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智能化采煤机数据采集与分析平台构建及实时监测系统开发
1
作者 张晶晶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4年第6期0175-0178,共4页
智能化采煤机作为煤炭开采的关键设备,其数据采集与分析平台的构建对于提升采煤效率、保障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高效的数据采集与分析平台,可以实时获取采煤机的运行状态、工作参数以及故障信息,为生产决策提供有力支持。借... 智能化采煤机作为煤炭开采的关键设备,其数据采集与分析平台的构建对于提升采煤效率、保障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高效的数据采集与分析平台,可以实时获取采煤机的运行状态、工作参数以及故障信息,为生产决策提供有力支持。借助大数据技术,可以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发现潜在的问题和优化空间,推动煤炭开采行业的智能化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化采煤机数据采集 分析平台构建 实时监测系统开发
下载PDF
普光高含硫气田开发动态监测技术 被引量:15
2
作者 曾大乾 彭鑫岭 +3 位作者 付德奎 胡杰 吴晓磊 张俊法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63-69,共7页
为了解决普光超深高含硫气田动态监测技术系列和相关标准规范缺乏的难题,基于对国内外高含硫气田的调研,通过设备研制、室内实验、理论研究和现场试验形成了超深高含硫气井产气剖面测井、井下取样及流体相态特征分析、水侵动态预测及产... 为了解决普光超深高含硫气田动态监测技术系列和相关标准规范缺乏的难题,基于对国内外高含硫气田的调研,通过设备研制、室内实验、理论研究和现场试验形成了超深高含硫气井产气剖面测井、井下取样及流体相态特征分析、水侵动态预测及产水层位识别、气井产能测试及评价、开发监测安全控制等5项动态监测关键技术,并制订了相关规范标准,进而在该气田进行了应用验证。结果表明:(1)所研制的高抗硫产气剖面测井仪器耐温175℃、耐压105 MPa,产气剖面测井43井次,成功率达100%;(2)所研制的高抗硫井下保压取样器耐温150℃、耐压70 MPa,井下保压取样7井次,成功率达100%;(3)地层压力下降至29.5 MPa时地层中有单质硫析出,气井产气量高于20×10~4m^3/d时井筒中不会产生硫沉积;(4)应用产水层位识别技术和水侵动态预测模型可准确识别产水层位和预测气井出水时间,通过优化、调整气井工作制度以控制水侵速度,延长气井的无水采气期;(5)应用"井下永置式压力计+绳缆输送+井口变流量"测试技术和压力计算模型、试井解释模型实现了气井产能测试全覆盖,气井产能评价结果准确;(6)所设计的绳缆式超高压气密封多级防泄漏控制系统动态气密封压力达50 MPa,研发的防喷装置余气处置工艺实现了143井次测试作业"零泄漏、零污染"。结论认为,上述动态监测技术系列为普光气田科学制订增产增储措施、确保长期稳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光气田 超深 高含硫 开发动态监测 产气剖面 相态特征 水侵预测 产能测试 防泄漏
下载PDF
临江岸坡监测信息系统开发及监控模型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刘超 黄铭 舒星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1-44,共4页
针对临江岸坡监测项目多、监测点分布广、可视化程度低、需要实时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等特点,利用Visual Studio平台开发了具有二维、三维地理信息可视化和监测数据管理及预测的临江岸坡安全监测信息系统。在GIS平台下分别利用TIN表... 针对临江岸坡监测项目多、监测点分布广、可视化程度低、需要实时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等特点,利用Visual Studio平台开发了具有二维、三维地理信息可视化和监测数据管理及预测的临江岸坡安全监测信息系统。在GIS平台下分别利用TIN表面和栅格表面两种建模方法建立了临江岸坡的三维地理信息模型。根据监测数据的特点,利用VB语言构建了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预测。通过建立Access数据库,将大量的监测数据如位移、渗压、雨量等进行汇总,方便管理。工程实例证明,该信息系统较好地实现了岸坡安全监测中的二维、三维可视化显示,对监测数据进行系统管理,数学建模分析模块可对监测数据进行有效分析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江岸坡 可视化 建模分析 监测信息系统开发
下载PDF
地质测绘技术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储修林 《地矿测绘》 2021年第2期49-52,60,共5页
在国家建设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绿色、高效、节约、环保”的模式要求下,通过对政府职能部门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监测管理的需求分析,利用地质测绘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等进行融合,构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监测管理信息系统,汇集各种信... 在国家建设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绿色、高效、节约、环保”的模式要求下,通过对政府职能部门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监测管理的需求分析,利用地质测绘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等进行融合,构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监测管理信息系统,汇集各种信息,对矿区各种组成要素进行动态监测,探究实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监测全过程监管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测绘技术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监测 技术融合 信息服务系统
下载PDF
地质测绘技术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5
作者 栾鉴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1年第7期108-110,共3页
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生产活动对矿区土地资源、水资源等的直接破坏,使得资源、环境状况非常严峻,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监管面临着较大的困难。本文通过梳理地质测绘的技术方法,研究建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监测平台,梳理平台的数据采集... 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生产活动对矿区土地资源、水资源等的直接破坏,使得资源、环境状况非常严峻,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监管面临着较大的困难。本文通过梳理地质测绘的技术方法,研究建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监测平台,梳理平台的数据采集的内容,平台应用,整合架构等为自然资源部门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监测的有序管理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测绘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监测平台 应用
下载PDF
砂岩油藏不稳定注水技术及应用效果监测方法 被引量:8
6
作者 张进平 《测井技术》 CAS CSCD 2006年第5期445-448,共4页
胜利油区砂岩油藏的储层非均质性影响了水驱开发效果,特别是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后,油藏层间、层内及平面矛盾突出,储量动用不均衡。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胜利油区逐渐加大了不稳定注水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力度。结合实验、油藏数值模拟研究及... 胜利油区砂岩油藏的储层非均质性影响了水驱开发效果,特别是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后,油藏层间、层内及平面矛盾突出,储量动用不均衡。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胜利油区逐渐加大了不稳定注水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力度。结合实验、油藏数值模拟研究及矿场应用效果,阐述了不稳定注水技术提高采收率的机理及应用条件,提出了配套的评价应用效果的监测方法。不稳定注水技术可以改善油藏水驱效果,提高油藏采收率;利用开发测井、生产测井、试井分析、检查井取心资料分析等方法,可以半定量、定量描述油藏水驱动用状况及剩余油分布的阶段动态变化,为不稳定注水工程参数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注水 周期注水 工程参数 提高采收率 机理 开发监测
下载PDF
内蒙古草原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方法交流——以白音华二号露天煤矿水土保持监测为例
7
作者 陈刚 贾飚 王继文 《内蒙古水利》 2009年第5期54-55,共2页
通过对白音华二号露天煤矿水土保持监测试验区的布设和观测,分析确定草原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内容和方法,同时分析监测过程中对监测数据的影响因素,对探索相同地区类似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监测技术、方法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草原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
下载PDF
温度与压力对注水地震监测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云美厚 张国富 +1 位作者 张国才 易维启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66-470,共5页
注水不仅会引起储层流体饱和度的变化,而且会导致储层温度和压力 的变化。本文分析了注水 对储层地震特性的影响,并通过正演模拟着重研究了地层压力与温度的变化对地震响应的影 响。模拟结果表明:流体替换是产生注水地震异常的关键... 注水不仅会引起储层流体饱和度的变化,而且会导致储层温度和压力 的变化。本文分析了注水 对储层地震特性的影响,并通过正演模拟着重研究了地层压力与温度的变化对地震响应的影 响。模拟结果表明:流体替换是产生注水地震异常的关键。由于注水而引起的地层压力的增加将削弱流体替换的影响,而相应的温度降低却会增强流体替换的影响。当地层压力和温度 变化较大时,其对地震响应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开发注水地震监测 地震异常 流体替换 压力 温度 正演模拟
下载PDF
机电设备运行状态健康监测系统研发及其工程应用 被引量:7
9
作者 徐小力 乔文生 +1 位作者 马汉元 叶晓明 《设备管理与维修》 2014年第S1期14-19,共6页
设备运行状态监测、故障诊断及故障预报技术是保障机电设备在健康状态下安全可靠运行的关键技术之一,为了新技术工程应用,介绍一种设备运行状态健康监测系统集成平台装备,利用该平台装备提高系列运行状态健康监测系统集成水平、研发效... 设备运行状态监测、故障诊断及故障预报技术是保障机电设备在健康状态下安全可靠运行的关键技术之一,为了新技术工程应用,介绍一种设备运行状态健康监测系统集成平台装备,利用该平台装备提高系列运行状态健康监测系统集成水平、研发效率以及扩展适用范围,以适应具有高技术、多品种、小批量特点的系列安全监测仪器产品的系统集成研发;介绍若干面向多类型设备的系列运行状态健康监测系统、设备群远程网络监测中心及其应用领域,工程应用案例表明:新系统在保障设备安全运行、稳定产品质量、优化运行状态、节约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改善工作条件、实行科学维护、提高设备利用率、节约维护费用及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备健康监测 系统集成平台 监测产品开发 工程应用
下载PDF
植物物种多样性的资源调查、动态监测与保护研究进展——以苏州市应用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谢天宁 李建龙 +6 位作者 孙政国 毛刚 浦惠民 李志刚 秦惠平 陈燕芳 徐超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0期28-33,共6页
为了回顾总结我国植物物种多样性调查、监测与保护的现状和最新研究成果,笔者通过大量文献查新、实地调查及过去多年工作总结的基础上,对我国植物物种调查、动态监测与保护研究的最新进展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与总结,并在江苏苏... 为了回顾总结我国植物物种多样性调查、监测与保护的现状和最新研究成果,笔者通过大量文献查新、实地调查及过去多年工作总结的基础上,对我国植物物种调查、动态监测与保护研究的最新进展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与总结,并在江苏苏州地区加以实施和应用。根据在苏州市域内所开展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现有高等植物778种,本地植物指数在0.75~0.79之间,目前仍未有完整的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动态监测体系,保护工作也有待进一步加强。针对现实生态保护的需要找出不足,为未来植物多样性的研究与保护做出了科学的展望。因此,通过系统综述和科学总结,可为将来苏州地区乃至全国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与保护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物种多样性 植物物种调查 多样性动态遥感监测 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进展 多样性监测技术开发 植物物种调查新技术研发
下载PDF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变电站在线监测系统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权威 周亚雷 《山东工业技术》 2018年第6期141-141,共1页
物联网简称IOT,是在2005年被首次提出的概念。通俗意义上来讲,物联网的意义就是通过高速信息传递技术将各种实际物体串联到网络之中,通过网络协调各方物体运作,在未来的物流转运、信息传输、远程操作、新型流水线施工作业中都有着非常... 物联网简称IOT,是在2005年被首次提出的概念。通俗意义上来讲,物联网的意义就是通过高速信息传递技术将各种实际物体串联到网络之中,通过网络协调各方物体运作,在未来的物流转运、信息传输、远程操作、新型流水线施工作业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变电站运行过程中,可以将变电站各个系统实时反映上的数据参数变化进行汇总和分析,及时反应,适合于覆盖大面积范围节点变电站总控,使变电站相应指令和应急处理措施更加迅速减少因突发事件造成的不必要损失。现阶段物联网的开发和应用还处在一个初级阶段,但是将物联网应用到新兴行业中的思路和举措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得到了宝贵的经验和数据为之后更多方面的开发提供了可靠的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联网技术 智能变电站 监测系统开发
下载PDF
大庆油田测试资料应用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蔡兵 《测井技术》 CAS 2021年第2期117-121,共5页
油田开发过程中,应用注产剖面测井、试井、工程测井等测试技术得到注入量、产液量、含水率、压力、井身状况等数据,这些技术在油田高效开发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大庆油田积累了大量的油水井监测信息,成为... 油田开发过程中,应用注产剖面测井、试井、工程测井等测试技术得到注入量、产液量、含水率、压力、井身状况等数据,这些技术在油田高效开发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大庆油田积累了大量的油水井监测信息,成为油田开发重要的数据资产。为了让其在油田开发中发挥更好的作用,提出“测试资料应用技术”的概念,构建测试资料综合应用平台,实现测试资源全生命周期管理,并开展监测井点和监测技术优化工作,在解决油田开发重点、难点问题上发挥积极作用,初步形成开发监测一体化模式。介绍了提高测试资料应用效果的技术解决方案及其实施效果,总结近10年来大庆油田在测试资料应用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发展方向,对转变测试技术服务模式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试信息 应用技术 开发监测一体化 服务模式 技术优化 大庆油田
下载PDF
S7-200 SMART在轻烃回收装置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孟亚男 孙铭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9期46-49,59,共5页
通过对轻烃回收装置的研究,根据I/O点表与控制要求确立控制方案,选用S7-MicroWIN软件编程,并开发上位机监测系统,设计了基于S7-200 SMART的轻烃回收装置自动控制系统,既提高了天然气的生产水平,又回收了宝贵的液态烃.
关键词 轻烃回收 S7-200 SMART 监测系统开发
下载PDF
气象卫星遥感在宁夏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凤琴 马力文 《宁夏农林科技》 2001年第6期49-50,共2页
论述了宁夏气象卫星遥感应用工作的发展概况 ,提出随着技术的发展遥感可在洪涝灾害监测、春季沙尘暴监测、宁夏农林结构调查。
关键词 气象卫星 遥感 宁夏 应用 自然灾害监测 农业开发监测
下载PDF
同位素五参数吸水剖面测井工艺的改进 被引量:4
15
作者 于永红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55-159,共5页
目前,注水井吸水剖面测井主要是采用五参数组合仪(包括伽马、超声波流量、井温、压力和磁性定位)的同位素测井。针对油田开发后期注水井管柱结构更加复杂、配水器种类更为繁多、资料解释难度增大及差异突出的实际,开展了全井和重点井的... 目前,注水井吸水剖面测井主要是采用五参数组合仪(包括伽马、超声波流量、井温、压力和磁性定位)的同位素测井。针对油田开发后期注水井管柱结构更加复杂、配水器种类更为繁多、资料解释难度增大及差异突出的实际,开展了全井和重点井的分层测试与五参数测井现场试验及类比,合理录取了五个参数,并在连续流量中增添点测流量,分析了溢流量的控制等问题。这些在测井仪器标定、测井顺序优化、溢流控制等测井工艺上的再认识,有利于提高吸水剖面测井资料的可靠性和解释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井 吸水剖面 五参数测井 同位素测井 分层测试 开发动态监测 萨北油田
下载PDF
Three-dimensional numerical modeling of surface-to-borehole electromagnetic method for monitoring reservoir 被引量:5
16
作者 Li Jing-He He Zhan-Xiang Xu Yi-Xian 《Applied Geophysics》 SCIE CSCD 2017年第4期559-569,622,共12页
Dynamic exploration for oil and gas requires careful monitoring of reservoir contents for safety and efficiency of oil extraction. This paper proposes a multi-source and multi-azimuth walk-around vertical electromagne... Dynamic exploration for oil and gas requires careful monitoring of reservoir contents for safety and efficiency of oil extraction. This paper proposes a multi-source and multi-azimuth walk-around vertical electromagnetic profiling (MM-VEP) technique for surface-to-borehole electromagnetic surveying. Based on the difference in conductivities between reservoirs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oil and water, MM-VEP can be used to monitor reservoirs as they are injected with water. The MM-VEP response in five azimuth planes is modeled with three-dimensional (3D) integral equation calculations. The progress of waterflooding in four stages for enhanced oil recovery is shown to be indicated by field anomalies MM-VEP caused by variations in the reservoir resistivity. Numerical modeling demonstrates that MM-VEP measurements provides enough quantitative information from an underground reservoir to accurately detect oil deposits and monitor the progress of waterfloo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servoir detecting multi-azimuth MM-VEP integral equation method
下载PDF
Fractured zone height of longwall mining and its effects on the overburden aquifers 被引量:12
17
作者 Guo Wenbing Zou Youfeng Hou Quanli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2012年第5期603-606,共4页
As mining depth becomes deeper and deeper,the possibility of undermining overburden aquifers is increasing.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coal miners to undertake studies on the height of fractured zone during longwall mini... As mining depth becomes deeper and deeper,the possibility of undermining overburden aquifers is increasing.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coal miners to undertake studies on the height of fractured zone during longwall mining and the effects of longwall mining on the underground water while mining under surface water bodies and underground aquifers.In order to study this problem,piezometers for monitoring underground water levels were installed above the longwall panels in an American coalmine.Large amounts of pre-mining,during mining and post-mining monitoring data were collected.Based on the data,the heights of fractured zones were obtained and the effects of longwall mining on the underground water were studied.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when the piezometer monitoring wells had an interburden thickness of less than 72.7 m,the groundwater level decreased immediately to immeasurable levels and the wells went dry after undermining the face of longwall.The height of the fractured zone is 72.7-85.3 m in the geological and mining conditions.The results also show that the calculated values of fractured zones by the empirical formulae used in China are smaller than the actual results.Therefore,it is not always safe to use them for analyses while mining under water bod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ngwall mining Fractured zone Mining under water body Overburden aquifer
下载PDF
Development of TNU-SuperSID Teaching Module for Observing the Effects of Solar Activities on the Lower Ionosphere
18
作者 Le Minh Tan 《Journal of Physical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2015年第2期116-122,共7页
Department of Physics, Faculty of Na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y Nguyen university has collaborated with Stanford Solar Center of Stanford university on Space Weather monitor project. We have developed the TNU-Su... Department of Physics, Faculty of Na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y Nguyen university has collaborated with Stanford Solar Center of Stanford university on Space Weather monitor project. We have developed the TNU-SuperSID teaching module which has three main parts: antenna, preamplifier and data logger. This module can detect the variation of Very Low Frequency (VLF, 3 - 30 kHz) signals during sunrise and sunset transition, and sudden ionospheric disturbance due to solar flares. In other word, the behavior of the Earth's lower ionosphere corresponding the solar activities is understood by using VLF technique. Our project helps undergraduate students who are learning the astrophysics and space physics to enhance their knowledge in space science and their technical skills with real experiments. Through the participant in this project, students can also be gained their skills such as communication, working in team, processing data, et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NU-SuperSID teaching module lower ionosphere solar activities space science technical skills.
下载PDF
试论水文水资源监测的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利用
19
作者 岳瑞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 2019年第14期0211-0211,共1页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有关水资源的各类问题越来越严重,在水资源匮乏的同时,水源污染日益加剧。为保障我国经济持续发展, 对水资源合理利用并加强保护尤为重要。本文就如何合理开发水资源并坚持可持续利用进行讨论。
关键词 水文水资源 监测开发 可持续利用
下载PDF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GSM-Based Distribution Automation System with Graphic User Interface in Nigeria Electric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20
作者 Oyetunji Samson Adenle Edeko Fred Oba 《Journal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2013年第11期2181-2187,共7页
Lack of up-to-date information on efficient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EPDS (electric power distribution systems), Nigeria is addressed by designing and implementing an indigenous real-time monitoring and diagnosi... Lack of up-to-date information on efficient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EPDS (electric power distribution systems), Nigeria is addressed by designing and implementing an indigenous real-time monitoring and diagnosis system. The system encompasses the development of software driven hardware positioned at the remotely located sub-stations at the low voltage level to keep track of the network in real-time. The detection of faults exploits threshold passing algorithm through continuous monitoring of the network power quality.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RTU (remote terminal unit) and the DCC (distribution control center) which is based on GSM is initiated by disturbance. The DCC performs fault evaluation processing using the received data and predetermined faults signatures to determine the nature of disturbance and presents the result in graphic user interface environment. A fault reporting time of 2 s was achieved. The developed system exhibits a high degree of accuracy and manifests no spurious reports during testing. The resultant system limits the effects of interruption and increases power availability by reducing the down time. The system strengthens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capabilities required to enhance reliability by providing information about the network health stat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TOMATION communication media current and electric power distribu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