺,因此土地整理成为震后重建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从建筑用地的房屋结构、地震烈度、用途、地质构造等方面,分析建筑废墟地损毁状况,根据建筑废墟地整理的原则,提出几种有差别的建筑废墟地...
震后灾区重建中出现可供配置的土地资源严重短缺,因此土地整理成为震后重建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从建筑用地的房屋结构、地震烈度、用途、地质构造等方面,分析建筑废墟地损毁状况,根据建筑废墟地整理的原则,提出几种有差别的建筑废墟地整理模式。一是城镇建筑废墟地整理模式。通过建筑废墟的处理和地基处理技术整理为建设用地;通过土壤重构整理为生态用地;通过消除隐患工程整理为旅游、教学科研等用地。二是农村居民点废墟地整理模式。通过土地平整技术、土壤重构技术、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整理为耕地;通过选址、基础设施建设整理为新村模式。最后提出保证灾区土地整理工作良好运作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废墟地
整理模式
震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乡土建筑废墟活化策略——以昆明万溪冲村“山里人”茶室为例
被引量:
1
2
作者
何汶
寿杭祥
+1 位作者
吴凡
朱隆斌
《中外建筑》
2017年第8期168-171,共4页
作为传统建筑的分支,乡土建筑以平凡的亲切感成为地方居民寄托"乡愁"的载体。乡土建筑废墟亦是如此,其在岁月中沉淀的沧桑感更饱含生活的价值年轮。因此对于乡土建筑废墟,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盲目保留。文章以昆明万溪冲村...
作为传统建筑的分支,乡土建筑以平凡的亲切感成为地方居民寄托"乡愁"的载体。乡土建筑废墟亦是如此,其在岁月中沉淀的沧桑感更饱含生活的价值年轮。因此对于乡土建筑废墟,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盲目保留。文章以昆明万溪冲村的"山里人"茶室为例,从环境真切、材质肌理的可识别、技术的最小干预三方面入手,既原汁原味的展现乡土建筑废墟蕴含的原真性,同时又结合新材料与新工艺,将其活化为满足当代使用需求的人居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真性
乡土
建筑
废墟
活化
万溪
中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西方建筑遗产废墟观的差异研究
3
作者
何汶
《住宅科技》
2019年第2期54-57,共4页
中国与西方都存在大量的建筑遗产废墟,但在处理方式上却不尽相同。西方具有完善的制度体系,采取谨慎而科学的保护措施;而中国采取断层的保护方式,重视文保单位级别的废墟,忽视一般性故旧建筑废墟。这是中西方传统废墟观念差异的体现,文...
中国与西方都存在大量的建筑遗产废墟,但在处理方式上却不尽相同。西方具有完善的制度体系,采取谨慎而科学的保护措施;而中国采取断层的保护方式,重视文保单位级别的废墟,忽视一般性故旧建筑废墟。这是中西方传统废墟观念差异的体现,文章试图解读这种差异产生的内在原因,为中国当代建筑遗产废墟的延续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
遗产
废墟
观念
中国
西方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一个王朝的背影——阿里纪行
4
作者
杨桦
《西藏旅游》
2001年第3期54-61,共8页
阿里,自然的极至,历史的极至。它是苯教的创始之地,也是佛教的兴盛之地,那里曾发生过惊天动地的历史事件,记载过雪域民族重要的生命历程。沧海桑田,当一切被时间之流卷走之后,不变的只有黄沙,雪山,落日和永恒的信仰。
关键词
托林寺
背影
纪行
阿里
佛教
冈底斯
西藏
尼泊尔商人
国境线
建筑
物
废墟
原文传递
题名
震后建筑废墟地整理模式研究
1
作者
侯湖平
张绍良
王静
刘爱霞
王雪松
王莉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
江苏省资源环境信息工程重点实验室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重点实验室
出处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6期505-508,共4页
基金
科技部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点课题(2006BAJ05A08)
文摘
震后灾区重建中出现可供配置的土地资源严重短缺,因此土地整理成为震后重建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从建筑用地的房屋结构、地震烈度、用途、地质构造等方面,分析建筑废墟地损毁状况,根据建筑废墟地整理的原则,提出几种有差别的建筑废墟地整理模式。一是城镇建筑废墟地整理模式。通过建筑废墟的处理和地基处理技术整理为建设用地;通过土壤重构整理为生态用地;通过消除隐患工程整理为旅游、教学科研等用地。二是农村居民点废墟地整理模式。通过土地平整技术、土壤重构技术、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整理为耕地;通过选址、基础设施建设整理为新村模式。最后提出保证灾区土地整理工作良好运作的建议。
关键词
建筑废墟地
整理模式
震后
Keywords
Land of buildings Ruins
Consolidation Methods
Post-earthquake
分类号
F323.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乡土建筑废墟活化策略——以昆明万溪冲村“山里人”茶室为例
被引量:
1
2
作者
何汶
寿杭祥
吴凡
朱隆斌
机构
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中国矿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
出处
《中外建筑》
2017年第8期168-171,共4页
文摘
作为传统建筑的分支,乡土建筑以平凡的亲切感成为地方居民寄托"乡愁"的载体。乡土建筑废墟亦是如此,其在岁月中沉淀的沧桑感更饱含生活的价值年轮。因此对于乡土建筑废墟,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盲目保留。文章以昆明万溪冲村的"山里人"茶室为例,从环境真切、材质肌理的可识别、技术的最小干预三方面入手,既原汁原味的展现乡土建筑废墟蕴含的原真性,同时又结合新材料与新工艺,将其活化为满足当代使用需求的人居场所。
关键词
原真性
乡土
建筑
废墟
活化
万溪
中村
Keywords
authenticity
ruins of verna-cular architecture
revitalization
Wanxi-chong village
分类号
TU247.3 [建筑科学—建筑设计及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西方建筑遗产废墟观的差异研究
3
作者
何汶
机构
南通万科房地产有限公司
出处
《住宅科技》
2019年第2期54-57,共4页
文摘
中国与西方都存在大量的建筑遗产废墟,但在处理方式上却不尽相同。西方具有完善的制度体系,采取谨慎而科学的保护措施;而中国采取断层的保护方式,重视文保单位级别的废墟,忽视一般性故旧建筑废墟。这是中西方传统废墟观念差异的体现,文章试图解读这种差异产生的内在原因,为中国当代建筑遗产废墟的延续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建筑
遗产
废墟
观念
中国
西方
Keywords
architectural heritage ruins
concept
China
western
分类号
TU-87 [艺术—艺术设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个王朝的背影——阿里纪行
4
作者
杨桦
出处
《西藏旅游》
2001年第3期54-61,共8页
文摘
阿里,自然的极至,历史的极至。它是苯教的创始之地,也是佛教的兴盛之地,那里曾发生过惊天动地的历史事件,记载过雪域民族重要的生命历程。沧海桑田,当一切被时间之流卷走之后,不变的只有黄沙,雪山,落日和永恒的信仰。
关键词
托林寺
背影
纪行
阿里
佛教
冈底斯
西藏
尼泊尔商人
国境线
建筑
物
废墟
分类号
K928.9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震后建筑废墟地整理模式研究
侯湖平
张绍良
王静
刘爱霞
王雪松
王莉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乡土建筑废墟活化策略——以昆明万溪冲村“山里人”茶室为例
何汶
寿杭祥
吴凡
朱隆斌
《中外建筑》
201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中西方建筑遗产废墟观的差异研究
何汶
《住宅科技》
201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一个王朝的背影——阿里纪行
杨桦
《西藏旅游》
2001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