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89篇文章
< 1 2 1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开颅夹闭手术和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谭皓 唐权伟 +4 位作者 李世权 吴学平 侯成林 戴正军 秦保平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7期26-28,共3页
目的:探讨开颅夹闭手术和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3年3月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30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83)和研究组(n=47)。对照... 目的:探讨开颅夹闭手术和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3年3月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30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83)和研究组(n=47)。对照组实施开颅夹闭手术,研究组实施介入栓塞术。比较两组临床效果、临床指标、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治疗效果总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颅夹闭手术和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的临床效果相当,但介入栓塞术手术时间短,手术创伤小,更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裂动脉瘤 夹闭手术 介入栓塞治疗
下载PDF
分析血管内介入治疗与显微镜下开颅手术夹闭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效果差异
2
作者 高磊 郑玉梅 《系统医学》 2024年第4期141-143,147,共4页
目的 比较血管内介入治疗与显微镜下开颅手术夹闭针对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6月—2023年5月济南市济阳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7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n=48)采用显微... 目的 比较血管内介入治疗与显微镜下开颅手术夹闭针对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6月—2023年5月济南市济阳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7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n=48)采用显微镜下开颅手术夹闭治疗,观察组(n=49)实施血管内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92%)高于对照组(7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76,P=0.012)。观察组术后3个月的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内皮素-1水平低于对照组,一氧化氮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在开展对颅内动脉瘤的治疗中,血管内介入治疗比显微镜下开颅手术夹闭效果更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血管内介入治疗 显微镜下手术夹闭 治疗效果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显微动脉瘤夹闭手术时机对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3
作者 刘健 刘丛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7期849-852,共4页
目的探究显微动脉瘤夹闭手术时机对颅内动脉瘤(IA)破裂患者临床疗效和预后的影响。方法搜集2020-05—2023-05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96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发病至手术时间分为超早期组(24 h内)49例和早期组(24~72... 目的探究显微动脉瘤夹闭手术时机对颅内动脉瘤(IA)破裂患者临床疗效和预后的影响。方法搜集2020-05—2023-05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96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发病至手术时间分为超早期组(24 h内)49例和早期组(24~72 h)47例,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发症和预后情况。结果2组患者手术完全夹闭率和术中IA再破裂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1.84%比85.11%,6.12%比4.26%,P>0.05)。超早期组术前IA再破裂发生率低于早期组(0比12.77%,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早期组(16.33%比34.04%,P<0.05),预后良好率高于早期组(85.71%比68.09%,P<0.05)。结论在IA破裂24 h内的超早期进行显微动脉瘤夹闭手术疗效优于发病后24~72 h,超早期手术能够降低术前IA再破裂风险,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动脉瘤破裂 显微动脉瘤夹闭 手术时机 预后
下载PDF
早期手术夹闭与介入栓塞治疗前循环不同部位出血性颅内动脉瘤患者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4
作者 邵明辰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8期0118-0121,共4页
探讨早期手术夹闭与介入栓塞治疗前循环不同部位出血性颅内动脉瘤患者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 选择我院自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因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共计17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动脉瘤位置、形态、临... 探讨早期手术夹闭与介入栓塞治疗前循环不同部位出血性颅内动脉瘤患者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 选择我院自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因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共计17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动脉瘤位置、形态、临床症状、单发多发等给予手术夹闭与介入治疗,对比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1)早期手术夹闭与介入栓塞治疗前循环不同部位出血性颅内动脉瘤,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效果,改善神经损伤因子水平;(2)早期手术夹闭与介入栓塞治疗前循环不同部位出血性颅内动脉瘤,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barthel评分,降低复发风险;(3)早期手术夹闭与介入栓塞治疗前循环不同部位出血性颅内动脉瘤,能够明显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手术夹闭 早期介入栓塞治疗 前循环出血性动脉瘤 疗效 安全性分析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围手术期应用阶梯式护理的效果
5
作者 叶雅顺 鲁红梅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17期19-21,共3页
目的分析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围手术期应用阶梯式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我院经介入手术治疗的6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患者... 目的分析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围手术期应用阶梯式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我院经介入手术治疗的6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阶梯式护理,对比分析两组颅内动脉瘤患者恢复情况、生活质量评分、焦虑、抑郁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恢复良好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护理后,观察组颅内动脉瘤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围手术期应用阶梯式护理能有效促进患者病情恢复效果提升,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介入治疗 手术 阶梯式护理
下载PDF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开颅夹闭术后血清KLF5 mRNA和lncRNA NEAT1表达及其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6
作者 周真真 王琦 +1 位作者 张旋 马美娜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20期3017-3021,3025,共6页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开颅夹闭术后血清Kruppel样因子5(KLF5)微小RNA(mRNA)和长链非编码RNA核富含丰富的转录本1(lncRNA NEAT1)表达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4月在该院进行开颅夹闭术的110例动脉瘤...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开颅夹闭术后血清Kruppel样因子5(KLF5)微小RNA(mRNA)和长链非编码RNA核富含丰富的转录本1(lncRNA NEAT1)表达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4月在该院进行开颅夹闭术的110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根据认知功能的评分分为认知功能正常(≥26分,对照组)和认知功能障碍(<26分,研究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清KLF5 mRNA和lncRNA NEAT1水平;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评定患者的认知功能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血清KLF5 mRNA与lncRNA NEAT1的相关性及二者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KLF5 mRNA和lncRNA NEAT1水平单独及二者联合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价值。结果对照组纳入67例患者,研究组纳入43例患者。术后早期研究组血清KLF5 mRNA和lncRNA NEAT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术后早期血清KLF5 mRNA和lncRNA NEAT1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MMSE和MoCA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KLF5 mRNA和lncRNA NEAT1水平呈正相关(P<0.05),且二者均与MMSE和MoCA评分均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KLF5 mRNA、lncRNA NEAT1高表达均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KLF5 mRNA诊断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14,lncRNA NEAT1诊断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AUC为0.872,二者联合诊断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AUC为0.950,二者联合诊断优于KLF5和lncRNA NEAT1各自单独诊断(Z联合vs.KLF5mRNA=2.547、Z联合vs.lncRNA NEAT1=3.268,P<0.05)。结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开颅夹闭术后血清KLF5 mRNA和lncRNA NEAT1表达升高与认知功能障碍有关,二者联合检测可以更好地预测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夹闭 Kruppel样因子5 长链非编码RNA核富含丰富的转录本1 认知功能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7
作者 苏微微 吴伟 赖翠翠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4年第9期166-170,共5页
目的:调查动脉瘤夹闭手术患者医院感染情况,分析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神经外科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的2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目的:调查动脉瘤夹闭手术患者医院感染情况,分析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神经外科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的2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282例动脉瘤夹闭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1.63%,医院感染例次发生率为24.1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动脉瘤破裂、术前GCS评分、术前HH评分、侵入性操作、术后入住ICU、住院时间、深静脉血栓、头部引流管留置时间、手术持续时间10个因素对动脉瘤夹闭手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影响显著,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入住ICU、年龄大于65岁、腰椎穿刺及腰大池引流是动脉瘤夹闭手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动脉瘤夹闭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高,感染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入住ICU、年龄大于65岁、腰椎穿刺及腰大池引流是动脉瘤夹闭手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夹闭手术 医院感染 病原菌
下载PDF
显微镜下开颅夹闭前交通动脉瘤术后迟发性脑梗死的影响因素分析
8
作者 封暴 余意 +4 位作者 夏浩 吴俊逸 于佩名 任寅 朱玉辐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第7期136-140,共5页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行开颅夹闭前交通动脉瘤手术后迟发性脑梗死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7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显微镜下开颅夹闭前交通动脉瘤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行开颅夹闭前交通动脉瘤手术后迟发性脑梗死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7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显微镜下开颅夹闭前交通动脉瘤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术后发生迟发性脑梗死的影响因素。结果在140例患者中,有13例(9.3%)患者术后出现了迟发性脑梗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Hunt-Hess等级评分、改良Fisher分级、术中前交通动脉瘤破裂、动脉瘤形态不规则、术中应用吲哚菁绿荧光造影、术中应用罂粟碱、术中行脑室穿刺引流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改良Fisher分级和术中前交通动脉瘤破裂为发生术后迟发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中应用吲哚菁绿荧光造影为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改良Fisher分级和术中前交通动脉瘤破裂被确认为显微镜下行开颅夹闭前交通动脉瘤术后发生迟发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中应用吲哚菁绿荧光造影可以有效降低术后迟发性脑梗死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通动脉瘤 夹闭手术 术后迟发性脑梗死 影响因素
下载PDF
CT灌注成像评估颅内动脉瘤介入与夹闭手术的效果
9
作者 陈阳 徐爱民 田成斌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7期783-784,共2页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评估颅内动脉瘤介入与夹闭手术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94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介入组(52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和夹闭组(42例,开颅瘤颈夹闭术)。两组患者均行CT灌注成像检...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评估颅内动脉瘤介入与夹闭手术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94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介入组(52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和夹闭组(42例,开颅瘤颈夹闭术)。两组患者均行CT灌注成像检查,比较两组CT灌注参数、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不同预后患者CT灌注参数。结果术后12 h,介入组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均高于夹闭组(P<0.05)。两组平均通过时间(M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介入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69%,低于夹闭组的38.10%(P<0.05)。血管痉挛患者CBV、CBF低于非血管痉挛患者,脑梗死患者CBF低于非脑梗死患者(P<0.05)。结论CT灌注成像评估颅内动脉瘤介入与夹闭手术的效果显著,能够预测血管痉挛、脑梗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介入 瘤颈夹闭 CT灌注成像
下载PDF
介入栓塞术与开颅夹闭术治疗急性期前交通动脉瘤破裂的临床疗效分析
10
作者 陈阳 蔡菁 +3 位作者 宗艺 张朋杰 李健 刘于海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2期1-5,共5页
目的对比介入栓塞术与开颅夹闭术治疗急性期前交通动脉瘤破裂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急性期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介入栓塞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开颅夹闭术治疗。对比两组... 目的对比介入栓塞术与开颅夹闭术治疗急性期前交通动脉瘤破裂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急性期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介入栓塞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开颅夹闭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程度、预后良好率及手术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预后、健康状况、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术中出血量(23.27±4.50)ml少于对照组的(120.65±24.76)ml,手术时间(1.98±1.03)h、术后卧床时间(4.89±0.74)d、住院时间(14.25±1.98)d短于对照组的(3.45±1.20)h、(5.94±0.95)d、(17.34±2.67)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2、3天,实验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分别为(4.46±1.21)、(3.85±1.16)、(3.37±0.82)分,均低于对照组的(7.52±1.67)、(6.94±1.41)、(6.15±1.3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预后良好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8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较本组手术前降低,且实验组血清CRP(5.89±1.06)mg/L、PCT(0.46±0.15)ng/L、TNF-α(10.83±2.07)μg/L均低于对照组的(7.02±1.27)mg/L、(0.69±0.23)ng/L、(13.49±2.46)μ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评分均较本组手术前降低,卡氏功能状态量表(KPS)评分、Barthel指数均较本组手术前升高,且实验组NIHSS评分(17.90±1.34)分、mRS评分(1.73±0.45)分低于对照组的(19.74±1.53)、(2.45±0.62)分,KPS评分(67.13±3.48)分、Barthel指数(82.96±7.15)分高于对照组的(63.52±2.34)、(74.85±6.56)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生理、心理、环境及社会关系评分均较本组手术前升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期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相比于开颅夹闭术,介入栓塞术在减轻手术创伤和术后疼痛感方面具有优势,有利于加快患者术后康复,促使其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改善预后,提升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急性期前交通动脉瘤破裂 介入栓塞术 夹闭
下载PDF
脑血管内介入与开颅手术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的临床研究
11
作者 王彬 农胜德 +1 位作者 叶静 韦聘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12期77-80,共4页
目的比较脑血管内介入与开颅手术对颅内微小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颅内微小动脉瘤病例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实验组(n=45)与对照组(n=35)。对照组行开颅夹闭手术治疗,实验组行脑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动... 目的比较脑血管内介入与开颅手术对颅内微小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颅内微小动脉瘤病例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实验组(n=45)与对照组(n=35)。对照组行开颅夹闭手术治疗,实验组行脑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动脉致密闭塞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治疗费用与治疗时间、预后情况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等指标,评价两种治疗手段差异。结果对两组动脉致密闭塞率进行对比,实验组术后致密闭塞率为66.67%,对照组为57.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费用对比,实验组总花费为(13.58±1.22)万元,远远高于对照组(7.65±1.14)万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实验组住院时间与康复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均能够有效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其中脑血管内介入手段对患者创伤较小,术后恢复速度较快,能够明显缩短住院时间与康复时间,但花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手术 脑血管介入手术
下载PDF
循证优化后的精细化手术室护理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2
作者 刘丹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5期0089-0092,共4页
探究循证优化后的精细化手术室护理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38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分为人数各占一半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传统护理和循证优化后的精细化手术室护理。比较两组生活质量、并发症及护理满意... 探究循证优化后的精细化手术室护理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38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分为人数各占一半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传统护理和循证优化后的精细化手术室护理。比较两组生活质量、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6.84%低于对照组5.26%(P<0.05)。观察组对护理总满意率100%高于对照组68.42%(P<0.05)。结论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采取循证优化后的精细化手术室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夹闭 精细化手术室护理 循证优化 效果评估
下载PDF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及开颅夹闭术治疗脑动脉瘤的效果及对患者预后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高强 周肖东 王莹 《当代医学》 2023年第10期17-20,共4页
目的探究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开颅夹闭术治疗脑动脉瘤的效果及对患者预后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本院收治的66例脑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3例。观察组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对照组行开颅... 目的探究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开颅夹闭术治疗脑动脉瘤的效果及对患者预后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本院收治的66例脑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3例。观察组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对照组行开颅夹闭术,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血清学指标[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Barthel指数(BI)、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生命质量[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围手术期指标、预后结局、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前,两组sICAM-1、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两组sICAM-1、TNF-α水平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BI、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两组BI评分均高于术前,NIHS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生理职能(RP)、生理机能(PF)、躯体疼痛(BP)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两组RP、PF、BP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预后良好率为96.97%,高于对照组的75.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12%,低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效果显著,能改善患者血清学指标,减轻手术创伤及神经功能缺损,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预后良好率与生命质量,缩短病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 夹闭 动脉瘤 预后良好率
下载PDF
颅内破裂动脉瘤开颅夹闭术后继发低钠血症的影响因素及治疗分析
14
作者 戴锟 朱昀 +5 位作者 孙晓欧 尤万春 马超 王伟 季骋远 王中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3年第9期566-568,572,共4页
目的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开颅夹闭术后继发低钠血症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开颅夹闭术治疗的102例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术后1周内血钠连续两次低于135 mmol/L诊断为低钠血症,多因素logistic回... 目的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开颅夹闭术后继发低钠血症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开颅夹闭术治疗的102例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术后1周内血钠连续两次低于135 mmol/L诊断为低钠血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低钠血症的危险因素;根据病人低钠血症原因[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SIADH)和脑盐耗综合征(CSWS)]给予针对性治疗。结果102例中,40例术后出现低钠血症,发生率为39.2%;其中轻度19例,中度15例,重度6例;SI⁃ADH有23例,CSWS有17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动脉瘤位于大脑前动脉及前交通动脉(OR=2.564;95%CI 1.035~6.349;P=0.042)、术前Hunt-Hess分级Ⅲ~Ⅳ级(OR=3.223;95%CI 1.306~7.953;P=0.011)、合并脑积水(OR=3.135;95%CI 1.097~8.963;P=0.033)是继发低钠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出院前恢复正常血钠水平;术后随访3~6个月,6例因低钠血症出现头痛、恶心等,予口服或静脉补钠治疗,恢复正常。结论颅内破裂动脉瘤开颅夹闭术后易发生低钠血症,尤其是动脉瘤位于前交通动脉或大脑前动脉、高Hunt-Hess分级、合并脑积水的病人,更加要注意观察监测电解质水平,及时纠正,以改善病人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破裂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夹闭 低钠血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介入栓塞术与开颅夹闭术治疗周围型颅内动脉瘤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5
15
作者 郑卜毅 王守义 《浙江临床医学》 2023年第1期78-80,共3页
目的比较介入栓塞术和开颅夹闭术治疗周围型颅内动脉瘤患者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周围型颅内动脉瘤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30),对照组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观察组行血管内介入动脉瘤栓塞术,术后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均完... 目的比较介入栓塞术和开颅夹闭术治疗周围型颅内动脉瘤患者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周围型颅内动脉瘤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30),对照组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观察组行血管内介入动脉瘤栓塞术,术后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均完成研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脑血管造影结果和恢复状况、手术相关指标,术前及术后7 d血清MMP-9含量。结果观察组死亡、植物生存、重度残疾、轻度残疾、恢复良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造影检查栓塞/夹闭是否完全、恢复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费用、术后恢复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含量均较术前降低(P<0.05),且术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周围型颅内动脉瘤患者采用介入栓塞术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均优于开颅夹闭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内血肿 介入栓塞术 夹闭 椎-基底动脉 显微外科 致残率
下载PDF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与开颅夹闭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4
16
作者 宋海龙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14期155-157,162,共4页
目的:比较血管内介入栓塞术(IE)与开颅夹闭术(MC)治疗颅内动脉瘤(IA)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6月该院收治的86例IA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MC治疗,观察组接受血管内IE... 目的:比较血管内介入栓塞术(IE)与开颅夹闭术(MC)治疗颅内动脉瘤(IA)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6月该院收治的86例IA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MC治疗,观察组接受血管内IE治疗。比较两组手术优良率、预后良好率、手术前后氧化应激指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脑损伤指标[髓磷脂碱性蛋白(MBP)、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β(S100β)、神经元烯醇化酶(NSE)]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优良率为97.67%,与对照组的93.0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预后良好率为83.72%,高于对照组的65.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 d,两组SOD、GSH-Px水平均低于术前,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MDA、S100β、MBP、NSE水平均高于术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3%,低于对照组的20.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IE治疗IA患者可提高预后良好率,改善氧化应激指标水平,降低脑损伤指标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优于MC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 夹闭 氧化应激 并发症 脑损伤
下载PDF
显微手术夹闭与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效果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官测林 邱平 +1 位作者 陈涛 黄俊龙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24期42-45,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显微手术夹闭与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效果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7月-2022年5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住院的83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n=42... 目的:对比分析显微手术夹闭与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效果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7月-2022年5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住院的83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n=42)与B组(n=41),A组采用显微手术夹闭治疗,B组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对比两组疗效、手术相关指标、血管内皮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结果:B组总有效率为85.37%,明显高于A组的6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WF)、内皮素-(ET-1)水平均下降,一氧化氮(NO)水平升高,且B组vWF、ET-1水平低于A组,NO水平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32%,显著低于A组的2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显微手术夹闭相比,血管内介入手术对颅内动脉瘤患者的疗效更好,对血管内皮损伤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手术夹闭 血管内介入 动脉瘤 血管内皮功能
下载PDF
介入栓塞术和开颅夹闭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效果比较
18
作者 马勇 李红红 +2 位作者 周宇 李斌 柴尔青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33期70-73,共4页
目的比较介入栓塞术和开颅夹闭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甘肃省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35例)与对照组(35例),研究组采用介入栓塞术治疗,... 目的比较介入栓塞术和开颅夹闭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甘肃省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35例)与对照组(35例),研究组采用介入栓塞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颅夹闭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住院和手术相关指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度、平均动脉压、预后及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费用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患者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格拉斯哥预后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及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平均动脉压降低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与对照组并发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相较于传统开颅夹闭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显示出了自身优势,可以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术后患者疼痛感知较弱,提升患者舒适度,改善预后。当然,介入栓塞术也应考虑患者家庭经济状况,在此之上,介入栓塞术更值得被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裂动脉瘤 介入栓塞术 夹闭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与开颅夹闭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2
19
作者 宋盼盼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7期150-152,共3页
目的:比较血管内介入栓塞术与开颅夹闭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1年4月该院收治的68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开颅夹闭术治... 目的:比较血管内介入栓塞术与开颅夹闭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1年4月该院收治的68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开颅夹闭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水平、临床疗效、生命质量[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32/34),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24%(30/3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生理职能、总体健康、社会功能、活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等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82%(3/34),低于对照组的29.41%(1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开颅夹闭术均可有效治疗颅内动脉瘤,其中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较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生命质量评分较高,但治疗费用高于开颅夹闭术,故临床需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以选择最佳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脑出血 介入栓塞术 夹闭 生命质量
下载PDF
血管内介入栓塞与开颅手术夹闭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47
20
作者 苏优勒 张占普 +3 位作者 窦长武 朝博 黄平 李昊 《疑难病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455-458,463,共5页
目的比较血管内介入栓塞与开颅手术夹闭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8年8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急诊手术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接受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32例(血管介入组)、... 目的比较血管内介入栓塞与开颅手术夹闭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8年8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急诊手术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接受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32例(血管介入组)、接受开颅手术夹闭治疗46例(开颅手术组)。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围术期血清脑损伤指标[S100B蛋白(S100B)、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术后并发症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差异。结果血管介入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开颅手术组患者,住院费用高于开颅手术组患者(t/P=8. 320/0. 000、10. 711/0. 000、12. 851/0. 000)。血管介入组术后6 h、24 h血清S100B、NSE的含量低于开颅手术组(6h:t/P=6.492/0.000、8.769/0.000;24 h:t/P=10.832/0.000、11.178/0.000)。2组患者脑血管痉挛、脑梗死、慢性脑积水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GOS评分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血管内介入栓塞用于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治疗,在减小手术创伤、加速患者术后康复等方面具有优势,2种手术方式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裂动脉瘤 血管内介入栓塞 手术夹闭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