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析集宁方言的合口呼变开口呼现象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宇枫 《集宁师专学报》 2001年第3期32-33,共2页
文章论述了集宁方言一部分由合口呼变为开口呼的五类情况 ,并指出这样的变化是由于韵母在属音和音声母后发生分化而出现的。
关键词 集宁方言 口呼 开口呼 内蒙古 韵母 转化 成因 发育能力
下载PDF
唐墩话影疑母开口呼字声母考察
2
作者 刘刚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7年第2期48-52,共5页
唐墩话影疑母开口呼字的声母主要有[?][?]两种。中古以前,唐墩话中影母为[?]声母,疑母为[?]声母;中古以后,影疑母逐渐合流为[?]声母;后可能由于[?]声母的不稳定性和音系结构格局的稳固性导致语言发展的形式有限,使唐墩话的语言演变中出... 唐墩话影疑母开口呼字的声母主要有[?][?]两种。中古以前,唐墩话中影母为[?]声母,疑母为[?]声母;中古以后,影疑母逐渐合流为[?]声母;后可能由于[?]声母的不稳定性和音系结构格局的稳固性导致语言发展的形式有限,使唐墩话的语言演变中出现"逆向音变"现象,其影疑母开口呼字的声母又统一变为[?]声母。近几十年来,在大力推广普通话的影响下,唐墩话影疑母开口呼字的读音产生了不断向普通话靠拢的"进行中的变化",表现为随着年龄递减,[?]声母的使用比例降低,[?]声母的使用比例增加,部分字的韵母中出现i介音,但由于"每个词都有自己的历史",不同字向普通话靠拢的速度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墩话 影疑母 开口呼 声母 音变
下载PDF
洛阳方言开齐撮口呼辨正
3
作者 张虹 《咸宁学院学报》 2010年第11期114-115,共2页
调查洛阳方言的语音,重在描写洛阳方言中开口呼、齐齿呼和撮口呼的读音与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差异,并加以辨正,希冀对洛阳地区的群众学习普通话能有所帮助。
关键词 洛阳方言 开口呼 齐齿呼 口呼 辨正
下载PDF
《韵法直图》中二等开口字的介音 被引量:2
4
作者 麦耘 《语言研究》 1987年第2期78-80,共3页
《韵法直图》(以下简称《直图》),撰人不详。明人梅膺祚于万历壬子(公元1612)春从新安(今安徽歙县)得到此图,取以附于所编《字汇》之后,并为之作序,谓其图式竖列,"上下直贯,因曰《韵法直图》。"至于原图是否就是这个名字,不... 《韵法直图》(以下简称《直图》),撰人不详。明人梅膺祚于万历壬子(公元1612)春从新安(今安徽歙县)得到此图,取以附于所编《字汇》之后,并为之作序,谓其图式竖列,"上下直贯,因曰《韵法直图》。"至于原图是否就是这个名字,不清楚。这是近代汉语语音史上一部重要的韵图,它所开创的"开口呼"、"合口呼"、"齐齿呼"、"撮口呼"等名称一直为音韵学者沿用至今。在《直图》中,这四呼的含义跟现代普通话音(以下称今音)的四呼是一样的。除此以外,《直图》还有另外几个呼:"闭口呼"、"齐齿捲舌呼"、"舌向上呼"、"混呼"等。"闭口呼"指闭口韵尾,不必论。后三种呼法向称难明,笔者发现它们都跟来自中古二等开口的字有关。中古二等开口字在《直图》中的分布如下("齿音"包括中古知、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音 直图 开口呼 齐齿 口呼 元音 辅音韵尾 今音 近代 牙音
下载PDF
四论壮族学习普通话语音的瓶颈——四呼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5
作者 韦茂繁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98-103,130,共7页
探讨解决壮族群众说普通话时 ,有时将撮口呼读成齐齿呼、合口呼或开口呼 ,有时又将齐齿呼、合口呼读成撮口呼 ;有时发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丢失i、u、櫣介音 ,有时发开口呼又加上i、u、櫣介音这几个问题的途径。
关键词 口呼 齐齿呼 口呼 开口呼
下载PDF
从《岩口滴水》谈歌唱的咬字吐字——引长字腹与归韵方法初探
6
作者 黄淘 张艺鸣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2年第7期37-38,共2页
我国的汉字在音节上基本都由声母(字头)和韵母(字腹和字尾)组成。歌唱中的咬字吐字,是发音时先后发生且密切关联的两个步骤,是通过唇、齿、舌、牙、喉这五个器官配合而发出语音的。所谓咬字,是指字头而言,将单字的声母通过一定的发音部... 我国的汉字在音节上基本都由声母(字头)和韵母(字腹和字尾)组成。歌唱中的咬字吐字,是发音时先后发生且密切关联的两个步骤,是通过唇、齿、舌、牙、喉这五个器官配合而发出语音的。所谓咬字,是指字头而言,将单字的声母通过一定的发音部位咬成不同的形态。所谓吐字,是指字腹和字尾而言,将韵母按照不同的发音要求将字腹予以引长吐准(引腹),然后收清字尾(收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咬字吐字 字腹 字尾 归韵 韵母 发音部位 开口呼 声母 字头 歌曲
下载PDF
从《集韵》看唇音及其分化问题 被引量:2
7
作者 杨雪丽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5期44-46,共3页
本文利用《集韵》切语提供的一些语音材料,对于中古时期汉语语音系统中的唇音及其分化问题作了探讨和印证。认为,当时的合口呼只有一类,唇音声母是一套发音时带有圆唇趋势的辅音字母,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才使中古时的韵图在安排唇音... 本文利用《集韵》切语提供的一些语音材料,对于中古时期汉语语音系统中的唇音及其分化问题作了探讨和印证。认为,当时的合口呼只有一类,唇音声母是一套发音时带有圆唇趋势的辅音字母,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才使中古时的韵图在安排唇音声母字时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另外,当时的轻唇音在发音方法上已经和重唇音有所不同,但尚未形成独立的音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音 开口呼 口呼
下载PDF
常州方言音韵结构特点初探 被引量:2
8
作者 殷北华 《常州师专学报》 2002年第5期109-113,共5页
本文分析常州方言声母与韵母的配合关系,并以普通话的配合关系加以对应,从而,对常州方言音韵结构特点加以探讨。
关键词 常州方言 音韵结构 特点 开口呼 齐齿呼 口呼 口呼 尖音 团音 声韵配合 美方言
下载PDF
高密方言的儿化 被引量:11
9
作者 董绍克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1期73-76,96,共5页
高密县位于山东东部。高密方言属于胶辽官话,有新派老派之分。本文所记语音以高密县城老派为准,同时附带说明新派的读音。这种对比说明只限于儿化音方面的差别,其他语音差别一概不论。高密方言的儿化,除具备三个不同类型外,还对音节的... 高密县位于山东东部。高密方言属于胶辽官话,有新派老派之分。本文所记语音以高密县城老派为准,同时附带说明新派的读音。这种对比说明只限于儿化音方面的差别,其他语音差别一概不论。高密方言的儿化,除具备三个不同类型外,还对音节的声母和韵母有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声母 口呼韵母 非儿化韵 方言 高密 开口呼 儿化音节 口呼 介音 不同类型
下载PDF
《李氏音鉴》的粗细理论及反切特点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亦鸣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1期165-172,共8页
目前,近代汉语语音史特别是普通话语音史的研究还较为薄弱,其原因之一是缺乏可供研究的能够反映普通话语音形成和发展历史的文献材料。我们认为《李氏音鉴》的语音系统是以十八世纪末北京语音为基础的,通过深入的研究,可以从《音鉴》音... 目前,近代汉语语音史特别是普通话语音史的研究还较为薄弱,其原因之一是缺乏可供研究的能够反映普通话语音形成和发展历史的文献材料。我们认为《李氏音鉴》的语音系统是以十八世纪末北京语音为基础的,通过深入的研究,可以从《音鉴》音系中透视出十八世纪末北京音系的面貌,因而对普通话语音史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就已发表的论著来看,基本上都把《音鉴》音系看作是一个综合的、杂揉的体系,因而对其音系在语音史上的地位没有给以足够的重视。这除了由于《音鉴》作者自我标榜其音系“兼列南北”以外,更为重要的原因是《音鉴》字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音 李氏 反切下字 韵母 十八世纪 普通话语音 开口呼 李汝珍 声母 语音系统
下载PDF
从长沙方言鼻化韵看中古韵母的简化趋势 被引量:2
11
作者 江灏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87年第2期108-110,125,共4页
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的普通话有舌尖鼻音韵尾- n和舌根鼻音的尾-(?)的对立,长沙方言只有- n尾,没有-(?)韵尾。凡普通话读-(?)韵尾的,长沙话一律相应地读成- n韵尾;而普通话的- an,-ian,- uan,- yan四个韵母,长沙话往往失掉鼻音韵尾而元... 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的普通话有舌尖鼻音韵尾- n和舌根鼻音的尾-(?)的对立,长沙方言只有- n尾,没有-(?)韵尾。凡普通话读-(?)韵尾的,长沙话一律相应地读成- n韵尾;而普通话的- an,-ian,- uan,- yan四个韵母,长沙话往往失掉鼻音韵尾而元音鼻化。这样,普通话-(?)与- n两个鼻音韵尾的对立,在长沙话中则变成了- n韵尾与鼻化韵的对立。长沙方言一共有- e,- ie,- ye,-o四个鼻化韵,它们与普通话韵母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沙方言 普通话 鼻化韵 鼻音韵尾 长沙话 韵母 韵系 开口呼 唇音 例外字
下载PDF
ong和iong的归类问题 被引量:1
12
作者 尤敦明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1期140-143,共4页
音韵学家向来都把韵母分为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和撮口呼四类。就是凡没有韵头而韵腹又不是i、u、ü的韵母叫开口呼;凡韵头或韵腹是i的韵母叫齐齿呼;凡韵头或韵腹是u的韵母叫合口呼;凡韵头或韵腹是ü的韵母叫撮口呼。按照四... 音韵学家向来都把韵母分为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和撮口呼四类。就是凡没有韵头而韵腹又不是i、u、ü的韵母叫开口呼;凡韵头或韵腹是i的韵母叫齐齿呼;凡韵头或韵腹是u的韵母叫合口呼;凡韵头或韵腹是ü的韵母叫撮口呼。按照四呼归类,鼻韵母ong和iong究竟归属哪一类,这是一个至今没有肯定的问题。《汉语拼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韵母表 口呼 汉语拼音方案 开口呼 音韵学 今音 现代汉语 韵腹 语音教学 归类
下载PDF
近古声母的腭化问题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声琦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1期133-136,共4页
语音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变化着。中古时期的三十六声母,发展到元明时代,发生了比较重要的变化。舌面音新声母j、q、x的产生,便是其中突出的问题。中古向后,韵母原来的开合两呼逐渐分化。开口呼分化为开口呼和齐齿呼,合口呼分化为合... 语音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变化着。中古时期的三十六声母,发展到元明时代,发生了比较重要的变化。舌面音新声母j、q、x的产生,便是其中突出的问题。中古向后,韵母原来的开合两呼逐渐分化。开口呼分化为开口呼和齐齿呼,合口呼分化为合口呼和撮口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声母 牙音 喉音 开口呼 口呼 分化 舌面音 反切上字 形声字 齿音
下载PDF
揭开千古谜团:“兮”字应读“呵”
14
作者 陈明远 《同舟共进》 2006年第11期52-52,共1页
长久以来,—个至关重要的语言文字问题,一直没有取得文化人的共识和社会的认同,这就是:“兮”字不应读作“XI(希)”,而应当读作“HO (呵,相当于今音啊A)”。先秦古籍《诗经》、《易经》、《老子》、《楚辞》等经典里,有大量的“兮”字... 长久以来,—个至关重要的语言文字问题,一直没有取得文化人的共识和社会的认同,这就是:“兮”字不应读作“XI(希)”,而应当读作“HO (呵,相当于今音啊A)”。先秦古籍《诗经》、《易经》、《老子》、《楚辞》等经典里,有大量的“兮”字,许多年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音韵学 文化人 读作 开口呼 楚辞 诗经 认同 读法 语音
下载PDF
一个有趣的语音分歧现象
15
作者 陆地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9年第2期54-54,共1页
如果将辽西、辽南话同普通话比较一下.我们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语音分歧现象。在辽西的方言中,很少有开口呼韵母ai、an、ang、ou、e、en的音节。辽西人读这些音节时,总是习惯地在这些韵母前冠以声母n,从而将零声母音节变为辅音声母音节。
关键词 分歧现象 辽西 普通话语音 音节 韵母 辽南 方言 零声母 开口呼 辅音
下载PDF
怎样利用北京音系来帮助掌握反切
16
作者 李葆瑞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63年第0期71-81,共11页
在几十年前我国还没有共同使用的标汉语语音的字母的时候,反切曾经在长期的历史阶段中用为正音识字的方法。它对于汉民族文化、教育的发展是有贡献的。但是现在我们已经有了字母,尤其1958年以后有了比较完善的拼音字母。当前和今后的正... 在几十年前我国还没有共同使用的标汉语语音的字母的时候,反切曾经在长期的历史阶段中用为正音识字的方法。它对于汉民族文化、教育的发展是有贡献的。但是现在我们已经有了字母,尤其1958年以后有了比较完善的拼音字母。当前和今后的正音、识字工作已经有了比较理想的工具。反切法已经成了历史上的东西。现代人在学习和使用现代汉语和文字的时候就没有必要再利用反切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音 反切法 韵母 零声母字 开口呼 口呼 今音 反切下字 反切上字 声韵配合
下载PDF
谈反切及其变读
17
作者 方德乾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9年第4期72-82,94,共12页
一、什么是反切反切是我国传统使用的一种注音方法。古代没有拼音字母,只好用汉字来注音。反切就是用两个汉字来给另一个汉字注音。唐代以前称作“××反”(或“××翻”),宋代以后称作“××切”。“反”和“... 一、什么是反切反切是我国传统使用的一种注音方法。古代没有拼音字母,只好用汉字来注音。反切就是用两个汉字来给另一个汉字注音。唐代以前称作“××反”(或“××翻”),宋代以后称作“××切”。“反”和“切”虽称名有不同,其实是同义词,都是注音的意思。反切大约产生于东汉末年(公元二世纪),汉魏以后才盛行,后来经过不断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切字 反切上字 反切下字 零声母字 韵母 声调 口呼 汉字 注音方法 开口呼
下载PDF
湘语辰溆片异调变韵现象 被引量:11
18
作者 瞿建慧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9-152,共4页
周赛红(2005:116)在谈到湘语辰溆片①辰溪县城关话果摄韵母的演变时认为:“辰溪话的果摄字发生了分化,一部分保留[ ]不变,一部分字高化为[ ],分化的依据看来并不清楚,因为同为合口字的‘坐[ ]、锁[ ]’,同为开口呼的‘个[ ]、... 周赛红(2005:116)在谈到湘语辰溆片①辰溪县城关话果摄韵母的演变时认为:“辰溪话的果摄字发生了分化,一部分保留[ ]不变,一部分字高化为[ ],分化的依据看来并不清楚,因为同为合口字的‘坐[ ]、锁[ ]’,同为开口呼的‘个[ ]、歌[ ]’演变并不相同。它们的演变方式是一种词汇扩散方式。首先涉及到少数词,然后迅速的扩及大部分的词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语 变韵 演变方式 扩散方式 开口呼 分化 果摄 词汇
原文传递
《刘宋鼓吹铙歌三首解读》商榷 被引量:3
19
作者 卿三祥 《文献》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17,共15页
读过叶桂桐先生《刘宋鼓吹铙歌三首解读》(《文献》1995年第3期),很受启发。历代未能解读的古曲,经叶先生的探查,有了解释,令人欣喜。笔者循此途径,对其中之一的《上邪曲》也作了初步探索,发现叶先生的某些说法还有值得商榷之处。谨献管... 读过叶桂桐先生《刘宋鼓吹铙歌三首解读》(《文献》1995年第3期),很受启发。历代未能解读的古曲,经叶先生的探查,有了解释,令人欣喜。笔者循此途径,对其中之一的《上邪曲》也作了初步探索,发现叶先生的某些说法还有值得商榷之处。谨献管见,供讨论。一、叶氏《上邪曲》解概述为了便于考查,有必要将叶先生对《上邪曲》的解读作一简述。《宋书·乐志》所录传本《上邪曲》文字如下:大竭夜乌自云何来堂吾来声乌奚姑悟姑尊卢圣子黄尊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口呼 解读 乐志 口呼 声母 刘宋 韵母 商榷 承运 声调
原文传递
刘宋鼓吹铙歌三首解读 被引量:1
20
作者 叶桂桐 《文献》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3-20,共18页
宋鼓吹铙歌三首,见存于沈约《宋书·乐志》,赵宋郭茂倩《乐府诗集》亦收录。郭茂倩在《宋鼓吹铙歌三首》题下加按语说: 《宋书·乐志》曰:"鼓吹饶歌四篇,今唯有《上邪》等三篇,其一篇阙。"《古今乐录》曰:"《上... 宋鼓吹铙歌三首,见存于沈约《宋书·乐志》,赵宋郭茂倩《乐府诗集》亦收录。郭茂倩在《宋鼓吹铙歌三首》题下加按语说: 《宋书·乐志》曰:"鼓吹饶歌四篇,今唯有《上邪》等三篇,其一篇阙。"《古今乐录》曰:"《上邪曲》四解,《晚芝曲》九解,汉曲有《远期》,疑是也。《艾如张》之解,沈约云:‘乐人以音声相传,训诂不可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口呼 口呼 解读 乐志 沈约 平声 韵母 声母 刘宋 宋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