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古代建筑的结构学探讨
1
作者 陈天声 《文物建筑》 2009年第1期56-65,共10页
本文从现代结构学的观点对我国传统建筑体系进行了探研。首先对我国古建为什么一直以木构架为主的原因进行了深层次的分析总结,而后对我国古建史籍上关于木构架的三角形应用和砖石结构在我国长期以来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等两则结论提出... 本文从现代结构学的观点对我国传统建筑体系进行了探研。首先对我国古建为什么一直以木构架为主的原因进行了深层次的分析总结,而后对我国古建史籍上关于木构架的三角形应用和砖石结构在我国长期以来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等两则结论提出不同看法。根据考证,我国在汉代就已成功地将三角形原理用于木构架。砖石结构在我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一直没能采用合适的砌砖胶泥,如国外早就使用的石灰砂浆。2000多年来所采用的胶泥内缺少起强度作用的细骨料——砂,一直因循使用既无强度、又无黏结力的纯黏土浆,致使砖砌体没有足够承载能力而不能用作建筑物的墙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的结构 木构架 三角形原理 砖砌体胶泥
原文传递
结构的知觉——“透明的结构”解读启示 被引量:2
2
作者 奥山信一 高晏如(译) 郭屹民(校) 《建筑技艺》 2020年第11期28-33,共6页
现代主义以后,建筑技术的飞跃使结构与建筑构成逐渐脱离.从根植于透明性概念的知觉层面切入,通过对“工学的结构”与“建筑的结构”真实性有无的四种情况的比较,探索建筑中结构的视觉表现,并为当代建筑师与结构师的协作提供了启示。
关键词 透明性 工学的结构 建筑的结构
下载PDF
建筑新形式与新材料的相互性研究
3
作者 孙运刚 孙伟伟 《四川建材》 2013年第4期94-96,共3页
建筑的新形式和新材料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是相互矛盾的关系,建筑新形式的产生促进建筑新材料的发展,建筑新材料的产生又反作用于建筑新形式,因此,建筑新材料和新形式彼此制约、彼此发展。建筑新形式包括很多方面包括建筑的装饰形式、结... 建筑的新形式和新材料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是相互矛盾的关系,建筑新形式的产生促进建筑新材料的发展,建筑新材料的产生又反作用于建筑新形式,因此,建筑新材料和新形式彼此制约、彼此发展。建筑新形式包括很多方面包括建筑的装饰形式、结构形式等,建筑新材料包括从无到有的材料的产生也包括旧的建筑材料的新式运用。下面笔者将从建筑的新的结构形式与建筑材料的相互性、建筑的新的装饰形式和建筑新材料的相互性以及传统建筑材料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三方面展开陈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的结构形式 建筑的新的装饰形式 建筑新材料 传统建筑材料 现代建筑
下载PDF
大中里项目超高层建筑T2塔楼的结构抗震设计
4
作者 王奕 《上海建设科技》 2013年第6期1-6,共6页
系统介绍了大中里项目超高层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建筑T2塔楼的结构抗震设防目标和计算分析。采用SATWE、ETABS进行结构内力和位移计算;采用SATWE中的弹性动力时程分析进行验算;补充静力弹塑性推覆分析(EPSA)和动力弹型性时程分析(MID... 系统介绍了大中里项目超高层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建筑T2塔楼的结构抗震设防目标和计算分析。采用SATWE、ETABS进行结构内力和位移计算;采用SATWE中的弹性动力时程分析进行验算;补充静力弹塑性推覆分析(EPSA)和动力弹型性时程分析(MIDAS)。然后对T2塔楼的结构超限项进行判定和通过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最后按要求进一步完善和加强抗震措施。结果表明T2塔楼结构设计满足规范相关要求,达到抗震设防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层建筑的结构抗震设计 计算 抗震超限审查 抗震措施
原文传递
IFC-based integration tool for supporting information exchange from architectural model to structural model 被引量:5
5
作者 刘照球 李云贵 张汉义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0年第6期1344-1350,共7页
With the purpose of enhancing effective collaboration between architects and structural engineers in the building design field, an integration tool was developed for supporting information exchange from architectural ... With the purpose of enhancing effective collaboration between architects and structural engineers in the building design field, an integration tool was developed for supporting information exchange from architectural model to structural model. The PKPM (Bopomofo acronym, a Chinese building design software) structural model and an industry foundation classes (IFC) data model were adopted and analyzed to design the framework of the integration tool. The technique of mixed program languages (C++ and FORTRAN) was applied to developing the tool software, and the connectivity relationships and intersection nodes between the structural elements were optimized and simplified. A case study was implemented to illustrate the method to use the integration tool for information exchange from IFC-format architectural model to PKPM structural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ool can extract the information of architectural model and form a corresponding structural model. The presented method can help to enhance the modeline efficiency at the structural design ph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chitectural model structural model industry foundation classes informatiOn exchange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