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异名同谓与正言若反——《老子》道论中若干命题的再讨论
1
作者 郎宝如 赵利伟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0-94,共5页
“有"与“无”是异名同谓,同属形而上的层面,只是认识上的差别,并不存在空间上蕴涵与被蕴涵的关系,也不存在前后相续的时间次序。“正言若反”是老子一以贯之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其目的是以言去言,最终消解差别,使人领悟不可言... “有"与“无”是异名同谓,同属形而上的层面,只是认识上的差别,并不存在空间上蕴涵与被蕴涵的关系,也不存在前后相续的时间次序。“正言若反”是老子一以贯之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其目的是以言去言,最终消解差别,使人领悟不可言说的道。说它显示出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是在未弄清作者本意的情况下,人为拔高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异名同谓 正言若反
下载PDF
异名同谓——笔墨在石涛和吴冠中之间
2
作者 陈乙源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9-61,共3页
上世纪吴冠中提出了"笔墨等于零"引发了一场关于中国画笔墨的论争,但究其本意与目的,是其对"笔墨等于零"的当代解读和延伸。所以本文从两种笔墨论的由来和本意开始追溯,论证了两者异名同谓的关联性,并借以思考当代... 上世纪吴冠中提出了"笔墨等于零"引发了一场关于中国画笔墨的论争,但究其本意与目的,是其对"笔墨等于零"的当代解读和延伸。所以本文从两种笔墨论的由来和本意开始追溯,论证了两者异名同谓的关联性,并借以思考当代中国画笔墨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涛 吴冠中 笔墨当随时代 笔墨等于零 异名同谓
下载PDF
读北大简《老子·下经》首章 被引量:2
3
作者 崔立军 《管子学刊》 CSSCI 2016年第3期112-114,共3页
北大简《老子·下经》首章,即今本《老子》开篇之"道可道"章,出土简帛本与传世本在断句上存在分歧,各自成说。这关系到《老子》文本的演化,而马王堆帛书本与北大简本可能是传世王弼本、河上公本等的前身。而"玄之又... 北大简《老子·下经》首章,即今本《老子》开篇之"道可道"章,出土简帛本与传世本在断句上存在分歧,各自成说。这关系到《老子》文本的演化,而马王堆帛书本与北大简本可能是传世王弼本、河上公本等的前身。而"玄之又玄之"衍一"之"字,不可与"损之又损之"等量齐观,更与重玄说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大简 《老子》 异名同谓 玄之又玄之
下载PDF
《老子》对“名”的重审与运用
4
作者 施阳九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67-73,共7页
“名”是先秦的重要概念,有着两重基本内涵,即名分义与指称义。无论是就社会政治秩序还是思想交流而言,“名”都被诸子视为有效的建构要素。然而,这种共识却被《老子》重审了,它不仅削弱了作为周礼秩序首要环节的名分之“名”的重要性,... “名”是先秦的重要概念,有着两重基本内涵,即名分义与指称义。无论是就社会政治秩序还是思想交流而言,“名”都被诸子视为有效的建构要素。然而,这种共识却被《老子》重审了,它不仅削弱了作为周礼秩序首要环节的名分之“名”的重要性,而且揭示了“名”的限度。不过,《老子》并未就此抛弃“名”,它意识到,其指实作用已是人们认知世界的必要中介。若要让世人突破世俗价值的桎梏,通达本原之道,是依然需要“名”的。由此,《老子》运用指称义之“名”创建了“正言若反”这种反常识的句式,并提出了“异名同谓”的明道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正言若反 异名同谓
下载PDF
屈原“三闾大夫”考
5
作者 韩少春 《华中学术》 CSSCI 2018年第4期60-66,共7页
由一系列考证可知,屈原所任的'左徒'与'三闾大夫',实乃一职二名,异名同谓。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是因为'左徒'乃是'左司徒'之省,而'司徒'则是由'司土'也即'司社'变来的。《管子&#... 由一系列考证可知,屈原所任的'左徒'与'三闾大夫',实乃一职二名,异名同谓。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是因为'左徒'乃是'左司徒'之省,而'司徒'则是由'司土'也即'司社'变来的。《管子·轻重戊篇》:'封土为社,置木为闾。'据此足见'三闾大夫'与'司徒',也即'司土''司社',确为换词为义。对于'三闾大夫'及其与'左徒'的关系,前人曾作出了许多解释,但是十分遗憾,这些解释都是难以成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 三闾大夫 左徒 异名同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