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生活异化:内涵阐释与成因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张更立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9,共5页
生活是对人的存在方式的一种最为关切、最为明了的概括,人是经由生活实现成长的。作为生活着的儿童,其生活的异化,即意味着儿童远离了符合自己缪斯天性需要的生活,丧失了滋养自身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系统探究阻碍儿童健康发展的异化生... 生活是对人的存在方式的一种最为关切、最为明了的概括,人是经由生活实现成长的。作为生活着的儿童,其生活的异化,即意味着儿童远离了符合自己缪斯天性需要的生活,丧失了滋养自身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系统探究阻碍儿童健康发展的异化生活的实质、表现及其成因,有助于唤醒人们对儿童生活现状的反思和对儿童的理解与尊重,并为其提供适宜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生活异化 教育物化
下载PDF
教育物化:儿童生活异化的批判教育学归因 被引量:4
2
作者 张更立 张艳丽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9-15,共7页
生活是对人的存在方式的一种最为关切、最为明了的概括,人是经由生活实现成长的。而教育本然的“教育性”也即源于教育是一种生活。所以,教育作为一种饱含对儿童的生活意义以及生命价值以人文关怀的领域,本身就具有伦理意义。然而,由于... 生活是对人的存在方式的一种最为关切、最为明了的概括,人是经由生活实现成长的。而教育本然的“教育性”也即源于教育是一种生活。所以,教育作为一种饱含对儿童的生活意义以及生命价值以人文关怀的领域,本身就具有伦理意义。然而,由于受功利主义幸福生活观的影响,人们对儿童发展和儿童教育产生错位理解,造成作为关涉儿童生活幸福的教育逆“幸福公理”行事,发生物化,进而导致儿童生活的异化,迫使儿童远离符合自己缪斯天性需要的生活,丧失滋养自身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物化 儿童 生活异化 教育学成因
下载PDF
农民生活方式差异化实证研究—基于Y镇调查
3
作者 朱茂静 《民族论坛》 2011年第6X期61-63,共3页
根据对四川Y镇农民的调查,从事的职业不同,中国农民分化为传统农业收入和乡镇企业务工农民、从事乡村管理的农民、外出打工的农民、个体户或私营企业主农民等四类职业群体。这四类职业群体农民在劳动方式、消费方式、休闲与交往方式上... 根据对四川Y镇农民的调查,从事的职业不同,中国农民分化为传统农业收入和乡镇企业务工农民、从事乡村管理的农民、外出打工的农民、个体户或私营企业主农民等四类职业群体。这四类职业群体农民在劳动方式、消费方式、休闲与交往方式上出现了差异,但是超过一半的中国农民对自己的生活状态感到满意。当地基层政府对农村社区的管理应考虑到农民生活方式差异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农民 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差异化
下载PDF
教育物化:儿童生活异化的批判教育学归因
4
作者 张更立 张艳丽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师资建设)》 2021年第3期48-54,共7页
“物化”是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首先提出的一个概念。就“物化”的实质而言,关键并不在于“物”本身,而在于“化”,也就是说,对物的占有和追求,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它是人类存在和延续的基本保障,但是当人们以错误的心态... “物化”是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首先提出的一个概念。就“物化”的实质而言,关键并不在于“物”本身,而在于“化”,也就是说,对物的占有和追求,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它是人类存在和延续的基本保障,但是当人们以错误的心态和方式去追求“物”,把对物的占有和追求当作生活的唯一目的时,物化问题就出现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判教育学 《历史与阶级意识》 教育物化 生活异化 卢卡奇 基本保障 追求
下载PDF
从“劳动异化”到“生活异化”——《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异化思想多义性解读
5
作者 韩蕊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51-55,共5页
国内外学者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异化思想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解读,本文除了按照传统的理解方法对《手稿》中的劳动异化的四重规定性进行解读外,还重新发现了《手稿》中阐释的生活异化问题,认为《手稿》中不论对资产阶级还... 国内外学者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异化思想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解读,本文除了按照传统的理解方法对《手稿》中的劳动异化的四重规定性进行解读外,还重新发现了《手稿》中阐释的生活异化问题,认为《手稿》中不论对资产阶级还是工人阶级来说都论及了生活异化问题,这是以前对《手稿》的研究很少涉及的。马克思《手稿》中的生活异化问题是本文论述的一个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44年手稿》 劳动异化 生活异化 多义性
下载PDF
浅析儿童生活的异化
6
作者 王倩 《少年儿童研究》 2010年第9X期28-32,共5页
儿童生活在成人主导、支配及制度化的教育等原因下发生了异化,这种异化对儿童生活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但是异化并不是绝对的,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避免的,有一种适当的张力在成人生活、制度化的教育与儿童生活之间。这就需要成人及儿童教... 儿童生活在成人主导、支配及制度化的教育等原因下发生了异化,这种异化对儿童生活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但是异化并不是绝对的,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避免的,有一种适当的张力在成人生活、制度化的教育与儿童生活之间。这就需要成人及儿童教育对儿童生活尊重和支持,关照儿童生活的内容、体验、本真状态等,其次构建既具有一定的规则和规范要求又回归儿童生活、与儿童生活紧密相连的儿童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生活 异化 儿童生活异化
下载PDF
大学生生活方式的异化及对策研究
7
作者 张瑨珈 《新西部》 2020年第2期118-119,113,共3页
本文阐述了"生活方式异化"的基本内涵,分析了大学生生活方式异化的现状及原因,提出了消除大学生生活方式异化的对策。指出,从主观维度看,大学生要发挥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主体作用;从客观维度看,家长、学校、社会之间必须互相... 本文阐述了"生活方式异化"的基本内涵,分析了大学生生活方式异化的现状及原因,提出了消除大学生生活方式异化的对策。指出,从主观维度看,大学生要发挥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主体作用;从客观维度看,家长、学校、社会之间必须互相协作,共同做好德育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生活方式异化 对策
下载PDF
论马克思的“生活”概念 被引量:5
8
作者 陈曙光 周梅玲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35-39,共5页
"生活"概念构成了理解马克思哲学的独特视角。在马克思的哲学视域中,"生活"概念具有多重的本质规定性。相比于西方传统哲学,马克思的生活概念实现了从抽象生活到现实生活,从孤立生活到全面生活,从逃避生活到直面生... "生活"概念构成了理解马克思哲学的独特视角。在马克思的哲学视域中,"生活"概念具有多重的本质规定性。相比于西方传统哲学,马克思的生活概念实现了从抽象生活到现实生活,从孤立生活到全面生活,从逃避生活到直面生活的转变,彰显了生活概念的独特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生活 异化生活 日常生活
下载PDF
新媒体技术兴起后的日常生活艺术化变革研究——基于列斐伏尔的理论视角
9
作者 吴洁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第3期63-65,共3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在社会生产劳动时间之外的日常生活时间变多,因而对日常生活时间如何支配的讨论在20世纪中叶后的西方社会形成一股思潮。列斐伏尔在这股思潮的影响下构建了日常生活批判理论,旨在批判现代社会“日常生活”的异...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在社会生产劳动时间之外的日常生活时间变多,因而对日常生活时间如何支配的讨论在20世纪中叶后的西方社会形成一股思潮。列斐伏尔在这股思潮的影响下构建了日常生活批判理论,旨在批判现代社会“日常生活”的异化现象以及“日常性”问题在现代性的重复节奏中变得机械化的现象,并且提出了日常生活艺术化变革的方案拯救异化的日常生活。新媒体技术的兴起与发展推动了日常生活消费乱象的不断生成,但同时也促进了日常生活艺术化变革的深入发展,因而探索新媒体技术的特性和发展趋势对日常生活艺术化的影响具有持续性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技术 日常生活艺术化 列斐伏尔 日常生活批判理论 日常生活消费异化
下载PDF
丰子恺家庭美育的当代意义
10
作者 陈幸慧 《美术教育研究》 2024年第2期58-61,共4页
家庭美育有着恢复人的本心、恢复生命的天真的重要作用。丰子恺是杰出的艺术家、教育家,还是一位优秀的父亲,其将七个子女全部抚养成才,家庭美育发挥了重要作用。丰子恺家庭美育为当代家庭美育提供了“人格为先,技术为次”“远功利,归... 家庭美育有着恢复人的本心、恢复生命的天真的重要作用。丰子恺是杰出的艺术家、教育家,还是一位优秀的父亲,其将七个子女全部抚养成才,家庭美育发挥了重要作用。丰子恺家庭美育为当代家庭美育提供了“人格为先,技术为次”“远功利,归平等”等理论启示,也给出了在游戏、旅行中开展美育,从天性中发现天赋并积极引导等示范方法,是当代家庭美育理论和实践的优秀范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子恺 家庭美育 生活异化 心理危机
下载PDF
马克思存在论视域下美好生活的意义向度
11
作者 崔希福 刘慧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21年第5期49-57,共9页
美好生活是立足于现实生活的“意义生活”。意义问题是存在论问题,意义为人的存在确立精神根基。现代人遭遇的生存危机实质是意义危机。意义危机是对美好生活的否定,是对“不可见”的价值世界的拒斥。有意义的美好生活源于“自由自觉的... 美好生活是立足于现实生活的“意义生活”。意义问题是存在论问题,意义为人的存在确立精神根基。现代人遭遇的生存危机实质是意义危机。意义危机是对美好生活的否定,是对“不可见”的价值世界的拒斥。有意义的美好生活源于“自由自觉的活动”和良好的社会关系。而“活动”和“关系”的异化遮蔽了美好生活的意义向度,使现代人的生活变成单向度的“可见的生活”。因此,消解“异化生活”,重建有意义的生活世界,是美好生活的应然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好生活 异化生活 意义向度
下载PDF
论马克思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 被引量:2
12
作者 胡敏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7-112,共6页
马克思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是马克思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一个重要维度。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马克思以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关系为基础,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条件下人的日常生活异化的本质及其表现形式,阐明了资本关系必然导致劳动资料与劳... 马克思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是马克思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一个重要维度。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马克思以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关系为基础,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条件下人的日常生活异化的本质及其表现形式,阐明了资本关系必然导致劳动资料与劳动的分离,劳动资料与劳动的分离进一步导致生活资料与生活的分离。日常生活资料与劳动的分离是工人日常生活异化的直接原因,资本关系则是日常生活异化的根本原因。工人日常生活条件的有限改善并不能改变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关系,因而也不可能改变日常生活异化的本质规定。要克服日常生活异化,必须消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日常生活异化 资本 雇佣劳动
下载PDF
马克思异化理论在当代社会的发展变化
13
作者 王惠琳 陈华兴 《观察与思考》 2020年第12期28-35,共8页
自马克思提出异化劳动后,"异化"就成为了理论界研究的热点。不同学者或流派试图解决当代社会存在的各种异化问题,对社会各领域异化的发展变化及其表现形态作出了深入的分析,这其中既有相通之处,也有各自复杂的内涵。
关键词 交往异化 日常生活异化 科技异化 消费异化 大众文化异化
下载PDF
面向复杂需求人群的差异化设计
14
作者 薛宏冰 王兴召 《商业文化》 2012年第4X期303-303,共1页
产品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而诞生的,而用户需求是设计的核心内容,差异化设计也不例外。随着信息时代科技革命的浪潮和市场竞争的加剧,未来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广度和深度向人类逼近。人们的需求也越来越细化,对产品的要求也越来... 产品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而诞生的,而用户需求是设计的核心内容,差异化设计也不例外。随着信息时代科技革命的浪潮和市场竞争的加剧,未来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广度和深度向人类逼近。人们的需求也越来越细化,对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对产品的设计创新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复杂需求人群对设计的要求入手,分析和深入探讨差异化设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同的用户有不同的需求,而同一个用户也有不同的复杂需求,差异化设计则是考虑到有复杂需求的使用人群,为复杂需求的人群在产品的使用上更加方便,带来生活上更多便利而提出的设计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需求人群、差异化设计、以人为本、生活品质
下载PDF
数字资本主义时代的日常生活异化及其批判 被引量:4
15
作者 冯明宇 《思想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2-88,共7页
由于资本增殖的内在逻辑规定,资本主义社会本质上是一个充满异化的社会,这突出表现为日常生活异化。数字资本主义时代的日常生活异化,与工业资本主义时代的日常生活异化具有本质上的同一性。数字资本主义时代的日常生活异化,以数字技术... 由于资本增殖的内在逻辑规定,资本主义社会本质上是一个充满异化的社会,这突出表现为日常生活异化。数字资本主义时代的日常生活异化,与工业资本主义时代的日常生活异化具有本质上的同一性。数字资本主义时代的日常生活异化,以数字技术的资本主义应用为关键环节与力量凭借,是技术的资本化运作与资本的技术化运作协同演进、相互融合、交互强化的结果。数字资本主义时代的日常生活异化,在数字拜物教的形成中表征为“自然需要”“自由建构”“真实交往”与“科技承诺”的四重幻象。数字资本主义时代,我们仍须立足历史唯物主义,继续深度反思与批判资本主义日常生活异化,探求对之加以扬弃的可能路径,克服其对实现人类美好生活造成的阻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资本主义 日常生活异化 资本权力 数字拜物教 美好生活
原文传递
市场经济与意义世界的萎缩
16
作者 陈萍 《黑河学刊》 2011年第4期8-8,17,共2页
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确立,在当代中国,我们正愈益强烈地意识到精神的危机,意义世界的萎缩。而在市场经济发展较早的西方,思想大家们已经对此作出过十分精准的剖析。
关键词 市场精神 精神向度 精神生活异化
下载PDF
“复制”与“创造” 被引量:1
17
作者 杜书瀛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74-180,共7页
本雅明所谓"现代信息社会""以机械复制为特点"的艺术是否还需要"创造"?后现代,生活审美化、审美生活化、文学与生活合一了,文学"创造"是否成了多余之物?这是人们所关切的问题。本雅明的所谓&qu... 本雅明所谓"现代信息社会""以机械复制为特点"的艺术是否还需要"创造"?后现代,生活审美化、审美生活化、文学与生活合一了,文学"创造"是否成了多余之物?这是人们所关切的问题。本雅明的所谓"机械复制",复制的不是创造本身,而只是创造出来的作品。"现代信息社会"的"机械复制"并不取消"创造"。至于后现代所谓生活审美化、审美生活化、文学与生活已经合一,因此不需要再特别强调文学的"创造性",这也是一个假命题。其实,"文学与生活并未合一","艺术是生活的特异化",文学的"创造"仍然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造 机械复制 生活审美化 审美生活化:生活异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