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路小切口开胸入路治疗高段胸椎结核 被引量:5
1
作者 赵宙 王伟 曾小军 《实用骨科杂志》 2017年第6期542-544,共3页
目的讨论前路小切口开胸入路治疗高段胸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1月至2016年4月共完成前路小切口开胸入路治疗高段胸椎结核病例9例,男6例,女3例;年龄25~62岁,平均37岁。结核病灶位于T_(3~5)1例,T_(3~4)3例,T4~54例,T_(6~7)1例。... 目的讨论前路小切口开胸入路治疗高段胸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1月至2016年4月共完成前路小切口开胸入路治疗高段胸椎结核病例9例,男6例,女3例;年龄25~62岁,平均37岁。结核病灶位于T_(3~5)1例,T_(3~4)3例,T4~54例,T_(6~7)1例。神经功能ASIA分级:C级2例,D级7例。术前胸椎后凸Cobb角16°~39°,平均为(26±3.7)°。所有患者均采用前路小切口开胸入路病灶清除加植骨内固定术,术后行抗结核治疗,观察脊柱稳定性及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10~25个月,平均16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发生肺部感染、呼吸衰竭等并发症。植骨骨性融合时间3~6个月,平均4个月。患者神经症状均完全恢复,胸背部疼痛症状消失,术前胸椎后凸Cobb角10°~20°,平均为(15±2.1)°。结论前路小切口开胸手术有创伤小、病灶清除彻底、减压充分、植骨融合确切等优点,疗效可靠,尤其适应于上胸段结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结核 病灶清除 植骨融合 小切口开胸入路
下载PDF
完全腹腔镜下经腹入路与经腹联合开胸手术入路治疗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宋舜尧 韩璐 +1 位作者 袁庆忠 孙作成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20年第10期1259-1265,共7页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下经腹食管裂孔入路与经腹联合开胸手术入路治疗对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围手术期疗效及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潍坊市人民医院普外科(胃肠外科)诊断为SiewertⅡ型AE...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下经腹食管裂孔入路与经腹联合开胸手术入路治疗对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围手术期疗效及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潍坊市人民医院普外科(胃肠外科)诊断为SiewertⅡ型AEG患者,根据手术入路方式分为经腹入路组(经腹组)和经腹联合开胸手术入路组(经胸腹组),比较2组患者的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42例AEG患者,经腹组83例,经胸腹组59例,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组织学分化程度、TNM分期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输血量以及输血患者比例方面,经腹组均优于经胸腹组(P<0.05);在术后住院时间、镇痛药应用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撤离心电监护时间方面,经腹组亦早于经胸腹组(P<0.05);2组患者均无近端手术切口阳性;经腹组清扫淋巴结数量和淋巴结转移数量较经胸腹组少(P<0.05),但2组淋巴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腹组总并发症发生率较经胸腹组更低(χ^2=9.871,P=0.002)。经腹组中位生存时间39个月,经胸腹组中位生存时间34个月,2组患者的生存情况经Kaplan-Meier分析未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81,P=0.596)。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现,肿瘤TNM分期和淋巴结阳性率是影响SiewertⅡ型AEG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从本研究结果看,SiewertⅡ型AEG患者采用经腹食管裂孔入路与经胸腹联合入路相比,手术时间更短,术后并发症更少,围术期预后更佳,对于部分高龄合并心肺功能较差、不能耐受经胸手术的患者可选择完全腹腔镜下经腹食管裂孔入路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 SiewertⅡ型 完全腹腔镜 经腹食管裂孔 经腹联合手术 安全性
原文传递
1种新的横向主动脉缩窄大鼠模型构建方法
3
作者 李晓莉 蒋智渊 《广西医学》 CAS 2023年第10期1184-1187,1199,共5页
目的探索1种更优化的横向主动脉缩窄大鼠模型构建方法,为更好地研究压力超负荷诱导的心肌肥厚提供研究基础。方法将36只大鼠分为实验组、胸骨切开组、对照组,每组12只。实验组采用横断大鼠距胸骨约0.5 cm的左侧第3肋骨,经左侧第2、3肋... 目的探索1种更优化的横向主动脉缩窄大鼠模型构建方法,为更好地研究压力超负荷诱导的心肌肥厚提供研究基础。方法将36只大鼠分为实验组、胸骨切开组、对照组,每组12只。实验组采用横断大鼠距胸骨约0.5 cm的左侧第3肋骨,经左侧第2、3肋间隙开胸后结扎主动脉弓的方法构建横向主动脉缩窄大鼠模型;胸骨切开组采用传统的直接切开胸骨后结扎主动脉弓的方法构建横向主动脉缩窄大鼠模型;对照组的开胸方法和胸骨切开组一致,但不进行主动脉弓结扎。比较实验组和胸骨切开组的大鼠存活率和手术时间。观察3组大鼠术后一般情况,术后4周采用心脏超声仪测量3组大鼠的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d)、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利用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3组大鼠心脏组织形态学变化和胶原纤维沉积情况。结果实验组、胸骨切开组、对照组分别有1只、6只、3只大鼠死亡,存活率分别为91.7%、50.0%、75.0%。实验组的大鼠存活率高于胸骨切开组,手术时间短于胸骨切开组(均P<0.05)。实验组和胸骨切开组大鼠的IVSTd和LVPWTd均较对照组大鼠增厚(均P<0.05),但实验组和胸骨切开组上述两个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HE染色和Masson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和胸骨切开组大鼠心肌组织水肿、炎症细胞浸润和胶原纤维沉积增加。结论与传统经胸骨正中开胸并结扎主动脉弓制备横向主动脉缩窄大鼠模型相比,采用横断距胸骨约0.5 cm的左侧第3肋骨,经第2、3肋间开胸后结扎主动脉弓的方法构建横向主动脉缩窄大鼠模型,手术时间更短,动物存活率更高,且两种模型构建方法在诱导心肌肥厚方面的效果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向主动脉缩窄 开胸入路 心肌肥厚 大鼠 动物模型构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