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鱼塘内细菌数量消长和季节变动 被引量:26
1
作者 刘国才 包文仲 +1 位作者 刘振奇 申玉春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24-31,共8页
鱼塘细菌数量很大且经常波动。总菌数以夏季最多,依次为秋季、春季及冬季;异养菌在水层及底泥中则分别以夏季和秋季较多。异养菌数量与化学需氧量(COD)呈明显正相关。总菌数与 COD也呈正相关。水温与总菌数呈正相关,而水温与异养菌则无... 鱼塘细菌数量很大且经常波动。总菌数以夏季最多,依次为秋季、春季及冬季;异养菌在水层及底泥中则分别以夏季和秋季较多。异养菌数量与化学需氧量(COD)呈明显正相关。总菌数与 COD也呈正相关。水温与总菌数呈正相关,而水温与异养菌则无相关性。浮游植物与总菌数、异养菌数均无相关性。浮游动物与细菌数量却呈现正相关。细菌繁殖适宜的pH 值为6.4—9.4。促使细菌数量减少的常用水产药物,按其效力大小依次为漂白粉、CuSO_4·FeSO_4 合剂、敌百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塘 异养菌数
下载PDF
江苏沿海河蟹育苗水体中细菌种群数量变化 被引量:1
2
作者 万夕和 彭友岐 +3 位作者 朱建一 张美如 陆勤勤 许璞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63-65,86,共4页
对江苏沿海河蟹育苗水体中异养菌和弧菌数变化进行了测定 ,研究了水体中细菌种群数量及河蟹幼体体内异养菌变化情况。结果表明 ,在河蟹育苗水体中 ,总异养菌数和弧菌数都随着幼体发育阶段的发展呈现出稳定增高趋势 ,总异养菌数从Z1期的 ... 对江苏沿海河蟹育苗水体中异养菌和弧菌数变化进行了测定 ,研究了水体中细菌种群数量及河蟹幼体体内异养菌变化情况。结果表明 ,在河蟹育苗水体中 ,总异养菌数和弧菌数都随着幼体发育阶段的发展呈现出稳定增高趋势 ,总异养菌数从Z1期的 3.3× 10 3 cfu/ml上升至M期的 5 .2× 10 8cfu/ml;弧菌数从 7.8× 10 2 cfu/ml上升至 5 .2× 10 6cfu/ml。幼体体内的异养菌数量表现为由高而低的趋势 ,总体水平在 10 3 ~ 10 5cfu/g之间。育苗水体中异养菌组成主要包括弧菌属、假单胞菌属、发光杆菌属、芽孢杆菌属、黄杆菌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蟹 幼体 水体 异养菌数
下载PDF
在不同基质表面微生物粘膜中海洋细菌的数量变化 被引量:1
3
作者 李会荣 付玉斌 +2 位作者 李筠 纪伟尚 徐怀恕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z1期-,共6页
在青岛近岸海区两个不同地点,分别进行浸海挂 片实验来研究四种不同基质表面(玻片、钢片以及涂有防污漆、防锈漆的玻片)微生物粘膜中 细菌的数量。结果表明,海洋细菌在四种试验基质表面都能形成微生物粘膜,而且随浸海时 间延长,不... 在青岛近岸海区两个不同地点,分别进行浸海挂 片实验来研究四种不同基质表面(玻片、钢片以及涂有防污漆、防锈漆的玻片)微生物粘膜中 细菌的数量。结果表明,海洋细菌在四种试验基质表面都能形成微生物粘膜,而且随浸海时 间延长,不同基质表面异养菌数都呈增加趋势,特别是浸海1d内为细菌快速附着生长的增长 期,而后出现一个相对平缓的生长期。总的说来,涂有防污漆、防锈漆的玻片表面附着异养 菌数较多,且增长较快,而钢片和玻片表面异养菌数较少,增长较缓慢。玻片表面粘膜中, 细菌总数和活菌数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没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 微生物粘膜 异养菌数
下载PDF
池塘底泥中细菌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刘国才 刘振奇 +1 位作者 包文仲 申玉春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84-286,共3页
细菌在渔业水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既是分解者,又是许多鱼类直接或间接的饵料。所以,搞清池塘细菌状况将有助于充分认识细菌在池塘物质转化、鱼类饵料等多方面的功用,完善池塘营养结构研究的理论,并对在养殖生产中进行合理放养... 细菌在渔业水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既是分解者,又是许多鱼类直接或间接的饵料。所以,搞清池塘细菌状况将有助于充分认识细菌在池塘物质转化、鱼类饵料等多方面的功用,完善池塘营养结构研究的理论,并对在养殖生产中进行合理放养、科学管理、发挥细菌更大生态效能、提高产鱼潜力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泥 异养菌数
下载PDF
三氯异氰尿酸在工业循环水中的应用分析
5
作者 张继红 《石化技术》 CAS 2005年第3期5-9,共5页
介绍了氧化杀菌剂三氯异氰尿酸在工业循环水系统中的应用,分析了加药方式、加药设备对三氯异氰尿酸杀菌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三氯异氰尿酸后,异养菌数基本控制在2.0×104个/mL以下,异养菌的杀菌率48h可达94.4%,72h内异养菌、... 介绍了氧化杀菌剂三氯异氰尿酸在工业循环水系统中的应用,分析了加药方式、加药设备对三氯异氰尿酸杀菌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三氯异氰尿酸后,异养菌数基本控制在2.0×104个/mL以下,异养菌的杀菌率48h可达94.4%,72h内异养菌、硫酸盐还原菌和铁细菌的数量都在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循环冷却水微生物控制指标之内;循环水中生物粘泥量平均为0.6mL/m3,小于控制值3.0mL/m3。为了减轻循环水设备腐蚀,将余氯值控制在0.5mg/L左右,采用连续式加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杀 三氯氰尿酸 腐蚀速率 粘附速率 工业循环水系统 应用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 加药方式 异养菌数 控制指标
下载PDF
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中总异养菌群对6种抗生素的耐受性研究 被引量:22
6
作者 陆孙琴 李轶 +2 位作者 黄晶晶 魏斌 胡洪营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3419-3424,共6页
以北京市2座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为研究对象,通过考察总异养菌群、抗性菌比例、浓度及抗生素对细菌的半抑制浓度,研究了二级出水中一般细菌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头孢氨苄、氯霉素、四环素和利福平6种抗生素在不同浓度下的耐受性.结果表... 以北京市2座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为研究对象,通过考察总异养菌群、抗性菌比例、浓度及抗生素对细菌的半抑制浓度,研究了二级出水中一般细菌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头孢氨苄、氯霉素、四环素和利福平6种抗生素在不同浓度下的耐受性.结果表明,2座污水处理厂出水中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头孢氨苄和氯霉素抗性菌比例较四环素和利福平高.当抗生素浓度为32mg.L-1时,污水处理厂G二级出水中头孢氨苄抗性菌比例最高为59%,而污水处理厂Q二级出水中氯霉素抗性菌比例最高为44%.头孢氨苄抗性菌在污水处理厂G、Q出水中的浓度分别高达4.0×103 CFU.mL-1和3.5×104 CFU.mL-1,而氯霉素抗性菌浓度分别高达4.9×102 CFU.mL-1和4.6×104 CFU.mL-1.污水处理厂G中异养菌对头孢氨苄的耐受能力最强,其半抑制浓度>32 mg.L-1;污水处理厂Q中,异养菌对氯霉素的耐受能力最强,其半抑制浓度为23.1 mg.L-1.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中部分抗生素抗性菌污染严重,且稳定存在于低浓度抗生素的处理出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养菌数 抗生素抗性 耐受性 半抑制浓度 污水回用
原文传递
实验室条件和模拟自然环境下海洋异养细菌对溢油污染响应特征的比较
7
作者 游偲 曲良 +3 位作者 马帅 周斌 唐学玺 肖慧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25-728,共4页
研究了实验室条件和模拟自然环境条件下,石油浓度为0.45mg/L时,海水中异养细菌的数量[可培养异养菌数和细菌丰度(AODC,bacteria from acridine orange viable counts)]以及脱氢酶活性对溢油污染的响应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两种... 研究了实验室条件和模拟自然环境条件下,石油浓度为0.45mg/L时,海水中异养细菌的数量[可培养异养菌数和细菌丰度(AODC,bacteria from acridine orange viable counts)]以及脱氢酶活性对溢油污染的响应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两种条件下细菌数量的变化趋势明显不同,模拟自然环境条件下,可培养异养菌数、细菌丰度呈现基本一致的变化趋势,均在培养的最初7d内大幅下降,14d时又开始上升,之后维持在较低的稳定水平;而实验室条件下,可培养异养菌数在最初7d内大量增加之后变化幅度较小,细菌丰度则在培养周期内一直呈上升趋势。此外,两种条件下细菌脱氢酶活性变化基本一致,均在最初7d内大幅上升,7—14d时开始下降到较低水平,之后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溢油污染 模拟自然环境 可培异养菌数 丰度 脱氢酶活性
原文传递
电化学消毒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张琳 刘文君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3期70-73,共4页
以饮用水中的异养茵和大肠杆菌为考察对象,比较了单向流和循环流电化学消毒工艺的处理效果,探讨了氯离子浓度、pH值、流量对循环流电化学消毒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细菌浓度较高[(1~10)×10^5CFU/mL]的自来水,在进水氯... 以饮用水中的异养茵和大肠杆菌为考察对象,比较了单向流和循环流电化学消毒工艺的处理效果,探讨了氯离子浓度、pH值、流量对循环流电化学消毒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细菌浓度较高[(1~10)×10^5CFU/mL]的自来水,在进水氯离子浓度较低(17.5mg/L)的情况下,单向流电化学消毒的效果并不理想,不宜用作二次水箱水的消毒方式;而采用循环流电化学消毒工艺不仅可改善消毒效果,还可解决二次水箱水因停留时间长而引起水质较差的问题。对循环流电化学消毒工艺的影响因素分析表明,氯离子浓度的影响最为显著,氯离子浓度越大则对细菌的灭活效果越好;低pH值有利于提高细菌的灭活效果,低流量下细菌的灭活效果比高流量下的略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消毒 余氯 异养菌数 二次水箱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