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悬浮红细胞对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及机制
1
作者 赵学涛 杨从容 +3 位作者 任晓亮 李明 解晓元 巨红妹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5年第19期2071-2073,共3页
目的体外观察悬浮红细胞对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Ficoll低密度离心法和免疫磁珠法从人外周血中分离纯化出CD3+T淋巴细胞,给予CD3/CD28抗体共刺激,并分别与异体非去白悬浮红细胞或去白悬浮红细胞混合培养72 ... 目的体外观察悬浮红细胞对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Ficoll低密度离心法和免疫磁珠法从人外周血中分离纯化出CD3+T淋巴细胞,给予CD3/CD28抗体共刺激,并分别与异体非去白悬浮红细胞或去白悬浮红细胞混合培养72 h。采用H3-胸腺嘧啶核苷掺入法检测各组T淋巴细胞增殖的情况。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培养体系中CD4+/CD8+及CD4+CD25+/CD4+细胞亚群比例。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细胞培养液组)对比,非去白悬浮红细胞组和去白悬浮红细胞组T淋巴细胞增殖明显受到抑制,CD4+/CD8+细胞亚群比例下降(P<0.01),而CD4+CD25+/CD4+细胞亚群比例明显增加(P<0.01)。与去白悬浮红细胞相比,非去白悬浮红细胞的作用更明显(P<0.05)。结论悬浮红细胞可能通过上调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抑制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而这种作用可能主要取决于悬浮红细胞内残留的白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红细胞 异体t淋巴细胞 CD4^+/CD8^+细胞亚群 CD4^+CD25^+tREG
下载PDF
不同大肠癌细胞裂解物负载健康人外周血DC瘤苗的体外试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乐 肖菊香 +1 位作者 王妍华 赵磊 《西部医学》 2013年第9期1291-1297,共7页
目的探讨3种大肠癌肿瘤细胞裂解物负载的健康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刺激同体和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活化的作用。方法对血站来源的健康人外周血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获得DC前体细胞,用临床应用药物GM-CSF、TNF-α和试验用试剂rhIL-4联... 目的探讨3种大肠癌肿瘤细胞裂解物负载的健康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刺激同体和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活化的作用。方法对血站来源的健康人外周血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获得DC前体细胞,用临床应用药物GM-CSF、TNF-α和试验用试剂rhIL-4联合诱导培养扩增DC,制备3种大肠癌细胞裂解物,体外致敏DC,显微镜观察DC形态演化过程,电镜拍摄微观形态特征,流式细胞仪鉴定DC表型,ELISA法检测肿瘤抗原致敏DC分泌IL-12水平,检测致敏DC刺激T淋巴细胞分泌的IL-10和IFN-γ水平,3H-TdR法检测成熟DC(mDC)诱导同体和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结果 DC形态学呈现典型树突状分化特征,mDC表达特征性免疫表型CD1a、CD83,共刺激分子CD86、HLA-DR,分泌高水平IL-12,mDC与同体和异体T淋巴细胞共培养均能有效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活化,T淋巴细胞不分泌IL-10,分泌较高水平IFN-γ,SW480细胞株在各项指标上都具优势,3H-TdR法检测提示mDC不仅可以刺激同体淋巴细胞增殖,同样有效激活异体T淋巴细胞。结论来源于血站的健康人外周血是一种方便的DC前体细胞原料。联合细胞因子的培养方法可以成功诱导出成熟的DC1型细胞,引起Th1型细胞免疫反应;3种大肠癌肿瘤细胞裂解物,尤其是SW480细胞株裂解物抗原性质稳定,能够有效促进DC分化,提高DC成熟度;负载裂解物的DC不仅刺激同体T淋巴细胞增殖,也可有效激活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因此应用健康人异体来源的DC瘤苗刺激患者T淋巴细胞增殖,从而产生抗肿瘤免疫反应的设想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 树突状细胞(DC) 大肠癌细胞裂解物抗原 同体t淋巴细胞 异体t淋巴细胞
下载PDF
老年重症脓毒症患者树突状细胞的功能变化 被引量:2
3
作者 吴军 张源源 +4 位作者 冯德光 肖飞 孙杰 郭振辉 苏磊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155-1158,共4页
目的 初步探讨老年脓毒症患者树突状细胞(DC)的功能变化。方法取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干部内科及内科重症监护病房(MICU)同一时间收治的老年患者共20例,排除既往有恶性肿瘤、血液系统疾病、免疫性疾病、干扰免疫功能药物治疗史的患... 目的 初步探讨老年脓毒症患者树突状细胞(DC)的功能变化。方法取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干部内科及内科重症监护病房(MICU)同一时间收治的老年患者共20例,排除既往有恶性肿瘤、血液系统疾病、免疫性疾病、干扰免疫功能药物治疗史的患者,按美国胸科医师协会/危重病医学会的定义分为非脓毒症组(A组)、脓毒症组(B组)、严重脓毒症组(C组)、脓毒症休克组(D组);分别分离每例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体外用人重组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及白细胞介素4(IL4)培养10d后,倒置显微镜、扫描电镜以及流式细胞仪鉴定,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培养前后各组细胞表面标志物的变化,并使用MTT比色法观察各组患者树突状细胞在体外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反应的能力。结果四组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经组合细胞因子培养后均可分化为具有典型树突状形态的细胞,培养后细胞表面CD40,CD80,CD86及HLA-DR的表达较培养前明显增高,分别为(43.2±12.5)%/(27.3±9.3)%、(31.44±10.1)%/(22.5±8.7)%、(39.3±15.7)%/(21.9±7.7)%及(75.4±25.6)%/(58.7±16.7)%;四组患者培养后获得的树突状细胞体外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反应的能力(刺激指数)分别为(23.3±7.9)、(18.9±8.3)、(11.4±5.1)、(5.5±3.7),随患者脓毒症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减低,其中D组树突状细胞体外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反应的能力最低。结论老年脓毒症患者随着脓毒症严重程度的增加,其树突状细胞的免疫功能逐渐减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脓毒症 树突状细胞 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