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寻源、聚类、优化:课堂异向交往话语的路径探析
1
作者 曹敏 安瑞霞 《四川教育》 2023年第20期6-8,共3页
作为师生在教学场域交往互动的一种言语现象,异向交往话语内蕴学生主体性的觉醒,促使学生的能力从机械走向迁移、思维从模仿走向创造。追根溯源,异向交往话语生发的问题类型可分为三类:记忆性、重复性问题;理解性、推理性问题;创造性、... 作为师生在教学场域交往互动的一种言语现象,异向交往话语内蕴学生主体性的觉醒,促使学生的能力从机械走向迁移、思维从模仿走向创造。追根溯源,异向交往话语生发的问题类型可分为三类:记忆性、重复性问题;理解性、推理性问题;创造性、批判性问题。真实性、正当性、真诚性可以作为检验指标,衡量课堂提问中异向交往话语的效度。为了优化异向交往话语,教师应确定多元平衡的问题比例,秉承真实倾听的根本旨趣,遵循积极正向的评价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向交往话语 课堂提问 问题类型 课堂教学 教学预设
下载PDF
阅读对话教学调控中的“异向交往”话语 被引量:3
2
作者 张伟超 《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0-103,共4页
如何适当调控,是当前阅读对话教学的一个难点。善待"异向交往"话语,为我们从教学内容有效调控阅读对话教学提供了新视角。在把握阅读对话教学中"异向交往"话语的特征和类型的基础上,我们可以采取语境和思维的策略... 如何适当调控,是当前阅读对话教学的一个难点。善待"异向交往"话语,为我们从教学内容有效调控阅读对话教学提供了新视角。在把握阅读对话教学中"异向交往"话语的特征和类型的基础上,我们可以采取语境和思维的策略进行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交往话语 阅读对话教学 调控
下载PDF
课堂异向交往话语:内涵、向度和价值
3
作者 曹敏 安瑞霞 《课程教学研究》 2023年第4期15-22,共8页
交往话语作为一种思路各异的“话语”,其体现在课堂上是学生的话语超出教师预设的话语域或话语区间,是真实场景中的“例外”,师生互动中的“杂声”,教学预设外的“生成”。异向交往话语的显现与衍生促使课堂从静态预设走向动态生成,师... 交往话语作为一种思路各异的“话语”,其体现在课堂上是学生的话语超出教师预设的话语域或话语区间,是真实场景中的“例外”,师生互动中的“杂声”,教学预设外的“生成”。异向交往话语的显现与衍生促使课堂从静态预设走向动态生成,师生交往从单向告知走向视域融合,学生学习从被动接受走向主动探究,凸显出教学的本真样态。根据异向交往话语本身的未知性与不确定性,可从基于不确定性的开放议题,遵循对话精神的真实倾听,依据复杂思维的多元理解的三维角度出发,促发课堂异向交往话语的涌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向交往话语 师生互动 动态生成 对话精神
原文传递
解释学视域下的对话教学:特征与价值 被引量:13
4
作者 张光陆 张华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51-55,共5页
具有传统认识论思维的教师认为学生的"异向交往话语"不具有可对话性,结果造成课堂师生交流的IRE模式。若从解释学的视域看,学生的"异向交往话语"则具有可对话性。解释学视域下的对话教学的目的不在于追求共同的可... 具有传统认识论思维的教师认为学生的"异向交往话语"不具有可对话性,结果造成课堂师生交流的IRE模式。若从解释学的视域看,学生的"异向交往话语"则具有可对话性。解释学视域下的对话教学的目的不在于追求共同的可通约的"基础",而在于理解,具有问题优先性、持续循环性、游戏性等特征,其价值在于追求教育的创新性、提升师生的精神自由以及促进教师教学实践理念的不断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向交往话语 对话教学 理解 解释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