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城市建设用地开发强度容易陷入增加投入与控制碳排放两难选择的困境,理想碳排放效率下的适度建设用地开发强度成为控制碳排放与兼顾城市经济发展的关键。本文计算了中国30个省份2003年、2006年、2009年与2012年的建设用地开发强度,...提高城市建设用地开发强度容易陷入增加投入与控制碳排放两难选择的困境,理想碳排放效率下的适度建设用地开发强度成为控制碳排放与兼顾城市经济发展的关键。本文计算了中国30个省份2003年、2006年、2009年与2012年的建设用地开发强度,然后基于松弛测度(Slack Based Measure,SBM)模型估算了建设用地开发强度的碳排放总效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研究结果表明:1在时空分布上,城市建设用地开发强度与其碳排放效率是动态变化的,但两者变化趋势并不一致;2城市建设用地开发强度2003-2006年增长缓慢,东部略高;2006-2009年增长明显,东中西差异不大;2009-2012年大幅提升,西部建设用地开发强度超过东部和中部;32003-2012年,碳排放有效省份由中西部向东部转移,东西部地区具有较高的碳排放效率值;4技术效率不足是引起碳排放总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5东部地区由于减缓建设用地开发强度增速得以提高碳排放效率,中西部地区因建设用地开发强度的快速提升而无法兼顾碳排放效率。最后,针对总效率无效省份,构建结合了东中西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特点的低碳优化策略,以期改善城市建设用地开发强度的碳排放效率。展开更多
文摘提高城市建设用地开发强度容易陷入增加投入与控制碳排放两难选择的困境,理想碳排放效率下的适度建设用地开发强度成为控制碳排放与兼顾城市经济发展的关键。本文计算了中国30个省份2003年、2006年、2009年与2012年的建设用地开发强度,然后基于松弛测度(Slack Based Measure,SBM)模型估算了建设用地开发强度的碳排放总效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研究结果表明:1在时空分布上,城市建设用地开发强度与其碳排放效率是动态变化的,但两者变化趋势并不一致;2城市建设用地开发强度2003-2006年增长缓慢,东部略高;2006-2009年增长明显,东中西差异不大;2009-2012年大幅提升,西部建设用地开发强度超过东部和中部;32003-2012年,碳排放有效省份由中西部向东部转移,东西部地区具有较高的碳排放效率值;4技术效率不足是引起碳排放总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5东部地区由于减缓建设用地开发强度增速得以提高碳排放效率,中西部地区因建设用地开发强度的快速提升而无法兼顾碳排放效率。最后,针对总效率无效省份,构建结合了东中西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特点的低碳优化策略,以期改善城市建设用地开发强度的碳排放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