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唐开成石经》在汉字发展史上的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吴丽君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2011年第4期24-27,共4页
《唐开成石经》是唐代正字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刊刻完成对唐代经籍用字起到了强有力的规范作用,使经籍用字混乱状况得以控制,对社会用字也产生了极大影响;其选字观念与"字样"书相比,更加趋于合理;对社会用字中的合理成分... 《唐开成石经》是唐代正字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刊刻完成对唐代经籍用字起到了强有力的规范作用,使经籍用字混乱状况得以控制,对社会用字也产生了极大影响;其选字观念与"字样"书相比,更加趋于合理;对社会用字中的合理成分进行了确认;同时使楷书在汉字中的地位得以巩固和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成石经 汉字 发展史
下载PDF
《唐开成石经》用字状况浅论
2
作者 吴丽君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34-37,共4页
《唐开成石经》是唐代正字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刊刻完成对唐代经籍用字起到了强有力的规范作用,使经籍用字混乱状况得以控制,对社会用字也产生了极大影响。在汉字优化理论和汉字构形学理论的指导下,对《唐开成石经》用字状况进行共... 《唐开成石经》是唐代正字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刊刻完成对唐代经籍用字起到了强有力的规范作用,使经籍用字混乱状况得以控制,对社会用字也产生了极大影响。在汉字优化理论和汉字构形学理论的指导下,对《唐开成石经》用字状况进行共时分析描述,展示其用字情况,探讨其对"字样"书汉字规范观念的继承和发展,说明它在汉字发展史上所起的重要作用,为今天的汉字规范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成石经 用字 规范
下载PDF
论开成石经对儒学群经汇集与传承的重要意义
3
作者 陈隆予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32-34,47,共4页
儒学群经的汇集始于孔子编定"六经",至汉代儒学受到尊崇,儒学群经的传承为朝廷所重视,熹平石经开创群经刻石的先例。开成石经上承熹平石经,为儒学群经刻石树立典范的方法,并把儒学群经由7种扩展到12种,将经文的字体由汉隶变... 儒学群经的汇集始于孔子编定"六经",至汉代儒学受到尊崇,儒学群经的传承为朝廷所重视,熹平石经开创群经刻石的先例。开成石经上承熹平石经,为儒学群经刻石树立典范的方法,并把儒学群经由7种扩展到12种,将经文的字体由汉隶变为唐楷;下启冯道印版"九经"和蜀石经,对儒学群经的汇集与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成石经 儒学群经 汇集 传承
下载PDF
《唐开成石经》刊刻的社会背景综述
4
作者 吴丽君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2005年第1期38-40,共3页
《唐开成石经》是唐代正字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刊刻完成对唐代经籍用字起到了强有力的规范作用,使经籍用字混乱状况得到了控制。作者从当时社会用字状况、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对《唐开成石经》刊刻的社会背景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社会背景 《唐开成石经 刊刻 经籍用字
下载PDF
唐代《开成石经》的刊刻与价值 被引量:2
5
作者 强跃 陈根远 《文博》 2015年第5期76-81,共6页
《开成石经》始刻于文宗大和七年十二月(834)年,开成二年(837)完成。凡刻《周易》等12种儒家经书,共114石。宋时移至府学北墉,即今西安碑林。是中国古代保存最早、最完好的儒家刻经。《开成石经》完整保存了迄今所见一些儒经的最早版本... 《开成石经》始刻于文宗大和七年十二月(834)年,开成二年(837)完成。凡刻《周易》等12种儒家经书,共114石。宋时移至府学北墉,即今西安碑林。是中国古代保存最早、最完好的儒家刻经。《开成石经》完整保存了迄今所见一些儒经的最早版本,完善了儒家经典核心的内容框架,是经过几代人研究校勘核定的标准经典。其大规模的槌拓、本乎书籍开本的行款设计,在技术推广与图书设计理念上,都是雕版印刷流行前的最后一次、规模盛大、影响深远的总预演。堪称中华文化的原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成石经 儒经 刊刻 价值
下载PDF
唐开成石经《论语》拓本考略
6
作者 吴辽东 《兰台世界(上旬)》 1993年第10期38-39,8,共3页
辽阳市档案馆所藏的一部石刻《论语》拓本,最近由本馆有关同志考证,并约请国家文物鉴定小组成员场仁恺先生勘定,确认为唐开成石经拓本。我们现将该拓本的相关情况加以介绍并略作考证,以期引起学术界和广大文史爱好者的关注。石经,即石... 辽阳市档案馆所藏的一部石刻《论语》拓本,最近由本馆有关同志考证,并约请国家文物鉴定小组成员场仁恺先生勘定,确认为唐开成石经拓本。我们现将该拓本的相关情况加以介绍并略作考证,以期引起学术界和广大文史爱好者的关注。石经,即石刻经书,是中国历史上极富特色的记载,传播文化的手段与工具,在印刷术出现以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成石经 市档案馆 文物鉴定 熹平石经 《孝经》 杨仁恺 五经博士 中国历史 国子祭酒 清代学者
下载PDF
唐“开成石经”补字概述 被引量:1
7
作者 芦桂兰 《碑林集刊》 1995年第1期90-97,共8页
西安碑林保存着一套石刻的儒家经典著作——十三经。凡131石,68万余字,被誉为我国最大的一座石质书库。这十三经刻石,除一部《孟子》为清康熙年间刻立外,《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 西安碑林保存着一套石刻的儒家经典著作——十三经。凡131石,68万余字,被誉为我国最大的一座石质书库。这十三经刻石,除一部《孟子》为清康熙年间刻立外,《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孝经》、《论语》、《尔雅》十二部经书均为唐文宗开成年间刊刻,故史称'开成石经',与'开成石经'同时刻立的还有唐人张参和唐玄度分别编写的《五经文字》和《九经字样》两部有助于读经的著作。'开成石经'原立于唐长安城务本坊国子监讲论堂之两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成石经 十二部经 务本坊 儒家经典著作 九经字样 五经文 《仪礼》 《孝经》 《尔雅》 西安碑林
原文传递
中国最大的石质书库——唐开成石经
8
作者 卢桂兰 李林娜 《碑林集刊》 1998年第1期32-38,共7页
碑刻分为纪事刻石和经典刻石两类,'纪事刻石者,纪当时之事实,刻石以表章之也。经典刻石者,古人之论著,籍刻石以流传之也。自有刻石以来,几莫非纪事文字。自‘熹平石经’以后,始有经典之刻,故传世诸刻,经典少而纪事多也。'①石... 碑刻分为纪事刻石和经典刻石两类,'纪事刻石者,纪当时之事实,刻石以表章之也。经典刻石者,古人之论著,籍刻石以流传之也。自有刻石以来,几莫非纪事文字。自‘熹平石经’以后,始有经典之刻,故传世诸刻,经典少而纪事多也。'①石经属于经典刻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成石经 熹平石经 九经字样 乾符 儒家思想 府学 务本坊 《孝经》 京兆府 郑覃
原文传递
《开成石经》——世界上最重的一部书
9
作者 林虹 《七彩语文(初中)》 2015年第1X期30-33,共4页
走进西安碑林博物馆的第一展室,仿佛走进一个宏大的石碑阵,其间矗立着一百多块高大宏伟的石碑,这就是著名的《开成石经》。石经,是刻在石碑、摩崖等石头上的经书。《开成石经》刻制于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因此,又名"唐石经"。它... 走进西安碑林博物馆的第一展室,仿佛走进一个宏大的石碑阵,其间矗立着一百多块高大宏伟的石碑,这就是著名的《开成石经》。石经,是刻在石碑、摩崖等石头上的经书。《开成石经》刻制于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因此,又名"唐石经"。它气势恢宏——由114块巨大的青石组成,每座石碑高216厘米,宽83至99厘米不等,两面都有文字,共镌刻了650252个字,内容包括了中国古代儒家最重要的12部典籍:《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孝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成石经 碑林博物馆 古代儒家 《孝经》 《仪礼》 《公羊传》 《尔雅》 汉魏 座石 崇宁
原文传递
佛家之开成石经——谈开成二年继文、继祥兄弟为先考所建之经幢
10
作者 赵耀辉 《青少年书法(青年版)》 2019年第8期32-42,共11页
马衡先生在《凡将斋金石丛稿》中谈及古代石刻佛经的种类时说:“其刻石之种类可分为三种:一曰摩崖,二曰碑,三曰幢。”[1]而就其实物遗存下来的多寡程度来看,经幢的数量是远多于摩崖和经碑的,从这方面也可以看出古人建造经幢的兴盛。经... 马衡先生在《凡将斋金石丛稿》中谈及古代石刻佛经的种类时说:“其刻石之种类可分为三种:一曰摩崖,二曰碑,三曰幢。”[1]而就其实物遗存下来的多寡程度来看,经幢的数量是远多于摩崖和经碑的,从这方面也可以看出古人建造经幢的兴盛。经幢原是由丝织品的幡幢发展而来,因其上以刊刻佛经和佛像为主要内容,而称为经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幢 石刻佛经 丝织品 开成石经 刻石 摩崖
原文传递
佛家之开成石经——谈开成二年继文、继祥兄弟为先考所建之经幢
11
作者 赵耀辉 《艺术品》 2019年第10期62-64,共3页
马衡在《凡将斋金石丛稿》中谈及古代石刻佛经的种类时说:“其刻石之种类可分为三种:一曰摩崖,二曰碑,三曰幢。”而就其实物遗存下来的多寡程度来看,经幢的数量是远多于摩崖和经碑的,从这方面也可以看出古人建造经幢的兴盛。经幢原是由... 马衡在《凡将斋金石丛稿》中谈及古代石刻佛经的种类时说:“其刻石之种类可分为三种:一曰摩崖,二曰碑,三曰幢。”而就其实物遗存下来的多寡程度来看,经幢的数量是远多于摩崖和经碑的,从这方面也可以看出古人建造经幢的兴盛。经幢原是由丝织品的幢幡发展而来,因其上以刊刻佛经和佛像为主要内容而称为经幢。其形状一般为八棱柱形,也有少量六棱、四棱以及圆柱形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幢 石刻佛经 圆柱形 开成石经 丝织品 刻石 摩崖 八棱柱
原文传递
唐《开成石经》展陈空间改造与原址保护的意义
12
作者 杨兵 《碑林集刊》 2020年第1期-,共8页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七次将儒家经典镌刻于石的活动,分别是东汉《熹平石经》、曹魏《正始石经》、唐《开成石经》、后蜀《广政石经》、北宋《嘉石经》、南宋《绍兴石经》和清《乾隆石经》。在这七种石经刻石中,西安碑林博物馆收藏有...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七次将儒家经典镌刻于石的活动,分别是东汉《熹平石经》、曹魏《正始石经》、唐《开成石经》、后蜀《广政石经》、北宋《嘉石经》、南宋《绍兴石经》和清《乾隆石经》。在这七种石经刻石中,西安碑林博物馆收藏有《熹平石经》《正始石经》《开成石经》三种。其中唐《开成石经》(图一)以其碑石数量的完整性,内容的准确性,享有"古本之终,今本之祖"1的赞誉,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始石经 《熹平石经 乾隆石经 开成石经 西安碑林博物馆 儒家经典 曹魏 刻石
原文传递
开成石经在儒经传承中“今本之祖”地位述略
13
作者 段志凌 《碑林集刊》 2019年第1期148-152,共5页
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思想成功地通过中央政权的力量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支配中国思想领域长达两千多年,影响极为深远。作为儒家思想的核心,儒家经典由"五经"发展至"十三经",... 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思想成功地通过中央政权的力量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支配中国思想领域长达两千多年,影响极为深远。作为儒家思想的核心,儒家经典由"五经"发展至"十三经",受到历代统治者推崇,在国家政治生活和思想文化方面占据了正统地位。由于古代经籍在辗转传抄过程中会产生讹谬,自东汉起遂有政府将儒经文本校对、统一版本后刊刻于石,作为官方定本,供士子儒生取正,即称"石经"。石经是古代经学传播的主要方式,它承载着典籍、版本、校勘、正字等功能。自汉至清代,我国历史上由政府主导大规模刻经活动共有7次:熹平石经、正始石经、开成石经、广政石经、嘉祐石经、绍兴石经和乾隆石经。这些石经皆刻立于国家最高学府——太学(隋以后称"国子监"),成为儒家经典的范本,以为万世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儒家思想 正始石经 熹平石经 开成石经 国子监 历代统治者
原文传递
西安碑林镇馆之宝《开成石经》
14
作者 赵刚 《书法》 2015年第7期158-159,共2页
《开成石经》刊刻于大和七年(八三三)至开成二年(八三七),原石立于唐长安城务本坊的国子监内,宋时移至府学北墉,即现址。在西安碑林第一展室内的《开成石经》共有刻石一百十四块,每石两面刻,计二百二十八面,六十五万零二百五十二字。
关键词 开成石经 西安碑林 务本坊 府学 唐长安城 碑林博物馆 二字 八面 陕西省博物馆 中国文献
原文传递
玉吅读碑——开成石经与西安碑林
15
作者 王家葵 《书法》 2019年第8期64-65,共2页
孔子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所以大臣死后能够获得'文'的谥号是很高的荣耀,唐代韩文公(愈)、宋代朱文公(熹),都是实至名归。可对皇帝而言,庙号'文宗',却总是和孱弱无能绑定在一起,实在算不上好。... 孔子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所以大臣死后能够获得'文'的谥号是很高的荣耀,唐代韩文公(愈)、宋代朱文公(熹),都是实至名归。可对皇帝而言,庙号'文宗',却总是和孱弱无能绑定在一起,实在算不上好。唐文宗李昂是穆宗李恒次子,敬宗李湛之弟,宝历二年(八二六)宪宗遇害,李昂被宦官拥立,昏头昏脑地做了皇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成石经 《左传》 李阳冰
原文传递
開成石經《周易》校理
16
作者 顧永新 《经学文献研究集刊》 2021年第1期74-128,共55页
開成石經是目前存世最早、最系統、最完整且直接與近古時代通行刻本相關聯的經書文本,爲刻本系統的不祧之祖,五代監本九經(經注本)的經文即逕以爲底本。開成石經形成了穩定的、標準化的經書文本,使經書得以平穩地從寫本時代過渡到刻本時... 開成石經是目前存世最早、最系統、最完整且直接與近古時代通行刻本相關聯的經書文本,爲刻本系統的不祧之祖,五代監本九經(經注本)的經文即逕以爲底本。開成石經形成了穩定的、標準化的經書文本,使經書得以平穩地從寫本時代過渡到刻本時代,奠定了今本的文本基礎。本文以宋刻本通校開成石經《周易》,兼及諸如《釋文》《集解》《舉正》及《五經文字》《九經字樣》等能够反映唐代或唐前文本樣貌的異文資料,同時纂集清人相關校勘成果,分别從明人補字、磨改旁注及異文、《文字》《字樣》引《易》等四個方面對石經進行梳理,目的是全面、系統地揭示石經的文本樣貌和文本特徵,探求《周易》文本從寫本時代進入刻本時代的遞嬗規律性,以資當今研究者更多、更好、更科學地利用石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開成石經 《周易》 校勘
原文传递
唐《石台孝经》《开成石经》与孔庙位置关系考
17
作者 杨兵 《碑林集刊》 2018年第1期311-320,共10页
西安碑林博物馆是以收藏石刻文物为主的专题性遗址类博物馆,现所在地为西安孔庙。西安孔庙建在府学街与咸宁学街之间,是北宋崇宁二年(1103)迁建此地的。其前身可追溯到唐代务本坊国子监太学。西安孔庙院中建有书法殿堂,经史宝库——碑林... 西安碑林博物馆是以收藏石刻文物为主的专题性遗址类博物馆,现所在地为西安孔庙。西安孔庙建在府学街与咸宁学街之间,是北宋崇宁二年(1103)迁建此地的。其前身可追溯到唐代务本坊国子监太学。西安孔庙院中建有书法殿堂,经史宝库——碑林,其中有儒家经典唐《石台孝经》与《开成石经》。二石经居于孔庙中轴线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成石经 《石台孝经》 位置关系
原文传递
蜀石經所見《周禮·考工記》文本管窺
18
作者 虞萬里 《岭南学报》 2023年第1期165-195,共31页
唐石經被稱爲是“古本之終,今本之祖”。蜀石經是否與唐石經同祖太和舊本,以及蜀石經對後唐長興本、宋景德本以下有何影響,都是經典文本流傳中不可忽視的環節。以蜀石經《周禮·考工記》殘拓爲對象,從文獻和文字兩方面考察,推知蜀... 唐石經被稱爲是“古本之終,今本之祖”。蜀石經是否與唐石經同祖太和舊本,以及蜀石經對後唐長興本、宋景德本以下有何影響,都是經典文本流傳中不可忽視的環節。以蜀石經《周禮·考工記》殘拓爲對象,從文獻和文字兩方面考察,推知蜀石經與開成石經同祖兼有經注的太和舊本,唯開成石經僅取其經文而略加校勘,蜀石經則兼取經注,故蜀石經注文大致是太和舊本的面貌;長興本注文是在太和舊本基礎上廣收衆本再經校勘的文本,所以與蜀石經注文有不小的差異,張■《石經注文考異》是其見證。蜀石經注文中略可窺見唐代太和本以前的一些影子,但其校勘粗疏,留下不少譌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開成石經 蜀石經 周禮考工記 祖本 宋刻本
下载PDF
“张参”生平及《五经文字》流传问题考辨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元春 王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9-108,共10页
在汉字规范史上,唐代张参的《五经文字》是里程碑式的官方文件,极具经学、史学、文献学研究价值。然而因史籍对《五经文字》作者张参记述过于简略,导致相关研究结论多有分歧。文章根据两《唐书》记载及唐代提到"张参"的文献... 在汉字规范史上,唐代张参的《五经文字》是里程碑式的官方文件,极具经学、史学、文献学研究价值。然而因史籍对《五经文字》作者张参记述过于简略,导致相关研究结论多有分歧。文章根据两《唐书》记载及唐代提到"张参"的文献十六条,逐条梳理后认为,国子司业张参大致生于唐睿宗朝(710-712)至开元初年,重名者李勉幕府判官"张参"、唐人诗文中"张三"均非《五经文字》作者张参。文章还得出结论:《五经文字》成于众手,作者还应包括颜传经等儒官;是书收字量非《序例》上自云数字,实为3250;收字范围十一经,并无《孝经》;成书过程及流传,乃先由大历张参朱批墙上、颜传经等整理、书于论堂屋壁、大和元年改刻木板、九年镵于开成石经之末、乾符三年孙自牧以家本勘误、明嘉靖乙卯地震损毁、清马曰璐依宋拓雕版等,终致今并无完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参 《五经文字》 字样学 开成石经 正字运动
下载PDF
唐代的正字运动与儒学经典用字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康国章 《殷都学刊》 2022年第3期112-117,共6页
以五经为代表的儒学经典用字异文数量很大,且情况复杂,历代学者在考订经典异文上耗费了很多精力。唐代的正字运动规模宏大,学术硕果主要有颜师古《五经定本》、张参《五经文字》、唐玄度《新加九经字样》及开成石经,它们不仅对经典用字... 以五经为代表的儒学经典用字异文数量很大,且情况复杂,历代学者在考订经典异文上耗费了很多精力。唐代的正字运动规模宏大,学术硕果主要有颜师古《五经定本》、张参《五经文字》、唐玄度《新加九经字样》及开成石经,它们不仅对经典用字的传承起到了规范作用,还大大增强了传统文字学的实用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正字运用 《五经定本》 《五经文字》 《新加九经字样》 开成石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