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4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民间故事与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刘洋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21-29,共9页
中国民间故事类型多样、内涵丰富,映射各民族探索人生、思索宇宙、寄托理想的精神世界与历史认知,嵌合人类口头文化的脉络肌理与演进轨辙,包蕴丰富的族际交往交流交融信息,仍然在地域文化持有人的日常生产生活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社会文... 中国民间故事类型多样、内涵丰富,映射各民族探索人生、思索宇宙、寄托理想的精神世界与历史认知,嵌合人类口头文化的脉络肌理与演进轨辙,包蕴丰富的族际交往交流交融信息,仍然在地域文化持有人的日常生产生活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社会文化功能。研究从同祖共源与文化共源、同心同向与文化共生、同频共振与文化共鸣考察民间故事,发现这些故事内化为人们思维方式、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的同时,勾勒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意识“自发-自觉-自信”的演进轨辙,在年复一年的述说中完成了对后世的训诫,也实现了生活经验的累积、文化复刻的传递和价值更新的落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文化自信 中国民间故事 演进轨辙
下载PDF
论炎黄文化与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关系 被引量:8
2
作者 邵和平 《学习与实践》 2008年第3期151-154,共4页
炎黄文化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基本根基和内在需要。加强炎黄文化的研究和宣传教育,使炎黄文化保持民族性,体现现代性,增强兼容性,推进创新性,努力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关键词 炎黄文化 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下载PDF
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理念与路径
3
作者 吴月红 冉昆玉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79-81,共3页
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必须坚持文化理论创新、文化观念创新和文化体系创新的理念。"保护-继承-创新-弘扬"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现实路径。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理念 路径
下载PDF
努力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被引量:1
4
作者 胡维革 《领导之友》 2008年第1期44-44,共1页
在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提出了“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伟大命题。这是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上的理论创新,为我们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关键词 精神家园 中华民族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全国代表大会 中华文化 理论创新
下载PDF
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文化学分析
5
作者 张倩 《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92-97,共6页
中国文化精神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价值底线。中国人文精神作为中国文化精神的核心,通过对人的关注提升文化精神的价值追求,参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建设;中华民族精神作为中国文化精神的优秀内容,通过对文化的整合更新文化传统... 中国文化精神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价值底线。中国人文精神作为中国文化精神的核心,通过对人的关注提升文化精神的价值追求,参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建设;中华民族精神作为中国文化精神的优秀内容,通过对文化的整合更新文化传统,引导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方向。以文化精神为基础,促进人文精神与民族精神的良性互动,不仅是在学理上推进文化研究的需要,亦是在实践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理论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精神 人文精神 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下载PDF
以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6
作者 刘云山 《传承》 2012年第19期64-65,共2页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刨造了各具特色的文化,共同谱写了中华文明的壮丽篇章。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就少数民族文化繁荣发腱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有关部门专门召开全同少数民族文...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刨造了各具特色的文化,共同谱写了中华文明的壮丽篇章。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就少数民族文化繁荣发腱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有关部门专门召开全同少数民族文化工作会议,制订下发《关于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意见》,出台了许多有力的政策措施,为少数民族文学繁荣和文化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这些年,少数民族文学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广大作家创作热情空前高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建设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少数民族 文化工作会议 民族文化事业 文化繁荣 民族国家 党的十六大
下载PDF
论藏文古籍文献对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作用——以藏区以外的藏文古籍文献为例
7
作者 海春生 《满族研究》 2020年第4期40-45,共6页
藏文文献是我国少数民族文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藏文古籍数量庞大,种类多样。因其影响范围广,与各民族交流、交往密切,传播的内容非常广泛,对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起到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挖掘、整理、宣传西藏自古以来各... 藏文文献是我国少数民族文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藏文古籍数量庞大,种类多样。因其影响范围广,与各民族交流、交往密切,传播的内容非常广泛,对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起到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挖掘、整理、宣传西藏自古以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藏文文献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文文献 中华民族 共有精神家园
下载PDF
新时代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探析
8
作者 刘萍萍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6期30-32,共3页
新时代,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价值凸显,是全球视域下、在文化交锋交流交融中确证"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需要,是中国破解文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难题的需要,是个体视域下成长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 新时代,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价值凸显,是全球视域下、在文化交锋交流交融中确证"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需要,是中国破解文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难题的需要,是个体视域下成长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之时代新人的需要。聚焦新时代追求美好生活新需求和应对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新挑战,立足中国梦和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内在关系,探索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位一体"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实现路径,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心共圆中国梦塑心聚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中国梦 时代境遇 中心点 实现路径
下载PDF
当前为什么需要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评《中国人的文化焦虑与精神升华——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理想设计与现实路径》
9
作者 万美容 《价值论与伦理学研究》 2015年第1期320-324,共5页
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一项内涵丰富、工程浩大的文化事业,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研究,这首先需要我们说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进一步提醒国人重视精神家园建设。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中国人 文化焦虑 路径 设计 理想 文化事业
下载PDF
促进交往交流交融 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云南文投集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
10
作者 杨劲松 《今日民族》 2021年第5期23-25,共3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近年来,云南文投集团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工作、民族工作重要论述以及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适应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充分运用文化建设平台,从扶贫攻坚...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近年来,云南文投集团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工作、民族工作重要论述以及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适应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充分运用文化建设平台,从扶贫攻坚、文化下乡、影视拍摄、文化保护传承、文化产品模式创新等多个工作层面,致力于促进各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为推动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发挥了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下乡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影视拍摄 文化保护传承 交往交流交融 模式创新 适应新时代 扶贫攻坚
下载PDF
保护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 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11
作者 王楠楠 《决策探索》 2015年第20期89-90,共2页
河南地处中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河南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河南的非遗项目遍布全省,内容丰富,地域特色鲜明。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保持社会文化多样性和健康的文化生... 河南地处中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河南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河南的非遗项目遍布全省,内容丰富,地域特色鲜明。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保持社会文化多样性和健康的文化生态,维护国家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实现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发展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文化遗产资源 保护和利用 文化多样性 华夏文明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12
作者 李建宗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12,共6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形成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身的特点使其能够很好地传承和广泛地传播,从而在历时性的延续性和共时性的受众面两个维度具有绝对的优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形成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身的特点使其能够很好地传承和广泛地传播,从而在历时性的延续性和共时性的受众面两个维度具有绝对的优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认同的前提和基础,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不断形塑着中华文化认同。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中,需要纳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甄别标准,以及如何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开展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中华文化认同 中华民族精神
下载PDF
从视觉传播视角推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载体建设:在新疆的实践现状与启示
13
作者 明芳 贺东辉 孙传国 《科学咨询》 2024年第7期30-33,共4页
视觉形象传播,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载体的重要路径之一。本文从视觉形象的角度切入,探讨了新疆地区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时所面临的现状、挑战及其问题根源,并提出了实践路径。本文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背景,立足于... 视觉形象传播,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载体的重要路径之一。本文从视觉形象的角度切入,探讨了新疆地区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时所面临的现状、挑战及其问题根源,并提出了实践路径。本文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背景,立足于新疆各族人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任务,旨在解决政治认同和人心向背的关键问题,寻找历史文化和时代精神的契合点,着重探讨了如何通过“视觉载体+历史古迹”“视觉载体+影视”“视觉载体+文旅”“视觉载体+媒体”等多元化方式,强化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建设,同时加强新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此外,本文也强调了新疆与其他省市以及世界各民族之间交流的重要性。这不仅有助于拓展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建设路径,而且为中国新疆文化建设研究的主体性建构提供了一定的经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载体 新疆建设 路径
下载PDF
“蒙古马精神”: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精神动力
14
作者 王雅婷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 2024年第1期0287-0289,共3页
“蒙古马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资源,通过弘扬“蒙古马精神”,我们能够增进民族凝聚力,凝聚精神源泉,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引领中华民族勇往直前,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的根基。“蒙古马精神”强调中华民族共享的中... “蒙古马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资源,通过弘扬“蒙古马精神”,我们能够增进民族凝聚力,凝聚精神源泉,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引领中华民族勇往直前,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的根基。“蒙古马精神”强调中华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对于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助力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马精神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多民族互嵌式搬迁安置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基于贵州海坪的调查研究
15
作者 刘阳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6期80-84,共5页
贵州六盘水市水城区海坪街道是贵州典型的多民族互嵌式搬迁安置区,通过实地调查,发现该区域在搬迁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民族互嵌格局,各民族在保持自身文化特色的同时,积极融入共同的精神家园。海坪注重在文旅融合、节庆活动、艺体活动、... 贵州六盘水市水城区海坪街道是贵州典型的多民族互嵌式搬迁安置区,通过实地调查,发现该区域在搬迁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民族互嵌格局,各民族在保持自身文化特色的同时,积极融入共同的精神家园。海坪注重在文旅融合、节庆活动、艺体活动、饮食、语言、教育等方面,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共有精神家园。然而,当前仍存在文化差异、资源分配等问题。未来,应在现有基础上不断完善,同时拓宽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领域,加强政策引导,完善社区治理,促进广大群众共有、共享、共创、共建,促进各民族深度融合,共同构建和维护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海坪 民族互嵌式搬迁安置区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文化 调查研究 乡村振兴
下载PDF
追寻与重归: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16
作者 刘玉堂 李艳琼 《理论月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4-94,共11页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是时代变迁的文化记忆和生活中须臾不可离的原生态产物,深深熔铸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和思想表征。探求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互动机理,对其文化历程定律和历史...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是时代变迁的文化记忆和生活中须臾不可离的原生态产物,深深熔铸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和思想表征。探求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互动机理,对其文化历程定律和历史格局进行探索和重构,体现了民族发展与时代内涵的合理接榫,对培育民族认同、延续民族精神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符号和形象,在固定的生活环境中创造和推行风俗与思想体系,既是模塑和调协人们的品性与行为、维系民族创造力、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基本要求和重要实践,也是增强文化自信与民族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实力蓄积和有效路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精神家园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以优秀传统节日文化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逻辑理路与实践进路
17
作者 陆书剑 程倩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2-38,共7页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蕴含丰富的精神元素,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内在动力。优秀传统节日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民族属性,它反映出中国人民天人合一的生命信仰、忠诚爱国的国家情怀、阖家团圆的家庭观念以及孝亲敬...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蕴含丰富的精神元素,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内在动力。优秀传统节日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民族属性,它反映出中国人民天人合一的生命信仰、忠诚爱国的国家情怀、阖家团圆的家庭观念以及孝亲敬老的伦理规范。优秀传统节日文化能够提供价值引领、厚植文化自信、激活历史记忆、增进民族情感,对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起着基础性支撑作用。新时代,我们须更加重视保护、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节日文化,以擦亮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传统底色、夯实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群众基础、丰富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时代意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 传统节日文化 共有精神家园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研究现状及趋势——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18
作者 王丹 闫冬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7-25,共9页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理论与实践要旨涵盖民族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多学科领域,其内涵意蕴在学界热烈而持久的讨论中由文化视角逐渐拓展到认同、现实、家园、国家和共同体等视角。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研究聚焦中华民族、文化...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理论与实践要旨涵盖民族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多学科领域,其内涵意蕴在学界热烈而持久的讨论中由文化视角逐渐拓展到认同、现实、家园、国家和共同体等视角。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研究聚焦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和共有精神家园等维度。文化认同是中华民族凝聚与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有效实现方式和路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建设方向,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具象表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相辅相成,共同体意识在精神家园中孕育滋养,精神家园在共同体意识指引下建设发展,聚力凝心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文化认同 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逻辑理路、价值蕴含和实践路径
19
作者 杨立宾 《宁夏党校学报》 2024年第1期84-92,共9页
自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为一个政治论断和理论命题提出后,日益清晰地彰显了从“建设”到“构筑”再到“全面推进”的逻辑理路,其价值蕴含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通过培育和践行社... 自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为一个政治论断和理论命题提出后,日益清晰地彰显了从“建设”到“构筑”再到“全面推进”的逻辑理路,其价值蕴含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通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伟大创造精神、加强现代文明教育、筑牢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思想基础等实践路径,廓清了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团结统一的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整体架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 共有精神家园 共同体意识 现代文明
下载PDF
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20
作者 欧运波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I0008-I0008,共1页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理应发挥积极的作用。在中缅边境地区中小学语文课程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方面具有重要的意...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理应发挥积极的作用。在中缅边境地区中小学语文课程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是有利于促进中缅边境地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中缅边境地区民族众多,且具有交错分布、跨境分布,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既有利于中缅边境地区的安定团结,也有利于中缅边境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团结。二是有利于中缅边境地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语文课程 大杂居 中缅边境地区 育人功能 系统工程 交错分布 人文内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