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山洪灾害建筑物脆弱性曲线研究进展
被引量:2
- 1
-
-
作者
张馨仁
王瑛
刘天雪
陈宇
-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师范大学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
-
出处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56-366,共11页
-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持项目(2017YFC1502505)。
-
文摘
山洪灾害会给受灾区带来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房屋脆弱性分析是山洪风险研究的关键部分,而现有山洪灾害建筑物脆弱性曲线研究在数据来源、脆弱性量化、指标选择和曲线精度等方面仍缺少规范和标准。因此,本研究分别从脆弱性曲线的建立方法和多种致灾强度指标两个角度进行总结,为山洪脆弱性研究前景和中国山洪灾害防治提供参考。主要结论如下:(1)脆弱性曲线数据通常采用灾情调查数据、模型或实验模拟数据,也可以根据已有曲线进行本地化改进,或者提前调查房屋及内部财产高度的系统调查法。(2)致灾强度指标包括水深、流速、冲击压力、沉积深度等,其中水深和沉积深度脆弱性曲线研究相对较多。脆弱性相对一致的是砖混结构类建筑,100%损毁的致灾强度大约为:流速3.8 m·s~(-1),冲击压力44.5 kPa,沉积深度3 m。(3)各类建筑结构的脆弱性排序为:木框架结构>砖混结构>钢混结构。通过对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以及不同结构类型房屋损失状况的归纳,本研究认为未来山洪建筑物脆弱性曲线研究可以开展多源数据、多技术、多曲线的集成和共享,中国在修建山区建筑时应多借鉴其他国家经验,增强房屋的抗洪能力。
-
关键词
山洪灾害
脆弱性曲线
建筑物结构类型
致灾强度
灾害保险
-
Keywords
mountain torrent disaster
vulnerability curve
types of building structure
hazard intensity
disaster insuranc
-
分类号
X43
[环境科学与工程—灾害防治]
-
-
题名红外热成像技术在震后房屋损坏快速鉴定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 2
-
-
作者
李志强
代博洋
李晓丽
何萍
-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云南地震局
广东省地震局
-
出处
《震灾防御技术》
2012年第1期1-11,共11页
-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8BAK50B03-2)
(2008BAC44B01)
2011年度地震行业科研专项(201108002-4)共同资助
-
文摘
本文引入了目前地震现场房屋快速安全性鉴定工作的辅助手段——红外热像无损检测技术,借用图像处理手段、数学统计方法等,探讨了震后房屋破坏红外图像的表现效果,分析了红外图像与各影响因素的关系。文中以汶川地震现场建筑物的典型震害为代表,重点分析了框架结构、砖混结构、简单结构房屋的红外图像表现。本文所涉及的建筑材料主要有水泥砂浆、钢筋混凝土、红砖、黏土、楠木、石棉瓦、水泥板等;表面装饰层材质有红漆、白色抹灰、黄色涂料、白色壁纸、红色瓷砖、白色瓷砖等。材料的物理性质不同,其表现出的红外图像特征差别较大。统计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图像的表现效果在下午时段优于中午时段和上午时段;晴天拍摄图像的表现效果最佳,雨天次之,阴天最差。同时,要考虑红外热像无损检测技术检测漏水破坏的优势,充分利用雨天对建筑物破坏的影响;光照射情况与红外图像表现效果的关系为:直面照射条件优于倾斜照射和不能照射;破坏程度相关分析统计结果显示,构件的"基本完好、轻微破坏、中等破坏"这3个破坏等级,随着破坏程度的递进,图像的表现效果增强;而构件的"中等破坏、严重破坏、毁坏"这3个破坏等级,随着破坏程度的递进,图像的表现效果无显著变化;对结构类型数据统计结果显示,底框架结构图像的表现效果优于砖混结构、框架结构和简单结构;装饰层材质分类相关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图像表现效果与材质性质、颜色、表面粗糙状况等因素有关。
-
关键词
地震现场房屋快速安全性鉴定
建筑物震害评估体系
建筑物结构类型
典型震害红外热像
无损检测技术
统计相关分析
-
Keywords
Rapid safety appraisal of buildings in seismic field
Evaluation systemsfor earthquake damage and losses of buildings
Structure types of buildings
Typical seismic damage
Infrared nondestructive test technology
Correlation analysis
-
分类号
P315.9
[天文地球—地震学]
TU746.2
[建筑科学—建筑技术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