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初刘邦分封异姓王原因新探 被引量:2
1
作者 黄永美 《唐都学刊》 2009年第1期12-16,共5页
汉初刘邦分封异姓王不能只归结为刘邦的"不得已而为之",因为任何一个历史事实的出现,必定有其时代的需要,所以应看到当时的文化、政治、经济和军事发展的推动作用。且从刘邦本人及其集团对他的影响来看,刘邦潜意识中也有分封... 汉初刘邦分封异姓王不能只归结为刘邦的"不得已而为之",因为任何一个历史事实的出现,必定有其时代的需要,所以应看到当时的文化、政治、经济和军事发展的推动作用。且从刘邦本人及其集团对他的影响来看,刘邦潜意识中也有分封异姓王的想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邦 异姓王 刘邦集团 游侠精神 平民政权
下载PDF
卢绾受封异姓王原因初考
2
作者 王长印 《嘉应学院学报》 2018年第12期37-42,共6页
卢绾受封异姓王意义重大,其代表着西汉由被动因功封异姓王向主动因亲封异姓王的转变。在此前提下,认为卢绾得封之原因主要有四:试行计划已久之新政附带而来的结果;亲而不缘的私人关系;军功平平的战绩;可安边又易于控制。
关键词 刘邦 卢绾 因功封异姓王 因亲宠封异姓王 因亲封同姓
下载PDF
为韩信辩诬——兼谈刘邦诛除异姓王与加强中央集权问题
3
作者 邱鸣皋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3期11-22,共12页
刘邦在争夺天下和取得全国政权后的一段时间内,曾先后封了几个异姓王,主要的是张耳、吴芮、彭越、黥布、卢绾与两韩信。其中长沙王吴芮传了五世,赵王张耳至其子而失国,其余诸王,都是在剖符就封后不久,就祸及于身,或被缚杀,或被征灭,其... 刘邦在争夺天下和取得全国政权后的一段时间内,曾先后封了几个异姓王,主要的是张耳、吴芮、彭越、黥布、卢绾与两韩信。其中长沙王吴芮传了五世,赵王张耳至其子而失国,其余诸王,都是在剖符就封后不久,就祸及于身,或被缚杀,或被征灭,其罪名都是“谋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邦 韩信 异姓王 中央集权 谋反 项羽 同姓 汉高祖 吕后 分封制
下载PDF
清初异姓封王制度述略
4
作者 雷炳炎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56-59,共4页
 清初异姓封王原只是清廷招降汉官的政治招牌,在明清鼎革之际,由于封王所具有的政治诱惑促动了一批动摇的故明文臣武将弃明投清;这对于推动清初统一天下的历史进程无疑具有积极意义。然而异姓王在清初征战中,也渐成"坐大"之...  清初异姓封王原只是清廷招降汉官的政治招牌,在明清鼎革之际,由于封王所具有的政治诱惑促动了一批动摇的故明文臣武将弃明投清;这对于推动清初统一天下的历史进程无疑具有积极意义。然而异姓王在清初征战中,也渐成"坐大"之势,并直接危及望权和清初业已形成的一统局面,至康熙朝只得用武力废弃异姓王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初 异姓王 封爵 归顺
下载PDF
“异姓不王”的传统国宪规范及其悖论与破解 被引量:1
5
作者 吴欢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 CSSCI 2014年第2期25-45,共21页
传统政治哲学中“赐姓命氏”的实质就是授予治理权,“异姓”被视为“异德”,不得分享治理权.以西周初年宗法分封为标志,传统政治实践逐步确立了“异姓不王”的国宪规范,其精神实质是“家国一体”、“家国同构”的“家天下”理念,终极目... 传统政治哲学中“赐姓命氏”的实质就是授予治理权,“异姓”被视为“异德”,不得分享治理权.以西周初年宗法分封为标志,传统政治实践逐步确立了“异姓不王”的国宪规范,其精神实质是“家国一体”、“家国同构”的“家天下”理念,终极目的在于维护最高治理权独家垄断的治理秩序.不同朝代的治理者以不同方式对“异姓不王”加以重申和宣示,但基于特定政治局势也或多或少地有所突破,封异姓为王,从而形成了“异姓不王”的政治悖论.古代政治家和法律人运用政治法律智慧,通过一系列行为、制度和手段对这一悖论进行了破解,使华夏文化政治共同体在治理集团内部权力分肥这一重大问题上得以“安身立命”.“异姓不王”的政治悖论及其破解表明,传统国宪的实际运行会出现表达与实践相背离的悖论现象,但是这种悖论本身也构成了传统国宪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姓 “家天下”理念 国宪规范 治理权 传统中国国宪
下载PDF
论“异姓诸侯王”
6
作者 李景山 《绥化学院学报》 1989年第2期62-66,共5页
我们所要讨论的“异姓诸侯王”指的是楚汉战争中刘邦先后分封的韩信、彭越、英布等诸侯王。他们为推翻秦王朝的腐朽统治,为消除分裂,为西汉政权的建立,为中国走向统一立下了卓越的功勋。关于刘邦分封“异姓诸侯王”的背景、过程、性质... 我们所要讨论的“异姓诸侯王”指的是楚汉战争中刘邦先后分封的韩信、彭越、英布等诸侯王。他们为推翻秦王朝的腐朽统治,为消除分裂,为西汉政权的建立,为中国走向统一立下了卓越的功勋。关于刘邦分封“异姓诸侯王”的背景、过程、性质及铲除的原因都是十分复杂的。本文对这些问题作粗浅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姓诸侯 楚汉战争 蒯通 淮南 张敖 异姓王 章邯 封建专制主义
下载PDF
哪朝封王最慷慨? 异姓王价值涨跌史
7
作者 刘勃 《国家人文历史》 2020年第20期120-125,共6页
西汉的大儒董仲舒说:“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就是说,王字上面一横代表天,下面一横代表地,中间一横代表人,一竖沟通天地人,能达到这个境界的,才是王。这个说法,可真是把王的尊贵,推崇到... 西汉的大儒董仲舒说:“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就是说,王字上面一横代表天,下面一横代表地,中间一横代表人,一竖沟通天地人,能达到这个境界的,才是王。这个说法,可真是把王的尊贵,推崇到极致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姓王 董仲舒 天地人 代表人
原文传递
汉高帝分封同姓王辨析 被引量:7
8
作者 岳庆平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6期35-39,62,共6页
汉高帝在消灭异姓王的过程中,曾分封了11个同姓王:高帝六年封刘交为楚王,封刘喜为代王,封刘肥为齐王,封刘贾为荊王,九年封刘如意为赵王,十一年封刘长为淮南王,封刘恒为代王,封刘恢为梁王,封刘友为淮阳王,十二年封刘濞为吴王,封刘建为燕... 汉高帝在消灭异姓王的过程中,曾分封了11个同姓王:高帝六年封刘交为楚王,封刘喜为代王,封刘肥为齐王,封刘贾为荊王,九年封刘如意为赵王,十一年封刘长为淮南王,封刘恒为代王,封刘恢为梁王,封刘友为淮阳王,十二年封刘濞为吴王,封刘建为燕王。关于高帝分封同姓王,论者多认为是高帝倒行逆施,是高帝错误地总结了历史经验。对此,笔者实在不敢首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姓 郡县制 异姓王 分封制 中央集权 郡国并行制 汉初 六国 淮南 汉书
下载PDF
“郡国并行”制的最早倡导者——王绾——兼论郡国并行制 被引量:3
9
作者 于敬民 《齐鲁学刊》 1986年第1期3-7,共5页
汉高祖刘邦在铲除异姓王的过程中,一方面“汉承秦制”,实行郡县制度;另一方面大封刘氏诸王,实行封国制。这种在一个中央政权之下推行的两种政治体制,就是后来被人们称道的“郡国并行”制度。刘邦是“郡国并行”制的最早推行者,却不是最... 汉高祖刘邦在铲除异姓王的过程中,一方面“汉承秦制”,实行郡县制度;另一方面大封刘氏诸王,实行封国制。这种在一个中央政权之下推行的两种政治体制,就是后来被人们称道的“郡国并行”制度。刘邦是“郡国并行”制的最早推行者,却不是最早的倡导者。最早倡导“郡国并行”制的是秦时的王绾。王绾,秦始皇时丞相,其生平事迹史书记载甚少。长期以来,史学界较一致的看法认为,王绾是反对郡县制,主张殷周分封制的儒家孔孟正统学派的代表,或者保守派的代表。对此笔者不敢苟同,愿以管见,求教诸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郡国并行制 分封制 郡县制度 秦始皇 中央政权 刘邦 生平事迹 异姓王 保守派 封国
下载PDF
清代的王庄
10
作者 李燕光 李林 《满族研究》 1988年第1期46-51,共6页
一 宗室王庄 在一六六四年清朝定都北京之后,第一次颁布的圈地文告中就有安置“东来诸王(包括宗室与异姓王公)勋臣兵丁”的说法,并准诸王公在锦州、盖州各设一庄,“其额外各庄,悉令退出”。次年决定“给诸王贝勒,贝子。
关键词 异姓王 贝子 锦州 壮丁 租佃关系 内务府 乾隆 满族 海城
下载PDF
韩信自请齐王议 被引量:1
11
作者 薛正昌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1983年第1期101-104,120,共5页
韩信是楚汉相争时期重要历史人物之一。在长达五年之久的楚汉大决战中,为汉王朝的建立立下了不朽的战功。然而,对这一历史人物如何去看,说法不尽相同。这里,笔者仅对韩信自请齐王前后这段历史的一些有异议的说法,谈一点浅陋的认识。一... 韩信是楚汉相争时期重要历史人物之一。在长达五年之久的楚汉大决战中,为汉王朝的建立立下了不朽的战功。然而,对这一历史人物如何去看,说法不尽相同。这里,笔者仅对韩信自请齐王前后这段历史的一些有异议的说法,谈一点浅陋的认识。一、从择将看韩信因功封王的思想。韩信出身低微,属社会下层游民之类的人物。对统治阶级不抱任何幻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决战 蒯通 历史人物 异姓王 楚汉战争 长乐钟 陈余 高祖本纪 秦始皇统一中国
下载PDF
斥“四人帮”在中国古代封王问题上的谬说
12
作者 谢忠梁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7年第4期47-50,共4页
“四人邦”的御用文人罗思鼎、梁效之流,为了篡党夺权,挖空心思在中国古代史上寻找所渭的历史根据,在“复辟”问题上大做文章。他们竟然无中生有地胡说什么战国时期中国实行了封王爵的分封制,齐、楚、燕、赵、韩、魏、秦七国并峙、七王... “四人邦”的御用文人罗思鼎、梁效之流,为了篡党夺权,挖空心思在中国古代史上寻找所渭的历史根据,在“复辟”问题上大做文章。他们竟然无中生有地胡说什么战国时期中国实行了封王爵的分封制,齐、楚、燕、赵、韩、魏、秦七国并峙、七王对立的封建割据局面,就是封王制存在的证据;胡说什么秦始皇时期王绾、谆于越主张在部分地区封皇子和功臣为王,与项羽分封十八王,是儒家的反动路线,是“大搞分裂割据,开历史倒车”的复辟路线(罗思鼎:《论秦汉之际的阶级斗争》,《红旗》1974年8期)。这真是古为帮用的影射史学的“大发现”。历史事实不容篡改,我们必须对“四人邦”的影射史学予以彻底清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始皇 历史事实 中国古代史 战国时期 项羽 秦汉之际 史学 异姓王 刘邦 复辟
下载PDF
呂后“王諸呂”值得肯定嗎?
13
作者 韩玉德 《齐鲁学刊》 1975年第2期57-59,共3页
在封建社会的国家体制上,是实行郡县制,还是实行分封制?是维护中央集权制,还是搞分裂割据?一直是封建社会中儒法斗争的一个重要问题。西周奴隶制国家,表面上是统一的,周天子是天下的“共主”。但由于实行世卿世禄的分封制,实际上处于分... 在封建社会的国家体制上,是实行郡县制,还是实行分封制?是维护中央集权制,还是搞分裂割据?一直是封建社会中儒法斗争的一个重要问题。西周奴隶制国家,表面上是统一的,周天子是天下的“共主”。但由于实行世卿世禄的分封制,实际上处于分裂状态。新兴地主阶级及其政治代表法家,在废除奴隶制的分封制的过程中,创建了郡县制。地方官吏由中央政府委派,不享有世卿世禄的特权,可以随时撤换、调离、迁任。这是防止分裂割据,巩固中央集权制的一种有效的政权形式。从秦始皇开始,“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乃是“势之所趋” (王夫之:《论秦始皇变封建为郡县》)。”因此,大多数法家人物都是颂扬郡县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封制 郡县制 中央集权制 法家人物 地主阶级 秦始皇 刘邦 吕后 异姓王 分裂割据
下载PDF
透视西汉政坛风云,剖析政治集团斗争──读《西汉前期的政坛》
14
作者 龙显昭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34-135,共2页
透视西汉政坛风云,剖析政治集团斗争──读《西汉前期的政坛》龙显昭陈玉屏同志的专著《西汉前期的政坛》,已由成都出版社出版(1996年1月)。该书论述汉高帝至武帝间包括吕后在内的六代政坛风云,时间跨度凡120年。专书讨论... 透视西汉政坛风云,剖析政治集团斗争──读《西汉前期的政坛》龙显昭陈玉屏同志的专著《西汉前期的政坛》,已由成都出版社出版(1996年1月)。该书论述汉高帝至武帝间包括吕后在内的六代政坛风云,时间跨度凡120年。专书讨论西汉前期的政治斗争,依个人所知,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臣集团 西汉前期 政治集团 董仲舒 清静无为 汉政 权势集团 异姓王 政坛斗争
下载PDF
论汉初分封制的作用
15
作者 李宜霞 《社会科学家》 CSSCI 1999年第5期81-83,共3页
对汉初分封制的评价,历来众说纷纭,大多强调其消极作用。本文以实事求是的态度,以辩证唯物主义理论为指导,在承认其消极作用的前提下。
关键词 分封制 异姓王 同姓
下载PDF
“卫青不败由天幸”疑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何茂云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1期167-169,共3页
关键词 诸侯 景帝 楚汉战争 平准书 推恩令 异姓王 盐铁官营 楚汉之争 匈奴人 周亚夫
下载PDF
试论秦汉之际的分封制 被引量:1
17
作者 程远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118-122,共5页
试论秦汉之际的分封制程远(西安政治学院文化教研室)历史发展到秦汉,分封制已成为一种落后的、行将灭亡的社会制度,郡县制必将取而代之,这是历史学界的共同看法。郡县制怎样取代分封制,是象秦始皇那样一次性完成,还是象刘邦那样... 试论秦汉之际的分封制程远(西安政治学院文化教研室)历史发展到秦汉,分封制已成为一种落后的、行将灭亡的社会制度,郡县制必将取而代之,这是历史学界的共同看法。郡县制怎样取代分封制,是象秦始皇那样一次性完成,还是象刘邦那样逐步实现?怎样评价秦汉之际出现的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封制 郡县制 秦汉之际 刘邦 楚汉战争 异姓王 《史记·项羽本纪》 旧事物 《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末农民起义
下载PDF
吕雉评传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菱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1期39-43,共5页
从村妇到皇后 吕雉(公元前241年—前180年),字娥姁,汉高祖刘邦的正妻,汉高祖六年(前201年)封为皇后,故史称吕后或高后。 吕雉的父亲吕公史失其名,原是单父人,因与沛县县令有交情,为躲避仇人而携家迁沛定居。在沛令为他举行盛大接风宴会... 从村妇到皇后 吕雉(公元前241年—前180年),字娥姁,汉高祖刘邦的正妻,汉高祖六年(前201年)封为皇后,故史称吕后或高后。 吕雉的父亲吕公史失其名,原是单父人,因与沛县县令有交情,为躲避仇人而携家迁沛定居。在沛令为他举行盛大接风宴会上,他结识了刘邦,认定刘邦日后必大贵,便不顾妻子吕媪的反对,毅然把吕雉嫁给了家道远不及自家的刘邦。刘邦出身农家,本人“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邦 楚汉战争 史记 异姓王 吕氏 司马迁 吕后 封建宗法制度 反击匈奴 诸吕
下载PDF
刘邦与异姓诸侯王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玉屏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8-15,共8页
西汉王朝建立过程中,刘邦根据斗争形势的需要,出于策略考虑,分封了八个异姓诸侯王。天下大定之后,刘邦以种种藉口,进化矛盾,渐次削除了七个异姓王国,七王或杀、或废、或流窜他邦,只有实力最为弱小、且处于王朝与南方越族势力之... 西汉王朝建立过程中,刘邦根据斗争形势的需要,出于策略考虑,分封了八个异姓诸侯王。天下大定之后,刘邦以种种藉口,进化矛盾,渐次削除了七个异姓王国,七王或杀、或废、或流窜他邦,只有实力最为弱小、且处于王朝与南方越族势力之间缓冲地带的长沙国得以暂时保全。造成这一历史公案的根本原因在于: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体制与作为分封制残余的异姓王国必成相疑之势,故而不能仅从刘邦个人秉性上去找西汉初“鸟尽弓藏”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封 策略 异姓王 削除君主专制体制 社会观念意识
原文传递
刘邦分封与西汉统一政权的建立和巩固 被引量:2
20
作者 曹家齐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1期43-46,共4页
分封制是造成西周后期到春秋战国社会动乱和分裂割据的一个政治原因。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其废除,代之以郡县制,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中央集权制国家。从此,统一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然而推行了八百年之久的分封制,毕竟根深... 分封制是造成西周后期到春秋战国社会动乱和分裂割据的一个政治原因。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其废除,代之以郡县制,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中央集权制国家。从此,统一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然而推行了八百年之久的分封制,毕竟根深蒂固。秦统一后,原先的六国旧贵族仍在思念故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邦 裂土分封 同姓 分封制 异姓王 项羽 秦始皇 西汉 中国历史发展 郡县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