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振兴背景建筑学专业《乡土建筑营造》课程教改探索
1
作者 李效梅 杨轶周 +1 位作者 韩芳 唐洪刚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6期62-65,共4页
党的二十大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是重要支持。文章以贵州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建筑学专业主干设计课程系统中拟定《乡土建筑营造》课程更新原《博物馆设计》为例,分析乡村振兴背景传统主干设计课程系统及课程内容的... 党的二十大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是重要支持。文章以贵州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建筑学专业主干设计课程系统中拟定《乡土建筑营造》课程更新原《博物馆设计》为例,分析乡村振兴背景传统主干设计课程系统及课程内容的特点与缺失;以理论与乡村实践紧密结合为突破,拟定了《乡土建筑营造》课程并创新建构该课程教学内容;通过课程实施满意度评价数据分析,找到后续提升方向,并比较了教改前后学生作业图纸成果;最后探讨了建筑学专业主干设计课程系统优化目标导向的“与时俱进-课程更新式教改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土建筑营造 理论与乡村实践 与时俱进-课程更新式教改模式
下载PDF
中国澳门渔翁街天后庙建筑营造及其与 在地文化关联
2
作者 黄林生 陈以乐 黄子宁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42-46,93,共6页
通过文献考据、舆图类比及田野调查,梳理中国澳门渔翁街天后庙营造特点,指出其深受中西文化交互影响,在祭祀方式上具有多神共祀特征,在建筑风格上融合了中国传统样式与西方元素,同时作为公共建筑积极参与地方文化传播及民族记忆塑造。... 通过文献考据、舆图类比及田野调查,梳理中国澳门渔翁街天后庙营造特点,指出其深受中西文化交互影响,在祭祀方式上具有多神共祀特征,在建筑风格上融合了中国传统样式与西方元素,同时作为公共建筑积极参与地方文化传播及民族记忆塑造。渔翁街天后庙不仅是解读中国澳门妈祖文化与华人移民社会发展关系的重要平台,也是研究中国澳门海洋文化对传统建筑影响的典型样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后庙 妈祖文化 建筑营造 在地文化
下载PDF
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的传承与保护——以华山西岳庙修复工程为例
3
作者 白锦华 邱滢宇 《收藏与投资》 2023年第11期94-96,共3页
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是我国最具特色与魅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和卓越的艺术价值。但由于技艺的特殊性、稀缺性和受关注程度低,其保护和传承工作面临较大困难。本文以华山西岳庙为例重点分析官式古建筑营... 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是我国最具特色与魅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和卓越的艺术价值。但由于技艺的特殊性、稀缺性和受关注程度低,其保护和传承工作面临较大困难。本文以华山西岳庙为例重点分析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所面临的难点和挑战,包括传承人才断层、经济压力大、专业评价机构缺失和外界环境变化迅速等,并针对性地提出开拓院校专业教育、增加社会意识教育、加大学术研究与技术支持、建立健全技艺评测传承体系等策略,为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的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方古建筑营造技艺 传承保护 创新发展
下载PDF
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传承人与工匠保护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被引量:9
4
作者 王浩 袁乐 《知与行》 2017年第10期140-143,共4页
江苏省传统建筑营造技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传承江苏省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对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江苏省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主要有三大流派,分别是苏州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传统造园技... 江苏省传统建筑营造技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传承江苏省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对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江苏省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主要有三大流派,分别是苏州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传统造园技艺(扬州园林营造技艺)、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徐州民居传统营造技艺)。根据国家文化部门认定的各级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统计,目前江苏省传统建筑营造技艺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6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3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7人,从事传统建筑营造的工匠有数万名之多。通过对江苏省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三大流派传承人与工匠的生存现状进行调研,发现存在传承人年龄老化,面临断层,后继乏人的困境;缺乏认定制度,社会认同感低;传承方式单一,缺乏有效的培训体系;传承人认定标准过高,没有形成群体团队和梯队。对此,可以从建立江苏省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传承人挖掘和保护制度以及匠师注册与认定制度,建设江苏省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传承示范基地,建立江苏省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培训与技能鉴定中心,建立保护协调机制等方面来对传统建筑营造技艺进行保护,同时积极营造尊重传统建筑、崇尚工匠精神良好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省 传统建筑营造技艺 传承人 工匠 保护
下载PDF
浅探中国传统建筑营造的社会机制——基于“匠场”视角 被引量:4
5
作者 杨立峰 莫天伟 《新建筑》 2007年第6期80-82,共3页
在借鉴社会学理论的基础上,以跨学科分析的方式,从较为宏观的视角建构了"匠场"这一全新概念,并藉此揭示了中国传统建筑营造匠场的运作机制以及建筑营造技艺的传习机制。这为探究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的继承与发展及历史建筑的保... 在借鉴社会学理论的基础上,以跨学科分析的方式,从较为宏观的视角建构了"匠场"这一全新概念,并藉此揭示了中国传统建筑营造匠场的运作机制以及建筑营造技艺的传习机制。这为探究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的继承与发展及历史建筑的保护方式提供了有益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建筑营造 社会机制 匠场
下载PDF
乡土建筑营造技艺特征与传承探讨——以纳西族地区为例 被引量:5
6
作者 潘曦 姚轶峰 《建筑遗产》 2017年第4期98-105,共8页
乡土建筑营造技艺作为非物质对象,承载于人并通过技艺实践过程得到显现和传承,呈现出本体的不唯一性。在乡土社会中,相互间充分理解认同的"营造共同体"促成了技艺和地方性语境之间的密切关联,使其在不同地域之间形成差异而具... 乡土建筑营造技艺作为非物质对象,承载于人并通过技艺实践过程得到显现和传承,呈现出本体的不唯一性。在乡土社会中,相互间充分理解认同的"营造共同体"促成了技艺和地方性语境之间的密切关联,使其在不同地域之间形成差异而具有多样性;乡土社群提供了营造活动所需的各类资源,通过复杂的交换网络促使技艺在地域内部形成具有一致性的特征。乡土建筑营造技艺深深地"嵌入"在乡土社会日常生活的语境之中,只有依托乡土社会的存续才能作为真正的活态遗产而不断存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艺 非物质性 乡土社会 建筑营造 活态遗产
下载PDF
建筑营造意识中的人地关系——兼论茜洋村的聚落形态 被引量:4
7
作者 关瑞明 《华中建筑》 2002年第1期79-82,共4页
人地关系是人文地理学的理论基础,是指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互感互动的夫系,一方面反映了自然条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与作用,另一方面表达了人类对自然现象的认识与把握。建筑是人类与自然之间的中介,建造房屋是人类生产劳动的主要内容之一... 人地关系是人文地理学的理论基础,是指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互感互动的夫系,一方面反映了自然条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与作用,另一方面表达了人类对自然现象的认识与把握。建筑是人类与自然之间的中介,建造房屋是人类生产劳动的主要内容之一。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与作用必然作用于建筑之上,人类对人地关系的理解也必然反映在建筑的营造意识之中。该文从分析比较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天人关系与现代人文地理学中的人地关系入手,以小小山村茜洋村为实例,论述蕴含在人类聚落环境中,在建筑营造意识中的人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地理 建筑营造意识 人地关系 聚落形态
下载PDF
北京大学禄岛的建筑营造与环境整治 被引量:1
8
作者 黄晓 刘珊珊 《华中建筑》 2010年第6期84-86,共3页
该文从书铺胡同九号院的测绘、拆除,禄岛原有建筑及场地的测绘图纸设计与施工建造,禄岛周边环境的整治等三个方面入手,介绍了北京大学禄岛的工程情况。希望借此对生态不断恶化中的当代社会起到借鉴的作用。
关键词 北京大学禄岛 建筑营造 环境整治
下载PDF
广西三江县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调查 被引量:4
9
作者 蒋凌霞 刘洪波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第9期46-47,50,共3页
从2006年开始,广西三江县逐步构建国家级非遗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体系,并长期开展对传承人群的培养和指导。本文通过对三江县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县级以上代表性传承人的调查,分析当前传承人遴选、培养和传承工作存在... 从2006年开始,广西三江县逐步构建国家级非遗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体系,并长期开展对传承人群的培养和指导。本文通过对三江县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县级以上代表性传承人的调查,分析当前传承人遴选、培养和传承工作存在的问题,为做好该项目保护提供思路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县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 代表性传承人
下载PDF
我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研究述评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慧 唐宇涵 卢昀伟 《古建园林技术》 2022年第4期4-8,共5页
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作为中华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民族文明、风俗、精神等传统文化的外在显现,也是保存中国传统社会组织构成形态的活化石。在现代建筑思想、建造方式冲击下,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保护问题已成为诸多学者的关注焦点。... 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作为中华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民族文明、风俗、精神等传统文化的外在显现,也是保存中国传统社会组织构成形态的活化石。在现代建筑思想、建造方式冲击下,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保护问题已成为诸多学者的关注焦点。本文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整体和类别的视角,梳理2004-2019国内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成果,从地域特点、村落文脉、院落形制、建筑结构、局部构件、技艺本体、匠人文化、传承方式等方面分析了我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非遗的研究视角及特点,并基于当前研究工作存在的区域不均、视角单一、缺乏体系、可持续性不足等问题,对未来研究工作提出建议及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建筑营造技艺 研究述评
下载PDF
中国传统建筑营造中的风水学 被引量:2
11
作者 朱涛 《广西城镇建设》 2020年第3期50-62,共13页
风水文化是古人在漫长的生产生活实践中,通过观察、体会、分析万事万物的根由和辩证关系,记录并总结而成的。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发展历史悠久,涵盖内容广泛,理论基础雄厚,对城市规划的选址、城市建筑方向选择、城市的形... 风水文化是古人在漫长的生产生活实践中,通过观察、体会、分析万事万物的根由和辩证关系,记录并总结而成的。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发展历史悠久,涵盖内容广泛,理论基础雄厚,对城市规划的选址、城市建筑方向选择、城市的形态布局、城市生态环境等都有着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水文化 风水学 城市规划 形态布局 城市生态环境 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建筑营造 辩证关系
下载PDF
古典园林建筑营造中的形式美——以漏窗、洞门、长廊、铺地、园墙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淑华 《技术与市场(园林工程)》 2007年第9期37-40,共4页
从点状、现状、面状三个方面,以漏窗、洞门、长廊、铺地、园墙为例,论述了古典园林建筑营造成中的形式美。
关键词 古典园林 建筑营造 形式美
下载PDF
梓人之道的求索:试析龙庆忠先生的中国古建筑营造法研究
13
作者 肖旻 《建筑创作》 2008年第9期170-176,共7页
通过对龙庆忠先生的中国古代建筑营造法研究文献的综述.分析其学术思想和研究特色。并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基于道德感与实践感的规范性研究取向:面向民间的经验性研究取向:面向社会的系统研究取向。
关键词 建筑营造 龙庆忠 学术思想 特色
下载PDF
广西古建筑营造技艺的文化记忆与现代转型
14
作者 陈兵 李雪明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22年第1期70-75,共6页
广西古建筑营造技艺是中国古建筑文化与传统手工技艺的代表之一,凝结着中华民族古老的智慧,彰显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广西古建筑营造技艺形塑的文化记忆,造就文化的传送链,促进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文化的基因深深凝注... 广西古建筑营造技艺是中国古建筑文化与传统手工技艺的代表之一,凝结着中华民族古老的智慧,彰显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广西古建筑营造技艺形塑的文化记忆,造就文化的传送链,促进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文化的基因深深凝注于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形成的身份认同与文化认同,有助提升民族归属感,增强文化自信。文章梳理了广西古建筑营造技艺的原貌、阐释与重构,揭示其文化记忆的延续与嬗变,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创新性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营造技艺 文化记忆 文化重构
下载PDF
拉卜楞寺之建筑营造技艺与传承 被引量:3
15
作者 高琦 孟祥武 罗戴维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29-734,共6页
拉卜楞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主寺之一,保护传承其建筑营造技艺意义重大.通过实地考察、测绘调研与民众走访等方法,基于建筑文化对其建筑营造技艺影响之认知,从建造技术的角度,对拉卜楞寺建筑材料、建筑构造及其具体做法进行系统探究... 拉卜楞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主寺之一,保护传承其建筑营造技艺意义重大.通过实地考察、测绘调研与民众走访等方法,基于建筑文化对其建筑营造技艺影响之认知,从建造技术的角度,对拉卜楞寺建筑材料、建筑构造及其具体做法进行系统探究与解析;结合保护传承现状问题,进行新时代背景下拉卜楞寺建筑营造技艺保护传承与发展的讨论、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卜楞寺 建筑营造技艺 建筑构造 建筑材料 遗产保护
下载PDF
改变教学模式,提高学习兴趣——《古建筑营造法》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蕾 王琼瑶 席鸿 《华中建筑》 2019年第3期104-106,共3页
古建筑营造法是建筑学专业本科教育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是进行古建筑调查、测绘、保护及修缮的工作必不可少的知识和技能。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知识点覆盖面广,记忆点多,学生学习兴趣淡薄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改变单一教与学的模式,通... 古建筑营造法是建筑学专业本科教育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是进行古建筑调查、测绘、保护及修缮的工作必不可少的知识和技能。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知识点覆盖面广,记忆点多,学生学习兴趣淡薄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改变单一教与学的模式,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实地参观、模型制作、分组讨论、任务分解等方法,将教与学融为一体,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创新性,从而帮助学生真正认识和了解中国古建筑的营造技术和工艺,改善课程学习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营造 教学模式 改革
下载PDF
《千里江山图》中的宋代建筑营造及园林活动探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孟语涵 赵明远 赵兰勇 《山东林业科技》 2021年第2期85-89,共5页
以古代青绿山水画中的巨制《千里江山图》作为直接材料,以《园冶》中的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理论为间接材料,针对画中的宋代建筑的类型形态与布局特点,分析村舍、亭榭、桥梁等不同类型建筑的造型及环境营造手法,总结出依山就势、临近水源的... 以古代青绿山水画中的巨制《千里江山图》作为直接材料,以《园冶》中的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理论为间接材料,针对画中的宋代建筑的类型形态与布局特点,分析村舍、亭榭、桥梁等不同类型建筑的造型及环境营造手法,总结出依山就势、临近水源的布局特点,对由此展现的宋代社会生活形态与理想人居环境进行研究探讨,以供当下造园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千里江山图 建筑营造 园冶
下载PDF
设计驱动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当代探索——以石库门里弄建筑营造技艺为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春娇 许传宏 吴文治 《设计》 2020年第22期102-104,共3页
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下传承发展问题,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石库门里弄建筑营造技艺作为突破口,试图通过设计驱动文化创新的方法,探索设计驱动下非遗在当代传承和创新转化的可行性。通过追溯石库门里弄建筑营造技艺的技术和艺术,分析石库... 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下传承发展问题,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石库门里弄建筑营造技艺作为突破口,试图通过设计驱动文化创新的方法,探索设计驱动下非遗在当代传承和创新转化的可行性。通过追溯石库门里弄建筑营造技艺的技术和艺术,分析石库门里弄建筑营造技艺传承发展的困境,再结合实例论证石库门里弄建筑营造技艺介入现代设计的可行性。石库门里弄建筑营造技艺介入现代设计中,设计赋能非遗文化,促进非遗可持续性发展。设计驱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不仅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扬,也为现代设计提供了设计素材和设计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库门里弄建筑营造技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 设计创新 现代设计 传承
下载PDF
传统建筑营造理念的继承和发扬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鸣义 《美术大观》 2011年第12期112-113,共2页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室内环境的审美需求越来越高,针对目前设计领域内"设计全球化"的倾向,如何把传统建筑的营造理念运用到现代室内设计中,在世界范围内形成独立的风格,体现"中国设计"特色,已成为设计领域需...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室内环境的审美需求越来越高,针对目前设计领域内"设计全球化"的倾向,如何把传统建筑的营造理念运用到现代室内设计中,在世界范围内形成独立的风格,体现"中国设计"特色,已成为设计领域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建筑营造理念 现代室内设计 设计风格
下载PDF
清王府建筑营造技艺传承探索——以恭王府为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奕慧 杨琳 《建筑与文化》 2018年第1期94-95,共2页
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王府建筑是清代官式建筑中重要的建筑群体。文章以恭王府为例,从营建选址和建筑形制入手,介绍恭王府建筑营造技艺的内容,从建筑营造技艺的物质与非物质层面进行分析与讨论,以期对清王府建筑... 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王府建筑是清代官式建筑中重要的建筑群体。文章以恭王府为例,从营建选址和建筑形制入手,介绍恭王府建筑营造技艺的内容,从建筑营造技艺的物质与非物质层面进行分析与讨论,以期对清王府建筑营造技艺的保护与传承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营造技艺 保护与传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