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南京市灰霾影响因子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9
- 1
-
-
作者
吕梦瑶
刘红年
张宁
蒋维楣
-
机构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
出处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29-941,共13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775014)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2010CB42850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边界层物理与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项目共同资助
-
文摘
利用改进的南京大学空气质量预报系统(NJU-CAQPS),对2005年1月7日南京典型天气条件形成的污染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城市人为热源、城市建筑物效应和不同类型人为热源排放对该区域主要污染物分布的贡献及对能见度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区日平均能见度最低可达8km以下,一天之中有18h主城区地表能见度低于10km,属于典型灰霾天气;工业点源排放对地表SO2日平均浓度贡献最大,最大值达到110μg.m-3以上;流动源(即机动车源)排放对地表NO2日平均浓度贡献最大,最大值达到70μg.m-3以上;面源排放和点源排放对地表PM2.5日平均浓度贡献最大,最大值分别达到100μg.m-3和45μg.m-3以上。人为热源使低层大气温度升高、风场幅合,主城区垂直向上速度增大,从而降低了主城区地表污染物浓度,使能见度上升,灰霾影响面积减少了20.2km2。建筑物效应使主城区水平风速减小,污染物在主城区及上风方向聚集,浓度上升,在建筑物平均高度较高和密度较大的区域,细粒子PM2.5浓度比没有建筑物时约高10μg.m-3,相应地,主城区能见度下降,最大降幅可达2km,灰霾持续时间增加了2h,灰霾面积约增加了134km2。
-
关键词
南京
城市灰霾
人为热源
建筑物动力效应
城市能见度
-
Keywords
Nanjing
Urban haze
Anthropogenic heat source
Dynamics effect of building
Urban visibility
-
分类号
P402
[天文地球—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