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首尾线虫属一新种记述(尖尾亚目:异尖线虫科)
1
作者 李健夫 刘毅 田维中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1992年第2期156-159,共4页
本文报道了西藏高寒山区田鼠盲肠内的一寄生线虫——加查首尾线虫,新种(Cephaluris jiachaensis sp-nov.)。隶属于线虫纲、尖尾亚目、异尖线虫科。本新种的鉴别特征为:1.缺肛前栉。2.泄殖孔前后仅两对乳突。3.交合刺明显长于已知种的交... 本文报道了西藏高寒山区田鼠盲肠内的一寄生线虫——加查首尾线虫,新种(Cephaluris jiachaensis sp-nov.)。隶属于线虫纲、尖尾亚目、异尖线虫科。本新种的鉴别特征为:1.缺肛前栉。2.泄殖孔前后仅两对乳突。3.交合刺明显长于已知种的交合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种 首尾属 异尖线虫科 尾亚目
下载PDF
我国东海沿海鱼类异尖科线虫RPA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春玲 张媛媛 +4 位作者 邱阳元 郝朔 白雪 刘明远 刘晓雷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6-91,共6页
异尖科线虫病(Anisakiasis)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人兽共患线虫病,主要因食用生的或未煮熟的含异尖科线虫Ⅲ期活的幼虫的海鱼而引起。本研究利用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PA)建立了异尖科线虫RPA的检测方法,首先对东海沿海舟山、温州、宁波... 异尖科线虫病(Anisakiasis)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人兽共患线虫病,主要因食用生的或未煮熟的含异尖科线虫Ⅲ期活的幼虫的海鱼而引起。本研究利用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PA)建立了异尖科线虫RPA的检测方法,首先对东海沿海舟山、温州、宁波、平潭、嘉兴市的九种鱼体内获得的线虫进行分离鉴定,获得了派氏异尖线虫、简单异尖线虫、典型异尖线虫、宫脂线虫和对盲囊线虫,然后根据获得的五种线虫的ITS区设计特异性引物。结果显示:本研究建立的RPA方法可特异性扩增出异尖科线虫340 bp左右的目的基因片段,可特异性检测出异尖科线虫,而对阔节裂头绦虫、华支睾吸虫、东方次睾吸虫、棘颚口线虫检测结果为阴性;优化后在35℃、25 min即可完成检测,其灵敏度可达1 pg/μL,人工污染实验结果显示呈阳性。此方法操作简单、便捷,对现场快速检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 RPA ITS 灵敏性
下载PDF
锦州市售海水鱼异尖科线虫感染调查 被引量:5
3
作者 包敏 史凯帅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13-514,F0004,共3页
目的从锦州市场购买海水鱼16种共477尾,采用肉眼检查与显微镜观察的方法,调查异尖科线虫幼虫感染率和感染强度。结果有9种182尾海水鱼感染异尖科线虫,小黄鱼和带鱼的感染率为100%,感染强度最高的是鲐鱼为42.39条(1 314条/31尾)。
关键词 海水鱼 线 感染率 感染强度
下载PDF
异尖科线虫诱导长江刀鲚免疫反应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红篮 应聪萍 +3 位作者 杨彦平 郭文君 徐跑 刘凯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2年第4期595-602,共8页
为探究长江刀鲚TH1细胞、MIF、IL-10、TNF-α、Ig M、Ig T和Ig D的常规水平及异尖科线虫寄生所导致的免疫变化,采用ELISA法分别测定了空白组和3个寄生组的脾脏、头肾和血清中7种免疫分子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1)空白组脾脏、头肾和血... 为探究长江刀鲚TH1细胞、MIF、IL-10、TNF-α、Ig M、Ig T和Ig D的常规水平及异尖科线虫寄生所导致的免疫变化,采用ELISA法分别测定了空白组和3个寄生组的脾脏、头肾和血清中7种免疫分子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1)空白组脾脏、头肾和血清中免疫分子水平均表现为Ig D(P<0.01)>Ig M(P<0.001)>Ig T(P<0.001)>MIF(P<0.001)> TH1细胞(P>0.05)>TNF-α(P>0.05)>IL-10,且血清中免疫分子水平显著高于脾脏和头肾(P <0.001);(2)各寄生组脾脏中7种免疫分子水平均显著高于空白组(P<0.001),头肾中除Ig M外的6种免疫分子水平均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血清中仅IL-10水平显著高于空白组(P<0.001);(3)整体而言,长江刀鲚寄生组IL-10水平随着寄生数量增加而下降,TH1细胞随着寄生数量的增加呈下降后上升趋势,MIF、TNF-α、Ig D、Ig M和Ig T则与TH1细胞相反,且脾脏(Ig T、TNF-α、TH1细胞、MIF、Ig M)、血清(TH1细胞、Ig D、IL-10、TNF-α)和头肾(Ig T、TNF-α)中免疫分子水平与寄生虫数量间的相关关系均达到显著水平。综上,异尖科线虫寄生可增加长江刀鲚免疫分子的表达水平,诱导炎症反应和适应性免疫反应的发生,脾脏、头肾和血清中部分免疫分子水平与异尖科线虫数量间的相关性显著,其中血清TH1细胞、脾脏中Ig T和TNF-α可作为长江刀鲚应对异尖科线虫寄生的免疫功能测定优选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刀鲚 线 免疫分子 酶联免疫测定
下载PDF
进境太平洋鳕鱼寄生的异尖科线虫rDNA-ITS序列的PCR扩增及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孝军 陈宇 +1 位作者 唐行忠 洪青林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0-92,共3页
以日本进境的冻太平洋鳕鱼体内分离出的异尖科线虫为研究对象,采用寄生虫通用引物NC5和NC2扩增其核糖体DNA(rDNA)的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进行克隆、转化、测序和序列分析,并对样品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扩增的异尖科线虫样品的ITS... 以日本进境的冻太平洋鳕鱼体内分离出的异尖科线虫为研究对象,采用寄生虫通用引物NC5和NC2扩增其核糖体DNA(rDNA)的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进行克隆、转化、测序和序列分析,并对样品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扩增的异尖科线虫样品的ITS序列片段大小为906bp,包含部分的18S、28S及全部的ITS1(353bp)、5.8S(157bp)和ITS2(299bp)序列,ITS1和ITS2序列与GenBank登录的伪新地蛔线虫(Pseudoterranova decipiens)同源性均为在99.7%以上,与其他线虫的相似性较低。由ITS1和ITS2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可知,从鳕鱼中分离到的线虫ITS1和ITS2均与伪新地蛔线虫处于同一分支。本研究结果为异尖科线虫种属的确定及进一步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 内转录间隔区 PCR技术 序列分析
下载PDF
鲭鱼中寄生的1种异尖科线虫rDNA-ITS序列的PCR扩增及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孝军 施进 +2 位作者 陈宇 唐行忠 洪青林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1-93,共3页
为了对日本进境的冻鲭鱼体内分离出的异尖科线虫进行研究,试验采用寄生虫通用引物NC5和NC2 PCR扩增其核糖体DNA(rDNA)的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并进行克隆、转化、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扩增的异尖科线虫样品的ITS序列片段大小为900... 为了对日本进境的冻鲭鱼体内分离出的异尖科线虫进行研究,试验采用寄生虫通用引物NC5和NC2 PCR扩增其核糖体DNA(rDNA)的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并进行克隆、转化、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扩增的异尖科线虫样品的ITS序列片段大小为900 bp,包含部分的18S、28S及全部的ITS1(373 bp)、5.8S(159 bp)和ITS2(272 bp)序列,ITS1和ITS2序列与GenBank中抹香鲸异尖线虫(Anisakis physeteris)同源性均为100%,与其他线虫的相似性较低;从鲭鱼中分离到的线虫ITS1和ITS2均与抹香鲸异尖线虫处于同一分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 内转录间隔区 PCR技术 序列分析
下载PDF
进境黄盖鲽鱼寄生的异尖科线虫rDNA-ITS序列的PCR扩增及分析
7
作者 李孝军 耿新辉 +1 位作者 唐行忠 洪青林 《浙江农业科学》 2012年第5期744-746,共3页
以俄罗斯进境的冻黄盖鲽鱼体内分离出的异尖科线虫为研究对象,采用寄生虫通用引物NC5和NC2 PCR扩增其核糖体DNA(rDNA)的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并进行克隆,转化、测序和序列分析,对样品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扩增的异尖科线虫样品的IT... 以俄罗斯进境的冻黄盖鲽鱼体内分离出的异尖科线虫为研究对象,采用寄生虫通用引物NC5和NC2 PCR扩增其核糖体DNA(rDNA)的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并进行克隆,转化、测序和序列分析,对样品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扩增的异尖科线虫样品的ITS序列片段大小为1 034 bp。包含部分的18S、28S及全部的ITS1(431 bp)、5.8S(157 bp)和ITS2(349 bp)序列,ITS1和ITS2序列与GenBank已登记的Hysterothylacium aduncum同源性均在99.5%以上,与其他科线虫的相似性较低。由ITS1和ITS2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可知,从黄盖鲽鱼中分离到的线虫ITS1和ITS2均与H.aduncum处于同一分支。研究结果为异尖科线虫种属的确定及进一步分子生物学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 内转录间隔区 PCR技术 序列分析
下载PDF
进镜海水鱼类感染异尖科线虫检疫情况初报
8
作者 刘荭 王侃 《鱼类病害研究》 1998年第3期15-17,共3页
从1997年1-12月份,对从沙头角口岸进境的香港地区捕挥的冰鲜海水鱼类进行检查,发现带有大量异尖科线虫,主要为异尖属和对盲目囊属。在不同季节、不同种类的鱼类内,其数量变化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本文就其规律性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海水鱼 线 检疫 进境水产品
下载PDF
禁捕初期长江刀鲚异尖科线虫寄生现状调查
9
作者 程鑫 杨彦平 +3 位作者 应聪萍 马凤娇 邓艳敏 刘凯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2-149,共8页
为系统掌握长江“十年禁渔”初期长江刀鲚体内异尖科线虫寄生状况,本研究于2021年3—7月对长江下游及长江口水域的刀鲚开展系统采样调查。结果显示:刀鲚体内寄生异尖科线虫感染率为82.10%,感染强度为5.8±9.5条/尾,感染丰度为5.1... 为系统掌握长江“十年禁渔”初期长江刀鲚体内异尖科线虫寄生状况,本研究于2021年3—7月对长江下游及长江口水域的刀鲚开展系统采样调查。结果显示:刀鲚体内寄生异尖科线虫感染率为82.10%,感染强度为5.8±9.5条/尾,感染丰度为5.1±9.1条/尾,其中感染强度以1~10条/尾的样本占比最高(72.30%),且线虫在刀鲚胃、肠道、幽门盲囊、腹腔及肝脏等表面均有寄生,其中肠道和幽门盲囊寄生线虫数量最多(56.06%和25.65%)。刀鲚体内寄生异尖科线虫的情况与其规格、调查时间和上溯距离之间呈现相关性,随着刀鲚规格增大,感染强度呈先上升后下降,其中体长介于250~280 mm样本组的感染强度最高(p<0.05),体长>300 mm样本组的感染率最高;而随着调查时间的推移,感染强度先下降后上升,在7月样本的感染率和感染强度达到最高(p<0.05);此外,随着刀鲚上溯距离增大,感染强度先下降后上升,感染强度在安庆最高(p<0.05),而泰州感染率最高。抽样分子鉴定结果显示,刀鲚体内寄生的异尖科线虫共鉴定出7种,其中异尖属2种、宫脂属4种、针蛔属1种,另有针蛔属未定种。本研究较为系统地调查了禁捕初期刀鲚体内异尖科线虫的寄生状况,为研究其寄生对刀鲚生殖洄游及种群补充的影响积累了基础,同时也为刀鲚生物标志物筛选和鉴定提供新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刀鲚 线 寄生现状 寄生强度 物种鉴定
原文传递
异尖科线虫线粒体基因组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旭 贾海燕 +6 位作者 米荣升 黄燕 杨衡 张烨华 张晓丽 韩先干 陈兆国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338-1343,共6页
目的了解异尖科线虫线粒体基因组序列特性及其在分子分类和系统进化研究中的价值。方法从NCBI网站获得5种异尖科线虫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数据,应用ClustalW、MEGA7、ARWEN进行核苷酸与编码氨基酸比对;利用ESPript和PyMOL软件分析COX1蛋... 目的了解异尖科线虫线粒体基因组序列特性及其在分子分类和系统进化研究中的价值。方法从NCBI网站获得5种异尖科线虫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数据,应用ClustalW、MEGA7、ARWEN进行核苷酸与编码氨基酸比对;利用ESPript和PyMOL软件分析COX1蛋白一级结构,比较各蛋白三级结构模型。结果异尖线虫科线粒体DNA为双链闭环分子,长度为1.32~1.40kb。共有36个以相同方向排列的基因,其中编码蛋白质的基因12个,编码tRNA的基因22个(含亮氨酸-tRNA和丝氨酸-tRNA基因各2个,其余18种氨基酸tRNA各1个),编码rRNA的基因2个(分别为16S核糖体RNA(rRNA)和12SrRNA)。在12个蛋白编码基因中,CYTB和Nad2基因进化速率快,而cox1和nad4L基因则保守。线粒体tRNA长度为52~65bp,数目在6~9个之间,其中布兰地线虫(A.berlandi)的tRNA数目较多,为9个,而对盲囊线虫(C.ogmorhini)和简单异尖线虫(A.simplex)均为6个。tRNA二级结构多为经典的三叶草结构,少数为D-loop结构。简单异尖线虫与派氏异尖线虫(A.pegreffii)亲缘关系较近,拟地新线虫(P.decipiens)和简单异尖线虫与派氏异尖线虫的亲缘关系较远,对盲囊线虫与以上各虫种的亲缘关系较远。编码蛋白序列同源性比对显示,对盲囊线虫的COX1与其他4种异尖线虫差异较大,有17个氨基酸与其他4种不相同。氨基酸序列三级结构比对显示,对盲囊线虫的COX1有两处位点的折叠与其他线虫存在差异。结论异尖科线虫线粒体基因组分布均一,排列紧密,种间编码的蛋白质序列差异较小。A.pegreffii和A.simplex与A.berlandi的同源性较高,COX1可以作为异尖科线虫中重要的标志性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 线粒体基因组 生物信息学 基因构造 微进化
原文传递
一种异尖科线虫rDNA-ITS序列的PCR扩增及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孝军 耿新辉 +1 位作者 唐行忠 洪青林 《畜牧与兽医》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5-67,共3页
以日本进境的冻鳕鱼体内分离出的异尖科线虫为研究对象,用保守引物PCR扩增其核糖体DNA(rDNA)的内转录间隔区(ITS)和5.8S序列,并进行克隆、转化和序列分析,对样品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获得2个异尖科线虫样品的ITS及5.8 S rDNA序列,总长为99... 以日本进境的冻鳕鱼体内分离出的异尖科线虫为研究对象,用保守引物PCR扩增其核糖体DNA(rDNA)的内转录间隔区(ITS)和5.8S序列,并进行克隆、转化和序列分析,对样品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获得2个异尖科线虫样品的ITS及5.8 S rDNA序列,总长为991 bp,样品间序列相似性为99.0%。将序列与GenBank公布灰海鳗对盲囊线虫(Contracaecum muraenesoxi)的相关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与C.muraenesoxi的ITS1、5.8S和ITS2序列相似性高,分别98.0%~98.4%、100%和97.0%~98.0%,表明冻鳕鱼中分离的异尖科线虫属于C.muraenesox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 内转录间隔区 PCR技术 序列分析
原文传递
海产品中异尖线虫虫体成分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孝军 白颉 +4 位作者 陈璐敏 周圆 单长林 沈飚 杨赛军 《畜牧与兽医》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5-18,共4页
根据Gen Bank上公布的异尖科线虫线粒体COI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对线虫样品进行PCR特异性扩增,扩增的目的片段大小为178 bp。结果显示,该PCR检测体系的特异性强,在其他非异尖科线虫和鱼肉DNA中不能扩增出条带;敏感性高,最低检测的DNA含量... 根据Gen Bank上公布的异尖科线虫线粒体COI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对线虫样品进行PCR特异性扩增,扩增的目的片段大小为178 bp。结果显示,该PCR检测体系的特异性强,在其他非异尖科线虫和鱼肉DNA中不能扩增出条带;敏感性高,最低检测的DNA含量为0.36 pg/μL。该检测体系的成功构建为海产品中异尖线虫成分的检测、鉴定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产品 线 COI序列 PCR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