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3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异动症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周恬恬 李春燕 +2 位作者 张婧 高晗 李文涛 《中医药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93-97,共5页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左旋多巴(LD)是治疗本病最基本、最有效的药物,但长期使用该药会导致部分患者出现舞蹈样、肌张力障碍样等刻板重复的不自主运动,即左旋多巴诱导的异动症(LID)。LID的出现可不同程...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左旋多巴(LD)是治疗本病最基本、最有效的药物,但长期使用该药会导致部分患者出现舞蹈样、肌张力障碍样等刻板重复的不自主运动,即左旋多巴诱导的异动症(LID)。LID的出现可不同程度加重PD患者病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LID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LID的预防与治疗方法还不能完全满足临床需求,因此LID是PD治疗的一个难关。近年来中医药对LID也展开了一定研究,包括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故中医药治疗LID是一个切入点。本文参阅了近年来相关国内文献,从中医病因病机、中医药预防、中医药治疗三个方面对PD相关LID的中医药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动症 帕金森病 中医药治疗
下载PDF
针药结合治疗帕金森病异动症医案1则
2
作者 余涵 梁梦雅 +2 位作者 郑梦怡 何克林 马睿杰(指导)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4期133-135,共3页
左旋多巴是目前治疗帕金森病最有效的药物[1],但有研究发现左旋多巴与异动症的关系密切[2]。左旋多巴诱导的异动症(LID)是帕金森病患者长期接受左旋多巴药物治疗后出现的一种以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 左旋多巴是目前治疗帕金森病最有效的药物[1],但有研究发现左旋多巴与异动症的关系密切[2]。左旋多巴诱导的异动症(LID)是帕金森病患者长期接受左旋多巴药物治疗后出现的一种以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其主要表现为舞蹈样运动,头、颈、躯干、肢体均可受累,有肌张力障碍症状,甚至伴有疼痛。本病属中医颤证范畴,以头部或肢体摇动颤抖,不能自制为主要特点,轻者表现为头摇动或手足微颤,重者可见头部振摇,肢体颤动不止,甚则肢节拘急,失去生活自理能力。针灸、中药等中医治疗在该病方面的临床疗效较显著。现整理马睿杰教授运用针药结合治疗帕金森病异动症医案1则,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异动症 电针 舞蹈震颤控制区 麦味地黄汤 医案
下载PDF
帕金森病患者并发异动症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
3
作者 徐雯 冯耀耀 张长国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4年第3期219-223,F0002,共6页
目的分析帕金森病(PD)患者并发异动症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收集114例P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并发异动症分为异动症组(n=18)和非异动症组(n=96)。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D患者并发异动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列... 目的分析帕金森病(PD)患者并发异动症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收集114例P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并发异动症分为异动症组(n=18)和非异动症组(n=96)。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D患者并发异动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列线图模型的内部验证及预测效能分别用校正曲线、决策曲线评估。结果异动症组发病年龄、维生素B12水平均低于非异动症组(t分别=-3.55、-2.57,P均<0.05),女性比例、病程、左旋多巴等效剂量(LEDD)、H-Y分级、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UPDRS)评分、Beck抑郁量表(BDI)评分、Back焦虑量表(BAI)评分均高于非异动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15,t分别=3.80、2.44、4.74、2.41、3.91、2.72,P均<0.05)。ROC结果显示:发病年龄、病程、LEDD、H-Y分级、UPDRS评分、BDI评分、BAI评分、维生素B12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65岁、8年、449 mg/d、3级、22分、17分、20分、323.48 pmol/L。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发病年龄、性别、病程、LEDD、H-Y分级、UPDRS评分是PD患者并发异动症的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1.57、1.36、1.73、1.88、1.70、1.76,P均<0.05)。内部验证结果显示,列线图模型对PD患者并发异动症预测的C-index为0.90。列线图模型的阈值>0.19,列线图模型提供的临床净收益均高于发病年龄、性别、病程、LEDD、H-Y分级、UPDRS评分。结论本次研究基于发病年龄、性别、病程、LEDD、H-Y分级、UPDRS评分所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PD患者并发异动症的预测价值较好,可为临床预防PD患者并发异动症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异动症 列线图预测模型
下载PDF
舒肌汤对左旋多巴诱发帕金森异动症大鼠神经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4
作者 刘超平 孙婷 鲍玺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24年第3期396-401,共6页
目的:探讨舒肌汤对左旋多巴(L-dopa)诱导帕金森(PD)异动症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SD大鼠单侧注射6-羟基多巴胺(6-OHDA)建立制备PD模型,随后腹腔注射L-dopa、苄丝肼诱导异动症,随机分为模型组、低剂量舒肌汤组(10 g/kg)、中剂... 目的:探讨舒肌汤对左旋多巴(L-dopa)诱导帕金森(PD)异动症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SD大鼠单侧注射6-羟基多巴胺(6-OHDA)建立制备PD模型,随后腹腔注射L-dopa、苄丝肼诱导异动症,随机分为模型组、低剂量舒肌汤组(10 g/kg)、中剂量舒肌汤组(20 g/kg)、高剂量舒肌汤组(40 g/kg),同时设立假手术组,每组6只,连续灌胃给药28 d,于治疗的第1、7、14、21、28天进行不自主运动(AIM)评分。治疗结束时,测定大鼠负重单肢跨步数;ELISA测定脑组织MDA、GSH、SOD、IL-1β、TNF-α、IL-6、IL-10水平,双荧光免疫染色测定CD11b^(+)Iba1^(+)小胶质细胞数量,Western blot测定络氨酸羟化酶(TH)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AIMs评分升高,单前肢跨步数减少,脑组织MDA、IL-1β、TNF-α、IL-6、IL-10水平升高,GSH、SOD水平降低,CD11b^(+)Iba1^(+)小胶质细胞数量增加,TH蛋白表达减少(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第7天后各组大鼠AIMs评分降低;治疗结束时各组大鼠单前肢跨步数增加,脑组织MDA、IL-1β、TNF-α、IL-6、IL-10水平降低,CD11b^(+)Iba1^(+)小胶质细胞数量增加,TH蛋白表达增加(P<0.05);中、高剂量舒肌汤组大鼠GSH、SOD水平增加(P<0.05)。结论:舒肌汤对L-dopa诱导PD异动症大鼠的症状具有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小胶质细胞激活下调各类炎性介质释放、减少氧化应激损伤、促进TH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异动症 左旋多巴 舒肌汤 小胶质细胞 炎性因子 氧化应激 TH蛋白 大鼠
下载PDF
不同剂量美多芭联合金刚烷胺治疗帕金森病异动症临床疗效观察
5
作者 陈亮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年第11期57-59,67,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美多芭联合金刚烷胺治疗帕金森病异动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医院收治的112例帕金森病异动症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6例。两组均给予金刚烷胺+美多芭(初始剂量125 mg/次,3次/d)治...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美多芭联合金刚烷胺治疗帕金森病异动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医院收治的112例帕金森病异动症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6例。两组均给予金刚烷胺+美多芭(初始剂量125 mg/次,3次/d)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将美多芭剂量增加至250 mg/次,3次/d治疗,研究组则将美多芭剂量增加至375 mg/次,3次/d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神经递质指标[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认知功能[认知功能评价量表(MoCA、MMSE)评分]、生活质量[帕金森生活质量问卷(PDQ-39)评分]及用药安全性。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4.64%)高于对照组(7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两组5-HT、DA、NE水平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个月后两组MoCA、MMSE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个月后两组PDQ-39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250 mg/次美多芭相比,375 mg/次美多芭联合金刚烷胺对帕金森病异动症的疗效更高,可改善神经递质,促进患者认知功能与生活质量提升,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异动症 美多芭 金刚烷胺
下载PDF
帕金森病异动症2例临床观察
6
作者 杨坤军 洪婷婷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4期2512-2515,共4页
帕金森病(PD)是临床上第二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病理变化主要是由于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和路易小体形成。临床表现主要有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运动症状主要表现有行动迟缓、静止性震颤、肌张力增高和疾病晚期的姿势步... 帕金森病(PD)是临床上第二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病理变化主要是由于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和路易小体形成。临床表现主要有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运动症状主要表现有行动迟缓、静止性震颤、肌张力增高和疾病晚期的姿势步态异常。针对帕金森病的药物治疗,左旋多巴是目前临床上使用最多、最主要的药物,但是在长期、大剂量使用左旋多巴治疗的过程中,部分患者会出现异动症,主要有三种类型,即剂峰异动症、双相异动症、肌张力障碍,主要表现为累及头面部、四肢、躯干的不自主舞蹈样动作或肌张力障碍样的动作,患者常有静坐障碍,其中以剂峰异动症最为常见,异动症的出现,明显加重了患者的病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运动功能,对生活质量会产生负面影响,与运动和非运动症状波动相关,并带来残疾、平衡问题和跌倒的风险增加,也增加了看护者的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异动症 左旋多巴
下载PDF
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帕金森病剂峰异动症的临床研究
7
作者 何敏 蒋玲霞 +3 位作者 刘志强 张小伟 韩小建 屈新辉 《江西医药》 CAS 2023年第10期1157-1161,共5页
目的 探讨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帕金森病剂峰异动症的临床疗效,寻找经颅磁刺激治疗帕金森病剂峰异动症的最佳频率。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神内门诊、住院确诊为帕金森病剂峰异动症、病程相仿、H-Y分期相近、异动... 目的 探讨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帕金森病剂峰异动症的临床疗效,寻找经颅磁刺激治疗帕金森病剂峰异动症的最佳频率。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神内门诊、住院确诊为帕金森病剂峰异动症、病程相仿、H-Y分期相近、异动症严重程度分级≤3级的患者,共计160例。纳入的160例患者按随机表,随机分为r TMS低频1 Hz治疗组、高频5 Hz治疗组、高频10 Hz治疗组、假刺激组,每组各40例,纳入后所有患者根据病情调整左旋多巴剂量,每组均未联合使用抗异动药物。1 Hz、5 Hz、10 Hz治疗组分别按相关频率给予经颅磁刺激治疗,每日1次,每次20分钟,假刺激组无刺激参数,共治疗2周。比较假刺激组、低频1 Hz、高频5 Hz、10 Hz治疗组治疗帕金森病剂峰异动症的总有效率,治疗1周、2周后UPDRS评分、Webster评分、异动症评定量表,并评价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低频1 Hz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高频5 Hz、10 Hz治疗组、假刺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2周低频1 Hz、高频5 Hz、10 Hz治疗组URPDS评分、Webster评分均低于假刺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频率治疗组中,治疗后1周、2周低频1 Hz治疗组URPDS评分、Webster评分低于高频5 Hz、10 Hz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低频1 Hz治疗组异动症改善总有效率高于高频5 Hz、10 Hz治疗组、假刺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频率治疗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重复经颅磁刺激可提高帕金森病剂峰异动症治疗的总有效率,有效改善UPDRS评分、Webster评分、异动症严重程度分级,改善运动功能,改善异动症,且以低频1 Hz重复经颅磁刺激改善效果最优,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发生。低频1 Hz重复经颅磁刺激是治疗帕金森病剂峰异动症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频率 重复经颅磁刺激 帕金森病 剂峰异动症
下载PDF
异动症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林晓敏 段文君 何蓉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08-1013,共6页
中国帕金森病患者数量居世界首位,是目前亟需解决的沉重负担。帕金森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措施,半个世纪以来,以左旋多巴制剂为主的多巴胺替代疗法一直是帕金森病治疗的“金标准”,但在短暂的治疗蜜月期后,可导致基底神经节代谢通路功能... 中国帕金森病患者数量居世界首位,是目前亟需解决的沉重负担。帕金森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措施,半个世纪以来,以左旋多巴制剂为主的多巴胺替代疗法一直是帕金森病治疗的“金标准”,但在短暂的治疗蜜月期后,可导致基底神经节代谢通路功能异常而诱发异动症,致使帕金森病症状更难控制并可能致残,严重损害患者的精神和生活质量。异动症的病理生理学机制非常复杂,涉及神经元机制和非神经元机制。该文综述了异动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左旋多巴神经元毒性的争议,为帕金森病/异动症的治疗方案提供科学理论和干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异动症 左旋多巴 基底神经节 多巴胺能神经元 神经毒性
下载PDF
帕金森病药源性异动症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元 王顺 +3 位作者 白妍 周艳 安宁 秦正巍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68-72,共5页
帕金森病药源性异动症即左旋多巴诱发的异动症(LID),是指长期应用左旋多巴类药物所导致的头面部、下颌、舌、颈部、四肢以及躯干的舞蹈样、肌张力障碍样动作,少数也可表现为投掷症、肌阵挛或者刻板运动等,严重时可能导致患者残疾。中医... 帕金森病药源性异动症即左旋多巴诱发的异动症(LID),是指长期应用左旋多巴类药物所导致的头面部、下颌、舌、颈部、四肢以及躯干的舞蹈样、肌张力障碍样动作,少数也可表现为投掷症、肌阵挛或者刻板运动等,严重时可能导致患者残疾。中医药治疗疗效显著,且药用靶点广泛,机制多样,可通过改善脑内微环境诸多因子来减轻左旋多巴的不良反应;针灸亦可通过调节神经递质、过氧化损伤等途径改善异动症症状,延缓病程进展。康复及适量的体育锻炼对LID的不自主运动及平衡障碍均有调节作用。现对帕金森病异动症的发病机制及中医治疗研究进行综述,为今后进一步开展中医药治疗异动症的机制研究及大规模临床试验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异动症 发病机制 中药 针刺 康复
下载PDF
帕金森病异动症的中西医临床治疗研究概况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嘉惠 胡玉英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2期238-242,共5页
现代医学多认为帕金森病异动症(LID)主要与左旋多巴药物代谢、间歇多巴胺刺激、脑解剖组织黑质纹状体以及皮质-基底节-丘脑-皮质环路中的多种改变有关;危险因素包括发病年龄、左旋多巴等效剂量、性别、遗传变异等;临床以调整左旋多巴服... 现代医学多认为帕金森病异动症(LID)主要与左旋多巴药物代谢、间歇多巴胺刺激、脑解剖组织黑质纹状体以及皮质-基底节-丘脑-皮质环路中的多种改变有关;危险因素包括发病年龄、左旋多巴等效剂量、性别、遗传变异等;临床以调整左旋多巴服药次数、剂量或增加药物,以及手术治疗常见。中医认为本病基本病机为肝风内动,病位在筋脉,风、痰、瘀、毒互结壅滞,病理性质总属本虚标实,治疗应以补虚、息风、活血、化痰为主,另外针灸及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LID症状、减轻西药治疗带来的不良反应。参考文献37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异动症 补虚 息风 活血 化痰 中西医治疗 左旋多巴
下载PDF
雷帕霉素抑制异动症大鼠模型纹状体神经元电活动
11
作者 许叶 周畅 +3 位作者 李建红 赵振强 王埮 陈志斌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4218-4223,共6页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对左旋多巴(L-DOPA)诱发异动症(LID)大鼠纹状体电活动的影响。方法采用序贯模式进行实验分组。采用SPF级Sprague-Daewley雄性大鼠,通过6-羟多巴(OHDA)脑立体定位微量注射制作帕金森病模型,造模成功后腹腔连续注射L-DOPA...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对左旋多巴(L-DOPA)诱发异动症(LID)大鼠纹状体电活动的影响。方法采用序贯模式进行实验分组。采用SPF级Sprague-Daewley雄性大鼠,通过6-羟多巴(OHDA)脑立体定位微量注射制作帕金森病模型,造模成功后腹腔连续注射L-DOPA+苄丝肼制定LID模型。随后所有LID模型大鼠随机分成2组,其中实验组连续腹腔注射L-DOPA+雷帕霉素21 d,1次/d;对照模型(假手术组):在LID模型基础上,连续腹腔注射L-DOPA+DM-SO 21 d,1次/d。所有建模成功的大鼠在7%水合氯醛0.5 ml/100 g腹腔麻醉下通过脑立体定位仪植入多通道电极阵列,然后采集纹状体神经元放电频率、簇状放电、局部场电位和小鼠行为学数据,探讨雷帕霉素对苄丝肼模型纹状体区神经元放电的影响。结果在LID模型纹状体组织中,电生理显示纹状体神经元放电频率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01)、簇状放电明显增加(P<0.001)、局部场电位发生改变;而给予雷帕霉素后,纹状体神经元放电频率明显减少(P<0.01),异常的簇状放电得到明显抑制(P<0.05,P<0.01),局部场电位得到明显改善,行为学评分显著性提高(P<0.05)。结论纹状体神经元异常电活动是LID发生的重要环节,雷帕霉素可以显著改善LID大鼠的行为学及电生理改变,为未来此类药物的开发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动症 纹状体神经元 雷帕霉素
下载PDF
帕金森病异动症的中医诊疗进展
12
作者 邹丽萍 李丹梅 +2 位作者 张同同 魏宇晴 陆艳 《光明中医》 2023年第3期577-580,共4页
异动症,即左旋多巴诱导的异动症(Levodopa-induced dyskinesia,LID)是一类常见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中晚期并发症,具有发病率高和预后较差的特点。中医药在治疗LID方面表现出了独特优势。此文从中医药角度入手,通过总结... 异动症,即左旋多巴诱导的异动症(Levodopa-induced dyskinesia,LID)是一类常见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中晚期并发症,具有发病率高和预后较差的特点。中医药在治疗LID方面表现出了独特优势。此文从中医药角度入手,通过总结近年来各学者的学术观点与临床经验,发现肝肾阴虚为LID发病的根本病机,而虚、痰、瘀、毒均是发生LID的病理基础。根据最新专家共识,此文将LID主要证型分为肝肾阴虚证、气血亏虚证、痰瘀动风证和阳虚动风证,并系统地回顾归纳了近年来中医治疗LID的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动症 中医药疗法 病因病机 辨证施治 帕金森病 综述
下载PDF
左旋多巴诱发帕金森病大鼠异动症模型的建立和评价 被引量:15
13
作者 巴茂文 刘振国 +3 位作者 孔敏 杨红旗 陈生弟 陆国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810-812,共3页
目的探讨左旋多巴诱发帕金森病(PD)大鼠异动症模型的建立,并从行为学角度对模型进行评价。方法6-羟多巴立体定向注射至SD大鼠(n=25)前脑内侧束,并于3周后腹腔注射阿朴吗啡(每千克体质量0.5 mg),10 m in后开始计数旋转频率(共30 m in),... 目的探讨左旋多巴诱发帕金森病(PD)大鼠异动症模型的建立,并从行为学角度对模型进行评价。方法6-羟多巴立体定向注射至SD大鼠(n=25)前脑内侧束,并于3周后腹腔注射阿朴吗啡(每千克体质量0.5 mg),10 m in后开始计数旋转频率(共30 m in),若旋转频率>7次/分,即PD大鼠模型建立成功。采用左旋多巴甲酯(每千克体质量25 mg)腹腔注射,治疗21 d,2次/天,观察大鼠异常不自主运动(AIM)的情况。结果成功模型的PD大鼠共10只,经左旋多巴治疗后,其中8只大鼠出现了AIM,包括刻板动作和对侧旋转行为,且程度各不相同;AIM积分随治疗时间的延长,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结论左旋多巴治疗诱发的PD大鼠AIM与PD患者左旋多巴诱发异动症在某些方面相似,为深入研究异动症的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左旋多巴 常不自主运 异动症
下载PDF
复方地黄方调控GSK3β信号转导通路缓解帕金森病异动症模型大鼠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滕龙 洪芳 +2 位作者 何建成 任璇璇 杨敏春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15-818,共4页
目的:探讨复方地黄方对帕金森病(PD)异动症(LID)模型大鼠GSK3β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6-羟基多巴胺(6-OHDA)偏侧损毁黑质制备PD大鼠模型,在成功制备PD大鼠模型基础上,腹腔注射左旋多巴+苄丝阱制备LID大鼠模型。将大鼠... 目的:探讨复方地黄方对帕金森病(PD)异动症(LID)模型大鼠GSK3β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6-羟基多巴胺(6-OHDA)偏侧损毁黑质制备PD大鼠模型,在成功制备PD大鼠模型基础上,腹腔注射左旋多巴+苄丝阱制备LID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PD组、LID组、复方地黄方组,在治疗4周后取纹状体,应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测定各组大鼠纹状体内GSK3βmRNA、GSK3β蛋白及pGSK3β表达及磷酸化情况。结果:PD组和LID组大鼠纹状体中GSK3βmRNA和GSK3β蛋白相对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均显著升高(P〈0.01),且LID组显著高于PD组(P〈0.01),复方地黄方干预后其GSK3βmRNA和GSK3β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PD组和LID组大鼠纹状体中p-GSK3β(phospho S9)蛋白相对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均显著降低(P〈0.01),且LID组显著低于PD组(P〈0.01),复方地黄方干预后其p-GSK3β(phospho S9)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复方地黄方可能通过调控GSK3β信号通路,缓解GSK3β蛋白的激活,对β-catenin磷酸化作用减弱,游离的β-catenin转移进核内,与结合蛋白一起触发下游α-syn,使α-syn异常聚集和错误折叠受限,影响细胞凋亡,从而缓解帕金森病及异动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异动症 GSK-3β蛋白 复方地黄方
下载PDF
滋补肝肾、通络解毒中药对异动症大鼠行为学及纹状体多巴胺D2受体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袁灿兴 叶青 +2 位作者 王洁 张燕 袁崇刚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08年第10期1024-1028,共5页
目的:观察滋补肝肾、通络解毒中药对异动症大鼠行为学和多巴胺D2受体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6-羟基多巴胺(6-hydroxydopamine,6-OHDA)注射于大鼠脑右侧黑质造成偏侧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进一步对PD大鼠予以左旋多巴... 目的:观察滋补肝肾、通络解毒中药对异动症大鼠行为学和多巴胺D2受体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6-羟基多巴胺(6-hydroxydopamine,6-OHDA)注射于大鼠脑右侧黑质造成偏侧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进一步对PD大鼠予以左旋多巴/苄丝肼制作异动症(levodopa-induced dyskinesias,LID)模型。实验设立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中药干预组、中止给药对照组和中止给药+中药干预组,观察中药对LID大鼠异常不自主运动(abnormal involuntary movement,AIM)评分的影响,测定大鼠纹状体多巴胺D2受体的最大结合容量(maximum binding capacity,Bmax)和平衡解离常数(equilibrium dissociation constant,KD),来评价中药对LID大鼠多巴胺D2受体亲和力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和中止给药对照组比较,中药干预组可明显减少异动症大鼠的AI M积分(P<0.01);纹状体多巴胺D2受体亲和力检查示,中药可使Bmax显著上调(P<0.05,P<0.01),KD值下降(P<0.01),多巴胺D2受体亲和力显著提高。结论:滋补肝肾、通络解毒中药可以有效缓解异动症症状,明显改善纹状体多巴胺D2受体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动症 中药 多巴胺D2受体 神经行为学表现 大鼠
下载PDF
左旋多巴剂量与帕金森病异动症风险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4
16
作者 刘亘梁 陈慧敏 +2 位作者 张美美 王东旭 冯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1-124,共4页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既往服用左旋多巴情况与异动症风险的相关性,并基于数据驱动方法分析PD患者左旋多巴每日最高安全剂量以及累积安全剂量。方法选择于2017年3~12月于我院住院的PD患者142例,将伴发异动...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既往服用左旋多巴情况与异动症风险的相关性,并基于数据驱动方法分析PD患者左旋多巴每日最高安全剂量以及累积安全剂量。方法选择于2017年3~12月于我院住院的PD患者142例,将伴发异动症患者41例作为异动组,不伴异动症患者101例作为非异动组。logistic回归分析PD患者服用左旋多巴情况与异动症风险的相关性;利用分类决策树模型计算左旋多巴安全剂量。结果异动组病程、服用药物时间明显高于非异动组,发病年龄和体质量明显低于非异动组。异动组左旋多巴累积剂量和峰日剂量明显高于非异动组[(949.10±750.39)g vs (510.77±428.36)g,P<0.01;(639.81±363.87)mg/d vs(381.93±169.89)mg/d,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左旋多巴累积剂量和峰日剂量与PD异动症风险均具有相关性(OR=1.002,P=0.002;OR=1.006,P=0.000)。分类决策树模型预测提示,左旋多巴峰日剂量400.00mg/d、左旋多巴累积剂量609.75g为区分异动症与非异动症的安全剂量。结论左旋多巴峰日剂量和累积剂量与PD异动风险可能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多巴 帕金森病 障碍 药物剂量计算 异动症
下载PDF
阴虚动风证帕金森病异动症模型大鼠的氧化应激反应及复方地黄方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18
17
作者 滕龙 洪芳 何建成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5-29,共5页
目的探讨阴虚动风证帕金森病异动症(LID)大鼠氧化应激反应及复方地黄方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6-羟基多巴胺(6-OHDA)偏侧损毁黑质制备帕金森病大鼠模型,进一步腹腔注射左旋多巴+苄丝肼(50 mg/kg左旋多巴和12.5 mg/kg苄丝肼)制备阴虚动风... 目的探讨阴虚动风证帕金森病异动症(LID)大鼠氧化应激反应及复方地黄方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6-羟基多巴胺(6-OHDA)偏侧损毁黑质制备帕金森病大鼠模型,进一步腹腔注射左旋多巴+苄丝肼(50 mg/kg左旋多巴和12.5 mg/kg苄丝肼)制备阴虚动风证帕金森病LID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LID组、复方地黄方组,另取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大鼠。每组6只。分别在4周、6周后进行神经行为学检测后,取纹状体,应用比色法分别测定各组大鼠纹状体内SOD、MDA、GSH、GSH-Px的含量。结果阴虚动风证帕金森病LID模型组大鼠纹状体内SOD、GSH、GSH-Px的含量均明显的减少,MDA的含量呈增加的趋势;而复方地黄方组大鼠纹状体内SOD、GSH、GSH-Px的含量均呈现增加的趋势,且随治疗时间的延长增加趋势更明显,MDA的含量呈现减少的趋势,且随治疗时间的延长减少的趋势更明显。结论复方地黄方较好地改善阴虚动风证LID大鼠的氧化应激反应,复方地黄方干预LID模型大鼠可能是通过清除自由基,减轻对细胞的损伤从而缓解帕金森病LID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阴虚风证 异动症 复方地黄方 氧化应激 大鼠
下载PDF
左旋多巴诱发异动症大鼠模型纹状体神经元可塑性的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徐岩 孙圣刚 曹学兵 《中国神经科学杂志》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52-256,共5页
目的  研究左旋多巴诱发异动症 (LID)大鼠模型纹状体区FosB和特异性神经肽基因表达的变化 ,探讨LID时纹状体神经元的可塑性。方法 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RT PCR)检测大鼠纹状体区FosB和前脑啡肽原 (PPE)... 目的  研究左旋多巴诱发异动症 (LID)大鼠模型纹状体区FosB和特异性神经肽基因表达的变化 ,探讨LID时纹状体神经元的可塑性。方法 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RT PCR)检测大鼠纹状体区FosB和前脑啡肽原 (PPE)及前强啡肽原 (PDyn)基因的表达情况。用辣根过氧化物酶 (HRP)逆行示踪与免疫组织化学相结合的双重反应技术观测FosB的细胞分布状况。 结果  帕金森病 (PD)大鼠较正常大鼠损毁侧纹状体PPEmRNA表达明显增多而PDynmRNA表达减少。LID大鼠较PD大鼠PPEmRNA无明显增多 ,但PDynmRNA显著性增多。LID大鼠损毁侧纹状体区FosB阳性神经元明显增多 ,并且主要分布于纹状体黑质神经元内。结论 纹状体黑质神经元内即早基因FosB及其下游靶基因强啡肽的表达异常与大鼠LID的发生有关 ,表明LID的发生与直接通路的活动异常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动症 左旋多巴 即早基因 强啡肽 免疫组织化学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下载PDF
首乌方对左旋多巴诱发异动症模型大鼠脑内氨基酸类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刘洋 焦玥 +4 位作者 孙丹丹 王丹巧 赵小亮 李涛 张美玉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13,共7页
目的观察中药首乌方(shou wu fang,SWF)对左旋多巴诱发异动症(levodopa-induced dyskinesias,LID)模型大鼠行为学指标及其脑内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影响,探讨首乌方干预异动症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6-羟多巴胺(6-hydroxydopamine,6-OHDA)... 目的观察中药首乌方(shou wu fang,SWF)对左旋多巴诱发异动症(levodopa-induced dyskinesias,LID)模型大鼠行为学指标及其脑内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影响,探讨首乌方干预异动症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6-羟多巴胺(6-hydroxydopamine,6-OHDA)脑内立体定位注射造成偏侧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大鼠模型,成模动物灌胃投予左旋多巴(levodopa,L-DOPA)或L-DOPA+不同剂量SWF,分为L-DOPA组、L-DOPA+SWF低剂量组、LID+SWF高剂量组,另设假手术组。所有动物连续给药22 d,给药期间对大鼠进行异常不自主运动(abnormal involuntary movement,AIM)评分。第22天采用微透析技术对清醒大鼠纹状体细胞外液进行取样,并采用高效液相-荧光法检测样本中谷氨酸(glutamate,Glu)、γ-氨基丁酸(GABA)水平动态变化。结果大鼠给服LDOPA后,逐渐出现AIM,至给药结束,与假手术组相比,L-DOPA组AIM评分显著升高(P<0.01);与L-DOPA组相比,L-DOPA+SWF高剂量组AIM评分显著降低(P<0.05)。第22天,与假手术组相比,各给药组大鼠纹状体细胞外液Glu、GABA水平升高,其中L-DOPA组Glu、GABA水平表现出统计学差异(P<0.05);与L-DOPA组相比,L-DOPA+SWF高剂量组Glu水平明显降低(P<0.05)。给药后60 min,L-DOPA+首乌方各剂量组Glu、GABA水平均显著低于L-DOPA组(P<0.05,P<0.01)。结论 SWF能够减轻L-DOPA引起的副反应,改善LID大鼠行为学症状,其作用机制或与其改善LID大鼠脑内异常的氨基酸类神经递质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多巴诱发异动症 首乌方 微透析 谷氨酸 Γ-氨基丁酸
下载PDF
阴虚动风证帕金森病异动症大鼠大麻素CB1受体变化及复方地黄方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15
20
作者 滕龙 洪芳 何建成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1-36,共6页
目的探讨阴虚动风证帕金森病(PD)异动症(LID)大鼠纹状体内大麻素CB1受体的表达及复方地黄方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6-羟基多巴胺(6-OHDA)偏侧损毁黑质制备帕金森病大鼠模型,进一步腹腔注射左旋多巴+苄丝肼(50 mg/kg左旋多巴和12.5 mg/kg... 目的探讨阴虚动风证帕金森病(PD)异动症(LID)大鼠纹状体内大麻素CB1受体的表达及复方地黄方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6-羟基多巴胺(6-OHDA)偏侧损毁黑质制备帕金森病大鼠模型,进一步腹腔注射左旋多巴+苄丝肼(50 mg/kg左旋多巴和12.5 mg/kg苄丝肼)制备LID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LID组、复方地黄方组,另取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大鼠为对照,每组6只。分别在4周、6周进行神经行为学检测后,处死大鼠并取纹状体,应用Western blot法测定各组大鼠纹状体内大麻素CB1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 LID大鼠随造模时间延长,AIM评分呈增加趋势(P<0.05),旋转启动时间呈缩短趋势(P>0.05),旋转持续时间呈增加趋势(P<0.01),剂峰旋转圈数呈减少趋势(P>0.05),复方地黄方可改善上述变化。LID大鼠大麻素CB1受体表达增加,且随造模时间延长呈现减少趋势(P<0.01),而复方地黄方干预后大麻素CB1受体的表达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P<0.01)。结论LID模型大鼠大麻素CB1受体的含量明显升高,其变化能够较好的反映阴虚动风证的严重程度,复方地黄方干预LID模型大鼠可能是通过激活纹状体内大麻素CB1受体,抑制兴奋性氨基酸(主要是谷氨酸)的释放和诱导细胞发生级联反应来减弱神经元的兴奋性,从而起到减轻L-dopa的兴奋毒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异动症 阴虚风证 大麻素CB1受体 复方地黄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