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白山红松针阔混交林与开垦农田土壤呼吸作用比较 被引量:46
1
作者 王旭 周广胜 +1 位作者 蒋延玲 李峰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87-893,共7页
利用静态箱式法测定长白山红松(Pinus koraiensis)针阔混交林及其开垦农田的土壤呼吸作用.结果表明,两者土壤呼吸作用的日动态和季节动态均主要受温度影响,农田土壤呼吸作用的日变化极值出现时间较林地提前,最大值出现在12∶00左右,... 利用静态箱式法测定长白山红松(Pinus koraiensis)针阔混交林及其开垦农田的土壤呼吸作用.结果表明,两者土壤呼吸作用的日动态和季节动态均主要受温度影响,农田土壤呼吸作用的日变化极值出现时间较林地提前,最大值出现在12∶00左右,比林地提前6 h左右,最小值在凌晨5∶00左右,早于林地2~3 h;在生长季,土壤呼吸速率与10 cm土壤含水量关系不显著,而与土壤5 cm温度呈显著的指数关系;农田土壤温度高于林地,但在整个生长季(5~9月)林地土壤释放CO2量(2 674.4 g·m^-2)约为农田(1 285.3 g·m^-2)的2倍;观测期间,农田土壤呼吸速率占林地的比例范围在23.4%~76.3%之间,说明土壤呼吸作用还受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植被类型等的影响.农田和红松针阔混交林土壤呼吸作用的Q10值分别为3.07和2.92,农田土壤呼吸作用的Q10 值估计可能偏大.森林转变为农田后,环境、生物因子以及土壤养分含量和物理性质发生改变,共同影响土壤呼吸作用的强度和动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针阔混交林 开垦农田 土壤呼吸作用 土地利用
下载PDF
新疆策勒县新开垦农田地表蚀积变化 被引量:3
2
作者 毛东雷 雷加强 +3 位作者 庞营军 王翠 周杰 再努拉·热和木吐拉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1-68,81,共9页
用插钎法结合气象数据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策勒县开垦年限分别为2和1a农田地表进行风蚀风积观测,结果表明,沿主风向,防护林带前后0—3H(树高)内表现为风积,林前风积量明显大于林后风积量,防护林带之间中部主要以风蚀为主。红枣幼苗旁种... 用插钎法结合气象数据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策勒县开垦年限分别为2和1a农田地表进行风蚀风积观测,结果表明,沿主风向,防护林带前后0—3H(树高)内表现为风积,林前风积量明显大于林后风积量,防护林带之间中部主要以风蚀为主。红枣幼苗旁种植的冬小麦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地抵御红枣根部风蚀。未开垦的植被盖度3个不同的下垫面内,植被盖度和高度越大,其阻沙积沙能力越强。由于新开垦未种植裸荒地地表疏松无植被覆盖,表现出同阶段内最大的地表风蚀量。新开垦农田地表蚀积变化不仅与植被覆盖度、防护林结构、风速大小与风向紧密相关外,还与地表的微地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垦农田 风蚀 风积 变化 策勒
下载PDF
半干旱区退化草地开垦为苜蓿地对土壤无机碳的影响
3
作者 吴昊 闻蕙钰 +1 位作者 高杨 刘加彬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42-1548,共7页
为分析半干旱区退化草地开垦后土壤无机碳储量的变化,探讨开垦对土壤无机碳的影响机制,以半干旱区开垦农田(苜蓿地)为研究对象,以邻近的退化草地(荒漠草原)作为对照,借助碳稳定同位素技术,测定并计算0~300 cm土壤深度土壤无机碳(SIC)、... 为分析半干旱区退化草地开垦后土壤无机碳储量的变化,探讨开垦对土壤无机碳的影响机制,以半干旱区开垦农田(苜蓿地)为研究对象,以邻近的退化草地(荒漠草原)作为对照,借助碳稳定同位素技术,测定并计算0~300 cm土壤深度土壤无机碳(SIC)、次生碳酸盐(PIC)和原生碳酸盐(LIC)的储量。结果表明,与退化草地相比,苜蓿地0~300 cm处的SIC总储量显著增加了88.42 Mg·hm^(-2),PIC总储量显著增加了105.71 Mg·hm^(-2),LIC总储量显著减少了17.29 Mg·hm^(-2)。退化草地开垦促进了PIC在深层土壤的积累,进而促进了SIC的增加,表明开垦能够增强半干旱地区土壤的固碳能力,且PIC的增加导致了SIC的净累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无机碳 次生碳酸盐 原生碳酸盐 退化草地 开垦农田
下载PDF
从古文字透视远古农田的开垦与发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素凤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36-39,共4页
以古文字为线索,结合古代文献、考古发现、民俗资料等对远古先民开垦荒地、平整土地、兴修水利等情况作了系统的研究,对远古农业从农田的开垦与发展的角度进行了勾勒。
关键词 古文字 远古 农田开垦 水利建设 狩猎
下载PDF
干旱区盐渍化荒地不同开垦年限土壤碳氮储量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雷军 张凤华 +2 位作者 林海荣 韩春丽 赵瑞海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66-271,共6页
在天山北坡绿洲区分别选取连续开垦3 a、8 a、15 a盐渍化棉田和未开垦的盐渍化荒地,采集0~10、10~20、20~40、40~60、60~100 cm土层土壤样品,测定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结果表明:盐荒地开垦后棉田0~10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开垦年... 在天山北坡绿洲区分别选取连续开垦3 a、8 a、15 a盐渍化棉田和未开垦的盐渍化荒地,采集0~10、10~20、20~40、40~60、60~100 cm土层土壤样品,测定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结果表明:盐荒地开垦后棉田0~10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开垦年限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开垦后棉田土壤全N含量随开垦年限的增加而增加,但处理间无显著差异;盐荒地与开垦棉田土壤有机碳、全N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其中盐荒地不同土层间土壤有机碳含量差异显著,0~4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全N含量明显高于40 cm以下土层;开垦棉田土壤C/N随开垦年限的增加呈现增加的趋势,盐荒地和开垦棉田土壤C/N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开垦棉田土壤有机碳储量随开垦年限的增加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结论:干旱区盐荒地开垦后,棉田土壤有机碳、全N含量均随开垦年限的增加而增加,而土壤有机碳储量随开垦年限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加。盐荒地与开垦棉田土壤有机碳和全N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荒地 开垦农田 土壤有机碳 土壤全N 土壤有机碳储量
下载PDF
新疆地区近10年来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与动因分析 被引量:63
6
作者 吴世新 周可法 +4 位作者 刘朝霞 张琳 乔木 岳健 张雪艳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2-58,共7页
通过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方法,获取了新疆地区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末的土地利用变化时空数据,并对其变化过程进行了分析,揭示了近10年来新疆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特征。结果显示:新疆地区近10年来耕地总面积增加明显;草地总... 通过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方法,获取了新疆地区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末的土地利用变化时空数据,并对其变化过程进行了分析,揭示了近10年来新疆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特征。结果显示:新疆地区近10年来耕地总面积增加明显;草地总面积减少明显;城乡工矿居民用地扩张显著;林地、水域面积有所增加;未利用土地各种类型面积有增有减,其中沙地面积平均每年扩大84.5km2,其扩展速率比20世纪50至70年代下降了一半,新疆局部荒漠地区生态环境有所改善。新疆地区耕地面积的普遍开垦扩大与撂荒弃耕现象并存,使得新疆绝大部分地区成为20世纪90年代中国土地利用变化区划中“西北农田开垦与撂荒交错区[1]”的重要部分,农田的开垦与撂荒成为新疆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显著时空特征。政策、经济及气候变化是导致新疆地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撂荒 动因分析 中国 增加 扩大 新疆地区 农田开垦 沙地 荒漠地区
下载PDF
春耕与秋耕对草原土壤理化性质影响的研究
7
作者 田洪艳 李质馨 +2 位作者 侯瑜 徐冶 鲁质博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2-145,共4页
分析了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含水率季节动态,研究了春耕与秋耕分别对草原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秋耕地比春耕地更有利于维护草原土壤的理化性状,同时也更有利于作物的良好生长。因此,在草原干旱区开垦农田,应以秋耕为主要耕作方式。
关键词 春耕 秋耕 草原土壤 理化性质 耕作方式 农田开垦
下载PDF
“度九山”:夏禹传说的农耕开发史解读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子今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5-8,共4页
夏禹的功业 ,据说开辟了黄河流域迈向文明的道路。而“决江浚河”、“疏河决江”一类传说 ,其实多有夸张。当时农业的进步 ,可能主要体现于山地农田的垦辟。人们离开河滨 ,走向山林 ,避免了洪水的威胁 ,也开拓了更广阔的经济发展空间。... 夏禹的功业 ,据说开辟了黄河流域迈向文明的道路。而“决江浚河”、“疏河决江”一类传说 ,其实多有夸张。当时农业的进步 ,可能主要体现于山地农田的垦辟。人们离开河滨 ,走向山林 ,避免了洪水的威胁 ,也开拓了更广阔的经济发展空间。在这样的历史过程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林 凿井技术 历史 耕地 农田开垦 经济发展
下载PDF
低碳农业简介 被引量:1
9
作者 胡启山 《科学种养》 2010年第7期53-53,共1页
进人工业化农业后,人们发现生物的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如农田开垦、连片种植引起自然植被以及自然物种和天敌减少;农药的使用破坏了物种多样性;化肥的施用造成了环境污染,进而影响生物的多样性;品种选育过程的遗传背景单一化及其... 进人工业化农业后,人们发现生物的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如农田开垦、连片种植引起自然植被以及自然物种和天敌减少;农药的使用破坏了物种多样性;化肥的施用造成了环境污染,进而影响生物的多样性;品种选育过程的遗传背景单一化及其大面积推广,造成了对其他品种的排斥等等。尤其令人担忧的是,全球农业用地释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化农业 物种多样性 低碳 自然植被 大面积推广 农田开垦 连片种植 环境污染
下载PDF
湿地生态环境恶化之严峻挑战
10
作者 方陵生 《世界科学》 2011年第6期54-54,共1页
在不久前于北京召开的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研讨会上,中国的科学家和决策者回顾了近几十年经济快速发展在生态环境上所付出的代价,并讨论了遏制环境恶化所面临的巨大挑战。"目前的生态环境形势异常严峻",科技部的徐俊(音译)坦承道。例... 在不久前于北京召开的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研讨会上,中国的科学家和决策者回顾了近几十年经济快速发展在生态环境上所付出的代价,并讨论了遏制环境恶化所面临的巨大挑战。"目前的生态环境形势异常严峻",科技部的徐俊(音译)坦承道。例如,在过去十年里,因农田开垦和采矿活动,中国草原的四分之一以上已经消失,而剩余的400万平方公里的草原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恶化 湿地 生态环境监测 环境形势 采矿活动 农田开垦 决策者 科学家
下载PDF
20世纪90年代LUCC过程对中国农田光温生产潜力的影响——基于气候观测与遥感土地利用动态观测数据 被引量:46
11
作者 刘纪远 徐新良 +1 位作者 庄大方 高志强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83-492,共10页
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气候观测数据和遥感土地利用动态观测数据的支持下,计算了中国20世纪90年代农田光温生产潜力的变化.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的LUCC过程直接导致了中国农田光温生产潜力总量和区域分布的变化,总体趋势是南减北增,总量... 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气候观测数据和遥感土地利用动态观测数据的支持下,计算了中国20世纪90年代农田光温生产潜力的变化.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的LUCC过程直接导致了中国农田光温生产潜力总量和区域分布的变化,总体趋势是南减北增,总量净增加2622万吨;在各种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相互转变和转化过程中,耕地扩张和农田损失是导致全国农田光温生产潜力总量净变化的主要原因,耕地扩张使全国农田光温生产潜力总量净增加8335万吨,占全国农田光温生产潜力总量的3.50%,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和华北等农林、农牧交错区和沙漠绿洲区,主要是由于该地区大面积的农田开垦所导致;农田损失使全国农田光温生产潜力总量净减少5713万吨,占全国农田光温生产潜力总量的2.40%,主要分布在黄淮海平原、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陇中、东南沿海、四川盆地东南部以及乌鲁木齐—石河子一带,主要是由于该区域经济发展较快,城市扩张明显,城乡建设用地大量侵占耕地的缘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90年代 光温生产潜力 观测数据 LUCC 中国 气候观测 动态 遥感 土地利用类型 区域经济发展 沙漠绿洲区 农牧交错区 黄淮海平原 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区域分布 转化过程 农田开垦 东南沿海 乌鲁木齐 四川盆地 城市扩张
原文传递
旱作农田土壤风力侵蚀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秦新平 《内蒙古水利》 2014年第1期11-12,共2页
文章通过调查、实验,对阴山北麓地区未开垦地、开垦地的土壤物理性质进行分析,同时对其风蚀强度进行预试。
关键词 旱作农田 土壤 风力侵蚀 土壤颗粒 开垦农田
原文传递
吉林省LUCC对地表能量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凤山 张贺 +2 位作者 柏会子 肖登攀 陶福禄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3-117,共5页
地表能量分配是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调控气候的关键过程。以吉林省1990年、2000年、2005年和2010年四期土地覆被数据为基础,利用Si B2分析过去20年LUCC对地表能量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1)地表能量分配各分量与土地利用类型有良好的... 地表能量分配是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调控气候的关键过程。以吉林省1990年、2000年、2005年和2010年四期土地覆被数据为基础,利用Si B2分析过去20年LUCC对地表能量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1)地表能量分配各分量与土地利用类型有良好的空间对应关系,森林获得的净辐射、显热和潜热较多,农田和草地的净辐射、显热和潜热通量较小;2)LUCC过程中,叶面积指数是净辐射的重要影响因素,冠层导度主要调节潜热分配;3)吉林省土地利用变化以"森林和草地转换为农田"过程为主,造成年均净辐射降低了0.22W m^(-2),潜热增加了0.56W m^(-2),显热减小了0.83W m^(-2),且均存在季节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能量分配 潜热 LUCC 农田开垦 吉林省
原文传递
Reconstructing provincial cropland area in eastern China during the early Yuan Dynasty(AD1271–1294)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美娇 何凡能 +1 位作者 杨帆 李士成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8年第12期1994-2006,共13页
Reconstructing historical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LUCC) at the regional scale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studies and of improving global historical land use datasets. By analyzing ... Reconstructing historical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LUCC) at the regional scale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studies and of improving global historical land use datasets. By analyzing data in historical documents, including military-oriented cropland(hereafter M-cropland) area, the number of households engaged in M-cropland(hereafter M-household) reclamation, cropland area, and the number of households, we propose a convers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M-cropland area and cropland area reclaimed by each household. A provincial cropland area estimation method for the Yuan Dynasty is described and used to reconstruct the provincial cropland area for AD1290. Major findings are as follows.(1) Both the M-cropland and cropland areas of each household were high in the north and low in the south during the Yuan Dynasty, which resulted from different natural conditions and planting practices. Based on this observation, the government-allocated M-cropland reclamation area to each household was based on the cropland area reclaimed by each household.(2) The convers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M-cropland and cropland areas per household showed conversion coefficients of 1.23 and 0.65 for the south and north, respectively.(3) The cropland area in the entire study area in AD1290 was 535.4×106 mu(Chinese area unit, 1 mu=666.7 m^2), 57.8% in the north and 42.2% in the south. The fractional cropland areas for the entire study area, north, and south were 6.8%, 6.6%, and 7.1%, respectively and the per capita cropland areas for the whole study area, north, and south were 6.7, 15.6, and 4.1 mu, respectively.(4) Cropland was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including the Fuli area), Huaihe River Basin(including Henan Province), and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including Jiangzhe, Jiangxi, and Huguang provin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storical LUCC CROPLAND area estimation historical documents Yuan Dynast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