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株海洋来源产浅蓝霉素A的异壁放线菌的分离和鉴定 被引量:1
1
作者 纪昌涛 周潇 +4 位作者 陈奇 宋永相 黄洪波 王博 鞠建华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1期24-29,共6页
利用抗菌及卤虫致死活性模型,从中国南海海底沉积物来源的微生物中筛选到2株放线菌SCSIO WJ01和SCSIO ZJ63,其发酵产物具有较强活性,经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这2株放线菌均为异壁放线菌Actinoalloteichus sp.。HPLC-DAD分析显示2株放线... 利用抗菌及卤虫致死活性模型,从中国南海海底沉积物来源的微生物中筛选到2株放线菌SCSIO WJ01和SCSIO ZJ63,其发酵产物具有较强活性,经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这2株放线菌均为异壁放线菌Actinoalloteichus sp.。HPLC-DAD分析显示2株放线菌能产生同一个主要的次级代谢产物,通过正相硅胶柱色谱、反相中压柱色谱、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从SCSIO WJ01的发酵产物中分离获得了该化合物,运用ESI-MS、1H及13C NMR波谱分析鉴定为浅蓝霉素A(Caerulomycin A)。此外,还从SCSIO WJ01的发酵产物中分离鉴定了浅蓝霉素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放线菌 异壁放线菌 浅蓝霉素 联吡啶
下载PDF
海洋异壁放线菌WH1-2216-6产生的多环含特特拉姆酸大环内酰胺 被引量:8
2
作者 梅显贵 王立平 +2 位作者 王冬阳 范杰 朱伟明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352-2360,共9页
采用紫外跟踪分离和波谱鉴定的方法,从海洋异壁放线菌(Actinoalloteichus cyanogriseus WH1-2216-6)的发酵产物中分离鉴定了6个5,5,6-多环含特特拉姆酸大环内酰胺(PTMs)类天然产物:16-hydroxymaltophilin(1)、dihydromaltophilin(2)、4-... 采用紫外跟踪分离和波谱鉴定的方法,从海洋异壁放线菌(Actinoalloteichus cyanogriseus WH1-2216-6)的发酵产物中分离鉴定了6个5,5,6-多环含特特拉姆酸大环内酰胺(PTMs)类天然产物:16-hydroxymaltophilin(1)、dihydromaltophilin(2)、4-deoxydihydromaltophilin(3)、maltophilin(4)、xanthobaccin C(5)和FI-2(6),其中1为新化合物.评价了化合物1~5对人正常肝细胞L-02及人癌细胞A549、MCF-7、Jurkat、BXPC-3、HCT-116、PANC-1和K562的细胞毒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1~5对上述人癌细胞具有细胞毒活性,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0.1~9.7μmol·L-1;新化合物1对L-02的毒性较低,但对Jurkat、HCT-116和BXPC-3的选择指数(SI)分别高达31.5、41.1和52.4.除化合物2和3对A549和MCF-7的肿瘤细胞毒活性外,其余的肿瘤细胞毒活性是首次报道.还测试了化合物1~6的抗烟曲霉活性,发现化合物2和4的活性较好,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3.04和6.12μmol·L-1,这是首次发现5,5,6-PTMs类化合物具有抗烟曲霉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壁放线菌 5 5 6-多环含特特拉姆酸大环内酰胺 抗肿瘤活性 抗烟曲霉活性
原文传递
浅蓝霉素产生菌海洋异壁放线菌WH1-2216-6遗传操作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3
3
作者 林钦恒 张光涛 +4 位作者 李苏梅 张海波 鞠建华 朱伟明 张长生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032-1041,共10页
【目的】建立二联吡啶类抗生素浅蓝霉素的产生菌海洋异壁放线菌Actinoalloteichus sp.WH1-2216-6的遗传操作体系,以便对浅蓝霉素的相关生物合成基因进行体内敲除和基因回补等遗传操作。【方法】以整合型质粒pSET152为外源DNA,探索和优... 【目的】建立二联吡啶类抗生素浅蓝霉素的产生菌海洋异壁放线菌Actinoalloteichus sp.WH1-2216-6的遗传操作体系,以便对浅蓝霉素的相关生物合成基因进行体内敲除和基因回补等遗传操作。【方法】以整合型质粒pSET152为外源DNA,探索和优化了异壁放线菌WH1-2216-6菌株与大肠杆菌进行接合转移实验的方法和条件,以此为基础,利用PCR-targeting系统在体外构建了一个浅蓝霉素二羟基苯甲酸甲酯AMP连接酶基因敲除的cosmid质粒pCSG2104,并在优化后的条件下通过接合转移将其转入异壁放线菌WH1-2216-6野生型菌株。【结果】获得了异壁放线菌WH1-2216-6菌株的浅蓝霉素二羟基苯甲酸甲酯AMP连接酶基因缺失的双交换突变株,发酵结果显示该突变株失去了产生浅蓝霉素A和浅蓝霉素D的能力。【结论】高浓度的MgSO4对大肠杆菌与异壁放线菌的接合转移有促进作用,介导了异壁放线菌WH1-2216-6菌株的遗传操作体系的成功建立,为进一步研究浅蓝霉素的生物合成基因和对浅蓝霉素结构进行组合生物合成改造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其他类似放线菌的遗传操作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壁放线菌 遗传体系 浅蓝霉素 生物合成 二羟基苯甲酸甲酯AMP连接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