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随课微写,破解文本表达的智慧密码 被引量:1
1
作者 杨丽 《四川教育》 2017年第Z1期43-43,共1页
微写作主题单纯,针对性强,于表达方式上写景、状物、叙事、议论或抒情只能侧重一二。那么在课堂实践中,我们该如何让这样的微写作更具实效性,让我们的语文教学真正实现一种理性回归?一、微之有形——微在文体特色点依据不同文体特点,我... 微写作主题单纯,针对性强,于表达方式上写景、状物、叙事、议论或抒情只能侧重一二。那么在课堂实践中,我们该如何让这样的微写作更具实效性,让我们的语文教学真正实现一种理性回归?一、微之有形——微在文体特色点依据不同文体特点,我们在提升学生阅读同类文章能力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巧妙构思,生花妙笔的由来,寻找随课微写的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表达 鸟的天堂 写作 场景描写 于永正 《观潮》 语文教学
下载PDF
从记者帮忙捉奸谈情感纠纷报道的伦理隐忧
2
作者 杨建宇 《青年记者》 2010年第6Z期5-6,共2页
去年《南方都市报》一则《带着记者丈夫敲门捉奸》的报道(下文简称《捉奸》),引起了人们对传媒参与情感纠纷事件分寸的热议。在这则新闻里,记者欣然接受一位男性当事人的"托请",
关键词 纠纷事件 故事化 私人生活 策划活动 写作方式 社会场景 公众利益 采访方式 文本特征 道德评价
下载PDF
有效追问 突破难点——以《凡卡》教学为例
3
作者 郑晓莉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4年第3期57-57,59,共2页
追问是课堂提问的一种方式,是引导学生深层思考的教学手段,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乐于探究,勤于思考,促进学生发展。它符合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的理念。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把握时... 追问是课堂提问的一种方式,是引导学生深层思考的教学手段,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乐于探究,勤于思考,促进学生发展。它符合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的理念。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把握时机适时追问,有助于引领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感悟文章的表达方法,使学生受到写作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凡卡》是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深入文本,感受凡卡学徒生活的悲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卡 小学语文阅读 深层思考 极度痛苦 写作方法 人教版 生活场景 乡村生活 文本理解 课文内容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英语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4
作者 王小园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上半月)》 2024年第5期55-55,共1页
1.读前:整合意境深度关联,激活写作动机。在小学英语读写结合教学过程中,基于深度学习理念的要求,教师在读前环节的设计中,可以结合阅读文本创设与生活场景有关联的学习情境,利用学生的真实生活体验创设驱动性学习任务,将他们对阅读内... 1.读前:整合意境深度关联,激活写作动机。在小学英语读写结合教学过程中,基于深度学习理念的要求,教师在读前环节的设计中,可以结合阅读文本创设与生活场景有关联的学习情境,利用学生的真实生活体验创设驱动性学习任务,将他们对阅读内容的好奇心激发出来,并通过与他们的深度互动引出与阅读文本有关的写作主题。2.读中:巧妙引导聚焦思维,收集写作信息。在读中环节,教师要带领学生深度理解文本内容并且在对文本信息进行分析、判断的过程中,引导他们通过主动探究的方式寻找各种问题的答案,通过阅读分析的方式获取写作中需要的各种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阅读文本 小学英语 写作动机 主动探究 学习理念 生活体验 生活场景
原文传递
罗伯特·勒帕吉的视觉戏剧构作
5
作者 高永杰 安静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2-115,共14页
视觉戏剧构作是一种以视觉逻辑而非文学逻辑为核心的创作方式,它体现了罗伯特·勒帕吉标志性戏剧美学的本质—非文字的、视觉的、多含义的。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描述勒帕吉的视觉戏剧构作:开放性文本—场景写作、电影化—蒙太奇美学... 视觉戏剧构作是一种以视觉逻辑而非文学逻辑为核心的创作方式,它体现了罗伯特·勒帕吉标志性戏剧美学的本质—非文字的、视觉的、多含义的。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描述勒帕吉的视觉戏剧构作:开放性文本—场景写作、电影化—蒙太奇美学和机器主义—诡计。开放性文本—场景写作指向勒帕吉对待文本的态度和其创作方式。电影化—蒙太奇美学指向戏剧的视觉呈现和其开放性结构。机器主义—诡计体现其演出的核心是变形和联想,并指向其戏剧是一种转换仪式。本文通过梳理与探究勒帕吉的视觉戏剧构作,理清其创作本质,试图为戏剧从业者提供创作参考和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性文本—场景写作 电影化—蒙太奇美学 机器主义—诡计
原文传递
梦想表述与诗意生成
6
作者 张德明 《诗刊》 2021年第15期47-48,共2页
新世纪以来的中国新诗,一直保持着与日常生活和当下境遇的亲密无间的关系,由此,贴近当下现场、反映生活场景和身边琐事的及物写作几乎成为了新世纪诗歌中最为通常的艺术表达形式,这种表达形式有利于让新诗有效地散逸出充满人间情味的烟... 新世纪以来的中国新诗,一直保持着与日常生活和当下境遇的亲密无间的关系,由此,贴近当下现场、反映生活场景和身边琐事的及物写作几乎成为了新世纪诗歌中最为通常的艺术表达形式,这种表达形式有利于让新诗有效地散逸出充满人间情味的烟火气,也有利于读者通过诗歌文本来直观理解当下现实生活和当代人的生命体验与情感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诗 生活场景 新世纪诗歌 诗歌文本 情感世界 现实生活 及物写作 直观理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