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丽江古城看汉族与纳西族的建筑文化交流 被引量:1
1
作者 曹茂 吴晓敏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50-53,共4页
从丽江古城的成长入手,分析丽江古城建筑在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汉族建筑文化对纳西族建筑的影响,并探讨汉—纳西之间建筑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及特点。研究表明:丽江古城是纳西族在吸收和借鉴汉族建筑文化基础上建成的,美丽的丽... 从丽江古城的成长入手,分析丽江古城建筑在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汉族建筑文化对纳西族建筑的影响,并探讨汉—纳西之间建筑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及特点。研究表明:丽江古城是纳西族在吸收和借鉴汉族建筑文化基础上建成的,美丽的丽江古城就是民族间建筑文化交流的结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丽江古城 汉族与纳西族 建筑文化交流
下载PDF
共生下的建筑文化生态:澳门早期中西建筑文化交流 被引量:2
2
作者 彭长歆 董黎 《华中建筑》 2008年第5期172-175,共4页
"共生"是近代早期澳门中西建筑文化共存发展的典型特征。该文以相关文献史料为依据,从赞助人、建筑师、工匠和文化受众的角度论述澳门早期建筑文化生态的形成,以及澳门中西建筑文化融合发展的"共生"模式对于中西建... "共生"是近代早期澳门中西建筑文化共存发展的典型特征。该文以相关文献史料为依据,从赞助人、建筑师、工匠和文化受众的角度论述澳门早期建筑文化生态的形成,以及澳门中西建筑文化融合发展的"共生"模式对于中西建筑文化交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门 共生 建筑文化生态 中西建筑文化交流
下载PDF
试析中西方建筑文化交流的非对称性 被引量:1
3
作者 朱柳敏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97-100,共4页
17世纪以来,中西方开始了大规模的文化交流。从建筑领域文化交流来看,中国的园林艺术、家具、瓷器等造型工艺对西方产生了重要影响,形成了所谓"中国艺术风格"。但是近现代以来,由于历史的原因,文化积淀与现代化进程的冲突,在... 17世纪以来,中西方开始了大规模的文化交流。从建筑领域文化交流来看,中国的园林艺术、家具、瓷器等造型工艺对西方产生了重要影响,形成了所谓"中国艺术风格"。但是近现代以来,由于历史的原因,文化积淀与现代化进程的冲突,在建筑文化的中西方双向交流过程中越来越呈现出非对称特性,越来越多带有西方现代风格的建筑在中国拔地而起。在中西方建筑文化交流中,中国的"洋房子"首先从"教堂"开始,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过程制约,导致近现代以来中方建筑的思维"追随"西方建筑文化的理念,西方建筑文化仅仅接受、吸收和融合了中方建筑文化历史中的"园林""、亭台楼阁"等精致建筑文化这一极小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方 建筑文化交流 非对称性
下载PDF
从南京中华门外砖构穹窿顶浴室看元、明时期东西方建筑文化交流 被引量:1
4
作者 白颖 陈涛 《建筑史学刊》 2021年第1期145-157,共13页
南京中华门外大报恩寺遗址公园对面,有一座砖构穹窿顶的浴室建筑,俗称瓮堂。本文基于2019年该建筑的三维扫描测绘数据,对其形制特点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这座浴室应是明初作为大报恩寺的附属建筑建造的。这种砖构穹窿顶浴室建... 南京中华门外大报恩寺遗址公园对面,有一座砖构穹窿顶的浴室建筑,俗称瓮堂。本文基于2019年该建筑的三维扫描测绘数据,对其形制特点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这座浴室应是明初作为大报恩寺的附属建筑建造的。这种砖构穹窿顶浴室建筑形制来源于西亚,元代开始进入中国内地,明清时期在江南地区广为流行。作为一种生活建筑,它见证了元、明时期中国和中亚、西亚之间丰富、深入的建筑文化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瓮堂 浴德堂 穹窿顶 公共浴室 建筑文化交流 元、明建筑
下载PDF
西方建筑图像资料的东传——利玛窦,中西建筑文化交流的开拓者
5
作者 张春彦 《建筑师》 2012年第3期89-93,共5页
本文以建筑为主题,介绍了利玛窦传递到中国的西方建筑图像资料,以及他在中西建筑文化交流领域所起到的独特作用和所体现的价值。
关键词 利玛窦 中西建筑文化交流 建筑图像 耶稣会士
下载PDF
绿色建筑,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回归
6
作者 本刊编辑 《重庆建筑》 2022年第6期1-1,共1页
“碳达峰、碳中和”,既是我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向国际社会作出的绿色发展的庄严承诺,也是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除此以外,其实“双碳”目标也完美契合了我国古代社会发展的文化脉络,包括建筑文化。中西建筑文... “碳达峰、碳中和”,既是我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向国际社会作出的绿色发展的庄严承诺,也是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除此以外,其实“双碳”目标也完美契合了我国古代社会发展的文化脉络,包括建筑文化。中西建筑文化交流史上有一则趣闻,梁思成在美国时,曾专程拜访著名建筑大师赖特,希望向对方学习西方先进的建筑理论,但是,赖特听闻来意后,当即一挥手,“回去吧,最好的建筑理论在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建筑 文化脉络 梁思成 赖特 中西建筑文化交流 碳中和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 著名建筑大师
下载PDF
浅谈20世纪早期的中国建筑 被引量:1
7
作者 林同炎 李国豪 +1 位作者 刘国栋 马键 《科技信息》 2010年第20期35-35,共1页
20世纪早期,中国的面貌焕然一新,许多新建筑出现了,有外国人把本国的建筑原封不动的搬进来,也有中国本土建筑学习一些西方建筑的特点并结合自身特色发展起来的混合型,更有一些赴远洋学习归来的中国建筑师通过在国外学习对中国建筑未来... 20世纪早期,中国的面貌焕然一新,许多新建筑出现了,有外国人把本国的建筑原封不动的搬进来,也有中国本土建筑学习一些西方建筑的特点并结合自身特色发展起来的混合型,更有一些赴远洋学习归来的中国建筑师通过在国外学习对中国建筑未来的思考和探索。在这个时期,西方的一些建筑特征和装饰手法有着其独特的地位和作用。研究这些内容在我们建筑中的运用,对我们保护、继承、发展中国本土建筑特色有着巨大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建筑样式 建筑文化交流 重塑中国灵魂
下载PDF
探析欧洲建筑样式对于我国20世纪早期建筑的影响
8
作者 吴闯 《中国厨卫》 2015年第4期79-79,共1页
自1840年以来,中国的面貌焕然一新,许多新建筑出现了,有外国人把本国的建筑原封不动的搬进来,也有中国本土建筑学习一些西方建筑的特点并结合自身特色发展起来的混合型,更有一些赴远洋学习归来的中国建筑师通过在国外学习对中国建... 自1840年以来,中国的面貌焕然一新,许多新建筑出现了,有外国人把本国的建筑原封不动的搬进来,也有中国本土建筑学习一些西方建筑的特点并结合自身特色发展起来的混合型,更有一些赴远洋学习归来的中国建筑师通过在国外学习对中国建筑未来的思考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建筑样式 建筑文化交流 装饰表现
下载PDF
欧洲建筑样式对20世纪早期中国建筑的影响
9
作者 方红兵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08年第6X期107-109,共3页
自1840年以来,中国的面貌焕然一新,许多新建筑出现了,有外国人把本国的建筑原封不动地搬进来,也有中国本土建筑学习一些西方建筑的特点并结合自身特色发展起来的混合型,更有一些赴远洋学习归来的中国建筑师通过在国外学习对中国建筑未... 自1840年以来,中国的面貌焕然一新,许多新建筑出现了,有外国人把本国的建筑原封不动地搬进来,也有中国本土建筑学习一些西方建筑的特点并结合自身特色发展起来的混合型,更有一些赴远洋学习归来的中国建筑师通过在国外学习对中国建筑未来的思考和探索。在这个时期,西方的一些建筑特征和装饰手法有着其独特的地位和作用。研究这些内容在我们建筑中的运用,对我们保护、继承、发展中国本土建筑特色有着巨大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建筑样式 建筑文化交流 装饰表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