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BM刀盘开口面积的确定 被引量:7
1
作者 陈巍 孙伟 霍军周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9-31,35,共4页
研究了全断面岩石掘进机(TBM)的最小开口面积。以5.55m直径刀盘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不同开口面积刀盘的三维面体模型,基于离散元仿真软件PFC3D对TBM刀盘的出碴过程进行仿真,得到刀盘的合理开口面积。结果表明,随着刀盘开口面积的增大,... 研究了全断面岩石掘进机(TBM)的最小开口面积。以5.55m直径刀盘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不同开口面积刀盘的三维面体模型,基于离散元仿真软件PFC3D对TBM刀盘的出碴过程进行仿真,得到刀盘的合理开口面积。结果表明,随着刀盘开口面积的增大,刀盘内部的颗粒数量达到稳定状态就越快,且波动也越小;当刀盘开口面积大于2.5m^2时,随着开口面积的增大刀盘内部颗粒数量的方差减小的就越缓慢;在开口面积约为2.7m^2时,单位时间内的排碴量与破岩量相等。以单位时间内排碴量大于破岩量且刀盘内部颗粒数量波动尽量小为原则,得到5.55m直径刀盘的合理开口面积为(2.7-3.5)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M 离散元 出碴槽 PFC3D 开口面积
下载PDF
用图像处理方法检测人工心瓣开口面积 被引量:2
2
作者 滕奇志 袁华 +2 位作者 袁支润 吕建平 黄琛 《光学技术》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35-237,共3页
人工心脏瓣膜投入临床应用前必须经过体外血流动力学性能检测和评价 ,心瓣的开口面积是重要指标之一。介绍的方法是利用计算机控制血液循环系统模拟装置的运动 ,实时采集心瓣开闭过程的图像 ,同时检测流经心瓣的血流量及跨瓣压差 ,利用... 人工心脏瓣膜投入临床应用前必须经过体外血流动力学性能检测和评价 ,心瓣的开口面积是重要指标之一。介绍的方法是利用计算机控制血液循环系统模拟装置的运动 ,实时采集心瓣开闭过程的图像 ,同时检测流经心瓣的血流量及跨瓣压差 ,利用图像处理方法计算出心瓣开口的实际面积 ,为分析开口面积与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心瓣 实时检测 图像处理 开口面积
下载PDF
声腔深度和相对开口面积的确定 被引量:3
3
作者 葛明龙 郑孟伟 《火箭推进》 CAS 2004年第4期15-21,共7页
根据二维声腔模型的声学试验结果和四分之一波管的理论公式,给出了直孔(槽)声腔和四种有进口肋声腔的有效深度计算公式。用该公式对几个推力室进行验算,得到可借鉴的声速比数值范围。依据设置声腔的二十多个推力室的稳定性鉴定试验数据... 根据二维声腔模型的声学试验结果和四分之一波管的理论公式,给出了直孔(槽)声腔和四种有进口肋声腔的有效深度计算公式。用该公式对几个推力室进行验算,得到可借鉴的声速比数值范围。依据设置声腔的二十多个推力室的稳定性鉴定试验数据,统计得到声腔相对开口面积的经验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开口面积 声腔 推力室 燃烧稳定性 液体火箭发动机
下载PDF
肺静脉开口面积及左心房容积指数与房颤患者血栓栓塞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文娟 常栋 +4 位作者 董颖雪 尹晓盟 夏云龙 高连君 张树龙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6年第6期411-415,450,共6页
目的探讨肺静脉开口面积及左心房容积指数与房颤患者血栓栓塞风险的相关性。方法连续纳入206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计算CHADS_2评分和CHA_2DS_2-VASc评分,将评分为0分、1分和≥2分者分别归入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根据经食管超声心动... 目的探讨肺静脉开口面积及左心房容积指数与房颤患者血栓栓塞风险的相关性。方法连续纳入206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计算CHADS_2评分和CHA_2DS_2-VASc评分,将评分为0分、1分和≥2分者分别归入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根据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和脑CT检查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血栓组和非血栓组。应用肺静脉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测量左上肺静脉、左下肺静脉、右上肺静脉及右下肺静脉的开口面积;运用经胸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左心房上下径、前后径及左右径,计算左心房容积指数(left atrial volume index,LAVI)。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分析肺静脉开口面积及LAVI与血栓栓塞风险计分的相关性,通过ROC曲线比较各项指标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血栓栓塞的预测价值。结果 (1)CHADS_2评分低危、中危、高危患者分别有73例(35.4%)、82例(39.8%)和51例(24.8%),而在CHA_2DS_2-VASc评分下,各组分别有41例(19.9%)、67例(32.5%)和98例(47.6%)。LAVI、左上肺静脉开口面积、左下肺静脉开口面积、右上肺静脉开口面积、肺静脉开口总面积与CHADS_2评分及CHA_2DS_2-VASc评分均存在显著相关性。(2)LAVI、左上肺静脉开口面积、左下肺静脉开口面积及肺静脉开口总面积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血栓栓塞风险的预测有诊断价值。结论心脏超声测得的LAVI、MSCT测得的肺静脉开口面积与CHADS_2评分及CHA_2DS_2-VASc评分存在相关性。这些指标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血栓栓塞风险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卒中 肺静脉开口面积 左心房容积指数 血栓危险分层
下载PDF
排油注氮灭火装置中阻尼孔式排气组件开口面积 被引量:1
5
作者 卢政强 赵青松 董海斌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52-1254,共3页
为提高排油注氮灭火装置工程设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出一种油浸变压器排油注氮灭火装置中阻尼孔式排气组件开口面积的确定方法。基于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气体泄漏模型,在气体泄漏速率、气体等熵指数、注氮管路内气体压力、气体常数量、... 为提高排油注氮灭火装置工程设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出一种油浸变压器排油注氮灭火装置中阻尼孔式排气组件开口面积的确定方法。基于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气体泄漏模型,在气体泄漏速率、气体等熵指数、注氮管路内气体压力、气体常数量、气体泄漏系数和气体绝对温度等几个参数基础上建立了阻尼孔式泄漏的模型,得出了阻尼孔式排气组件开口面积的计算公式。结果表明,采用此方法能够根据油浸变压器容重设计出相对应的阻尼孔式排气组件的开口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浸变压器 排油注氮灭火装置 阻尼孔式排气组件 开口面积 阻尼孔式泄漏
下载PDF
外置式排风罩条缝口开口面积与气流均匀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周书林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2013年第7期159-163,共5页
在外置式风罩罩口上设置条缝是用来提高和保证罩口气流均匀性的方法之一。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对设置多大面积的条缝最有利于形成均匀的吸气气流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通过改变条缝开口面积和总吸风量,测试该条件下风罩各条缝处风速,对... 在外置式风罩罩口上设置条缝是用来提高和保证罩口气流均匀性的方法之一。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对设置多大面积的条缝最有利于形成均匀的吸气气流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通过改变条缝开口面积和总吸风量,测试该条件下风罩各条缝处风速,对比每组实验风速的均匀程度,从而反推使罩口实现均匀气流的条缝开口面积和风量条件。实验结果表明,条缝开口面积总和等于1倍罩内吸风口面积能够使风罩形成较好的均匀气流,从能量消耗的角度看也较为节能。风量的变化对这一结论并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置式风罩 条缝 开口面积 均匀气流
下载PDF
开口面积对自然置换通风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胡蜜 亢燕铭 杨秀峰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2014年第1期17-20,共4页
采用示踪气体衰减法,对不同开口面积下的自然置换通风进行研究。通过测定室内温度场和CO2浓度场,分别比较自然置换通风过程中不同开口面积的温度效率以及CO2浓度衰减情况。结果表明,当排风口面积一定时,自然置换通风的温度效率与进风口... 采用示踪气体衰减法,对不同开口面积下的自然置换通风进行研究。通过测定室内温度场和CO2浓度场,分别比较自然置换通风过程中不同开口面积的温度效率以及CO2浓度衰减情况。结果表明,当排风口面积一定时,自然置换通风的温度效率与进风口面积呈单调递增关系。并且,室内CO2浓度衰减速率随着进风口面积的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口面积 温度效率 无量纲浓度
下载PDF
微通道板输入电极对开口面积比的影响及改进研究
8
作者 王鹏飞 邱祥彪 +9 位作者 邵爱飞 孙赛林 丛晓庆 金戈 孙建宁 王健 乔芳建 高鹏 赵胜 陈坤杨 《应用光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58-1164,共7页
微通道板作为一种关键的电子倍增器件,广泛应用于诸多领域。分析了NiCr膜层作为微通道板的输入端电极时,对微通道板开口面积比的影响,建立了理论模型,计算了膜层厚度、镀膜深度等参数对开口面积比的影响。开展了2种减小开口面积比损失... 微通道板作为一种关键的电子倍增器件,广泛应用于诸多领域。分析了NiCr膜层作为微通道板的输入端电极时,对微通道板开口面积比的影响,建立了理论模型,计算了膜层厚度、镀膜深度等参数对开口面积比的影响。开展了2种减小开口面积比损失的镀膜研究:一是进行工艺调整,减弱合金蒸发的分馏效应,降低电极膜层的电阻率,开口面积比损失量降低约2%;二是改变镀膜方式,使用Ni、Cr金属单质镀制叠层薄膜,在镀膜过程中调控镍、铬的比例,将输入端电极中镍比例升高,同样可以降低电极膜层的电阻率,在满足面电阻要求的前提下,可减薄输入端膜层至86 nm,与300 nm厚度的常规镍铬合金膜层相比,MCP输入端的开口面积比损失量降低3%~4%,MCP增益提升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板 开口面积 输入电极 叠层薄膜电极
下载PDF
基于区域生长算法人工心脏瓣膜有效开口面积测量
9
作者 季亚波 吴明晖 +1 位作者 周围 鄢鹏 《智能计算机与应用》 2020年第10期157-160,共4页
人工心脏瓣膜从研制到临床应用必须通过体外血流动力学性能检测和评价,有效开口面积是重要指标之一。传统有效开口面积测量方法自动化程度低,人工干预度高。为了提高人工心脏瓣膜有效开口面积的测量效率,本文提出了基于自动种子点设置... 人工心脏瓣膜从研制到临床应用必须通过体外血流动力学性能检测和评价,有效开口面积是重要指标之一。传统有效开口面积测量方法自动化程度低,人工干预度高。为了提高人工心脏瓣膜有效开口面积的测量效率,本文提出了基于自动种子点设置的区域生长算法有效开口面积计算方法。通过建立搜索窗格,改进的区域生长算法对开口面积的分割有较好的适应性。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计算出人工心脏瓣膜不同开合状态下开口面积,为分析开口面积与流量、跨瓣压差的关系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心脏瓣膜 有效开口面积 自动种子点 区域生长
下载PDF
肺静脉开口面积与持续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关系 被引量:6
10
作者 贺吟歌 李凌 +3 位作者 袁义强 白中乐 邢军辉 白雪洋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9年第2期123-127,共5页
目的探讨各肺静脉开口面积对持续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导管射频消融(RFCA)术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首次且成功行RFCA手术的持续性房颤患者64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左房64排CT血管造影成像检查测定左... 目的探讨各肺静脉开口面积对持续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导管射频消融(RFCA)术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首次且成功行RFCA手术的持续性房颤患者64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左房64排CT血管造影成像检查测定左上肺静脉、左下肺静脉、右上肺静脉、右下肺静脉、左心房容积(LAV)及左心房前后径(LAAPD)。采取CARTO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房颤RFCA术。所有患者均于术后1、3、6、9、12个月复查动态心电图,对于术后未见门诊动态心电图复查的给予电话随访,询问房颤是否复发。根据房颤是否复发,将患者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各肺静脉开口面积、LAV、LAAPD的差异性。结果复发组(26例)与非复发组(38例)相比,复发组RSPV开口面积明显增大[(336.68±132.74)mm^3 vs (256.12±96.46)mm^3;P<0.01],房颤病程较长[(46.50±24.43)个月vs (33.63±11.96)个月;P<0.05]。结论持续性房颤RFCA术后复发与RSPV开口面积及房颤病程长短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持续性心房颤动 肺静脉开口面积 导管射频消融手术
原文传递
各向异性PCL/明胶复合人工心脏瓣膜瓣叶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11
作者 陈昱欣 王雅娟 +5 位作者 郑小凡 王富军 王璐 侯永泰 王盛章 李超婧 《产业用纺织品》 2024年第7期1-10,共10页
为制备模拟人体原生瓣膜层状结构及力学各向异性的人工心脏瓣膜瓣叶材料,采用静电纺丝技术,以不同质量配比的聚己内酯(PCL)和明胶为原料,通过调整各层纤维膜的纤维排列情况,顺序堆叠纺制3层结构的PCL/明胶复合支架。结果表明,PCL质量体... 为制备模拟人体原生瓣膜层状结构及力学各向异性的人工心脏瓣膜瓣叶材料,采用静电纺丝技术,以不同质量配比的聚己内酯(PCL)和明胶为原料,通过调整各层纤维膜的纤维排列情况,顺序堆叠纺制3层结构的PCL/明胶复合支架。结果表明,PCL质量体积比为10%时,随着明胶质量分数增加,纤维直径和复合支架厚度随之增加,复合支架的弹性模量和极限抗拉强度减小。其中,PCL和明胶质量配比为5∶3的复合支架在两个相互垂直方向上的弹性模量分别为(26.98±3.01)MPa和(3.39±0.36)MPa,各向异性比约为7.96,接近原生主动脉瓣的力学各向异性比,其体外脉动流测试显示有效开口面积(EOA)为1.79 cm^(2)、平均跨瓣压差(MPD)为1.67 kPa(即12.52 mmHg)、反流分数(RF)为24.22%。同时,制备的复合支架溶血率均小于5%,细胞相对增殖率均大于80%,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和细胞相容性,有望应用于人工心脏瓣膜瓣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心脏瓣膜 各向异性 静电纺丝 层状结构 弹性模量 极限抗拉强度 溶血率 有效开口面积(EOA) 平均跨瓣压差(MPD) 反流分数(RF)
下载PDF
开口位置对细水雾灭室内油盘火影响研究
12
作者 杜文锋 戴仕杰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13年第3期61-64,共4页
本文对墙壁开口和顶棚开口两种情况下细水雾灭室内油盘火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开口位于墙壁还是顶棚,细水雾灭火时间均随着开口面积的增大而增大,随着火源热释放速率的增大而减小。当火源热释放速率小于某一临界值时,墙壁开口... 本文对墙壁开口和顶棚开口两种情况下细水雾灭室内油盘火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开口位于墙壁还是顶棚,细水雾灭火时间均随着开口面积的增大而增大,随着火源热释放速率的增大而减小。当火源热释放速率小于某一临界值时,墙壁开口时的细水雾灭火时间比顶棚开口时的细水雾灭火时间长。而当火源热释放速率大于该临界值时,墙壁开口时的细水雾灭火时间小于顶棚开口时的细水雾灭火时间。分析认为,室内外气体交换能力的差异和燃烧室蓄烟能力的差异是导致墙壁开口和顶棚开口两种情况下灭火时间存在差异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口面积 开口位置 细水雾灭火 灭火时间
下载PDF
高大空间建筑上部开口驱动自然通风应用潜力 被引量:3
13
作者 郑浩 童艳 +1 位作者 王昶舜 林凯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25-130,124,共7页
建立了高大空间建筑烟囱效应模型,计算了一典型高大空间建筑在南京、武汉及重庆不同气候条件下,利用烟囱效应和上部开口驱动的自然通风的通风量和全热传热量,确定了3个城市自然通风满足基准通风量要求的最小上部开口面积。以南京为例,... 建立了高大空间建筑烟囱效应模型,计算了一典型高大空间建筑在南京、武汉及重庆不同气候条件下,利用烟囱效应和上部开口驱动的自然通风的通风量和全热传热量,确定了3个城市自然通风满足基准通风量要求的最小上部开口面积。以南京为例,实测了9月高大空间温度分层情况,利用EnergyPlus模拟了各月室内平均温度及考虑温度分层的建筑冷负荷。结果显示:南京5,6,9月较其他各月室内热舒适时数多,均在300h左右;南京6,9月自然通风传热量为负值,需采用合适的自然通风策略,控制室内舒适度并降低能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大空间 烟囱效应 上部开口 自然通风 热舒适时数 开口面积 全热传热量
下载PDF
基于岩碴流动性的TBM出碴槽口选优设计 被引量:5
14
作者 霍军周 陈巍 +1 位作者 欧阳湘宇 张旭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15-718,共4页
研究了在一定开口面积下,TBM刀盘的最优出碴槽布置方式.采用离散元方法(DEM)建立刀盘排碴仿真模型,以出碴槽结构尺寸、数量等参数为变量进行TBM岩碴流动性仿真实验.在出碴槽开口面积相同的前提下,提出了基于岩碴流动性的出碴槽设计规则:... 研究了在一定开口面积下,TBM刀盘的最优出碴槽布置方式.采用离散元方法(DEM)建立刀盘排碴仿真模型,以出碴槽结构尺寸、数量等参数为变量进行TBM岩碴流动性仿真实验.在出碴槽开口面积相同的前提下,提出了基于岩碴流动性的出碴槽设计规则:1尽可能采用对称式布置;2尽可能使用长、短出碴槽交替布置的方式;3适当减小长出碴槽的开口宽度以提高出碴过程的稳定性.以"引洮"工程为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与原出碴槽结构相比,采用改进方案的刀盘的出碴效率和出碴稳定性分别提高了15.08%和11.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M 出碴槽 离散元方法 PFC 开口面积
下载PDF
提高微通道板对低能电子探测效率的技术途径 被引量:5
15
作者 杨露萍 刘术林 +8 位作者 黄明举 赵天池 闫保军 温凯乐 杨玉真 司曙光 黄国瑞 衡月昆 钱森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14-718,共5页
为了提高静电聚焦型微通道板光电倍增管探测效率,重点研究微通道板的探测效率。分析影响微通道板对电子探测效率大小的主要因素,利用微通道板探测效率的理论模型,考虑在垂直入射到输入面的情况下,模拟计算出不同能量(E_e<1 keV)的入... 为了提高静电聚焦型微通道板光电倍增管探测效率,重点研究微通道板的探测效率。分析影响微通道板对电子探测效率大小的主要因素,利用微通道板探测效率的理论模型,考虑在垂直入射到输入面的情况下,模拟计算出不同能量(E_e<1 keV)的入射电子打入非开口区对探测效率的贡献,结合开口区域的探测效率,即获得微通道板总的探测效率,并把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际测量相比较,两者基本一致;通过在微通道板的输入端面和通道内壁蒸镀高二次电子发射系数的材料、改变电极蒸镀方式和增加开口面积比,获得接近100%的探测效率,进而有效地提高了这种光电倍增管的探测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倍增管 微通道板 探测效率 开口面积
下载PDF
体育馆类大空间建筑自然排烟设计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晓丽 朱国庆 张晓煜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70-873,共4页
在Heskestad模型的基础上,构建自然排烟口设计面积的工程算式。并借用CFAST数值模拟软件验证设计方法的可靠性。模拟结果表明,根据自然排烟工程方法计算结果设置的自然排烟系统在设计时限内能够达到保护人员安全的目的;自然排烟工程方... 在Heskestad模型的基础上,构建自然排烟口设计面积的工程算式。并借用CFAST数值模拟软件验证设计方法的可靠性。模拟结果表明,根据自然排烟工程方法计算结果设置的自然排烟系统在设计时限内能够达到保护人员安全的目的;自然排烟工程方法在徐州市某体育馆工程实例的应用是成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馆 自然排烟 开口面积 CFAST
下载PDF
扩口微通道板对电流增益和噪声因子关系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傅文红 常本康 《应用光学》 CAS CSCD 2004年第5期22-24,共3页
 介绍了MCP产生光子散射和电子散射的机理.提出对微通道板输入表面采用扩口技术提高微通道板的开口面积比,从而降低微通道板噪声的方法。建立了漏斗型MCP的数学模型,给出了降低MCP的噪声因子及提高电流增益的理论依据,为低噪声MCP进一...  介绍了MCP产生光子散射和电子散射的机理.提出对微通道板输入表面采用扩口技术提高微通道板的开口面积比,从而降低微通道板噪声的方法。建立了漏斗型MCP的数学模型,给出了降低MCP的噪声因子及提高电流增益的理论依据,为低噪声MCP进一步的工艺研究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板 扩口MCP 电流增益 操声因子 开口面积
下载PDF
飞机副翼舵面控制的力纷争问题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颖 袁朝辉 王文山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1893-1900,共8页
为了减缓或消除单反馈回路的余度舵机上的力纷争现象,并同时改善系统响应速度,在对飞机副翼舵面的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系统的机械传动部分、板阀、作动筒、管路、转轴等进行建模仿真分析,得到了系统的带宽频率及由于舵机内部的不对... 为了减缓或消除单反馈回路的余度舵机上的力纷争现象,并同时改善系统响应速度,在对飞机副翼舵面的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系统的机械传动部分、板阀、作动筒、管路、转轴等进行建模仿真分析,得到了系统的带宽频率及由于舵机内部的不对称性所导致的系统纷争力大小。进一步研究了系统的输入比、板阀死区大小、板阀开口面积梯度对系统纷争力大小及系统响应速度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将控制反馈回路的板阀死区设置得较小,有利于系统纷争力的减小;增大系统输入比可大幅度减小系统纷争力并提高带宽;减小板阀死区或增大开口面积梯度可提高系统带宽但并不影响纷争力的大小。因此合理设置两板阀死区,提高输入比、减小板阀死区或增大板阀开口面积梯度均可改善系统的动静态性能。在以上结构参数无法更改的情况下,提出了设置可变节流孔的方法减小系统纷争力,仿真结果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纷争现象 输入比 板阀死区 板阀开口面积梯度 可变节流孔
下载PDF
国产C-L短柱侧倾碟瓣主动脉瓣置换术后中期血流动力学的评价 被引量:3
19
作者 金海 邹良建 +2 位作者 王尔松 徐志云 张宝仁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218-220,共3页
目的观察国产C-L短柱侧倾碟瓣主动脉瓣置换术后中期血流动力学的表现,并评价其功能。方法选择20例单纯主动脉瓣置换术后>5年的患者分为2组,C-L短柱侧倾碟瓣组:采用C-L短柱侧倾碟瓣(21mm)行主动脉瓣置换术;M edtron ic-H a ll组:采用M... 目的观察国产C-L短柱侧倾碟瓣主动脉瓣置换术后中期血流动力学的表现,并评价其功能。方法选择20例单纯主动脉瓣置换术后>5年的患者分为2组,C-L短柱侧倾碟瓣组:采用C-L短柱侧倾碟瓣(21mm)行主动脉瓣置换术;M edtron ic-H a ll组:采用M edtron ic-H a ll侧倾碟瓣(21mm)行主动脉瓣置换术,每组10例。比较两组静息状态下的最大跨瓣压差(ΔP)、平均跨瓣压差(ΔPm)和瓣膜有效开口面积(EOA)。结果在静息状态下,C-L短柱侧倾碟瓣组和M edtron ic-H a ll组的ΔP分别为11.63±3.23mmHg(1kPa=7.5mmHg)和9.78±3.35mmHg,ΔPm分别为6.25±2.32mmHg和5.85±2.32mmHg,EOA分别为1.07±0.17cm2和1.25±0.27 cm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主动脉瓣置换术后中期血流动力学检测结果显示,C-L短柱侧倾碟瓣与M edtron ic-H a ll侧倾碟瓣的血流动力学结果相似,其功能良好,是一个可靠的心脏瓣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疾病 血流动力学 最大跨瓣压差 平均跨瓣压差 瓣膜有效开口面积
下载PDF
轿车侧窗风振特性的风洞试验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贺银芝 龙良活 杨志刚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11-1017,共7页
在分析了轿车风振产生机理的基础上,对目前工程上尚未解决的轿车侧窗风振问题进行了整车气动声学风洞试验。分析了侧窗风振噪声峰值声压级和频率随空间位置、风速大小、开口面积、偏航角和组合开窗的变化规律,对比了前窗和后窗的风振特... 在分析了轿车风振产生机理的基础上,对目前工程上尚未解决的轿车侧窗风振问题进行了整车气动声学风洞试验。分析了侧窗风振噪声峰值声压级和频率随空间位置、风速大小、开口面积、偏航角和组合开窗的变化规律,对比了前窗和后窗的风振特性。结果表明:车内不同测试点的风振特征相似,即风振特性与车内空间位置无关。风振在某个特定风速下开始出现,并随着风速的升高逐渐增强,直到某个风速后又逐渐减弱,最后在另一个特定风速下消失。随着风速的增大,峰值声压级先增后减,而风振频率则一直升高。开口面积或偏航角增大时,峰值声压级和风振频率均上升。后侧窗风振问题较为严重,而前侧窗的风振则由于后视镜和A柱的存在,减弱很多。与只开一个窗相比,组合开窗可有效降低风振噪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轿车 风振 风洞试验 风速 开口面积 偏航角 组合开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