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开壳层原子光电离截面计算中的单粒子等效势
1
作者 朱俊 杨向东 +2 位作者 陈军 程延松 刘锦超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467-472,共6页
运用Racahalgebra方法定义了一种等效单粒子势,使在开壳层原子的光电离截面计算的Goldstone图中一级图全部消失,计算工作得以简化。整个过程运用了角动量图示法加以说明。
关键词 等效单粒子势 开壳层原子 光电离截面
下载PDF
开壳层体系两种微扰理论方法的研究
2
作者 禚淑萍 司维江 居冠之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1期15-19,共5页
在讨论Rayleigh Schr¨odinger微扰理论应用的基础上 ,介绍了两种适用于开壳层体系的微扰理论方法 ,这两种方法是基于ROHF形式波函数建立的 ,并且可应用于在一定几何构型和给定对称性下具有最低能量值体系高、低自旋态电子相关能的... 在讨论Rayleigh Schr¨odinger微扰理论应用的基础上 ,介绍了两种适用于开壳层体系的微扰理论方法 ,这两种方法是基于ROHF形式波函数建立的 ,并且可应用于在一定几何构型和给定对称性下具有最低能量值体系高、低自旋态电子相关能的计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壳层体系 UMP微扰理论 OPT1方法 OPT2方法 波函数 几何构型 自旋态 电子相关能
下载PDF
开壳层微扰理论的性能研究
3
作者 陈飞武 韦美菊 刘文剑 《中国科学: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66-566,共1页
采用一系列开壳层分子来检验我们最近提出的开壳层微扰理论(J Chem Theory Comput,2009,5:931―936,简称OSPT)的有效性.我们首先采用双重态分子NH2来讨论OSPT的收敛性.微扰能量计算至400阶.基函数为6-13G.选择这个基函数是为了易于进行... 采用一系列开壳层分子来检验我们最近提出的开壳层微扰理论(J Chem Theory Comput,2009,5:931―936,简称OSPT)的有效性.我们首先采用双重态分子NH2来讨论OSPT的收敛性.微扰能量计算至400阶.基函数为6-13G.选择这个基函数是为了易于进行完全组态相互作用计算(简称FCI),以及和FCI结果比较.几何结构有3种:(1)N-H键长为平衡键长,(2)N-H键长为平衡键长的1.5倍,(3)N-H键长为平衡键长的2.0倍.在这3种情况下,键角∠HNH均为103.2°.在第一种情况,NH2完全为单参考态分子.随着N-H键长逐渐偏离平衡键长,NH2波函数开始显示出多参考态性质.从微扰量能的角度来看,在第一种情况,微扰能量很快就单调收敛至完全组态相互作用(简称FCI)的计算结果.第二种情况,微扰能量稍微有一点振荡,但也很快收敛至FCI的结果.第三种情况对单参考态微扰理论是一种考验,微扰能量振荡比较明显,收敛较慢.在这3种情况下,我们提出的OSPT微扰方法均比文献中报道的ZAPT(the Z-averaged perturbation theory)方法和RMP方法(restricted Mφller-Plesset theory)收敛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壳层 微扰理论 收敛性 键长 谐振频率
原文传递
硅取代并五苯的结构及磁性研究
4
作者 杨洪芳 孔令乾 +1 位作者 徐静 周连文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684-1687,共4页
本文中我们理论设计了一类硅取代并苯,并且采用DFT和CASSCF方法计算并分析了其结构和电子性质。研究表明,硅取代并苯从一个环到四个环仍保持闭壳层单重态(CS态)基态属性,扩展到五个环即硅取代并五苯时,体系开始以开壳层破损态单重态(BS... 本文中我们理论设计了一类硅取代并苯,并且采用DFT和CASSCF方法计算并分析了其结构和电子性质。研究表明,硅取代并苯从一个环到四个环仍保持闭壳层单重态(CS态)基态属性,扩展到五个环即硅取代并五苯时,体系开始以开壳层破损态单重态(BS态)为能量基态并具有明显的双自由基性质,这与母体并五苯是闭壳层\单重态基态的情况截然不同。同时,其BS态能量基态导致其内部具有明显的反铁磁性,这使得硅取代并五苯具有了构建磁性可控反铁磁性材料的应用潜力。这项工作为设计开发并苯基磁性材料提供了一个合理思路,具有一定的应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取代并五苯 开壳层单重态双自由基 反铁磁性 密度泛函理论
下载PDF
自旋偏振相关极化势在低能电子散射中的应用
5
作者 袁建民 张志杰 唐荣奇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S1期185-185,共1页
在Padial和Norcross所提出的一个方法里,被广泛用于密度泛函理论中的相关势和极化长程热一起被应用于电子被原子分子散射的理论计算中,在我们前边的工作中把这种相关极化势和严格的交换作用一起应用在低能电子被惰性气体原子和碱土原子... 在Padial和Norcross所提出的一个方法里,被广泛用于密度泛函理论中的相关势和极化长程热一起被应用于电子被原子分子散射的理论计算中,在我们前边的工作中把这种相关极化势和严格的交换作用一起应用在低能电子被惰性气体原子和碱土原子的散射计算中。结果表明,密度泛函中的相关势可以替代低能电子散射计算中常用的含参数的cut-off fun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化势 电子散射 低能电子 密度泛函理论 散射计算 分子散射 散射过程 入射电子 开壳层 交换作用
下载PDF
解析波函数对类氦、类锂原子基态和激发态电子关联计算的应用
6
作者 陈健华 邹长城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S1期97-97,共1页
原子的能量和波函数是原子物理学中最基本的物理量。(艹勾)清泉教授等在单组态近似下,对前四个周期元素的原子基态解析波函数和能量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计算,取得了与H—F方法接近的结果。本文采用一种解析函数基,应用组态相互作用和多... 原子的能量和波函数是原子物理学中最基本的物理量。(艹勾)清泉教授等在单组态近似下,对前四个周期元素的原子基态解析波函数和能量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计算,取得了与H—F方法接近的结果。本文采用一种解析函数基,应用组态相互作用和多体微扰论方法,对类氦和类锂系列原子的基态和部分激发态进行了电子关联计算,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基态 组态相互作用 函数基 微扰论 多体 相对精度 轨道角动量 耦合态 二次量子化 开壳层
下载PDF
氢原子与惰性气体原子弹性碰撞截面的理论计算
7
作者 周显明 杨向东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S1期232-232,共1页
对于氢原子和惰性气体原子组成的系统,因为氢原子是开壳层原子,从理论上处理比处理闭合壳层的惰性气体原子系统要困难得多。又因氢在自然状态下为氢分子,从实验上直接测定由氢原子与其它原子组成的系统的性质也比较困难。所以,对这些系... 对于氢原子和惰性气体原子组成的系统,因为氢原子是开壳层原子,从理论上处理比处理闭合壳层的惰性气体原子系统要困难得多。又因氢在自然状态下为氢分子,从实验上直接测定由氢原子与其它原子组成的系统的性质也比较困难。所以,对这些系统的研究远不如对惰性气体原子间系统研究充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原子 碰撞截面 开壳层 氢分子 相互作用势 分波法 势阱 微分散射截面 薛定谔 总截面
下载PDF
可见光/钯催化的不对称串联去芳构化反应
8
作者 张莹 黄焕明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61-2062,共2页
钯催化的交叉偶联反应,作为有机合成中构建碳-碳键的核心技术,展现了其广泛的应用前景[1].此类反应通常基于双电子氧化还原机理进行.然而,随着可见光催化化学的飞速发展,当钯催化剂被可见光激发至激发态时,其单电子特性为引发新反应类... 钯催化的交叉偶联反应,作为有机合成中构建碳-碳键的核心技术,展现了其广泛的应用前景[1].此类反应通常基于双电子氧化还原机理进行.然而,随着可见光催化化学的飞速发展,当钯催化剂被可见光激发至激发态时,其单电子特性为引发新反应类型提供了可能,并与基态钯催化的交叉偶联反应形成了互补优势[2-3].例如,Glorius[4-6]和Gevorgyan[7]课题组分别利用氧化还原酯和烷基卤代物,成功实现了可见光/钯催化的自由基型烯丙基取代反应.这种基于开壳层物种的交叉偶联反应与先前的双电子反应截然不同,为碳-碳键的构建开辟了新的合成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偶联反应 钯催化 电子特性 卤代物 氧化还原 开壳层 可见光催化 碳键
原文传递
高氯酸铵热分解机理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杨洁 凌琳 +1 位作者 李玉学 吕龙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28-337,共10页
深入理解高氯酸铵的热分解机理,对于优化固体推进剂配方设计十分重要.我们采用对称破缺密度泛函方法(BS-UB3LYP/6-311+G(d,p)),对高氯酸铵的热分解机理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深入研究.首先,高氯酸铵通过质子转移,生成HClO_(4)和NH_(3),从... 深入理解高氯酸铵的热分解机理,对于优化固体推进剂配方设计十分重要.我们采用对称破缺密度泛函方法(BS-UB3LYP/6-311+G(d,p)),对高氯酸铵的热分解机理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深入研究.首先,高氯酸铵通过质子转移,生成HClO_(4)和NH_(3),从吸附态进入气相.进而高氯酸的Cl—OH键均裂,生成羟基自由基·OH和三氧化氯自由基·ClO_(3),它们优先和NH3反应,生成·NH_(2).·NH_(2)和HClO_(4)反应生成·ClO_(4)自由基,进而和NH_(3)反应生成H_(2)NO,再被自由基物种拔H生成NO.NO和·OH反应生成NO_(2),和·NH_(2)及·OH反应生成N_(2)O.这些产物与诸多实验观测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氯酸铵 热分解机理 broken-symmetry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BS-UDFT) 开壳层单重态双自由基 固体推进剂
原文传递
3-硝基-1,2,4-三唑-5-酮(NTO)热分解机理的对称破缺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凌琳 王健 +2 位作者 李婧 李玉学 吕龙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85-294,共10页
共价键均裂在含能分子的热分解过程中普遍存在,因此极为重要.然而,以往的理论研究通常用键能(ΔH,BDE)估算均裂能垒,因忽略了熵效应,必然造成较大误差.采用对称破缺密度泛函方法(BS-UB3LYP/6-311+G**),对含能分子3-硝基-1,2,4-三唑-5-酮... 共价键均裂在含能分子的热分解过程中普遍存在,因此极为重要.然而,以往的理论研究通常用键能(ΔH,BDE)估算均裂能垒,因忽略了熵效应,必然造成较大误差.采用对称破缺密度泛函方法(BS-UB3LYP/6-311+G**),对含能分子3-硝基-1,2,4-三唑-5-酮(NTO)的热分解机理进行了系统研究和梳理,计算了共价键均裂的过渡态及能垒.结果表明,C—NO_(2)键均裂和随后的自由基复合是最优途径,能垒为216.9 k J·mol^(-1)(523 K).随后产生的NO自由基通过多次“复合-均裂”过程促进三唑中间体开环,分解为HNCO,N_(2)O和CO等小分子,它们相互反应又生成NO_(2),N_(2)和CO_(2).这些分解产物与诸多实验观测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硝基-1 2 4-三唑-5-酮(NTO) 含能材料 热分解机理 BS-UDFT(Broken Symmetry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开壳层单重态双自由基 共价键均裂 理论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