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钛网加异体颗粒骨植骨与多孔表面髋臼假体人工髋关节修复术修复髋臼骨缺损的疗效比较
1
作者 吴昌新 吴国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3975-3977,共3页
目的探讨钛网加异体颗粒骨植骨与多孔表面髋臼假体人工髋关节修复术修复髋臼骨缺损的疗效。方法将该院收治的90例髋臼骨缺损患者纳入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接受钛网加异体颗粒骨植骨治疗,对照... 目的探讨钛网加异体颗粒骨植骨与多孔表面髋臼假体人工髋关节修复术修复髋臼骨缺损的疗效。方法将该院收治的90例髋臼骨缺损患者纳入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接受钛网加异体颗粒骨植骨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多孔表面髋臼假体人工髋关节修复,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关节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总时间短于对照组〔(37.95±5.94)min vs(55.52±7.29)min,(3.18±0.42)d vs(5.86±0.75)d,(6.69±0.85)d vs(10.18±1.48)d〕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35.29±5.93)vs(60.15±7.95)ml〕;术后3个月、半年以及一年时,观察组Harris评分、H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64.58±8.14 vs 52.42±6.24,72.55±8.44 vs64.54±7.91,79.44±9.53 vs 68.34±8.37;89.53±9.65 vs 75.63±8.57,92.53±11.39 vs 81.48±9.47,95.22±12.52 vs 85.41±10.44);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功能、物质条件评分高于对照组(59.82±9.61 vs 45.27±8.33,66.03±7.52 vs 52.17±5.93,67.65±8.34 vs 54.01±6.72,58.23±7.16 vs 51.29±5.32)。结论采用钛网加异体颗粒骨植骨进行髋关节修复有助于减小手术创伤,促进术后恢复,改善髋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体颗粒骨 钛网 髋臼缺损 人工髋关节修复术 关节功能
下载PDF
同种异体颗粒骨与自体骨髓混合移植在全髋返修中的应用
2
作者 徐南伟 张云坤 +3 位作者 牛文利 刘瑞平 周栋 郁忠杰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2年第2期127-128,共2页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 同种异体颗粒骨 自体 混合移植 返修 手术方法
下载PDF
中重度髋臼骨缺损髋关节翻修中应用同种异体骨颗粒填塞植骨联合Jumbo臼杯的临床观察
3
作者 王玉玺 黄永华 李书良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8期3137-3140,共4页
目的:探究中重度髋臼骨缺损实施同种异体骨颗粒填塞植骨联合Jumbo臼杯翻修的临床效果以及对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1月-2023年5月我院关节科收治的92例中重度髋臼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46例)... 目的:探究中重度髋臼骨缺损实施同种异体骨颗粒填塞植骨联合Jumbo臼杯翻修的临床效果以及对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1月-2023年5月我院关节科收治的92例中重度髋臼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46例)和B组(46例),A组应用同种异体骨颗粒填塞植骨联合钛金属颗粒喷涂翻修髋关节,B组应用同种异体骨颗粒填塞植骨联合Jumbo臼杯翻修髋关节。比较两组患者影像学合格情况,术前及术后1、3个月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Harris)评分,术前及术后6个月髋关节旋转中心高度、外展角、偏心距,术后并发症(假体松动、神经损伤、髋关节脱位)发生情况。结果:B组的影像学合格率高于A组(P<0.05);相较于术前,术后1、3个月两组患者VAS评分呈降低趋势,且B组低于A组(P<0.05)。术后1、3个月两组患者Harris评分呈升高趋势,且B组高于A组(P<0.05)。相较于术前,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髋关节旋转中心高度均降低,且B组低于A组(P<0.05);两组外展角均缩小,且B组小于A组(P<0.05);两组偏心距均增大,且B组大于A组(P<0.05)。A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高于B组(P<0.05)。结论:中重度髋臼骨缺损患者采用同种异体骨颗粒填塞植骨联合Jumbo臼杯翻修髋关节的影像学临床效果较好,可恢复患者髋关节功能,降低患者疼痛,恢复髋关节旋转中心高度、髋臼外展角、偏心距,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缺损 同种异体颗粒填塞植 Jumbo臼杯 髋关节翻修 临床效果
下载PDF
CGF+同种异体骨颗粒混合充填骨腔联合覆盖生物膜在牙源性颌骨囊肿骨增量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程凤云 段咏华 梅健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26期45-48,共4页
目的:探究浓缩生长因子(concentrated growth factor,CGF)+同种异体骨颗粒混合充填骨腔联合覆盖生物膜在牙源性颌骨囊肿骨增量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12月上饶市人民医院口腔科收治的60例牙源性颌骨囊肿需术中进行... 目的:探究浓缩生长因子(concentrated growth factor,CGF)+同种异体骨颗粒混合充填骨腔联合覆盖生物膜在牙源性颌骨囊肿骨增量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12月上饶市人民医院口腔科收治的60例牙源性颌骨囊肿需术中进行骨增量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观察组采用CGF+同种异体骨颗粒混合充填骨腔后覆盖生物膜,对照组采用CGF+同种异体骨颗粒混合充填骨腔。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术后感染情况、丧失功能牙术后恢复情况及温哥华瘢痕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66.67%)(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轻度感染1例,重度感染3例;对照组轻度感染3例,重度感染10例,两组感染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牙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4周,观察组V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CGF+同种异体骨颗粒混合充填骨腔联合覆盖生物膜可提高牙源性颌骨囊肿骨增量术治疗的效果,促进患牙恢复,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抑制术后瘢痕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源性颌囊肿 浓缩生长因子 同种异体颗粒 生物膜 再生
下载PDF
两种不同比例壳聚糖复合同种异体颗粒骨修复兔桡骨节段性缺损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杨树青 苏立新 +3 位作者 王志强 刘志勇 康悦 雷军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877-883,共7页
目的观察不同比例壳聚糖复合同种异体颗粒骨修复兔桡骨节段性缺损的疗效,为临床治疗大段骨缺损提供材料。方法按不同质量比(1∶5、1∶10、1∶25、1∶50、1∶100)制备壳聚糖/兔源同种异体颗粒骨复合骨棒,对其物理性状进行初步检测,选择... 目的观察不同比例壳聚糖复合同种异体颗粒骨修复兔桡骨节段性缺损的疗效,为临床治疗大段骨缺损提供材料。方法按不同质量比(1∶5、1∶10、1∶25、1∶50、1∶100)制备壳聚糖/兔源同种异体颗粒骨复合骨棒,对其物理性状进行初步检测,选择物理性状较好的1∶50、1∶25两种比例的复合骨棒进行动物实验。50只成年新西兰白兔,体重2.5~3.0 kg,于双侧桡骨中段制备15 mm长节段性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植入1∶50、1∶25两种比例的复合骨棒。术后1、2、4、8、12周处死动物取材行大体观察及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处死动物前行X线片检查,并行血清钙、ALP浓度检测;于术后12周每组取5根完整桡骨进行三点抗弯生物力学测试。结果大体观察及X线片观察两组表现趋势基本一致。组织学观察示A组成骨时间早于B组,成骨质量优于B组;术后4、8周A组成骨面积大于B组(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术后4、8周两组细胞质均可见VEGF和IGF受体Ⅱ阳性表达,且A组表达均高于B组(P<0.05)。术后各时间点两组血清钙浓度变化表现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8周A组ALP浓度显著高于B组(P<0.05)。术后12周,A、B组桡骨的抗弯负荷分别为(299.75±27.69)N和(278.54±17.09)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45,P=0.002)。结论壳聚糖/同种异体颗粒骨复合后具有良好的成骨活性,是修复兔大段骨缺损的良好材料,质量比为1∶50的复合骨棒在成骨速度及质量上优于质量比为1∶25的复合骨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同种异体颗粒骨 缺损 传导 再生
原文传递
浓缩生长因子联合同种异体骨颗粒及人工膜治疗牙源性颌骨囊肿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6
作者 郭雪生 王建国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9年第3期331-333,共3页
目的观察浓缩生长因子(CGF)联合同种异体骨颗粒及人工膜充填颌骨囊肿术后骨腔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4月北京平谷区医院收治的颌骨囊肿患者20例,经刮除手术治疗后骨缺损部位填充块状CGF及同种异体骨颗粒的混合物,... 目的观察浓缩生长因子(CGF)联合同种异体骨颗粒及人工膜充填颌骨囊肿术后骨腔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4月北京平谷区医院收治的颌骨囊肿患者20例,经刮除手术治疗后骨缺损部位填充块状CGF及同种异体骨颗粒的混合物,表面覆盖CGF膜及人工膜。术后定期随访,行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检查,观察囊腔经填充治疗后的效果。结果 20例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未见感染。骨缺损部位均可形成正常骨小梁结构,但缺损范围越大,正常骨小梁形成时间及植骨区与周围正常骨组织间界限消失的时间越长。在未行根管治疗的病灶牙根尖周部位,骨组织的密度低。结论 CGF联合同种异体骨颗粒及人工膜治疗颌骨囊肿术后的骨缺损效果明确,可促进骨愈合。未行治疗的病灶牙影响植骨术后的骨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源性颌囊肿 浓缩生长因子 同种异体颗粒 人工膜 根管治疗
下载PDF
异体脱钙骨基质颗粒复合骨水泥修复兔下颌骨缺损的放射影像学和组织学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殿忠 薛振恂 +3 位作者 范清宇 杨连甲 赵廷宝 文艳华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2期198-199,共2页
目的探讨异体脱钙骨基质颗粒和骨水泥复合修复下颌骨骨缺损的效果。方法用异体脱钙骨基质颗粒复合骨水泥修复兔右下颌骨的骨缺损,左侧单纯植入骨水泥做对照。分别于术后不同时间行X-射线照相、99mTc-MDP骨扫描、组织学观察。结果4周开... 目的探讨异体脱钙骨基质颗粒和骨水泥复合修复下颌骨骨缺损的效果。方法用异体脱钙骨基质颗粒复合骨水泥修复兔右下颌骨的骨缺损,左侧单纯植入骨水泥做对照。分别于术后不同时间行X-射线照相、99mTc-MDP骨扫描、组织学观察。结果4周开始形成骨痂,12周骨痂最丰富,24周复合材料与宿主骨边缘模糊,边缘部分的异体脱钙骨基质颗粒被新生骨替代,并与宿主骨融合。结论异体脱钙骨基质颗粒和骨水泥复合易塑形,还具有生物学活性,是修复下颌骨缺损的理想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体脱钙基质颗粒 复合水泥 放射影像学 组织学 下颌缺损 组织工程学
下载PDF
3D打印微小颗粒骨/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支架材料的物理性能及其生物相容性 被引量:5
8
作者 张敏波 彭齐峰 +2 位作者 马亚萍 孔维军 廖文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2215-2222,共8页
背景:3D打印技术为制备具有高度个性化、精确调控孔隙率和孔径大小及孔径间连通率的理想骨组织工程支架提供了希望。目的:利用熔炉沉积型3D打印技术制备微小颗粒骨/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复合可吸收支架,分析其物理性能和生物相容性。方... 背景:3D打印技术为制备具有高度个性化、精确调控孔隙率和孔径大小及孔径间连通率的理想骨组织工程支架提供了希望。目的:利用熔炉沉积型3D打印技术制备微小颗粒骨/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复合可吸收支架,分析其物理性能和生物相容性。方法:利用熔炉沉积型3D打印技术制备微小颗粒骨/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复合可吸收支架,检测支架的孔隙率、吸水率、水接触角及体外降解率。(1)细胞毒性实验:分别以正常培养基(阴性对照组)、复合可吸收支架浸提液(实验组)培养兔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培养1,3,5,7 d,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2)溶血实验:将兔抗凝血分别加入生理盐水、蒸馏水及复合可吸收支架浸提液中,50 min后检测溶血率;(3)急性毒性实验:将生理盐水、复合可吸收支架浸提液分别经腹腔注入兔体内,观察兔一般情况及重要脏器病理改变。结果与结论:①复合可吸收支架的孔隙率为(60.86±2.88)%,吸水率为(53.98±2.04)%,水接触角为(76.27±0.34)°;②体外浸泡于PBS中4周内,复合可吸收支架材料降解相对较慢,支架形态稳定,4周后降解速度加快,11周左右支架基本完全吸收,是一种相对理想的可吸收支架材料;③实验组与阴性对照组培养不同时间点的细胞增殖无差异(P> 0.05),复合可吸收支架的细胞毒性为1级;④复合可吸收支架的溶血率为3.8%,小于5%,符合生物医用材料溶血率要求;⑤注射可吸收支架浸提液72h内,兔未出现急性中毒反应表现,并且注射7 d后未见肝、心、肾等毒性病理改变;⑥结果表明,利用熔炉沉积型3D打印技术制备的微小颗粒骨/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复合可吸收支架,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与生物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熔炉沉积型 组织工程 同种异体微小颗粒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可吸收生物材料 可吸收支架 生物相容性材料 材料试验 组织工程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材料修复兔皮质骨缺损 被引量:20
9
作者 汤国良 范清宇 +2 位作者 张殿忠 周勇 文艳华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11期1630-1631,共2页
目的通过磷酸钙骨水泥(CPC)复合同种异体脱钙骨基质颗粒(DBM)及骨形态发生蛋白(bBMP)修复皮质骨缺损,探讨其对骨缺损的修复情况。方法在兔前肢桡骨制作长1cm的骨缺损,填充CPC与复合bBMP异体同种的DBM的复合物,应用大体标本观察、X线摄... 目的通过磷酸钙骨水泥(CPC)复合同种异体脱钙骨基质颗粒(DBM)及骨形态发生蛋白(bBMP)修复皮质骨缺损,探讨其对骨缺损的修复情况。方法在兔前肢桡骨制作长1cm的骨缺损,填充CPC与复合bBMP异体同种的DBM的复合物,应用大体标本观察、X线摄片、组织学观测、印度墨汁灌注等方法观察其对骨缺损的修复情况,对侧以单纯的CPC做对照。结果第2周开始复合材料组有血管长入,第4周X线片上显示可见、骨痂形成,12周后,复合材料与两端的骨质愈合良好,局部板层骨致密,哈夫氏系统排列整齐。结论磷酸钙骨水泥复合bBMP及同种异体脱钙骨颗粒修复、皮质骨缺损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钙水泥 形态发生蛋白 缺损 1Q合剂 同种异体脱钙基质颗粒 人工材料
下载PDF
自体髂骨块联合钛板重建PaproskyⅢ型髋臼骨缺损为假体提供坚强的初始固定 被引量:2
10
作者 薛亚东 周新社 +3 位作者 裴立家 孟繁宇 李键 王金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424-1428,共5页
背景:近年来国内外针对于PaproskyⅢ型髋臼缺损的治疗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常用的重建方法有钽金属垫块、髋臼加强杯-加强环、骨水泥髋臼假体及重建钢板和钛金属网等。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翻修治疗中应用自体髂骨块联合钛板重建Paprosky... 背景:近年来国内外针对于PaproskyⅢ型髋臼缺损的治疗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常用的重建方法有钽金属垫块、髋臼加强杯-加强环、骨水泥髋臼假体及重建钢板和钛金属网等。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翻修治疗中应用自体髂骨块联合钛板重建PaproskyⅢ型髋臼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20年8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髋关节翻修PaproskyⅢ型髋臼骨缺损患者15例,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47-78岁,均进行自体髂骨块联合钛板重建治疗,观察患者术后临床体征及X射线片表现。评价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及目测类比评分,测量术后髋臼杯的前倾角、外展角及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的髋关节中心边缘角、髋臼角,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试验获得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与结论:①1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获得12-60个月随访,其中1例出现股外侧皮神经损伤症状,未出现钢板断裂、骨溶解、感染和假体周围骨折;②15例患者术后末次随访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及目测类比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③15例患者术后髋臼杯前倾角和外展角分别为(16.96±0.76)°和(41.64±0.81)°,均处于安全范围;15例患者术后1周与末次随访的髋关节中心边缘角、髋臼角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结果表明,对于PaproskyⅢ型髋臼骨缺损患者,采用自体髂骨块联合钛板重建髋臼环能够恢复髋关节解剖结构,为假体提供坚强的初始固定,可以取得良好的早期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翻修 自体髂 钛板 缺损 髋臼重建 异体颗粒 髋臼环
下载PDF
BMSCs来源的成骨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复合异体冻干颗粒骨的黏附性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超 李琪佳 +2 位作者 孙瑞军 白俊清 王志强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129-1133,共5页
目的探讨大鼠BMSCs来源的成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复合异体冻干颗粒骨的黏附性,为构建血管化组织工程骨奠定实验基础。方法取4周龄SD大鼠,雌雄不限,体重100~110g,分离培养BMSCs,取生长状态良好的第3代BMSCs行成骨诱导培养及成血管内皮... 目的探讨大鼠BMSCs来源的成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复合异体冻干颗粒骨的黏附性,为构建血管化组织工程骨奠定实验基础。方法取4周龄SD大鼠,雌雄不限,体重100~110g,分离培养BMSCs,取生长状态良好的第3代BMSCs行成骨诱导培养及成血管内皮细胞诱导培养并鉴定。将诱导7d的两种细胞按1∶1比例混合培养,作为实验组;以生长状态良好未诱导的第2代BMSCs作为对照组。培养后1~8d采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并绘制生长曲线。取诱导14d的两种细胞分别按0.25×106、0.50×106、1.00×106、2.00×106、4.00×106个/mL接种于20%ColⅠ修饰前后的异体冻干颗粒骨(修饰组与未修饰组),接种后24h计算细胞黏附率。将诱导14d的两种细胞按1∶1比例混合,以总细胞密度2×106个/mL接种于修饰后异体冻干颗粒骨,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支架上的生长情况。结果BMSCs成骨诱导7d,ALP染色示胞浆内可见蓝染颗粒,胞核呈红色;成血管内皮细胞诱导14d,CD31、CD34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呈阳性。MTT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细胞增殖较对照组缓慢,培养3~8d两组细胞吸光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接种密度为(0.25~1.00)×106个/mL时,两组黏附率随接种密度增加而上升;接种密度为1.00×106个/mL时,黏附率达最高;当接种密度>2.00×106个/mL,黏附率明显降低。两组各细胞接种密度间的黏附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镜观察显示,体外诱导的成骨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于支架上仍可分化增殖,细胞胞体见丝状伪足。结论大鼠BMSCs诱导培养的成骨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在20%ColⅠ修饰的异体冻干颗粒骨上生长状态良好,可用于构建血管化组织工程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MSCS 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 异体冻干颗粒 复合培养 大鼠
原文传递
组织工程骨促进大鼠骨缺损修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宋会平 李琪佳 +1 位作者 李宝兴 王志强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250-1253,共4页
目的探讨组织工程骨对大鼠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取16只成年健康Wistar大鼠,体重250~300g,雌雄不限,制备血小板裂解液(plateletlysate,PL)。将PL、异体脱钙骨颗粒(allogeneic decalcified bone granules,ADBG)与ColⅠ凝胶混合,构建PL/... 目的探讨组织工程骨对大鼠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取16只成年健康Wistar大鼠,体重250~300g,雌雄不限,制备血小板裂解液(plateletlysate,PL)。将PL、异体脱钙骨颗粒(allogeneic decalcified bone granules,ADBG)与ColⅠ凝胶混合,构建PL/ADBG/ColⅠ(PAC)及ADBG/ColⅠ(AC)。取8只成年健康Wistar大鼠,体重250~300g,雌雄不限,分离培养BMSCs。取第5代BMSCs以1×106个/mL浓度接种至PAC复合培养,体外构建组织工程骨(PACB)。另取成年健康Wistar大鼠40只,制备双侧股骨髁缺损模型,随机分为A、B、C、D4组(n=10),分别植入400mgPACB、PAC、AC和ColⅠ。术后4周,行X线片及组织学观察、ALP活性检测,评价骨缺损修复效果。结果术后4周,A、B、C、D组骨密度分别为(7.31±0.54)、(4.36±0.67)、(2.12±0.47)、(1.09±0.55)像素;修复区新生骨软骨和成活的移植骨片总面积分别为(412.82±22.31)、(266.57±17.22)、(94.34±20.22)、(26.12±12.51)像素/视野;股骨髁内ALP含量分别为(94.31±7.54)、(69.88±4.12)、(41.33±3.46)、(21.03±3.11)U/L;以上指标A组均高于B、C、D组,D组最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T细胞亚群CD3+CD4+CD8-、CD3+CD8+CD4-百分比和CD4/CD8比值在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构建的PACB可促进大鼠骨缺损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血小板裂解液 异体脱钙颗粒 缺损 修复 大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